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见温室花卉栽培技术探讨

2021-12-26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3期
关键词:马蹄莲荷包温室

郑 倩

(四川省水产学校,四川 成都 611700)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升级的趋势更加明显,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对于花卉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同时在建设绿色城市发展理念下,在景观布置,园林绿化过程中需要应用大量的花卉,而如何提升花卉的种植技术,提高花卉的产量,成为花卉种植行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对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几种花卉进行温室栽培技术的研究,以供种植者参考。

1.仙客来栽培技术

1.1 仙客来习性

仙客来属于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从其生长的土壤环境上来看,往往含有较多的腐殖质,同时土壤本身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在生长的过程中对光照有比较高的要求,但是不适宜在高温的环境下生长,对水分有比较高的要求,但是也不适宜在含水量较高的土壤中生长,当环境温度达到30℃ 以上时仙客来会进入到休眠状态。

1.2 仙客来繁殖技术

在温室环境下主要采用种子进行仙客来的繁殖,但是仙客来的种植不易保存,因此应在种子收获后立即进行播种。在播种之前需要准备好底部覆盖平整沙土的种植盆,盆内均匀洒水,保证水分能够均匀的浸透种植盆,然后将种子均匀的点播在种植土上,随后进行覆土操作,一般来说,所覆盖土壤的厚度应该为种子的一倍。在完成土壤覆盖后,需要在土壤表面覆盖玻璃保温层,并采取一定的遮阴措施,将环境温度控制在10~15℃,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种子的生长。一般在九、十月间进行温室播种种植,在播种后40到50天种子即可发芽,到来年5到6月份即可将幼苗移植种植。

1.3 仙客来栽培管理

应选择肥沃的土壤进行仙客来的种植,在种植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球茎露出土表,对于新种植的植株来说,需要控制好浇水量,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当仙客来植株生长出新的叶片时可以适当地增加浇水量,以7天为一个周期进行施肥,促进根块成长。立夏后需要将仙客来植株移出温室,进行室外棚栽,保证生长环境有良好的通风,进入到6月以后,降水量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适当地减少浇水量,防止出现烂根的现象。10月下旬以后需要将仙客来再次移植到温室内,当仙客来出现花蕾后需要增加浇水量,同时通过施肥增加养分供给,保持好光照,并维持温室内的通风,在正常的情况下12月份即可开花。在开花后需要将没有种子的残花进行剪除。仙客来的块茎在7~9月进入休眠期,此时可能出现叶片枯萎脱落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减少浇水量,防止块茎腐烂,同时还需要将花盆放置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下。9月过后,仙客来休眠期结束,此时需要进行换土,并施加基肥,增加浇水量,等待仙客来开花。

2.瓜叶菊栽培技术

2.1 瓜叶菊生长习性

瓜叶菊属于多年生草本花卉,多作两年生栽培。从瓜叶菊的生长习性上来看,温暖湿润的气候能够促进瓜叶菊的生长,因此瓜叶菊在冬天对温度有较高的要求,而夏季则需要保持环境的凉爽,一般来说,18~22℃为适宜瓜叶菊生长的温度,瓜叶菊最低可以耐受0℃左右的低温。瓜叶菊在生长的过程中,同样对光照有较高的要求,适合在含有较多腐殖质,同时也有较好排水性的砂质土壤中种植。

2.2 瓜叶菊繁殖技术

瓜叶菊的繁殖主要以播种法为主,一般在7~10月进行播种。在播种之前,需要将培养土置于浅塌盆,均匀播种,播种后进行覆土,然后进行浇水,保证培养土湿润,然后将浅塌盆置于通风凉爽处,但培养土干燥后再次浇水,宜采取浸水法进行供水。大约5至7天即可发芽。

2.3 瓜叶菊栽培管理

在瓜叶菊种子出芽后,需要重视对幼苗的观察,当幼苗长出两到三片真叶,既可以进行移植。初次移植仍需将瓜叶菊幼苗移植到浅塌盆中,瓜叶菊幼苗在浅塌盆中生长一个月需再次移植到3寸盆中,10月中旬视瓜叶菊幼苗的生长情况,将其移植到五寸盆中。瓜叶菊在生长的过程中,对土壤养分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瓜叶菊的生长期需要适当地追加肥水,直到瓜叶菊开花。9月中旬需要将瓜叶菊移植到中温温室,温室内的温度需要控制在10~15℃。如果温室温度较高的话,则会影响瓜叶菊植株的整体造型。在瓜叶菊生长期间,需要做好通风工作,当花梗抽出后,需要保证瓜叶菊生长环境光照充足,在生长的过程中,可以对瓜叶菊叶面进行喷水,保持其叶面具有一定的湿度。在瓜叶菊生长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其植株基部存在侧芽,需及时摘除侧芽,保证瓜叶菊养分的集中供应。同时,为了确保瓜叶菊能够均匀地接受光照,还需要注意移动花盆保持植株整齐均匀。

