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禀赋、技术认知与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
2021-12-26吴亚群
吴亚群,董 捷
(华中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推进农业绿色健康发展,是新时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命题,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高投入、高消耗的生产方式普遍存在,对大气、水源、土壤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例如,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以及秸秆燃烧等,就贡献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5次评估报告显示,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4%。耕地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基本的承载物,但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使其成为土地利用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周嘉等[1]的研究显示,2016年中国耕地利用产生的碳排放量达到4.10×109t。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转变现有的不合理的耕地利用方式。推进耕地低碳利用是协调气候变化与农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农业领域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农户作为耕地的直接使用者,是低碳生产方式的重要实践者,探究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的驱动路径不仅有利于科学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到低碳生产中去,也有利于推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资本禀赋是农户拥有的可用于农业生产活动的资源和能力,是农户行为选择的重要基础。目前,已有研究关注到资本禀赋与农户耕地低碳利用之间的关系:董莹莹[2]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农户资本禀赋进行划分,研究资本禀赋对农户低碳生产的影响;韩雅清等[3]的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物力资本、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均对林农参与碳汇经营的意愿有显著影响;张童朝等[4]基于农户调研数据分析了资本禀赋水平和结构对农户秸秆还田意愿的影响。技术认知是影响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的重要内在构成要素。沈雪等[5]在对湖北省稻农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农户对低碳生产带来的经济、环境效益感知越高时,其低碳生产意愿越积极;单玉红等[6]基于湖北农户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发现,农户低碳生产感知行为控制认知是影响其行为意愿的首要因素。梳理以往文献发现:第一,已有研究或是探讨资本禀赋与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的关系,或是研究技术认知对农户行为意愿的影响,未能将资本禀赋与技术认知纳入到统一的研究框架中。而且,对于耕地低碳利用认知的中介作用研究较少,而农户对低碳生产的认知是可以通过资本禀赋的积累得到提升的[7]。第二,在分析农户技术认知时,缺少多维度视角。农户对耕地低碳利用的认知不仅包含对低碳生产效益的认知,还应包含对从事低碳生产自我效能的认知,即行为便利性的认知。农户对相关技术的全面认知是影响其行为意愿的重要因素[8]。第三,环境素养作为农户内在环境保护素质的体现,也会在技术认知对行为意愿的影响过程中产生作用。鉴于此,本文以湖北省农户调研数据为数据来源,在对农户资本禀赋、技术认知、耕地低碳利用意愿三者关系进行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定研究假设,以农户耕地低碳利用认知为中介变量、环境素养为调节变量,探究农户的资本禀赋对其耕地低碳利用的影响机制,以期丰富农户低碳生产相关研究,为政府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 资本禀赋对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的影响
资本是指可被使用的资源和权力,包括个体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根据微观经济学的解释,禀赋是指消费者拥有的初始资源。Bourdieu[9]在他的实践理论研究中首次提出,实践活动是客观资本禀赋与主观行为决策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受到场域、惯习的影响。他认为资本是一组可被使用的资源和权力,包含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3个维度。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指出,行为是意愿在具体情境中的表现。
