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对策研究*
2021-12-26张丽霞杨玉荣赵春杰
张丽霞,杨玉荣,赵春杰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围绕国家农业产业发展战略,服务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升级和业态创新等高端产业,对接“大市场、大流通、大商贸”等农业产业发展趋势,聚焦新农商、新农人等紧缺的职业领域,构建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资源库,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对接“1+X”证书制度试点,开发符合相关标准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资源,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和认证体系,打造“能学、辅教”专业资源库,满足学生、教师、企业员工、新型职业农民、社会学习者五类用户的学习与培训需求,重点建设“五库三平台一馆一站”。
1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
1.1 聚焦产业高端,建设具有前瞻性的“五库”资源
1.1.1 专业信息库
在充分了解行业企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行业企业职业能力要求,确保人才培养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建设具有前瞻性的专业信息库,主要包含专业概况、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专业诊改等,用于展示专业建设基本情况,为高职院校培养适合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的经济管理人才提供可资借鉴的标准和范例,引领我国高职农业经济管理等专业建设与发展。主持单位联合参与院校与行业、企业,开展全国性专业调研,聚焦农业产业提质升级和新产业、新业态,创新管理新模式新方式的需要,制定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应职业岗位能力发展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为高职院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提供指导。
1.1.2 课程资源库
通过专业调研与分析,结合乡村振兴、“互联网+”农业等行业发展趋势,对接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聚焦“云物大智移虚”(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技术、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等经营管理产业高端,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开发优质专业课程,兼顾普适性和前瞻性等设计原则,高标准建设27门优质标准化课程资源,分层建设结构化课程资源。依据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课程模块,课程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进行分类,尤其关注核心课程资源建设,核心课程资源是当前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对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课程设计进行合理化安排,不断地优化和完善资源库[1]。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课程建设内容中,展现“三教改革”成果。
1.1.3 素材资源库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资源库按照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要求,结合各子项目的具体特点,设计并建设颗粒化程度较高的资源。素材资源库本着边建设、边使用、边充实、边完善的原则进行建设[2],涵盖文本类、演示文稿类、图形(图像)类、音频类、视频类、动画类和虚拟仿真类等素材,其中视频类、音频类、动画类、虚拟仿真类资源占比高于50%。知识点或技能点以“微课程”为主要表现形式,抽象的管理概念、复杂的业务流程及管理任务场景再现等以“虚拟仿真”为主要表现形式。素材资源库包括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资源类型多样、分布合理,实现资源冗余,能够满足各类用户自行搭建个性化课程的需要,为实现教师智慧云上教学、学生自主泛在学习,为农企员工、新农商与新农人培训等提供载体和媒介。
1.1.4 行企信息库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服务于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产业发展需求,专业资源库在充分调研行业企业的基础上,建设行企信息库。帮助教师、学生、企业、社会学习者、农民等用户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掌握行业企业的发展状况及职业岗位等相关信息。也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国内外行业发展动态,对接标准进行管理水平升级。用户和企业可通过平台实现信息交流互动,为专业产教深度融合,密切校企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1.1.5 技能训练库
伴随企业的规模化和多元化发展,“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是现阶段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将技能训练资源纳入教学资源库建设中是十分必要的[1]。资源库建库团队整合企业资源,围绕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主要职业岗位的核心业务能力,校企合作开发大数据思维与应用技能、企业战略思维与运营技能、品牌意识与培育技能等技能训练任务,提升学习者实践能力。
1.2 对接行企标准,搭建育训结合的“三平台”
1.2.1 培训认证平台
根据农业产业升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需求,服务我国300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1.7亿新农人、新农商职业技能水平提升需求,结合国家“高职百万扩招”、“千亿培训”、“1+X”证书等政策需要,建设培训认证平台。针对教师、农企员工、农民等三类用户定制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搭建师资培训课程、企业员工培训课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课程,建设物流管理、智能财税、网店运营推广等职业技能培训包,支持学习者通过资源库学习,获取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业务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2.2 创业孵化平台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新的经营业态与业务模式不断涌现,为农业创业者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创业孵化平台为学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小微企业及农民创业者提供信息共享、咨询策划、政策指导、项目顾问、人才培训等多类创业服务。引导师生、社会学习者、农民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用创新创业教育支撑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1.2.3 虚拟合作社运营平台
合作社作为国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重点对象,对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鼓励各地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调研发现,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农民不熟悉合作社成立的相关流程或经营管理水平不足,导致合作社经营不善等问题大量存在。为解决合作社经营管理过程“看不见、进不去、动不得、难再现”等问题,资源库建设团队与软件公司合作,联合开发虚拟合作社运营平台。通过合作社的创建、生产、销售、采购、物流、财务等经营活动模拟训练,学员掌握合作社建立和日常运营所需的各项能力,熟悉合作社各岗位的业务内容及操作流程,培养经营战略思维和分工协作意识。
1.3 紧跟国家战略发展需要,打造具有农经专业特色的“一馆一站”
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资源库紧扣国家发展脉搏,坚持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精管理、善经营”的新农商、新农人为己任,着力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服务中国农企“走出去”,服务乡村经济振兴发展。打造农经博览馆,建设中国传统农经文化传承平台,以文化育人、以文化促发展;打造乡村振兴加油站,服务我国300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1.7亿新农人、新农商职业技能水平提升需求,为广大农民提供在线学习、信息浏览、考证报名、在线培训、在线测试、信息查询等服务。
2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保障措施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团队全方位制定保障措施,确保资源库建设顺利进行。
2.1 制定资金保障措施
确保资金投入合理规划,制定并严格实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高资源库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和规范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资金管理,加强各项资金使用过程监督。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的严肃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保证资源库建设工作顺利实施[3]。
2.2 建立组织保障措施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运行,组建资源库建设领导小组,分工负责具体建设项目,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建设工作的日常事务。组建项目指导审议委员会,设立质量监督小组,成立项目开发小组,成立专业资源库协调保障组,建立具有前沿性、理论性、务实性、先进性的多元建设团队,确保项目建设落实,产生辐射服务的社会效应。
2.3 制定机制保障措施
建立共建共享机制,以联盟为载体,打造共建共享协同发展共同体,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保证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的持续性。形成远程沟通机制,借助远程沟通信息技术实施远程及时沟通与定期碰头会议并举机制,便于所有成员随时知晓整体项目进度情况、传递文件及反馈信息。建立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对接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主持单位牵头探索建立基于资源认证标准的学习成果积累、转换和资源交易机制。
2.4 建立制度保障机制
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从职责分工、人员管理、进度监控、绩效考核等方面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建立项目监督考核制度,由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指导小组组织制定考核指标和奖惩办法,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由牵头单位的项目工作运行监控中心,负责分项目的绩效考核,确保整体项目按计划完成。规范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资源建设与更新标准,对资源的内容设计、视频、动画的制作等给出统一的标准。
3 结语
总之,资源库建设是一项艰巨、长期的创新任务,需要多方形成合力,融入动态管理机制,不断扩充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技术服务,实现优质资源有效共享[4],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