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省茶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对策

2021-12-26蔡沁男蔡伦红

南方农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茶业茶农红茶

蔡沁男,蔡伦红

(1.海南大学,海南海口 570228;2.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 401329)

农业旅游业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经营模式,具有生产、生活和旅游场景的特点。它将农耕和旅游相结合,以广泛农耕资源为基础,通过创新产品、扩大服务内容,为观光客提供增值的旅游服务[1]。农业旅游业实现了休闲与农村资源的开发,加速了农业转型,增加了乡村就业人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茶业在海南省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被确定为特色产业。近几年来,海南省政府特别重视茶业并进行了合理规划,其目的是加大力度推进该产业的发展,侧重点放在优质茶的生产,更进一步深入发展以“农业+旅游”为模式的茶产业。

1 现状

1.1 茶业发展概况

海南茶业大力发展始于1959 年,种植面积曾达0.75 万公顷,产量曾达到7 620.5 t,1990 年以前干毛茶总产量为6.4 万吨,出口为4.3 万吨,创汇为7 100万美元,其中1989年的最高出口量为5 006 t。海南茶场与五指山茶场曾分别在全国五大和十大茶场中名列前茅。

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海南的茶业规模逐步缩小,部分茶园遭到破坏,近年来逐渐恢复,并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据中国茶业流通协会相关数据及海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2015—2019 年,海南茶业在全国茶业中的体量较小,2019 年海南省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分别占全国的0.09%和0.06%,但海南省茶园面积和产量的增长速度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020 年,海南茶种植面积达0.3 万公顷,年产毛茶2 005 t,销售收入达3.1 亿元,经营性收入和综合性生产总值分别为12.5亿元和15.8亿元。

1.2 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近几年,在海南省政府的推动下,部分茶业企业积极参与了茶旅的融合开发。如海垦茶业集团参与多方合作,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茶农”模式,实行资源共享,打造了集茶业与旅游业为一体的茶旅融合生态产业链,推进了海南地区全域的旅游建设[2]。建设中的海垦金江茶旅产业园,发挥“白沙”绿茶品牌的效应,打造“从茶园到茶杯的白沙茶叶品质之旅”的专线游;建立以白马岭茶园基地为主,集中在茶叶加工环节上,打造茶旅专线;从而形成了茶旅的“东西南联动,中部为本”的格局。但在茶文化上,海垦茶业集团并未进一步提高其形象的内涵。

由于海南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起步较晚,茶企对我国茶文化观光旅游产业认识严重欠缺,长期以来扎根于传统的茶业经营方式,茶业在快速发展中已经出现了产品销量下滑、市场竞争程度加剧、品牌形象影响小、文化旅游挖掘的传统内涵意识缺乏等各种突出问题。海南支持茶业与观光旅游资源融合联动发展的政策涉及领域范围还比较狭窄,只有少数几家茶园整体开展了茶业观光旅游开发项目,导致了海南茶文化和自然风光旅游生态资源开发能力严重缺乏和不足。海南茶业各种文化内涵挖掘不足,不仅影响了海南茶叶的营销,更影响了海南茶业的发展和其他产业的融合。

2 优势与模式

2.1 开发优势

2.1.1 自然条件优势

海南地处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明显,年日照时数长,降雨多,平均气温在21~25 ℃;山区常年多云雾,有特别适宜茶树生长的空气湿度和漫射光;茶区的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这些独特的天然条件,使海南比国内其他茶区的春茶开采提前2 个月,有长达10 个月的采摘期;同时品质优良,产量高出31%,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2.1.2 茶树种质资源及茶叶品种优势

海南地区的本土茶树品种以适制品质优良的红茶为主,五指山大叶茶属乔木大叶种,开发潜力很大。有15 个县市栽种茶叶,产品达120 种。在市场销售的主要茶类有:绿茶类的白沙五里路绿茶、德馨园绿茶、金鼎龙井、五指山仙毫、龙岭奇兰、海南白毫和春兰等,均为海南著名绿茶品牌;红茶类的五指山红茶、海赋红茶、南海红碎茶和白马岁月红等,都是海南的主打红茶品牌,其中五指山红茶居首,深受国内外客户的好评和欢迎;非茶类茶的苦丁茶、鹧鸪茶、槟榔茶和辣木茶,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2.1.3 海南茶文化历史悠久且内涵丰富

海南茶的历史已有近千年之久。“一芽独具茶中韵,先苦后甘回味深”是苏东坡的诗句,他是北宋的大文豪,当年被贬到海南,深深迷恋制作苦丁茶,与附近黎族同胞一起研究制茶工艺[3]。水满茶、海南兰贵人曾是宫廷贡茶,在《琼台志·土产书》和《本草拾遗》中早有记载。

