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浅析

2021-12-26杨延玲

南方农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林区虫害林木

杨延玲

(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陕西西安 710402)

林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发展水平将对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带来一定影响。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逐渐加剧,社会对林业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林业建设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还应考虑到生态效益层面,通过林业建设助力生态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来看,我国的林业生产技术水平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病虫害对林业生产效益的影响仍不可忽视。林业病虫害对林业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因此,在林业建设工作中,应将病虫害防治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内容,结合林区的病虫害发展特性,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严控病虫害的发生率,提升林业生产效益,同时满足林业建设的生态建设需求和经济建设需求。

1 林业病虫害现状

我国的林区分布较为分散,且涉及到的林木品种众多,为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在前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人们始终处于被动防治的状态,即通常在已经发生病虫害后,再根据情况制定病虫害治理方案,这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部分林业资源受损,致使林业生产效率降低。林业病虫害防治采取的措施多以化学防治措施为主,导致一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且化学试剂的大范围应用对环境造成了威胁。此外,新型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效果不理想,病虫害大范围发生,无疑会影响林业建设水平,同时也可能会对林区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严重威胁到林业可持续发展[1]。

2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2.1 林区结构不合理

在进行林业建设工作时,各个林业生产部门过于关注林业生产效率,在林区中大范围种植人工经济林,导致林木结构单一,极有可能降低林区的抗病虫能力。此外,在引入树苗时,并未加强病虫害检验,致使部分病虫害随着树苗进入林区系统,进而使得林区的病虫害发生率提升。由于林木结构相对单一,一旦发生病虫害问题便会出现短时间大范围传播的现象,致使林区中的林木资源遭受严重的破坏,严重影响林业生产效率[2]。

2.2 未能形成科学可行的病虫害防治方案

部分林区受到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难以加大对病虫害防治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无法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不能实现对病虫害问题的实时监督与预测,会影响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在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时,没有贯彻落实预防为主和综合防治的工作理念,在发生病虫害问题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了解病虫害成因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致使病虫害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控制。缺乏科学的防治方案作为支持,必定会影响病虫害防治的效率。

2.3 病虫害防治过于被动

部分林区管理者缺乏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未能结合林区前期的病虫害发展情况以及发展规律制定病虫害的防治预案,采取消极应对的措施进行病虫害管理,不仅无法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还会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已经发生的病虫害必定会威胁林木资源的健康生长,如果不能进行有效治理,病虫害的辐射范围就会大幅度扩大,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些均是病虫害防治工作过于被动的集中体现。

3 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3.1 科学营林,优化林区结构

应明确营林建设目标,对营林树种进行科学选择,优先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经济树种,并且结合林业生产要求,对林业生产方案进行合理规划,实现多树种的合理搭配,形成混交林,有效提升林区的物种多样性,使林区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让树种之间能够形成相互促进的生产关系,增强林区的整体抗病虫害能力,提高林木生长效率。在营林过程中,采取抚育间伐措施去除其中长势较弱的林木,并且将病枝及时清除,也可有效提升林区的病虫害防治水平[3]。

3.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科学的病虫害防治预案

部分林区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为病虫害预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林业建设工作的投入力度,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为林业病虫害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以及设备支持,确保相关林业人员能够根据不同时期的监测数据,了解林区病虫害发生现状,并对病虫害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制定科学可行的病虫害防治预案,以期在发生病虫害问题时,能够及时作出响应,在短时间内控制病虫害影响,并将影响控制在小范围内,使林业建设工作免受影响。通过对林区病虫害问题进行有效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避免病虫害大范围传播,提升林业建设整体水平[4]。

3.3 综合应用病虫害防治手段

各个林区在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应结合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以及发生规律,选择恰当的综合防治措施,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病虫害治理理念,加强病虫害防治的同时,制定科学的防治预案,最大限度地提升林区的抗病虫能力,促进林业经济稳定发展。

3.3.1 生物防治手段

生物防治手段主要是根据自然的发展规律以及食物链中各生物的制约关系来达成防治虫害的目标。其中最常见的手段为将森林中有害生物的天敌引入林区,以此来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量,同时也有助于在林区内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促进系统内部各类生物健康生长。此外,也可在林区内大量引入益鸟,如山雀和啄木鸟等,以减少森林中害虫的存活量,达成防治虫害的目的。除此之外,也可加大对抗病虫害树种的培育力度,通过提升林木自身的抗病虫能力来降低病虫害对林业生产的影响[5]。

3.3.2 物理防治手段

物理防治手段因具备无污染、成本低的特性,在病虫害综合防治中较为常用。根据病虫的发展态势可以选择特定的物理防治手段,常见手段包括人工捕杀、隔离以及诱杀等。其中,人工捕杀较为适用于个体偏大、易于捕捉的害虫,如在发生松毛虫和青杨天牛等虫害时,可采取人工捕杀措施。相对来说,人工捕杀害虫的成本较低,可对虫害进行有效控制。隔离法指的是通过建立隔离带的方式来减缓害虫蔓延的速度,尤其是针对短时间内快速传播的虫害,需及时建立隔离带,谨防虫害大范围扩散,降低虫害对林业生产的影响。诱杀法则是指借助害虫的趋性进行集中捕杀[6]。目前来讲,较为常用的诱杀手段为利用灯光吸引害虫,并进行集中捕杀。相对于其他虫害防治措施相比,物理防治方法具备一定的针对性,可使林区内的有益物种得到保护,有效维持林区物种多样性。

3.3.3 化学防治手段

化学防治主要是借助化学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治,其具备见效快和作用持久的特性,是当前林业生产中进行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技术内容。但也应该认识到,大量使用化学试剂很可能威胁林区环境,破坏林业生态系统平衡,进而引发更为严重的病虫害问题。因此,在进行药物选用和化学防治时,应结合当地的病虫害发展特点,采取科学的防治手段,尽可能少使用化学药剂。其中,树干注射方式可有效提升化学药剂的利用率,且病虫害防治效果也较为突出,可作为今后化学防治的有效手段。

4 结语

病虫害问题一直都是影响林业生产效率以及威胁林木生产质量的关键问题。因此,林业工作人员根据工作实践,总结出了大量病虫害防治措施,有效降低了病虫害对林业建设的影响,但还有部分林区未能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林木资源受到病虫害威胁。各个林业部门应强化自身对病虫害问题的认识,正视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借鉴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和防治方法,补足自身短板,通过对病虫害问题的有效控制来提升林业生产效果。

猜你喜欢

林区虫害林木
学思践悟 | 隋洪波代表:作好“林区三问”新答卷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分布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及比例的影响
国家林草局发布2020年度林木良种名录
什么是碳中和?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昌宁林区有了首条水泥防火通道
美国油梨虫害进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