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化县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

2021-12-26李其生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0期
关键词:林木茶树茶园

李其生

(宁化县农业农村局,福建宁化 365400)

0 引言

宁化县地处福建西部,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昼夜温差明显,四季温暖宜人。宁化是全国重点产茶县,茶产业是重点产业之一,现有茶园0.247万hm2,年产值达2亿多元。全县茶产业从业者坚持绿色生态理念,大力建设生态茶园,为提升茶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1 生态茶园的概念

生态茶园是运用物种多样化共存、物质充分循环利用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壤、气候、水等自然生态条件,提高生物能、光能、热能等利用率,生态防控茶园病虫害,实现茶产品绿色、无公害、无污染。

2 建设生态茶园的意义

生态茶园是实现茶园产品优质、高效的载体和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茶产业的方向和出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正体现。宁化的地形地貌以丘陵为主,山坡坡度大都在20°以上,茶园也是梯田式多。梯田式开园造成植被大面积损毁,裸露土壤非常多,碰到雨水季节就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不利于优化茶园生态环境。结合县情实际,建设生态茶园能较好解决宁化梯田茶园和水土保持的矛盾。

3 建设生态茶园的模式

这是一种依照生物种群的特性和生态学的特征,相互利用、和谐共生的农业生态系统,绿色生态栽培技术让各种不同的生物种群在茶园内互利共生,相得益彰。

3.1 茶树-林木复合模式

按照种植林木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模式。

茶树-普通型林木模式:种植高秆类型的杉树、泡桐、马尾松、桉树、香樟树、杨树、桤木等,起到为茶园遮阴、落叶丰富土壤肥力等作用,提升经济效益。

茶树-经济性林木模式:种植中秆型的油茶、桑树、油桐、乌桕等经济林木,结合普通型林木形成茶园复合植物群落。

茶树-果木模式:种植梨、桃、李、柿、枇杷、杨梅、柚子、海棠、葡萄等水果林木,实现茶叶、水果双丰收。

茶树-混合林木模式:采取以上三种模式混搭的种植模式。

3.2 茶树-花卉复合模式

在茶园内的空地上间种月季、茉莉花、桂花等花卉品种,增强茶园的可观赏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茶鲜叶混有花香,增强茶叶的品质。

3.3 茶树-药用植物复合模式

在茶园空地间种半夏、黄连、天麻、草珊瑚、鱼腥草等阴性草本药用植物,或间种栀子、银杏、金银花、杜仲等以根、皮、枝叶入药的木本药用植物,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总输出,增加土壤肥力与茶园覆盖率,改善茶园的生态系统,同时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

3.4 茶树-绿肥复合模式

在茶园空地间种紫云英、油菜、绿豆、花生、豇豆、蚕豆、花生、豌豆等绿肥或豆科植物,生物群落生长期能充分利用光能,大提高茶园土壤的地力。

3.5 多物种复合模式

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充分仿生生物群落,采取绿色生态栽培技术,在茶园内空地种植林木、草本植物与散养鸡、鹅、羊等畜禽,达到保护茶园的水土、避免茶树被阳光晒伤、牧草养畜禽、畜禽的排泄物增加土壤肥力的良性循环,形成多层次、多物种的群落类型,实现适度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防止产生废弃物和生态环境污染,增加茶园的经济、生态效益。主要有茶树-牧草-畜禽、茶树-畜牧(家禽、家畜)-沼气、茶树-林木(果树)-畜牧(禽、畜)-沼气、茶树-草药(牧草、药用植物)-禽畜-渔业-沼气等模式。

4 建设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茶园建设要原生态、高质量、高标准合理开发利用,以实现茶树良种化、栽培科学化、管理标准化、茶园生态化、地力持久化、生产规范化为建设原则。

4.1 生态茶园立地条件

茶园周边尽量不要有工厂、矿山、作坊和交通要道等污染源,环境、空气、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要良好。茶园要有保存较好、遮阴、防风的林木带、植被,山地坡度不能太陡,最好在25°以内。

4.2 园地规划开垦

可以按直行、等高、梯级等种植方式作整体规划,15°以下的缓坡按等高线布置茶行,20°左右的山坡应开成梯面宽度大于1.5 m、梯壁坚固紧实的水平梯田。要先修建干道、支道、步道等茶山道路,要建设蓄水池、喷滴灌、水沟等水利排灌系统设施,要多种植防护林、行道树、遮荫树、隔离树等茶园林木。

4.3 生态茶园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要考虑茶园地形地貌、水源点和灌溉面积来决定蓄水池(坑)的大小,一般0.27 hm2左右就要建设1个2 m3的水池。幼龄茶园内侧要修建“竹节沟”、四周建好排水沟,合适的地片建议建设喷滴灌、流灌、遮阳网等设施。

4.4 生态茶园的品种选配

综合考虑气候和土壤等条件,根据宁化茶类适制的需求,种植适制性适应性好、抗逆性较强的优良茶树品种,发挥良种优势。连片茶园面积≥6.67 hm2,应合理搭配种植早、中、晚生茶树良种,红、绿、白茶生态茶园早、中、晚种比例为6:3:1,乌龙茶生态茶园早、中、晚种比例为1:2:2,主导品种2~3个(占70%)。

