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理念引领下的茶叶种植技术与管理举措研究

2021-12-26陈贤双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8期
关键词:茶农茶树茶园

陈贤双

(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农业服务中心, 湖北 武汉 430314)

我国拥有悠久的茶叶文化,茶叶不仅是我国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饮品,同时也是社交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文化,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茶叶如今已经面向世界,成为了我国出口的重要基础物质。为了使茶叶在新时代下得以更好的发展,我们需要基于生态理念发展茶叶种植技术和管理工作,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人与自然间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茶叶的质量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是新时代下茶叶种植发展的必要途径。

1.茶叶种植技术及管理现状

目前我市的茶叶种植大多是以茶农的粗放式种植为主,种植面积较为分散,未达到规模化的程度,在种植过程中茶树的管理方式缺乏系统化的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依赖农药化肥等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这些种植技术不仅使大自然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也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面临诸多问题,同时还对茶叶的品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茶叶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阻碍。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在满足基础物质需求的情况下,对于茶叶这一非刚需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然而在人们需求提升的同时,很多茶农为了发展经济提升茶叶种植的经济效益,选择利用农药或肥料的方式来提升茶叶的产量,这对茶叶的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在饮用有化学残留的茶叶时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对水资源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再加上土质在长期肥料和农药使用下的破坏,导致茶叶的品质进一步地下降。除了对茶叶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之外,这样的种植模式和种植技术,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新时代下发展经济要基于人与自然的平衡来发展,要考虑到环境的保护工作,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绿色的地球。

2.生态理念下的茶叶种植技术

2.1 茶树——防护林复合种植技术。茶树——防护林复合种植技术是利用对防护林的资金支持,在种植茶树的同时将两者进行复合种植。一般来说复合种植技术需要专业的种植技术指导,需要在茶园的沟渠道路两旁和空地中种植一些防护树木,树木的品种选择一般是樱花、桂花以及含笑类的树木。在种植的过程中,技术人员会根据实际的茶园区域划分,选择合理的土地,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结合当地的环境土质等实际情况,规划茶树以及防护林的种类与数量。选用防护林复合种植技术能够有效地使防护林的树木呈网状或带状结构,为茶园形成天然的隔离防护结构,这样的形式能够有效降低气候或其他污染对茶叶种植的影响,以提升茶树的抵抗力和茶叶的本身质量,从而减少一些农肥和农药的使用。

2.2 茶树——经济果林间作技术。在茶树的生长过程中有一些作物对于茶树的生长能够提供互利共生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茶树种植期间可以采取间作的方式,将这些作物种植在茶树的周围。在种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经济价值的经济果林作为间作技术的选择,例如柿子、猕猴桃等植物,这些植物能够对茶树的生长提供良好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提升茶农的经济效益。将这些植物与茶树进行合理的间隔种植,也能够使茶园内形成良好的生态结构,从而提升茶园的产量和质量。根据有关数据的统计,结合经济果林的收入和茶园质量产量的提升,采取茶树——经济果林间作技术的茶园,要比传统茶园的经济效益提升约50%。

2.3 茶树——草本作物套作技术。草本作物套作技术主要是利用一些拥有固氮作用的草本作物来提升茶树种植园的氮含量,以此来达到自然施肥的效果。在进行草本作物操作技术时,我们一般选择黄豆、花生等具有固氮作用的草本植物,此类植物在种植的过程中也可以为茶农提供一定的经济效益,为茶农发展第二副业。在草本植物的套作过程中可以选择丛播稀植的茶园或是在一些还未完全成熟的幼龄茶园,从而考虑到茶园内的地面覆盖效果,通过合理的方式去保证茶园内水土平衡和土质改善。草本作物套作技术来提升土壤的含氮量在传统的种植模式下也较为常见,但是在茶园中施展这一种植技术时,就需要通过合理的选择,要考虑到茶园的地理位置是否拥有较高的坡度,还要考虑到茶园附近的水源和土层的厚度,在合适的时机种植适量的草本作物,以达到固氮的效果。

