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源两优956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1-12-26黄兴国王井章陈志银蔡明学李从朗
黄兴国,王井章,阳 菁,陈志银,蔡明学,李从朗
(武汉武大天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2)
0 引言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1973年我国实现籼型三系杂交水稻配套,1976年三系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73年湖北仙桃市石明松先生发现了一株天然水稻败育株“农垦58S”,为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即两系法。杂交水稻从三系发展到两系,是我国水稻发展史上的重大发明,并得到了迅速的推广,使我国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大幅度的提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稻的产量、稻米品质、抗性等性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从杂交水稻的双亲入手,以优质、高产、抗倒、抗病为育种目标,以易于生产繁殖、低生产成本为育种方向,选育出有优势的双亲,从而培育出优质、高产、抗性强、适应性广的杂交稻组合[2],实现优质和高产的较好协调,为水稻持续发展、粮食安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1 选育过程
1.1 品种介绍
源两优9567是武汉武大天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自育优质中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1,3]源95S为母本,优质抗病恢复系R92067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的两系优质高产杂交中稻新品种。
1.2 源95S
2008年秋在武汉以天源6S作母本,P88S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同年冬季在海南种植F1代,2009年夏季在武汉种植F2代,自F2代起夏季在武汉、冬季在海南从分离世代中连续选择优良单株,经4年8代的系谱选择,2012年育成遗传性状基本稳定的株系,并进行测交配组和提纯扩繁,2014年不育系参加华中农业大学人工气温箱低温筛选,2015年通过华中农业大学人工气候箱低温鉴定。源95S达到了两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标准[4],2016年6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28。2019年7月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品种权号为CNA20161540.3。
1.3 恢复系R92067
2006年春海南以华占为母本,恩恢58为父本杂交。2006年夏季湖北武汉种植F1植株22株,混收,2007年春季海南陵水种植F2植株1600株,收优良单株63个,2007年夏季湖北武汉种植F3株系63个,选优系中的优株40个,2008年春季海南陵水种植F4株系40个,选优系中的优株25个,2008年夏季种植F6株系22个,选优系中的优株15个,同时进行抗病性自然筛选,2009年春季种植F7株系15个,定型株系R92067,分别与天源6S、广占63S、源95S等不育系测交配组;2009年夏季湖北武汉种植杂种F1代,其中用源95S配组杂交组合表现株叶形态佳、早发性好、穗大粒多、结实率高、产量高、米质优。恢复系定名为R92067。
1.4 源两优9567
2009年夏季湖北武汉观察源95S与恢复系R92067的杂种优势,杂种表现优势强,产量高,米质优,抗病性好。2011—2012年进行多点试验示范,2013—2014年参加湖北省中籼组区试,2015年湖北省参加生产试验。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鄂审稻2017005)。2015—201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中稻区域试验,2017年参加生产试验。2018年通过长江中下游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80028)。
2 特征特性
2.1 不育系源95S的特征特性
株型适中,株高中等,分蘖力较强,剑叶较长、直立,穗型较大,着粒较密,谷粒长型,叶鞘、柱头、稃尖均为紫色。不育期株高65 cm,穗型直立,穗长24.5 cm,每穗颖花数158个左右,千粒重25 g。米粒透明,垩白少,米质较优。
095S属中籼型低温敏不育系。武汉4月份播种,播始历期为84~97天,5—6月份播种,播始历期为70~83天。海南冬繁12月上旬播种,播始历期90~95天。
2013—2014年在湖北武汉多次分点育性观察,其不育性败育彻底,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9.99%,花粉败育以无花粉为主,稳定不育期超过40天。2015年华中农业大学人工气候箱鉴定结果,在光照14.5 h,日均温23℃条件下,花粉不育度99.53%,自交不育度为100%。
2.2 源两优9567的农艺性状
株高116.2 cm,株型适中,生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茎秆较粗、露节。剑叶中长、微卷、斜挺。穗层较整齐,穗型中等,穗颈节较长,着粒均匀。谷粒形,颖尖紫色,部分谷粒有短顶芒。有效穗17.5万穗/667m2,穗长23.5 cm,每穗总粒数206.1粒,实粒数168.4粒,结实率81.7%,千粒重25.48 g。
2.3 源两优9567的产量表现
2013 年参加湖北省中籼迟熟组试验,平均产621.25 kg/667m2,比对照丰两优香一号增产3.86%,增产不显著。10试点中,7点增产,3点减产,增产点占70%。2014年平均产678.7 kg/667m2,比丰两优香一号增产5.8%,增产极显著,9试点中,9点增产,增产点占100%。2014年平均产678.7 kg/667m2,比丰两优香一号增产5.8%,增产极显著,9试点中,9点增产,增产点占100%。两年区试平均产649.98 kg/667m2,比对照丰两优香一号增产4.86%。19个试点中,16点增产,增产点占84%。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632.4 kg/667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1.26%;2016年续试,品均产626.81 kg/667m2,比对照增产2.12%;两年区域试探品均产629.60 kg/667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1.69%;2017年生产试验,品均产625.91 kg/667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2.82%。
2.4 源两优9567的稻米品质
源两优9567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整精米率56.6%,垩白粒率19%,垩白度3.8%,直链淀粉含量21.0%,胶稠度66 mm,长宽比3.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3级。
2.5 源两优9567的抗性表现
2015—201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8、2.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高感褐飞虱。
2.6 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时播种,稀播培育多蘖壮秧
4月中旬播种~5月中旬播种。秧田播种量10 kg/667m2,稀播匀播,大田用种量1.0 kg/667m2,直播田用种量2.5~3 kg/667m2,播种前用咪鲜胺浸种。
3.2 科学施肥,施足底肥
肥料施用上重施底肥、早施追肥、中期控肥、后期补施壮籽肥。一般施纯氮12 kg/667m2,N:P:K用量比例为1:0.6:0.8。
3.3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移栽种植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最长不超过35天,插足2万穴/667m2,每穴2粒谷,插足基本苗9万苗。
3.4 科学管水,适时晒田
管水做到浅水移栽[5],深水活蔸,浅水分蘖,多次露田,够苗晒田,苗数达到18万穗时及时晒田,齐穗后间隙灌溉,成熟前5~6天断水。
3.5 及时防治病虫害
注意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后期注意防治稻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