4.5 茶树种植和初期管理

开挖种植沟的沟深50 cm、宽50 cm。茶园的沟内施4000 kg/667m2栏肥或青草等有机底肥,加150 kg/667m2饼肥、50 kg/667m2磷肥,与底土拌匀,施肥后覆土20 cm。茶籽直播可选在11月左右的秋冬时节,75~90 kg/km2,4~5粒/丛,覆土3 cm,然后等到基肥腐熟后再开始种植茶苗。以单行双株或双行双株带土移栽茶苗,行距130~170 cm,丛距25~35 cm,1~3株/丛,茶园种植4000株/667m2茶树;移栽时间最好选择3月或11月左右的阴天或雨后。陡坡窄幅梯坎茶园采用单条栽,缓坡或宽幅梯坎茶园采用双条栽。

4.7 生态茶园的耕作管理

茶园春茶前中耕宜3月左右,耕深不超过15 cm;春茶后浅锄以5、6月为宜,深度10 cm左右;夏茶后浅锄选6~7月,深度4~7 cm;秋茶后深耕选10~11月,深度17~25 cm。耕作时要充分考虑茶树根系的分布状况(条栽、丛栽),要选择晴天或土壤稍干时对茶叶产量和根系影响小的季节进行耕作,耕作后地面要平整,并注意水土保持。

5 生态茶园的修剪管理

要充分考虑宁化的自然环境、茶树品种习性和树龄等情况,密切配合茶园的肥水管理,采留叶的量与病虫害防治相结合,适当控制和调节树体营养物质的分配、运转,保证修剪后的茶树能较快恢复、生长良好。还需及时适当修剪整理园区内的防护林、遮荫树等其它林木,避免林木过大的树冠和根系与茶树争养分,影响茶树正常生长。

6 生态茶园的病虫害防治

随着经济发展,宁化茶园面积不断增多,种植方式由丛栽向条栽密植转变,方便了病虫害的繁衍、生长、传播和藏匿,增加了病虫害的种类和密度。据初步统计,宁化茶园的主要病害种类有:根腐病、根癌病、苔藓、茶饼病、褐色叶斑病、圆赤星病、炭疸病、云纹叶枯病、白星病和花腐病等,主要害虫种类有:叶蝉、粉虱类、螨类、蓟马、茶蚜、茶尺蠖、卷叶蛾类、茶蚕、茶毛虫、茶毒蛾、象甲、茶天牛和白蚁等。宁化县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建立起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生态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采取农业防治与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科学用药相结合,以生物防治为主,以化学防治为辅,保护天敌资源,确保实现综合治理目标。

6.1 农业防治

选种、采摘、施肥、修剪等与防治相结合。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增施有机肥、冬季耕翻等措施可提高抗逆性。适时采摘防控假眼小绿叶蝉、茶蚜等芽梢害虫。用合理修剪减少黑刺粉虱、蚧壳虫、假眼小绿叶蝉等害虫。及时深翻施肥,防治茶尺蠖、茶毛虫、象甲等土中幼虫。以铺草覆盖茶园,达到抑杂草、保水土、增肥、保天敌、抗寒、抗旱的目的。

6.2 物理防治

采用人工摘除茶蓑蛾虫苞,铺膜振落集中消灭象甲成虫。使用黄色诱虫板诱杀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等,用蓝板诱杀茶黄蓟马等,安装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对茶尺蠖、茶毛虫等鳞翅目害虫进行诱杀,用茶尺蠖性信息诱捕器等性引诱剂诱杀茶小绿叶蝉类害虫等。

6.3 生物防治

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建立栖息地,保护利用茶园中的瓢虫、寄生蜂和草蛉等天敌昆虫、蜘蛛、捕食螨、蛙类、晰蜴和鸟类等有益生物,人工助迁、释放捕食螨、瓢虫、寄生蜂等茶园害虫天敌。根据当地茶园实际采用45%石硫合剂液体进行冬季封园,以减少次年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黄蓟马、茶叶螨类等害虫和病害越冬基数。

6.4 农药防治

尽量不用化学农药,多用微生物源农药(白僵菌、苏芸金秆菌Bt、短稳秆菌、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等)、植物源农药(苦参碱、茶皂素水剂、茶黄素、除虫菊素、印楝素、鱼藤酮)和动物源农药(捕食螨、茶尺蠖性诱剂、茶毛虫性诱剂等),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根据病虫敏感期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低水溶性的农药品种。在同片茶园内,要避免相同种类农药重复使用,每年使用不得超过2次,生长周期内筛选2~3个种类的农药轮换使用。

猜你喜欢

林木茶树茶园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国家林草局发布2020年度林木良种名录
什么是碳中和?
茶园飘香
平和白芽奇兰的修剪技术要点
茶树工厂化育苗的关键影响因子探析
幼年茶树如何定型修剪
周宁生态茶园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