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建议
2021-12-26康涌泉
曲 研,康涌泉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农村金融工作是农村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力量,而且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农村金融工作,农村金融又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两者相辅相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农村金融和农村财政是我国支持和发展农村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两种重要手段[1]。地方政府对于农村金融体制的重视程度,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做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借助现代“互联网+”金融科技,能为我国农村经济环境的优化,整体经济健康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动力源泉。
1 农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农村金融体制不健全
农村金融体制的不健全具体表现为两点:1)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存在产权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在此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的产权制度开始不断改变,结构不断复杂,导致产权虚置,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2)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不健全,导致自助柜机、掌上银行等一些金融科技衍生品不能发挥更高的价值,从而过分依赖传统的柜台服务,金融机构的网点主要还是以乡镇为主,并且存在分布不均匀、贷款门槛较高、金融理财产品单一等现象,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2]。
1.2 农村缺乏金融风险化解机制
农村缺乏金融风险化解机制,会阻碍金融机构的业务展开。由于地理气候等差异,农业生产存在不稳定性,风险较高且农产品收益较低,致使大部分金融机构不敢盲目进入,农村地区只能靠国家政策激励金融机构展开金融业务。另外,整体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使得只有良好的农村信用和诚实守信的商业环境,才能促使农村经济健康发展,这也是农村金融机构优化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农村地区信用制度薄弱,影响着农村金融体系的搭建。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大背景下,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个人违约、不具备契约精神的现象,政府部门缺乏管控,违约主体获得的惩戒力度不足,导致农村金融信用缺失现象频发,而且信用环境每况愈下。同时,信用制度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复杂且需高投入的工作,政府部门短时间内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农村地区的个人征信工作存在开展难度大、监管机制失效的问题。
1.3 农村金融供给机制不完善
国家一直致力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但是农村金融供给机制的不完善依然很严重,供需的不平衡、服务范围有限、整体服务质量缺失等问题仍然困扰着改革推进者,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水平的落后和农民主体对于投资理财观念的缺失。我国很多地区受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限制,仍然存在基本金融服务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体要求的现象,金融机构的区位布局偏离,服务质量远远低于城镇网点的不合理现象也较为严重。据相关媒体报道,部分农村地区存在金融机构空白的问题,尽管普惠金融体系不断搭建,但金融网点仅仅只发挥存、取款的基础服务功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大大提升,但是乡镇网点的理财产品数量却不能满足农户的选择,农民对于网点的理财满意度较低[3]。乡村振兴不仅仅是要实现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环境的不断美化、农村金融的振兴更应该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一环,改善优化农村金融机构的供给机制,推出更多接地气,符合农民自身利益的产品和服务刻不容缓。
1.4 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
农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道路上,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尤为突出,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农户借贷门槛和成本过高等问题制约着整体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配置的不均衡原因之一是供求关系的不均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人口总量中占据了较大比重,可其收入仅仅只有部分城市人口收入的1/3。据此可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十分不平衡,这也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目前我国有关农村金融的相关政策还存在发展思路及发展道路模糊等问题。
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发展建议
2.1 逐步完善农村金融的管理和服务体制
根据“三农”的特点和实情推出符合需求的理财产品,这是农村金融机构的职责,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各级政府要深化金融体制的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借助农村金融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前提,是要逐步完善农村金融的管理和服务体制,建立合理规范、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持。
2.2 建立和规范新型农村金融服务组织
建立和规范新型农村金融服务组织,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涉农产业的融合发展服务保障机制,借助农村金融服务组织造福更多农村家庭。首先,政府部门应探索和支持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按照“低门槛,严要求”的要求,建立一批适合农村地区的村镇财富银行、小额商业贷款结构等新型服务机构,这不仅能解决农村网点偏少、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也能促成农村金融市场的“百花齐放”,形成良好的竞争效应,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其次,有关部门要做好抵制非正规借贷的引导和宣传工作,分派宣传队下乡宣传,制作公益宣传片在电视媒体上推广,加大对于违法民间借贷的惩戒力度,逐渐规范农村金融借贷市场,取缔非法借贷机构,在政府监管下合理合法地服务农村市场[4]。最后,金融管理部门要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引入更多的城市资本,以形成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金融市场的繁荣提供良好的条件,让农村金融市场更加有创新活力,让更多有创业意愿的农村家庭有资金保障,从而为农村金融市场增添更多的生机。
2.3 构建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
农业的弱质性和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需要国家为农民提供更高的安全指数,构建合理的农村金融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避免自然灾害损害农民利益,这也是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工作之一。首先,建立政府主导市场监管的信贷体系,解决农民在商业贷款门槛中的担保难问题,调节农村金融机构与贷款农户的利益冲突,通过信贷体系分散双方的风险承担,增加两方的补偿。比如,商业保险、农村信贷担保基金等担保方式都能积极拓展双方的业务往来,形成良好的农村金融市场。其次,创新和探索新的担保抵押标的物,农村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地增强抵押标的可选择性,探索出更多灵活多样的抵押方式。最后,政府对惠农的农业保险和商业险进行差别监管,分散农业保险机构经营风险所带来的负担,建立引导互帮互助的组织结构体,形成利益联结、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必然会出现种粮大户、创业新贵的现象,农村金融机构可探索适合种粮大户和合作社员灵活多变的土地流转经营贷款制度,为农村经济增长和社会财富打通管道输送口径。我国已经有一些地区开始探索“住房换宅基地”的抵押制度,还有一些地区开展“宅基地置换贷款”的抵押方案。随着土地“三权分置”的不断深入,土地承包置换贷款抵押的趋势越发成为主流,农村金融风险分担和补偿的机制推行,必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更长足的动力[5]。
2.4 建立规范和科学的农村金融市场资金回流机制
在农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规范和科学的农村金融市场资金回流机制,使更多有效及时的资金流入“三农”产业,投入农村市场中。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要适当提高当前小额贷款的申请额度,以满足农民近年来不断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需求。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要在农村市场化运作过程中,灵活发挥利率杠杆作用。通过建立专有的资金内流循环机制,保障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体量,明确出台相应规定,保障县域范围内农村地区的贷款比例值。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金融机构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给予守信客户贷款税收减免、额度提升等增值福利。金融资本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地实行差异化监管。对于商业银行开展的大宗农产品保险、农户小额贷款和农业种养殖贷款等各类政策性农村金融业务,通过差异化金融监管的方式,激励金融机构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乡村振兴战略中。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具有重要的作用,农村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国家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推动农村发展方式改革与农村经济增长。在拓宽“三农”金融服务范围方面,农村金融机构也必不可少,特别是针对“乡村带头人”群体,能够满足其发展壮大事业的资金需求,借助金融科技为其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农村金融服务,成为金融方面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优秀示范,这对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