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kV交联聚乙烯电缆热缩附件原理及电缆敷设
2021-12-26张梦林
张 庆,张梦林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霍山县供电公司,安徽 霍山237200)
1 XLPE电缆原理分析
1.1 绝缘原理分析
交联聚乙烯为电缆主绝缘材料,其击穿强度高、绝缘电阻大、介质损耗正切值低,电缆耐老化性、耐热性强,机械性能、抗腐蚀性能高。但其作为交联聚合物存在着2 类固有缺陷,一是内部容易累积“空间电荷”;二是存在较高的透水性。空间电荷及尖端强电场是导致绝缘击穿的重大诱因,是在生产、加工、使用过程中形成和产生,在实践中难以避免。较大透水问题也是由其网状分子结构属性决定,水树枝产生游离高电场,在叠加电场的作用下演化成电树枝而击穿。
1.2 电缆结构分析
XLPE 电缆从内到外由线芯导体、“三层共挤”绝缘屏蔽层和保护层三部分构成。线芯导体规避由“集肤效应”导致强电场放电的“边缘效应”发生,因此导体为多芯紧压型圆绞线,表面要尽量圆润光滑,避免尖端强电场;内外半导电层和主绝缘层“三层共挤”工艺,是弥补绞合线芯不能完全成圆,防止意外突刺和杂质所造成的尖端强电场。另外,材料中含有能迅速捕捉水分的物质,可有效阻挡水分侵入;内衬层、铠装层和护套构成保护层,其间有螺旋搭盖绕包的铜屏蔽层,它与半导电层良好接触并两端接地,使电缆外半导电层始终处于零电位,保证了均匀的电场分布;电缆的机械应力、故障电流等通过铠装层得以保护和疏泄。
2 电缆热缩附件各部分材料、原理分析
2.1 主绝缘热缩管材料
热缩管是以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以及乙丙橡胶等多种材料组成的共混物,经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特殊塑料。其在一定的加热温度下会收缩到初始形状,称为“记忆效应”现象。热缩工艺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使管件紧紧地依附在电缆本体绝缘上,防止了杂质(空气、水分、粉尘)的进入,避免了尖端效应的危害,更加符合XLPE 电缆自身的设计原理要求。
热缩管的塑料属性决定,温度过高会使分子结构发生变化,破坏材料的应用性能。另外,氧气和阳光的共同作用会使材料老化,其物理、化学特性发生变化,失去使用价值。
对于热缩件的保质期,现在还没有明确规定,建议不要使用超过生产日期一年半的产品。
2.2 电应力控制材料
应力管和应力疏散胶是用以改善电缆内部电应力的部件,电应力控制是对电缆内部的电场分布和强度实施控制,是XLPE 电缆附件设计中极为重要的部分。采用合适电气参数的材料附和在电缆屏蔽切断处的绝缘表面上,改善表面电位分布,使得电场分布和强度处于最佳均匀状态,消除尖端强电场。
实际工作中,由于电缆开断处的绝缘本身有体积电阻、电容和表面电阻、电容,由于体积电阻、电容无法改变,只能改变表面电阻和电容来改善电位分布。如果减小表面电阻,会增大表面泄漏电流,会使电缆发热而降低载流量,这是不利的。因此,只能以增大表面电容,减小容抗的方法来降低电位,于是电应力控制部件应运而生。应力管是一种体积电阻适中,介电常数较大的特殊电气参数的热缩管。由于电容量与材料的介电常数成正比,所以应力管可以增大表面电容,改善电场分布。应力疏散胶的原理类似于应力管。
