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水稻大棚育苗技术分析
2021-12-26闫振国
闫振国,张 学,郭 英
(1.双阳区齐家镇综合服务中心农业服务科,吉林长春 130605;2.双阳区平湖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农业服务科,吉林长春 130600)
育苗工作是东北地区水稻栽培中的关键环节。东北水稻育苗多采用旱地大棚育苗技术,以提早育苗时间,提高育苗效果,抢抓农时,为水稻丰产、优质打下良好基础。
1 选地与整地
水稻旱地大棚育苗一般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质疏松、背风向阳的田地作苗床,或选择离家较近、排灌方便的大田作苗床。春季土壤化冻后,及时清除田间秸秆和杂草,做好翻耕整地工作,要求土壤上虚下实、平整细碎,没有大土坷垃和石块。
苗床土和盖种土要提前准备好。可在春季农闲时挖取肥沃的山地腐殖土或者用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的田园土与充分腐熟的猪粪混合制作苗床土。苗床土备好后过筛去除石子、草籽等杂物,必要时可在苗床土中混入水稻秧苗专用肥,以提高土壤肥力[1]。
备土后测量土壤酸碱度,必要时进行调酸,使土壤酸碱度在4.5~5.5。育苗前要对苗床土进行消毒,可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喷湿土壤。
2 搭建大棚
育苗面积小的农户可采用竹片搭建大棚骨架。作床后插好竹片,备好薄膜以待播种后覆膜。竹片的价格较低,移动、保存均较为方便,但由其搭建的大棚稳固性较差,材料更换周期短。竹片大棚的面积随育苗数量而定,可灵活掌握。
育苗面积大的农户可搭建标准化大棚,即采用地锚式钢骨架搭建。标准化大棚使用年限长,增温效果好,控制棚温方便,但一次性投入较大。该类型大棚一般宽7 m、高2.5 m,长度视育苗数量而定。
3 种子处理
3.1 选择良种
水稻选种要求适地适种,最好选用当地农技部门推广、经过种植试验的优良品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耐寒抗病、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
3.2 晒种选种
把种子铺在室外平整、干燥之处晾晒,每天翻动2~3次,持续2~3 d,从而打破种子休眠,增强种子活力,促进种子发芽。晾晒好的种子用盐水选种,去除秕粒、瘪粒。
3.3 浸种
将选好的种子放入20 ℃的水中,在常温环境下浸泡5~6 d,每天搅动2 次。浸种时可在水中加入适量咪鲜胺,浓度为2 000 倍,以预防恶苗病。当种子充分吸水、呈半透明状且胚部膨大时,即可捞出。
3.4 催芽
把浸泡好的种子平铺在两层浸湿的麻袋之间进行催芽。催芽要按照“高温破胸,适温催芽、低温晾芽”的原则,定时查看催芽温度,避免高温烧种。待85%的种子破胸露白,即可播种。
4 播种覆土
水稻播种一般在3 月底或4 月初、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 ℃的时候进行。播前5 天,每667 m2苗床土施入磷酸二铵15 kg、硫酸铵30 kg、硫酸钾15 kg、硫酸锌2 kg,以确保养分充足。采用机插盘育苗的,每盘播芽种120~140 g;采用钵体盘育苗的,每孔播芽种3 粒。播后覆盖过筛盖种土,厚度为0.5~1.0 cm。覆土后用木板轻轻刮平,避免漏种,再轻拍压实。播种后浇一遍透水,浇水要使用喷雾器,绝不可漫灌,以防把种子冲出土壤[2]。
5 苗床封闭
播种后进行药物封闭,以防苗床杂草。可使用60%丁草胺25 mL 兑水30 kg 喷施床面,要求喷施均匀,不漏喷、不重喷。采用竹片大棚的农户在封闭后覆盖薄膜,四周用土壤压实,避免大风揭膜。
6 苗期管理
6.1 水分管理
水稻育苗期间土壤不能过干或过湿。播种后浇1 次透水,秧苗根系发育期间如果未出现明显的土壤干旱迹象,可不用浇水。当棚温逐渐升高,秧苗出土后,水分蒸发量加大,土壤含水量逐渐下降,需要每天喷水以保持盘土含水量在34%~45%。标准化大棚一般选择在上午和下午用喷壶均匀浇水各2 次(每天4 次),保持土壤湿润,切忌大水漫灌。竹片式大棚浇水要及时观察床土情况,干旱时及时浇水,并压好棚膜。当秧苗出土后,要减少浇水次数,以免影响秧苗根部生长。秧苗3 叶期前,对水分需求量不大,不需频繁浇水。当苗床干燥、床土裂开时适量浇水,满足秧苗根系生长需求即可。
6.2 肥料管理
