重点推广秸秆还田 建立禁烧长效机制
2021-12-26欧才益
欧才益
(泸水市鲁掌镇人民政府,云南 怒江 673200)
今年来,泸水警方通报了7起森林火灾案,全部与焚烧秸秆、杂草有关。导致全是损失大量的森林资源,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案例1:3月16日12时许,鲁掌镇鲁祖村村民祝某某在自家承包地里烧包谷杆时,突起大风将火苗刮到附近的林子引发森林火灾,过火面积78.5亩。目前,祝某某被执行逮捕。案例2:3月17日上午,鲁掌镇洛玛村村民九某某在家地内烧包谷杆,其离开后焚烧的余火燃到地边的林子引发森林火灾,过火面积137.7亩。目前,九某某已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案例3:4月15日,六库镇新寨村村民王某某在自家承包地内焚烧包谷杆时,不慎引发森林火灾。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案例4:4月21日下午15时,森林警察大队民警在林区巡护中,发现鲁掌镇洛玛村寨房组后发生森林火灾,民警立即前往调查,经查明当天早上7点,九某某到自家农地焚烧包谷杆,过程中把一个枯树桩引燃,九某某离开时用土将树桩掩埋,但在其离开后余火复燃引发林火。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案例5:4月29日下午3时许,六库镇石缸河发生森林火灾,经民警进一步调查查明,4月29日7时许,田某某到自家地里焚烧包谷杆时,火苗被引到附近的树林引发森林火灾。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案例6:5月8日,鲁掌镇登埂村计某某在焚烧秸秆时不慎引发森林火灾,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案例7:5月15日晚19时许,上江镇大练地村村民何某某,在自家地焚烧杂草时不慎引发森林火灾,过火面积10.09亩,尚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已移交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处理。
1.秸秆还田技术的说明
云南省泸水市属于云南省的西部地区,地形多以山地陡坡地为主,其粮食作物以稻谷、玉米和小麦作为主要的作物,每年会生产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所以其秸秆还田技术在泸水市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作用。其中秸秆还田技术大致分为四大种:
第一种是秸秆粉碎翻压还田,首先直接将秸秆进行物理化的粉碎处理,然后进行耕地,将秸秆撒到田地,直接翻压到土壤里。让秸秆通过自然腐烂,将其自身携带的有机物再一次地循环到土壤中。这样的还田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将秸秆中的营养成分留在土壤中,提高有机肥的利用效率。
第二种是堆沤还田,首先将秸秆进行物理粉碎,其长度一般选择在1厘米到3厘米之间是最为适宜的,另外还需要将粉碎后的秸秆湿透水分,使秸秆的含水量大概在百分七十以上,与一定量的牲畜粪便进行搅拌均匀,然后在上面用泥浆或者是塑料布进行密封,使秸秆和牲畜粪便进行反应。在堆肥过程中其细菌会对秸秆中的纤维素进行降解处理,加快堆肥物中的有机物质再循环。
第三种是秸秆过腹还田,顾名思义就是把秸秆磨碎搅拌进牲畜的饲料中,用来喂养牲畜,然后通过牲畜的消化吸收反应之后变成了牲畜的粪便,再将牲畜的粪便作为肥料还给田地。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大量的有机肥,降低了农民在饲料和化肥上的支出,还有利于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第四种是焚烧还田,这种方式是早期农民最常用的一种处理秸秆的方式,将秸秆进行焚烧,然后将其灰烬撒在田地,使其进行均匀的覆盖。也可以提升土壤的有机物与肥力。但是这种方式并不环保,会将大量废气排入蓝天,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并且还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现阶段国家已经采取措施禁止焚烧秸秆。
2.建立禁烧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
2.1 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秸秆综合利用的长期规划
泸水市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所以现在在泸水市制定一个长期的综合利用的规划是一个现阶段非常重要的任务,可以使其合理有效地利用秸秆资源,减少空气污染。泸水市在制定这个规划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充分全面,要结合本地的产业结构现状和未来十年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来进行相应的规划。
