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2020年度耕地质量监测
2021-12-26李立刚徐军章
李立刚,郑 红,徐军章
(襄阳市土壤肥料站,湖北襄阳 441021)
0 引言
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扎实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监测成果为基本农田保护、耕地质量建设与粮食安全生产等政策制定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服务农业生产、强化耕地质量建设、指导农民科学施肥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 耕地质量监测点设置优化
建立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生产能力进行动态监测,分析作物产量与土壤养分消长规律,判断施肥是否合理,为科学施肥、保护耕地质量、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2020年,我们按照上级有关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市农业生产实际,参考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经过反复计算论证、实地踏勘,在全市269个耕地质量监测点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优化,基本实现了对全市耕地质量长期、定位、有效的监测。
1.1 耕地质量监测点建设情况
我市已经建成的269个耕地质量监测点,主要依据优势农产品布局和土壤类型、耕作制度、地力水平、环境状况、生产管理水平布局等,重点设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位置相对固定,同时远离城镇、村庄、公路,避免受非农建设和其它农田调整、改造、开挖等破坏表面耕层活动的影响,并确保长期不被占用等因素确定监测点位置,每万亩布设一个监测点。同时参考有关规划,将监测点设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有代表性的地块上,以保持监测点的稳定性和监测数据的连续性。
1.2 耕地质量监测点分布情况
按照土壤类型、耕地面积、农作物种植等情况,全市269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分布在市辖9个行政区域内,其中,襄州区60个、枣阳市60个、宜城市35个、老河口市25个、南漳县28个、谷城县23个、保康县23个、襄城区和樊城区共15个,合计269个。
1.3 耕地质量监测点的土壤类型及种植结构
已经建立的269个耕地质量监测点覆盖了我市7种主要土壤类型,分别是潮土、黄褐土、黄棕壤、砂姜黑土、石灰岩土、水稻土和紫色土,其中水稻土数量最多,占48.7%。种植作物主要为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瓜、果、菜、茶等经济作物,部分监测点种植了马铃薯、红薯、花生、油菜。农作物品种丰富,能更好地探索耕地质量的动态变化情况及趋势。
1.4 适当调整耕地质量监测点监测内容
监测点除需要记载本年度内每季作物的名称、品种、播期、播种方式,收获期,耕作施肥情况,灌排、病虫害防治以及其它对监测田地有影响的自然、人为因素外,还要调查田间小气候。监测点土壤样品主要检测项目是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pH、有机质、微量元素(包括土壤有效态铜、锌、铁、锰)、重金属元素(包括汞、砷、铅、镉、铬)。
2 2020年度耕地质量监测点监测方法与结果
按照既定规则,2020年对全市269个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的土壤样品进行春秋二次取样检测,土壤采集在每季作物收获后下季作物收获前取土。2020年合计检测土壤样品538个,土样分析化验严格按照《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NY/T1119-2019)实施。根据监测点土壤养分变化对我市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今年多项检测结果和含量水平状况如下。
2.1 土壤碱解氮
全市269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土壤碱解氮含量范围在46~326 mg/kg之间,平均135 mg/kg,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含量较低的占比7.1%,中等的占比28.6%,较高的占比64.3%。
2.2 土壤有效磷
全市269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土壤有效磷含量范围在25.0~41.8 mg/kg之间,平均32.4 mg/kg,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含量较低的占比为0,中等的占比0,较高的占比100%。
2.3 土壤速效钾
全市269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土壤速效钾含量范围在64~332 mg/kg之间,平均154 mg/kg,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含量较低的占比11.2%,中等的占比45.0%,较高的占比43.8%。
2.4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最活跃的部分,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和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2020年全市269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在6.80~31.0 g/kg之间,平均20.3 g/kg,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含量较低的占比47.2%,中等的占比52.4%,较高的占比0.4%。
2.5 土壤酸碱度
全市269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土壤pH在6.3~7.8之间,平均7.0,中性,非常适宜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生长。其中酸碱度为微酸的占比1.5%,中性的占比94.8%,微碱的占比3.7%。
2.6 土壤微量元素
土壤有效态铜、锌、铁、锰等微量元素含量分别为3.31 mg/kg、1.87 mg/kg、67.9 mg/kg、84.0 mg/kg,含量较为丰富。
2.7 土壤重金属
土壤污染物汞、砷、铅、镉、铬平均含量分别为0.049 mg/kg、11.2 mg/kg、49.6 mg/kg、0.08 mg/kg、33.7 mg/kg,五种重金属元素都远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物含量限值,没有一个监测点土壤污染物超标。
综合以上检测结果表明,当前我市耕地土壤养分状况是:有机质含量适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微量元素土壤有效态锌含量中等,铜、铁、锰等含量较高。酸碱度为中性,土壤无机污染物含量较低,土壤健康状态总体良好。同去年相比,我市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稳中略有上升,速效钾和有机质稳中略有下降,酸碱度比较稳定。
3 耕地质量监测保护工作存在问题
1)农民耕地质量保护意识不强、认识不够。耕地质量监测保护宣传力度不大,落实不很到位,措施不很得力,普遍存在只重视短期地力,而忽视长期保护的思想意识。
2)耕地质量监测保护队伍力量严重不足,专业水平有限,经费缺乏。化验室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检测技术落后。没有一支素质较高的监测队伍和稳定的资金来源,是不利于提高耕地质量监测点建设水平的,难以建成与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难以持续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长年进行旋耕机械作业,土壤耕作层逐渐变浅,生物群落退化。加之重化肥施用轻有机肥投入现象依然严重,土壤肥力水平虽有所提高,但还不能满足当前作物高产优质对耕地质量的要求。
4)在设施蔬菜种植中,由于片面追求产量和效益,普遍存在施肥量过大和复种指数偏高等问题,地力透支严重。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毒化、板结和次生盐渍化,作物生长困难,病虫害猖獗,农产品品质差。
4 耕地质量监测保护工作建议及措施
1)认真学习贯彻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清耕地质量监测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压实主体责任,不断创新监测思路,健全监测机制,完善服务方式。不断规范耕地质量监测工作,努力提高耕地质量监测点的建设与运营管理能力。
2)稳定耕地质量监测保护队伍,及时招聘耕地质量监测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加强对监测技术人员进行耕地质量监测数据采集、汇总及结果检测等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耕地质量监测保护工作水平。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及农业部门的积极性,争取多方财政支持,安排好长期监测的配套资金。
3)优化耕作方式,因地制宜推广免耕少耕、深耕深松等耕作方式,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实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促进耕地资源永续利用,促进农业高产优质可持续发展,为中国乡村走向振兴做出贡献。
4)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大力推广秸秆直接还田,调整作物布局,种植绿肥、增加有机肥施用量,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不断培肥地力,积极探索土壤酸化改良措施,改善耕地生态环境,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扎实推进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有机肥替减化肥工作,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5)大力推广使用农家肥,大力推广无公害瓜果菜茶生产技术。进一步深化对发展绿色农业的共识,加强政策宣传与激励,正确引导农民自觉减少化肥、农药、杀虫剂等的施用量,自觉保护农业农村水土环境。
5 结语
土地是农民的生命线,耕地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农民的收成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作为“粮食之母”的耕地,地力透支的情况在全国比较突出。在确保全国18亿亩耕地数量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耕地,不断提高耕地质量。耕地质量监测工作者要当好耕地的守望者、质量的建设者、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在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的今天,耕地质量监测保护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