品茶,不仅是品尝茶味,更多的是品味茶文化的内涵。海南茶业在近千年发展的历史上,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感人的传说、制茶人创业的传奇故事、不同茶叶的制作过程及本身内涵、对人有益的价值和功效等,使茶叶鉴赏者得到了舌尖和味蕾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白沙绿茶、海南鹧鸪茶都与当地的黎族、苗族同胞有着不可分割的传奇故事,“老爸茶”也是海南独特景象之一。

2.1.4 旅游业助推茶旅融合发展优势

旅游业在海南所有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2018年,海南在推进自贸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中,使旅游业更加发达,当年实现了950.26 亿元的旅游总收入,接待游客数量达7 628.39 万人次。茶业与旅游行业相互依托,出现了茶文化旅游新潮,开发了茶旅与文化游的结合方式,为当地茶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现有模式

为了使海南茶业有更大的发展,只靠茶叶的销售很难有所突破,应采取多元化发展的经营模式。在国家建设海南保税区和国际旅游岛的政策扶持下,政府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发展健康生态旅游,通过资源整合,发展海南茶业旅游。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三种模式整合发展茶业旅游。

2.2.1 个体茶农经营模式

个体茶农的经营模式是最简单、原始的经营方式,其主体是茶农,茶农通过对自己的茶园进行改造和建设,以增加旅游项目。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规模小、功能单一、产品初级等。通过茶园的开发,能将周边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吸收过来,通过多种形式(如茶庄、演艺、服务和生产等)提高服务管理水平,通过一点突破,从而带动整体的发展模式[3]。

2.2.2 “茶农+茶农”模式

“茶农+茶农”模式是在乡村旅游开发的早期所采用的一种模式,主要是茶农自主引导的、茶农与茶农自由组合、共同参与。只要通过与茶农的合作,就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目标。在远离市场的乡村地区,茶农对参与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企业持有怀疑的态度,而且大多数茶农对企业经营不是很配合,不愿意出资金或土地,他们认可的只是一些“示范户”[4]。在这些山区村庄中,通常是开拓者尝试发展乡村旅游并取得成功,通过他们的带头,茶农相继参与到旅游接待团队,并通过学习提高经验和技术,在短短的磨合之后,形成了“茶农+茶农”乡村旅游模式。这种模式投资少,可以接纳的人数有限,能最大程度地保留乡村文化,游客也不需太多的消费就可对当地文化和习俗进行体验,是乡村旅游中最受欢迎的模式。但是,由于管理水平有限,资金投入不足,很难使乡村旅游产生带动效应。

2.2.3 “公司+茶农”模式

“公司+茶农”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公司直接与茶农对接,并进行合作,公司承担市场开发与管理的责任,茶农则成为参与者。这种合作方式通常是由公司出资,拥有茶农土地经营权,而茶农则是以分红方式获得利益。这种模式可以使茶农得到更多的好处,充分激发茶农积极参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乡村旅游中,通过茶农的积极参与,将闲散的资产及剩余的劳动力调配起来,使旅游活动更加丰富,茶农收入也大增,同时向游客展现了真正的农村文化。

3 面临的困境

3.1 种植规模小,良种普及率及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2019 年,海南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分别占全国的0.09%、0.06%,占云南的0.44%、0.32%,占浙江的0.85%、0.60%,占福建的0.68%、0.32%。由此可见,其茶园种植规模相对偏小。海南省良种茶园面积占比接近45%,主要茶树良种为福鼎大白和云南大叶种,茶园优良品种相对单一;政府、企业和茶农对海南本土野生大叶种的茶树种质资源开发不够重视,地方优势良种的普及度有待提高。同时,由于茶园分散、基础设施落后、采摘方式原始、管理水平与机械化程度及采摘效率低,茶鲜叶下树不到30%,再加上传统的生产习惯限制及市场发展的不足,70%以上生物产量没有形成经济产量。

3.2 生产加工传统,产品结构单一,好茶难以形成好品牌

海南茶叶加工的技术实力落后、科技人才储备短缺、设施配备落后、生产效率较低、生产管理粗放等。茶业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产品发展创新能力差,附加价值低,致使市场竞争力较弱。以2016年为例,海南省干毛茶每千克的平均售价为142 元,与全国、云南、浙江和福建干毛茶(平均售价分别为68、31、100 和53 元)相比,分别为上述地区2.1、4.6、1.4 和2.7 倍。红茶、绿茶是其主要的茶类,但与国内较为著名的红茶和绿茶产区相比,市场影响较小。海南茶虽好,但没有形成良好的品牌。