应力管是多种高分子材料共混共聚的复合物,其热缩温度要求比主绝缘管更加严格,在烤制时,只能用“中火”焙烤(100 ℃左右),否则将使其迅速变质而失去电应力疏散作用。这点要引起足够重视。
2.3 硅脂膏
硅脂膏是一种击穿强度很高的绝缘填充膏。在外半导电层剥除后的绝缘层表面上均匀的涂抹硅脂膏,可以排除气体、水分等杂质,消除尖端强电场,达到防止绝缘击穿的目的。
2.4 填充胶
填充胶是填充电缆开断三叉口处及根部、电缆绝缘切断处与连接管之间空隙的材料,防止水分等杂质进入,用以减弱尖端效应。应当指出,高质量的电缆附件套装中,应附有足够量的填充胶,且胶体柔软连续。
3 电缆热缩头的安装和制作
根据前文材料、原理的分析,可以对电缆附件安装注意事项和工艺要求进行讨论。由于电缆中间接头和终端头安装的原理一致,只是具体环节更多,本文仅对XLPE终端头安装进行讨论分析。
3.1 关注气象条件
XLPE 的透水问题较为严重,在安装电缆头附件时,要尽可能避免在雨、雪及湿度较大(相对湿度大于70%)的天气进行。如确实需要,要认真做好防潮措施,如搭建防雨棚,室内多设置红外灯等除湿设施。制作时对绝缘层表面采取预热等方法,确保在热缩管内壁与绝缘层表面不会形成凝结水汽,杜绝水树枝击穿。
3.2 注意清洁
为消除尖端强电场放电隐患,在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注意环境卫生和制品清洁工作,严防杂质侵入而形成尖端。每一道工序完成后都要用无水酒精清洁,尤其是焊接地线后,应认真清理余留的焊料焊渣;清洁热缩喷灯使用后的积碳;避免使用有杂质的不干净毛绒手套及用具;严防汗水滴落至制品,确保制作过程的每道工序都清洁无污染。
3.3 严格控制工具的使用力度
在安装过程中,特别是在剥离外半导电层和清除内衬层物料时,工具使用力度要适当,严禁伤及绝缘层和铜屏蔽层。如对绝缘层有轻微的损伤,可用细砂纸横向轻微打磨,再用无水酒精清洗,最后用力均匀涂抹硅脂膏,以硅脂膏填平受伤凹陷处,目的仍是消除尖端强电场隐患。
3.4 严格掌控热缩喷灯工艺
喷灯在焙烤热缩附件时,应小心谨慎不急不慢,火焰应离热缩件50~70 mm,从根部以圆周螺旋方式推进,使管件均匀受热收缩,管内空气完全排出。注意焙烤热缩件温度不得超过130 ℃,以免破坏材料性能。
在喷灯焊接地时,火焰应从侧面喷向焊料,使焊料自由落体式滴洒在接地件上,严禁火焰直喷制品焊件。
3.5 具体制作流程
通过上述分析讨论,进一步把终端头安装、制作的具体流程简单介绍如下:
把电缆整放平直,并用毛巾擦拭干净;
从电缆端头量取770 mm(户内570 mm)剥去外护套;
从外护套切断口处锯断并剥去铠装(注意力度,不可损伤内护套)。再量取30 mm 剥去外护套,用砂纸打磨外露的铠装;
从铠装断口量取20 mm 内护层保留,其余剥去(应顺内部填充物走向用刀,不可伤及铜屏蔽)。然后摘去填充物料,分开导体线芯;
用剥去的铠装金属根据电缆直径制作带缺口的倒扣卡子,卡子内表面用砂纸打磨;
将接地铜带尽量塞深入线芯三岔口内部并塞入三角锥,把引出部分分别搭压缠绕在三根线芯的铜屏蔽上(缠绕处铜屏蔽应砂纸打磨);
用力向电缆根部方向拉扯接地铜带,使搭压部紧固,用卡子将其牢固卡压在预留的铠装层上;
用电烙铁或喷灯封焊铜屏蔽及铠装与接地铜带连接的部分。焊后焊疤应平滑泛光,铠装的焊料应顺卡子的缺口处流入其内部。注意清洁焊渣;