2.4 茶树的种植技术

2.4.1 茶树种植时间。在茶树的种植过程中,要了解茶树种植生长的习性,选择最适合茶树品种的种植时间,一般来说茶树的种植时间大概在6月初到7月中旬期间,在这期间对茶树进行种植之后气候马上进入雨季,这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当然也要考虑到茶树种植当地的气候与环境,准确的了解到茶树种植前后的天气,以保证土壤中的水分能够适宜茶树的生长

2.4.2 茶树种植密度。茶树的种植密度不仅对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会致土质受到一定的影响,使土壤中水分和其他养分的含量出现失衡,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在种植茶树的时候一定要对茶树的种植密度进行合理的规划,以此来保证茶树的健康成长。目前在茶树的种植过程中,一般采取双行种植或单行种植的方式,无论是哪种方式都需要将壮苗和保全苗工作做到最好。

2.4.3 病虫害的防治。在生态理念下对茶树进行种植时面临最大的问题便是病虫害的防治,在传统的种植模式下对病虫害的防治一般采用化学防治的方式将农药喷洒在茶园内,这样的方式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还会严重地影响茶叶的质量,人们在饮用含有化学农药残留的茶叶之后,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采取其他的方式,首先我们可以将防护作为病虫害防治的首要工作,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使病虫害出现的概率得以降低,如前文提到的防护林复合种植技术,便可以有效地防止外来环境的病虫害侵扰。在病虫害发生时一定要及时地采取隔离,避免病虫害进一步传染,为茶农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除此之外,在病虫害发生之后,我们还可以采取其它的技术手段进行治理,首先我们可以采取物理防治的手段,通过光线、气味等方式对虫害进行集中诱杀,这样的方式对于当地环境和茶叶生长不会造成污染和不利影响,同时对于虫害的防治也有显著的效果。此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式,在茶园内引入一些病虫害的天敌,有效的是茶园内的害虫得以控制。针对病害的影响在茶园内一般采用抗病害的一些品种和其他的防护手段,在病害发生后依然是采用化学防治的手段,但是要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方式,其中包括农药的配比和含量,都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合理合法的施加农药。

3.生态理念下的茶叶种植管理

3.1 引入优良品种。基于生态理念下对茶叶的种植进行管理,我们可以先首先引入优良品种,优良品种不仅包括一些产品质量和产量上的提升,还需要考虑到这些品种对于病虫害的抵抗力。在茶叶的种植过程中,与生态理念相违背的主要还是病虫害的防治,而目前所采用的病虫害防治依然无法脱离化学农药这一与环境和茶叶质量有害的防治方法,此时我们可以通过品种的方法入手,选择一些拥有抗病虫能力的优良品种,有效使茶园对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从而减少病虫害对茶园经济效益的影响。

3.2 茶叶基地管理。茶叶基地管理是生态理念下茶园发展的重要道路,我们首先要对当地的土质土壤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地段来种植茶叶。还要将茶叶种植不断发展规模化系统化,在种植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入机械设备,利用系统的种植技术使当地的茶叶得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有效地避免个人使用不合理的农药农肥,而导致茶叶质量的下降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3 合理的水肥管理。水肥管理是要通过一定的水利技术和绿色生态技术来达到肥料和水源上的充足,尽可能地舍弃原先的传统种植方式,利用绿色可循环的方法对茶园进行绿色种植。要在发展茶园的基础上寻求更为先进的绿色种植方法,避免水肥灌溉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如前文提到的草本植物套作固氮技术,便是茶园种植过程中极为可行的一种绿色施肥方式。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生态理念下发展茶园种植技术和管理,对于茶叶的发展和当地茶农的经济效益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我们要在提升茶叶经济效益的同时发掘绿色种植的价值,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生态平衡。

猜你喜欢

茶农茶树茶园
为茶农送上“及时油”
茶园飘香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茶园之晨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快乐的小茶农
基于茶农需求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