养分供给是水稻育苗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秧苗质量的关键。除在整地、备土时施入农家肥及化肥外,还要根据秧苗不同发育期的生长情况,适时适量施肥。1)秧苗1 叶1 心期后,检查床土营养情况,缺肥时可喷施叶面肥,追肥后用清水冲洗叶片上的肥料,避免烧伤叶片。2)秧苗2 叶包心时,可每667 m2苗床追施3 kg 尿素。如果此期间秧苗叶片淡黄褪绿,则要加大施肥量,可每667 m2按4 kg 用量追施尿素。3)插秧前2~3 d,每667 m2施5 kg 尿素作“送嫁肥”,确保秧苗健壮。
6.3 温度管理
水稻大棚育苗必须防止高温烧苗,及时调整棚温。水稻出苗期以闭棚为主,一般不通风换气。如果遇高温天气,棚温超过35 ℃,可打开大棚两侧进行通风,使棚温稳定在30 ℃。通风时要注意,必须在傍晚前关闭通风口,以防棚温过低。
在秧苗1 心1 叶时,为避免床土湿度过大,可适当通风换气。棚内温度控制在22~25 ℃,最高不能超过28 ℃,以免烧苗。可选择晴天上午通风,通风时先揭小口,随温度升高逐渐加大通风口,直到通风口全部打开。
在秧苗1 心1 叶至3 叶期间,棚温控制在20~25 ℃;3 叶期到插秧前,棚温不超过25 ℃。此期间如遇高温、强光照天气,要及时通风炼苗,并逐渐加大通风量。在插秧前7 天,如无低温冻苗天气,每天都要完全通风,以增强秧苗抗性[3]。
7 病虫害防治
水稻苗期必须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苗期病虫害主要有立枯病、恶苗病、稻瘟病、二化螟等,预防措施主要是播种前进行种子包衣、药物浸种等。包衣、浸种时要正确选择包衣剂和浸种药物,并遵守使用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不可随意增加药量,也不可随意混用。
7.1 病害防治
水稻苗期最主要的病害是立枯病,分为真菌性立枯病和生理性立枯病。秧苗一旦发病,会造成苗弱苗小,甚至缺苗。做好苗期棚温控制和水分管理是预防立枯病发生的基础措施;播种前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湿苗床土和盖种土也可有效预防该病。
防治真菌性立枯病,可在发现秧苗叶片发黄、根系生长不良时及时用药。发病初期可选用15%恶霉灵1 000~1 500 倍液苗床喷雾,5~7 d 后再喷药一次;也可在秧苗1 叶包心到2 叶期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进行叶面喷药。
生理性立枯病的防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1)在整地作床时,适当提高苗床的高度,从而提高床土温度,降低床土湿度。2)要严格控制棚温,白天温度不低于20 ℃,夜晚温度不低于10 ℃。3)苗床土要做好苗期调酸工作。整地备土时要对苗床进行调酸,而秧苗出土后,要在1.5 叶期测量苗床土的酸碱度,必要时再次调酸,使土壤酸碱度保持在4.5~5.5。
稻瘟病是水稻苗期为害最严重的病害。防治稻瘟病可在发病时及时选用春雷霉素、稻瘟灵乳油等化学药剂进行喷施,也可每667 m2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丰登)25 g 兑水50 kg 喷雾进行防治。
此外,青枯病也是水稻苗期常见病害,防治青枯病可在2 叶1 心期用敌克松1 000 倍液喷施苗床。
7.2 虫害防治
水稻苗期虫害主要有二化螟、灰飞虱及地下害虫。1)物理防治。可在每个大棚内放置1~2 台太阳能灭虫灯,吸引害虫进行灭杀。2)化学防治。防治水稻二化螟每667 m2可用20%杀虫双水剂150 g 或20%三唑磷乳油100~150 mL 兑水喷洒;防治灰飞虱可用20%吡蚜酮、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等药剂防治。也可在插秧前2~3 d,每667 m2用三环唑100 g 兑水40 kg 喷施,作为秧苗“送嫁药”。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用毒死蜱+敌杀死进行防治。
7.3 草害防治
除播种后进行药剂封闭外,苗床杂草主要采用人工拔除的方法进行防治。进行拔草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带动杂草旁边的秧苗,以免影响秧苗根系生长。
8 适时插秧
水稻插秧一般在5 月上旬开始,在5 月下旬结束。插秧前7 天要施一次“送嫁肥”,拔一次苗床大草。当气温稳定保持在13 ℃以上时,可适当提早插秧,延长秧苗营养生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