3.朱顶红温室种植技术

3.1 朱顶红习性

朱顶红属于多年生鳞茎植物,耐寒性较差,适宜在较为潮湿的环境下生长,但是土壤含水量不宜过多。对生长环境的温度有较高的要求,光照需求适中,在冬季种植时,由于温度过低会进入到休眠期。从朱顶红生长的土壤条件上来看,适合在含有较多腐殖质疏松的砂质土壤中生长。

3.2 朱顶红繁殖技术

对于朱顶红来说,可以采取分球以及播种两种方式进行繁殖,在温室栽培中一般采取分求法进行繁殖。在花后需要将将鳞茎旁子球进行分离,将分离后的旁子球移植到其他的盆中,子球会在移植后的2到3年开花,而对于较为健壮,直径大于7cm的鳞茎来说,移植当年即可以形成花芽。如采取播种种植,需要在花谢后一个月种子成熟进行采收,将种植点播于浅盆中,覆盖一层较薄的种植土,在完成点播后,需要对土壤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一般来说,在点播后的10到15天即可发芽。在发芽后需要观察幼苗的成长情况,当幼苗出现2到3片真叶时需要进行移植,将植株逐渐生长健壮时,需要进行换盆,在科学的栽培管理下,3到4年可以开花。

3.3 朱顶红栽培管理

朱顶红由于不耐寒,因此冬季时会进入休眠期,在休眠期期间需要保证鳞茎避光。当朱顶红度过休眠期后,需将温室内的温度控制在15到18摄氏度,此时应避光同时进行浇水。休眠期过后两周,朱顶红会开始萌芽,在此时需调高温室温度,室温需保持在25摄氏度左右,定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当朱顶红出现叶片,即可以让朱顶红接受光照并施加液肥。朱顶红一般会在春节左右开花,花期在10天左右,如果降低朱顶红的生长温度,则会延迟到次年5月开花,如果夏季温度。较高则需要在种植区域设置遮阴篷,一方面能够防止光照过于强烈,另一方面能够防止夏季雨水过多,导致种植盆内积水。

4.荷包花温室栽培技术

4.1 荷包花生长习性

荷包花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温室环境下作一、二年栽培,从荷包花的生长习性上来看,需要在冬季温暖,夏季凉爽的环境下生长,耐寒性不强,同时也不耐热。在生长过程中,对于通风环境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土壤湿润,忌干旱以及水涝,需要在排水条件良好,同时含有较多腐殖质的土壤中生长。

4.2 荷包花繁殖技术

在温室环境下,一般在秋季进行播种,在播种之前需要准备好浅盆以及培养土。将培养土撒到浅盆中,然后以点播的方式进行播种,由于荷包花的种子较为细小,因此在完成点播后不能进行覆土。在完成点播后,需要覆盖玻璃保温层,采取浸盆加水的方式,一般来说,经过4到5天荷包花种子即可发芽。当观察到荷包花幼苗生长出2到3片真叶即需要进行移植,在移植后一到两周内,根据荷包花幼苗的生长情况,将其移植于5寸盆中。也可以采取扦插的方式进行种植,但需要控制好扦插的时间,需要在8月到9月期间进行扦插。

4.3 荷包花栽培管理

荷包花对于环境温度较为敏感,因此需要重点关注温室过冬期间的栽培管理,在过冬期间需要将温室的温度控制在5~12℃。在栽培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保持种植环境通风以及较高的环境湿度,防止较强的阳光直接照射在荷包花叶片上。在温室环境下,荷包花难以自行授粉,因此需要在盛花期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的方式,保证荷包花的结实率。进入11月后,可以根据荷包花的生长情况,适当的延长荷包花的光照时间,有利于荷包花能够提前于1月下旬开花。