包绕三岔口及根部的填充胶,应填满空隙,填充厚度应大于电缆外径15 mm,尽量填成橄榄状;
套入三指套(在与三指套搭接的外护层部分应砂纸打磨),然后点火焙烤,应从橄榄部最高处向两端螺旋推进均匀收缩,排尽空气。加热温度在120~130 ℃之间;
从三指套端部量取50 mm 铜屏蔽层保留,其余剥除。从铜屏蔽断口量取20 mm 半导电层保留,其余剥除。在剥半导电层时,要严格控制用刀力度,严禁损伤绝缘层;
用细砂纸沿横向轻微打磨露出的绝缘层,并均匀、用力涂抹硅脂膏,特别是半导电层与绝缘层的梯步搭接处;
用无水酒精清洗铜屏蔽、半导电层和绝缘层。清洗方向为:从电缆头端部到三指套端部。应一气呵成,不可来回擦拭;
在铜屏蔽、半导电层和绝缘层的梯步搭接处均匀缠绕少量应力疏散胶。注意,疏散胶用量不可过多;
将应力管套入距三指套端口20 mm 处的铜屏蔽层上,加热固定。加热时,用中火间断性加热;
以压接管(鼻子)孔深加5 mm 长度剥除主绝缘层,露出线芯导体,将绝缘层端部削成铅笔头状。把鼻子钳压到线芯上(以B相为基准,A、C相鼻子的安装平面与B相互成120°);
用锉刀锉平鼻子的压接隆起部分。用填充胶填充鼻子与绝缘之间的空隙,并以密封胶填充鼻子上的压坑,应尽量填充为橄榄状;
再次用无水酒精清洗电缆外露各部分。将主热缩绝缘管分别套入至三指套根部,由根部向上螺旋推进加热固定;
套入并固定密封管。密封管应将鼻子的三个压接坑包裹起来。加热从橄榄部最高处向两端进行,排尽空气;
安装固定相色管、三孔雨裙和单孔分相雨裙。注意,雨裙的质量一般不如主热缩件,因此,加热雨裙时要调小火焰慢慢焙烤。
制作完毕。
4 XLPE电缆的敷设及安装
电缆的敷设方式分为直埋、排管、电缆沟敷设、隧道敷设及沿钢丝绳挂设等,下面以前3 种常见的敷设方式进行讨论。
4.1 一般要求
电缆敷设前应绘制敷设施工图,图中包括电缆型号、名称、根数和用途,以及各类电缆排列、放置顺序、走向等,以便于日后抢检修和故障排查工作。
敷设时,电缆两端、沿线、接头及转向处应设明显、牢固的方向标志或标桩;机械牵引施工时,途径中应放置滑轮或滚杆,一般每3~5 m 放置一个,转角处应放置转角滑轮,如确实没有条件,可增派人手代替滑轮;水泥沟槽或排管敷设的,应在途径内放置一些滑石粉或细沙,以减小摩擦;拖动电缆前进时,速度不可太快,应考虑电缆的拉力承受力;如在低温下敷设(-10 ℃),应先对电缆通电预热(电流不可高于其额定电流),使其表面温度不低于5 ℃,不高于35 ℃;如果电缆线路须转弯,XLPE 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15 倍电缆外径,以免内部机械损伤并引发“尖端效应”。
4.2 直埋方式敷设
直埋方式优点是经济、简便、施工速度快、技术易掌握,缺点是电缆本体易受机械应力、温度、腐蚀和水分入侵的危害。为此,直埋路径要考虑远离震动剧烈地区,远离有严重酸、碱性腐蚀地区,远离有杂散电流区域(电腐蚀),远离热力源,尽量避开市政规划未来可能挖掘施工的地方,避开地形起伏过大的地域。
在沟槽开挖方面,电缆埋深不得小于0.7 m,当位于车行道或耕地下时应加深,不得小于1 m;如有构筑物的,外皮至构筑物地下基础不得小于0.3 m;如果线路穿越经常有车辆经过的地域,在土壤回填后,还应在电缆上方铺设宽度不小于100 mm的混凝土保护板。电缆沟槽开挖宽度根据敷设电缆的根数和单根电缆的外径来定,如果仅敷设一根电缆,宽度以方便施工为宜;如果数根并埋,则应充分考虑电缆散热等因素,10 kV及以下电缆相互间净距应满足250 mm。
