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2021-12-26李东全

南方农机 2021年4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利农业

李东全

(甘肃亚盛亚美特节水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农业自古以来一直支撑着我国的经济、社会与民生的发展,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农业经济增长的必要工具之一,既能起到拉动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又能加快现代化农村建设的步伐。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同时国家出台的脱贫攻坚发展战略旨在大规模改善民生,尤其是解决针对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农业发展政策,其中农田水利基础工程的建设就是一个重要的部分[1]。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一些弊端逐一显露,如何有效突破发展局限,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是当前有关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通常指的是包括排水、灌溉、防洪防涝等功能在内的各项综合性水利工程,其最主要的作用是实施各项水利作业来达到改善当地水利条件、抵御自然灾害、保证并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换言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是保证农业高产、高效的一项关键的综合配套项目。在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设计、施工时,既要了解并分析当地水资源条件概况,掌握水利工程基本原理,同时要考虑到水利工程建设对当地土壤环境的影响,加大废水改造利用、土壤盐渍化和沼泽控制等新型技术的研究力度,做好技术性的保障措施[2]。

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作为农业发展基础设施的关键部分,负责调度农业用水、缓解自然灾害等。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2 000 万以上的农田水利工程(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为主),充分改善了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状况,保障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除此之外,农田水利建设还在整体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对于绝大多数农村人口来说,农业生产是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基础,这就意味着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建立完善与否,很大程度上关系农民生产、生活收入的多少,而粮食收入的整体效益也决定着当地农业事业的发展情况。农田水利的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基础设施,满足了农民日常生产用水需求,进一步带动了当地用水的可持续性、调节性,进而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3]。

1.2 减少自然灾害影响

旱涝灾害的发生往往会给农村地区的经济、粮食收成带来较大影响,尤其近年来南方地区受洪涝灾害的程度日益加深。对此,农村地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障作用,优化耕田区域,抵御各类自然灾害,避免给农民的生产、生活等方面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多数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完善,因此在灾情发生后可以妥善进行调度、处理,使当地农业经济损失有效减少。

1.3 稳定粮食产量

目前,我国的社会发展还停留在一个相对不平衡的阶段,农业建设存在地区性差异,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大概率依托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水平[4]。相关数据显示,相较于普通耕地年平均粮食单产,受水利工程保障的耕田年平均单产会增加将近2 倍,这大大说明农田水利建设对于粮食产量增收的重要性。

2 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保障机制不完善

区域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投资来源是以农村税费为主的公共财政。但现阶段的农业税费已经取消,这就影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保障机制,部分小型农田水利缺少资金支撑,也未制定与之相对应的策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步伐。目前,农村地区的“一事一议”制度尚未有效实施,地方政府尚未形成农田水利建设有效投资机制,这对于小型农田水利的影响颇大,致使其所需资金缺口增加。

2.2 设施责任主体存在缺位现象

部分地方政府由于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过多重视工程的形象效益,并未有效落实各项利益政策的实施。就农村居民而言,大多数居民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工作认识不够全面、深刻,未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以及强有力的管理组织,水利设施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导致农田水利建设并未得到有效、长久的投入保障。

2.3 水利排灌体系对环境的污染

我国仍有部分地区利用机电排灌的方式,也就是通过机械设备运行水利设备实现农田排灌。这种排灌方式虽然能够满足农田浇灌过程中对用水资源的需要,然而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排灌的各个流程以及使用技术,否则会造成土壤肥料的流失,同时造成周围地质、水源环境的规模性污染。

2.4 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

迈入新时期,除却国家政策方面的因素,农业生产劳动力缺失也是影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进程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社会就业环境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农民开始更多地将目光放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上面,农业生产收益持续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农民在发展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积极性明显下降。除此之外,城镇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在拉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导致农村生产人口比例不断下降,农业生产劳动力效率直线下降,间接影响了农田水利设施后期的运营效果[5]。

3 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对策

3.1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

资金问题是制约农田水利体系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拓宽融资渠道、引进建设资金是其中一个有效的优化策略,有利于农田水利建设规模的扩张以及保证其后期运行的状态。首先,地方政府需加大投入力度,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必要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鼓励地方企业和个人参与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中,加强社会参与,使其在从中获得一定收益的同时,体现“投资≈收益”的理念,大范围内提高社会各方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其次,针对投资资金短缺的问题,实施有效补助机制,建设多元化资金渠道。可积极利用政府补助项目来完善资金链,寻求政府支援。最后,加强与当地企业的联系,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拓宽水利设施的建设资金渠道,与企业的沟通还可推动当地农业产品的外销,构建一个良好的可循环的农业产业链,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3.2 深化农业科技的应用

现代化农业科技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推动农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针对农田水利建设事业,加强现代化农业科技的应用、推广以及创新才是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要加大农业科技技术的投入力度,积极应用和推广新型灌溉技术,如滴灌、渗灌等,提高农业用水资源效率。同时,要结合科学、高效的农田水利技术,积极治理水土流失问题,做好湖泊复垦工作,为我国农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达到绿色农业建设的发展目的。

3.3 健全水利设施监管机制

农田水利建设具有复杂性,建设周期较长,涉及人员众多,同时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使用技术和管理技术。基于此,要不断完善各类水利设施的监管机制,明确各项管理细则,实现各项工作的“有据可依”。首先,需整合区域性农田水利监管机制,确保地区农业生产与监管工作相互协调。其次,加强水利工程施工队伍及管理队伍建设,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为农田水利工程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了有效途径,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任务,做好自身责任内的工作。最后,需协调好水利建设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管理职责,提升农田水利工程利用效率和质量。

此外,在管理体制的建设方面,国家管理部门要严格划分各级政府的权力、责任范围,完善各个农田水利设施的监督与管理细则。中央政府需要对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制定总体规划,构建激励约束机制,监督并鼓励地方政府部门认真开展农田水利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省级行政主管部门则应该对其辖区内的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起到相应的统筹作用,认真审核并评估所有已经建档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实时监督建设及后期运营情况。县级政府就需要干实事,积极组织多个部门编制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总体规划,明确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总体管理内容。

3.4 优化农田水利工程设计

有关部门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顶层设计。为此,有关部门有必要借鉴以往的工程建设经验,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做好数据预测,以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优化,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排洪等性能设计。需要注意的是,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生态环境这一要素,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作为设计优化的首要前提,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承担着缓解农业用水紧张、提升农业有效生产值、调节农业生产结构的重任,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极大程度上决定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因此有必要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今后还需有关人员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研究力度,积极探讨水利事业发展的新方向,为我国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水利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低碳经济下水利行业的发展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信息技术对水利规划的作用研究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渗水原因及防渗技术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