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策略
2021-12-26
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国家也愈发关注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水平,在此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接受的国家资金投入在不断上涨,全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20年8月,财政部颁布并下发《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通知》,要求全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过紧日子”的要求,尽快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高效利用好固定资产。由此可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迫在眉睫。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将会有效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使固定资产能够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比如通过核算入账、登记管理、清查盘点等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对本单位的“家底”有清晰的认知,从而在后续的工作中能够合理地使用本单位固定资产,避免出现固定资产闲置、固定资产丢失等不良现象。再比如通过权属管理、从严配置、调剂共享等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将会在被规范使用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化的利用率,从而获得最大化的使用效益[1]。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将会提升固定资产的开放度和使用率,从而有效盘活固定资产,进而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
(二)有利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是一个特殊行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各方面体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将会得到有效提升。首先,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服务的物质基础,通过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将会得到保障,而各项服务工作也能得到保障。其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升后,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将会提升,由此带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提升,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正是对该宗旨的深刻践行。
(三)有利于国家资产的保值增值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根本所属权在国家,行政事业单位拥有的是使用权,如果固定资产管理出现不合理现象,将会导致国家资产损失。比如说管理不到位造成固定资产的遗失、闲置、严重损坏等,都是国家财产的损失。行政事业单位在国家资产使用上占据着较大比例,提高其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尤其必要[2]。通过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和完善的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的固定资产将会得到合理运用,同时也能得到应有的维护,在时间的流逝中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甚至增值。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薄弱,亟待加强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够科学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有着鲜明的国家性质和公有性质,受此影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者产生了错误的管理意识,即认为行政事业单位是国有资产,不自觉地弱化了固定资产管理力度,没有像管理本单位专属财产或私人财产那样“精打细算”[3]。在上述错误意识的影响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岗位非常少,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仅有寥寥数人的现象,并且这些为数不多的固定资产管理员工侧重的是固定资产的采买工作,而固定资产的维护工作和检查工作并没有得到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资金是由国家财政拨款,因此,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时,习惯性重视预算申请而轻视预算管理,出现不按需购买、不考虑功能性购买的不良现象。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严谨、科学的工作,要保障其通畅运行,全面、完善的管理制度必不可少。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全方位、多角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而是习惯以过往经验开展管理工作。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易出现各类无序现象。比如,在进行固定资产采买工作时,缺乏专门的购买与使用流程,导致采买的固定资产不适用本单位工作或者达不到标准,甚至出现超预算采买现象,造成资金浪费、固定资产闲置等不良后果。如果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长期无章可循,行政事业单位将会出现更多固定资产损失[4],比如大量实物资产闲置甚至失修报废、国家财政拨款不合理使用等。
(三)固定资产管理监督体系不健全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一个严格并且行之有效的监督系统,还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督管理人员较少,导致往往在产生不良管理现象后才察觉到问题。这些现象显然无法让行政事业单位及时地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也无法及时地调整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更无法修复其管理工作中的缺陷,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较为随意,具有明显的不科学性、不严谨性。另外,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如果监管不到位,那么固定资产可能会成为一部分人员牟利的工具,那么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完全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严重则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遭受打击,最终阻碍行政事业单位的科学发展。
(四)固定资产管理方式较为落后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体积较大,使用的固定资产数量较多,除了建筑、办公用品等有形资产外,还有一大批数据类无型资产[5]。因此,这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适宜采用更为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高效率的固定资产管理。然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规划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时,忽视了信息技术的运用,缺乏足够的硬件和软件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比如在硬件方面,配置的计算机数量和先进的信息储存设备数量都远远不够;软件方面,相当多的行政事业单位还用着未经更新换代的办公管理软件,而没有购置最新的软件系统。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科学思想的指导,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科学管理意识,具有一定的先行价值。为此,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与财务管理部门应尽快组织相关活动,加强单位各级部门、各位员工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提升其对固定资产运用的科学认知程度[6]。单位高层需要牵头组织各部门员工进行固定资产方面的相关知识培训,促使其树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为国有资产”的意识。比如,召集科室、部门的基层领导,向其讲解固定资产的相关知识,并让这些基层领导向下传达相关知识,让所有部门对固定资产合理运用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知。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或者上级单位所给出的具有合法约束效力的规章制度,比如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通知》,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落实好相关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本单位特色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比如某单位固定资产采买率较高,那么该单位就应当着重建设采购管理制度,在采购方面制定出更为精准和细致的工作要求。此外,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制度等,都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给予足够的重视,尽全力打造出无死角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三)加大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以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在阳光下开展。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中设置独立的监管岗位和监管专员,并由监管部门开展实时监督行动并上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实况,比如采用定期、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固定资产清点,掌握固定资产盈亏情况。当发现与工作制度相悖或者固定资产亏损等不合理的现象时,监督部门应当尽快与上层领导汇报,而相关领导层应当迅速开展问责并督促其纠正,确保及时止损[7]。其次,要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制定出固定资产管理的考核与评价办法,定时、定期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激发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改进固定资产管理方式
面对数量庞大的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积极转变工作方式,响应“无纸化办公”,利用计算机技术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率。配置足够的计算机和先进的办公软件必不可少,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和财务部门应当适当加大资金投入,购入足够数量的计算机和软件,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一个符合时代背景的工作条件[8]。如果实物固定资产数量过多且难以全面掌握,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固定资产工作效率,比如,在实物固定资产上贴上条形码并扫码入库,利用智能化平台,实现固定资产的购入、使用、维修、报废、处置等全方位跟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