在电缆的放置方面,要求在电缆全线路上下铺以厚度不小于100 mm 的泥沙层,经过震动较多的地域,应垫放软质材料;考虑热缩情况,线路全长应预留0.5%以上的长度;电缆出地引上电杆时,地面上应穿2.5 m 钢管加以保护,保护管入地0.25 m;电缆敷设完毕后,应检查外护层并用500 V 兆欧表检测,当护层局部有划伤且伤痕深度大于护层单边厚度50%时应修补;回填时应检查回填土,拣去石块等坚硬物,回填土应多次夯实,回填后覆盖土层应高出地平面150 mm以上。
此外,当直埋电缆线路与公路或建筑物交叉时,电缆应穿保护管,管长应超过交叉物两边各2 m。当电缆线路沿公路平行敷设时,电缆距路基应保持1.5 m间距,当线路边有树木时,电缆与树木主干的距离不应小于0.7 m。电缆过桥时,考虑震动因素应垫弹性材料衬垫(橡皮、沙袋等),桥两端和伸缩处应留有充分的电缆松弛部分。
4.3 排管方式敷设
排管方式敷设一般应用在以下情况:美化城区、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明敷电缆、露出地面需要保护的电缆、地下直埋电缆穿过公路等区段的等。排管的优点:荷重比较大,受外界因素干扰少,电缆间互不影响,比较安全,施工难度较小等。缺点主要是投资较大,相对影响电缆载流量,故障后检修排查困难。
具体施工时,排管上部土壤回填厚度不应小于0.5 m,管路应置于经夯实且连续平直的土层上;排管排水坡度不应小于0.2%,每根管路不应超过4 个弯头,并列排管间应有20 mm的间距;一根管路只能穿设一根电缆,管径应大于电缆直径1.5倍;当使用钢管时,钢管外壁应涂防锈涂料,钢管相连时应使用丝扣,不得直接对焊,管口及内壁不得有毛刺。注意,单芯式电缆不得使用未分割磁路的钢管做保护管。
当排管平行于公路时,距路基应保持3 m间距;对于管路电缆有接续要求或大角度转向时应设工作井;管内预留牵引绳时,应采用尼龙绳,不得使用金属制品。
4.4 电缆沟方式敷设
电缆沟方式敷设一般应用于变电站或工矿厂区内部,其优点是投资相对较少、容纳电缆数量较大、电缆检修运维方便、施工难度较小等,其缺点为电缆间相互影响大、容易积水积灰。
具体施工时,电缆沟纵向应有不小于0.5%的排水坡度并设集水坑。如为地下室电缆沟,集水坑内应加装满足容量要求的双电源自启动水泵;室内电缆沟应有向室外排水的通道或设施;电缆支架应牢固安装在电缆沟墙壁上,横平竖直。对侧支架间及支架对壁间净宽度要大于300 mm,支架层间垂直最小净距不得小于150 mm;金属支架全长要进行接地焊接,保证良好接地。金属支架须进行防腐处理;所有电缆沟的出入口处,应预埋电缆管,并做好防水、防火隔离措施;电缆沟内应使用阻燃电缆,高、低压(强、弱电,一、二次)电缆应分层配置;电缆进入电缆沟应采用专用固定夹固定;电缆敷设完毕后应进行防水、防火封堵,沿线每距离20 m挂标志牌;施工完毕后电缆沟内应平整、无杂物、无积水,盖板应齐全。
5 结束语
本文结合运行工作实践,针对10 kV 交联聚乙烯电缆热缩附件原理及其结构进行分析,对终端头的安装制作及电缆的敷设进行分析和讨论,为运管、施工单位电缆相关工作的规范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