2.2 加强政府资金补贴,促进机械推广
要想提高农民对秸秆还田的接受程度和使用率,就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民拥有的埋草耕整机械的配备率。很多的农民不使用秸秆还田的技术,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设备和相关的技术。所以政府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情况,为农民购买埋草耕整机械提供适当的补助,我国政府在机械补贴方面在2018年的资金补贴已经达到了38亿元,根据现有的材料调查,我国的秸秆粉碎农机的购置补贴大概在百分之二十与百分之七十之间,泸水市的购置补贴应该要达到国家的平均水平,其补贴的力度需要根据政府的投入资金和当地财政的支出情况进行相应的规定,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每一个配备的埋草耕整机器都达到一个标准,保证其秸秆还田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推广,加强农村地区农民使用秸秆还田的适应率,减少农民焚烧秸秆的次数。
2.3 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政策扶持
泸水市农民的秸秆粉碎机械的配比率较低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认为购买机械的性价比不高。泸水市的农村地区经济普遍发展一般,农民的经济效益不高,没有相应的资金去购买昂贵的秸秆粉碎机械,并且机械购买来了也不是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使用,农业机械会闲置,农民认为性价比不高。当地政府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措施,政府就可以在农村种植的密集地区建立几个相应的秸秆回收饲料加工厂,让农民将回收的秸秆送入加工饲料厂,只需要花费少量的钱,但是还可以达到粉碎秸秆的目的。
2.4 强化技术服务
秸秆还田如果想要最大程度得到普及和有效地利用,需要普及配套的技术设备,帮助农民去学习相应的技术,让农民正确地使用秸秆还田的技术,使技术的优越性能得以充分发挥。比如说秸秆的沤肥技术方面,要控制其温度和堆肥的材料进行选择,其温度不能超过50摄氏度。并且还可以根据泸水市的地理位置,空气较为湿润,可以选择草塘泥作为田头积肥的重要方式,充分发挥地域特点,教会农民就地取材的方式,有利于技术的推广。
3.鲁掌镇下寨自然村农民自发秸秆还田实例研究
鲁掌镇下寨自然村位于海拔1800多米的高黎贡山上,地势平缓,适宜种植玉米作物,号称鲁掌粮仓,可追溯的种植玉米的历史长达260多年。村民长期以种植玉米为生。当代以来,在秸秆还田技术的普及下,该村村民率先自发进行秸秆粉碎覆盖翻压还田,取得较好的收益,该村附近为林地,从未发生因焚烧秸秆导致森林火灾案例。同时,该村种植的玉米不仅供给本村本组使用,同时远销村外。
下寨村秸秆还田技术主要采取秸秆粉碎覆盖翻压还田模式,杂草采取堆肥模式,80%农户会在自家地边挖一土坑,用于堆放杂草,通过雨水或人工注水加快腐化速度。在玉米收取后,直接用小砍刀将玉米杆砍成小截,长度约10-15公分,就地覆盖,在砍断后直接就地翻耕。此种模式有利于普遍推广使用,节约成本、节省劳力。有部分农户采取覆盖不翻耕模式,次种模式更加省时省力,但是存在秸秆到第二年尚未腐烂的问题。个人比较倾向于采取翻耕覆盖模式,这样,秸秆腐烂速度较之未翻耕要快。
秸秆还田负面影响情况:针对部分地区出现的长期秸秆还田后出现作物病虫害情况,下寨自然村多年秸秆还田,并未出现作物大面积病虫害现象,出现少量病虫害现象,经过科学防治后,粮食基本实现稳产。
下寨自然村玉米收成情况:下寨自然村乌某某家,通过采取秸秆破碎覆盖还田技术,2020年玉米亩产615公斤,比全镇平均亩产为174公斤高253%。下寨自然村查某某家,通过采取秸秆破碎覆盖翻压还田技术,2020年玉米亩产655公斤,比全镇平均水平高出276%。同时,下寨自然村全村玉米产量比全镇平均水平高出53.7%。综上,结合泸水山地实际,推广玉米等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山地农村增产增收、有利于绿色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
4.结束语
农业种植过程中,其农产品会生产大量的秸秆,以往传统的处理方式,农民会将秸秆当做能源材料进行燃烧,或者是将秸秆燃烧成灰烬,将灰烬撒到田间,增加土壤的肥力。这样的秸秆处理方式不利于生态环保,并且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所以国家需要在农村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建立禁烧长效机制。秸秆还田一方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农民在肥料方面的支出,有利于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