5.马蹄莲温室栽培技术

5.1 马蹄莲生长习性

马蹄莲属于多年生草本花卉,从马蹄莲的生长习性上来看,适宜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长,在生长的过程中对于光照有较高的要求,喜肥喜水,其本身的耐寒以及抗旱能力较差。在生长期间,需要将环境温度控制在15到25摄氏度,夜间气温需要高于13摄氏度,如果在生长的过程中,环境温度高于25摄氏度或者低于5摄氏度,则马蹄莲会进入到休眠状态。马蹄莲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吸收大量水分,因此在栽培期间需要保证土壤的湿润度,进入到夏季后温度上升,马蹄莲的块茎会进入到休眠状态,此时需要控制好浇水量,适当减少浇水,防止块茎腐烂。马蹄莲的种植土壤不仅需要肥沃,同时也需要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土壤的PH酸碱值需要在6.0到6.5之间。

5.2 马蹄莲繁殖技术

在温室环境下,马蹄莲的繁殖主要以温室繁殖为主,春季以及秋季均可进行繁殖,但主要在秋季进行繁殖。在8月上旬需要对马蹄莲进行分株以及换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周围的小蘖芽进行分离,保证养分的集中供应,一般来说,第二年即可以开花。

5.3 马蹄莲栽培管理

在将马蹄莲植株移植到盆内进行栽培时,需要在盆内混入含有丰富腐殖质的土壤,在马蹄莲的生长期间需要重视施肥。在施肥的过程中,如果肥水流入叶柄,会导致烂叶,因此在完成施肥后,还需对叶片进行冲洗,防止出现烂叶的情况,马蹄莲一般会在早春开花,这时需要进行换盆或者分栽,将换盆以及分栽后的马蹄莲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区域。根据马蹄莲根部的发育情况,适当的增加其生长环境的温度,促进开花。在夏季,需要将马蹄莲放置于阴篷下,防止阳光直接照射到马蹄莲,如果光照较多,则会引起马蹄莲叶片发黄,甚至会导致马蹄莲提早进入到休眠状态。在马蹄莲夏季休眠后到初秋期间,需要适当追加肥料,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可以保证马蹄莲在8月至9月期间二次开花,马蹄莲对生长环境温度有较高要求,因此。需要控制好环境温度,在9月下旬需要将马蹄莲移植到室内,同时室内温度需要控制在13到18摄氏度。

6.大岩桐温室栽培技术

6.1 大岩桐生长习性

大岩桐属于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从大岩桐的生长习性上来看,需要在土壤较为肥沃,同时具有良好排水条件的环境下生长。其生长所需的土壤,不仅需要具有较为丰富的腐殖质,同时也需要具有较强的保水性。适宜在半阴条件以及空气湿度比较高的环境下生长,大岩桐在进入到冬季休眠期后,需要控制好温度,将温度保持在5摄氏度以上即可。

6.2 大岩桐繁殖技术

在温室环境下,多采取播种繁殖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叶插及割球繁殖的方式。如果采取播种繁殖的方式,需要在秋季进行播种,大岩桐的种子较为细小,因此在播种后不适宜覆盖土壤,可采取玻璃保温层进行盖压,播种后的温度需要控制在20到22摄氏度,一般来说播种后14天可以发芽,播种后一个月可进行移植,两个月后需移植到3寸盆中,最后根据大岩桐幼苗的生长情况,将其移植于5寸盆中,等待次年春开花。

6.3 大岩桐栽培管理

大岩桐的开花时间与休眠后的栽植时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在栽植后5到6个月即可开花。花盆底部需要垫碎瓦片,上面覆盖粗砂,然后再放置培养土,培养土的厚度不应过高,能够盖住块茎即可。要将大岩桐植株放置于20度左右的室内,当大岩桐植株发芽后,就需要追加肥料,根据大岩桐植株的生长情况,逐步增加液肥的浓度,在施肥期间需要防止肥水沾到叶片上。大岩桐在开花后会逐步进入到休眠状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逐渐减少浇水量,当观察到大岩桐叶片干枯时,即代表大岩桐完全进入到休眠状态,这时需要将大岩桐放置于通风良好的位置,环境温度保持在8摄氏度左右。

猜你喜欢

马蹄莲荷包温室
剪下个荷包样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可以避免一个温室化的地球吗?
白色马蹄莲
被折弯的马蹄莲
小话痨
马蹄莲
黑色马蹄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