3.3 茶园的基础认证工作与茶叶的特色宣传不到位

海南拥有全国生态最好的环境。目前,有机茶认证的茶园126.67 hm2,占海南省茶园总面积的4.8%,五指山市茶园认证面积为20 hm2,占五指山茶业种植面积的3.2%,落后于国内重点茶区的茶园基础认证。海南大叶种茶树品种占海南省茶树品种的90%,比之中、小叶种茶树品种,大叶种所采制的茶叶中氨基酸含量低、茶多酚含量高,茶叶耐冲泡和储存。如海南红茶可冲10 泡左右,长达3 年左右的常温保存期,与其他茶区小叶种的茶叶相比,特性突出,但缺乏针对性的宣传。

3.4 茶业全产业链发展缓慢

茶产业不只是种、制、饮等内容的产业,它是一个典型可以三产融合发展,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的产业。它涉及到仓储物流、茶产品研究、茶文化论坛、茶小镇建设、茶文化旅游等,而这些在海南才刚起步。目前,如茶博会、早春茶“开采节”等茶业发展论坛活动有所开展;茶文化小镇、旅游等有所起步;三亚、乐东、陵水等南部市县具备普洱茶仓储发酵的独有自然条件,已有所探索。

4 对策建议

4.1 完善茶区功能布局,提升茶园基地建设标准

充分利用海南五指山山区的自然条件,适度扩大茶园栽培面积;对茶区主要功能进行科学布局,强化产品的差异性意识;以打造“绿色、生态和有机”的环境为主,围绕大健康的时代背景,扩大省内茶园基地,提高茶业科技的应用水平,以高标准修建茶园;创新基地的土地权属开发模式,通过增加茶园的科技投入以提升茶园的综合生产率和利用率。坚持走生产名优茶的路线,以种植地方特色茶树良种为主,作为海南生产特色品牌茶叶的优质原料。加大无性系茶树的繁育力度,对繁育基地、生产标准和组织供应实行“三统一”。积极促进海南大宗茶良种发展,以地方名优茶独特的产品特点,构建海南茶业的核心竞争力。

4.2 提升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加强品牌推广与市场培育

建立绿色生态工业园区,优化茶叶加工企业的布局,集中开发海南茶精深加工技术,提升茶园的产出和茶品加工的综合利用水平及加工企业的产能和技术设备水平。1)推进茶的初制和精制分工,形成初加工标准化、精加工规模化、拼配数据化;2)促进茶叶加工企业清洁化、智慧化生产的开展,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茶叶的生产效率。借助新媒体等各种推广手段,加大对海南茶叶公众品牌推广力度,强化消费者对海南茶的认同感,进一步培育海南茶叶目标消费市场,加大开拓茶业市场力度,通过以高质量、健康、生态等消费理念和保健养生概念,多层次地引导消费群体。从传统的销售转向现代营销,构建茶叶交易一体化平台,提高海南茶叶电子商业水平。

4.3 做好茶园基础认证工作,加强海南红茶的特色宣传

海南中部山区拥有全国最佳的生态环境,加强茶园基础认证工作,不仅是有机茶叶、绿色食品等认证,而且要充分发挥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地位,做好产品出口的欧盟认证准备。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充分发挥海南本土大叶茶品种适制上等红茶的优势,着力提升红碎茶“远洋”牌的国际市场品牌力。建议由“富硒地出好茶”“大叶种耐冲泡耐储存”和“海南红茶色如琥珀,香若芝兰,味同醇醪”及“五指山红茶琥珀汤、奶蜜香”等为诉求点,大力宣传海南红茶。

4.4 整合茶旅相关产业资源,加快茶旅深度融合发展

1)做好与茶有关的论坛活动。在现行活动的基础上,丰富论坛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品尝国内最早春茶吸引游客参与。邀请茶区和茶界学者参加活动,展示其产品和茶文化的研究成果。2)发展茶文化旅游。推广在白沙和五指山等地取得的初步茶旅融合发展模式,分类建设观光茶园、精品茶制作生产的茶园等,以供游客参观,增加茶业附加值。3)积极探索普洱茶仓储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三亚、乐东、陵水等山区独特的温湿条件,在自然环境中具有较高的负氧离子浓度等优势,科学规划南部山区云南普洱茶仓储发酵基地。探索普洱茶仓储业的发展,以整合云南和海南的优质资源,从而推动海南茶文化的挖掘,实现海南茶旅融合加速发展。

猜你喜欢

茶业茶农红茶
老党员“卖”茶忙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红茶暖胃是真的吗?
Happy Afternoon Tea
“早春茶”开采
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茶乡人家
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