在农户的耕地低碳利用实践中,其行为意愿会受到场域、惯习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在既定场域内和一定的历史惯习下,农户资本禀赋对其耕地低碳利用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基于此,本文将农户资本禀赋界定为在低碳农业导向背景下,农户先天和后天拥有的用于农业生产活动的资源和能力,并将农户的资本禀赋分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3个维度,通过加总的方式对农户的资本禀赋进行表征。经济资本是农户拥有的可以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经济资源,是农户进行低碳生产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经济资本增多,既可以满足农户对低碳生产的资金需求,也能提高农户的风险承担能力[10];社会资本是农户拥有的社会综合资源,社会资本可以加强个体之间的联系,提升个体信任度,降低交易成本,形成相应的社会规则,有助于调动农户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降低农户对低碳生产的顾虑,提升农户低碳生产意愿[11-13];文化资本是指借助不同的教育行动传递的文化物品[14],文化资本储备越丰富,农户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越强,响应国家政策的积极性越高[15-16]。资本禀赋是个体行为选择的基础[17],约束着农户的意愿选择。个体的任何活动动机都依赖于一定的资本禀赋刺激,农户拥有的资本禀赋越丰裕,进行农业生产的资源、能力越容易满足,其行为意愿就越积极[18];同样,行为决策主体也可能会因为自身资本禀赋不能适应行为的要求而产生较低的行为意愿。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H1:资本禀赋对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2 技术认知对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的影响
认知,是指个体对客观世界知识获取、加工的过程,及形成的主观感受。农户层面的认知,是指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在土地利用行为中产生的对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技术认知是农户耕地低碳利用的全面认知,既包含对低碳生产效益的认知,也包含对从事低碳生产自我效能的认知。其中,效益认知是农户基于自身经验和知识对耕地低碳利用带来好处的认可程度;自我效能认知是指个体感知对自身进行某项活动拥有能力的掌控情况。个体认知会对其行动决策产生重要影响。认知心理学理论[19]和计划行为理论[20]认为,个体行为本质上都是由认知决定的,个体的行为决策表现为“个体认知—意愿”的逻辑关系。相关研究证明,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社会化小农和以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生态型小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其行为意愿都会受到行为效益认知的影响[21]。自我效能认知越高的农户,其行为潜在成本预期越低,潜在收益预期越高,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行为意愿[22]。李子琳等[23]的研究也发现,农户感知有用性、易用性是影响农户技术采纳意愿的关键因素。农户对低碳生产的全面认知是其行为决策的基础。农户对低碳生产的效益感知越高、对从事低碳生产的自我效能认知越高时,其耕地低碳利用的内在动力越强,相应的行为意愿也会越强烈。然而,农户的认知程度是有限的。当农户的资源、能力等不足时,其认知可能会受限,相应地,行为意愿也较低。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H2:技术认知对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3 技术认知在资本禀赋与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
资本禀赋是农户自身拥有能力、资源等的体现,是农户认知的内在驱动力,在对农户行为决策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会通过提升农户信息接收度、技术使用便利感知度等影响农户认知,进而间接影响农户的行为意愿[7]。也就是说,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不仅取决于农户对自身资本禀赋水平的评估,还取决于农户对自身资本禀赋进行分析后产生的区别化的认知,进而呈现出不同的行为意愿。具体而言,经济资本越丰富,农户拥有的人力、财力相应越高,其获取信息的能力越强。同时,经济资本高的农户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强,拥有较强的控制信念,更容易掌握相关知识,其认知水平也越高。如颜廷武等[24]对湖北稻区的调研就发现,家庭年收入是影响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福利响应的重要因素。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社会关系,为个体获取信息资源提供了途径,有利于促进个体间的信息共享,提高信息获取的及时性、有效性,进而提高个体的认知水平[25]。黄晓慧等[26]对黄土高原区农户的调研发现,社会资本可以显著影响农户对水土保持技术增产、增收、生态价值的认知;严奉宪等[27]通过对湖北省农户的调研,验证了社会资本对农户技术认知水平的正向影响作用。文化资本是个体拥有的知识、技能等要素,拥有较高文化资本的农户往往可以较好、较快地掌握新知识,对外界事物的认知程度也相对较高。吴雪莲等[28]对湖北470户农户的调研发现,参加技术指导是影响绿色农业技术认知中间层次的因素,受教育程度是影响绿色农业技术认知的深层次因素;杨兴杰等[21]对虾稻共作区农户的调研发现,政府技术培训对于提高农户稻虾共养技术认知有显著促进作用。认知作为一种心理机制,在资本禀赋影响农户行为意愿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资本禀赋丰裕度会影响农户对耕地低碳利用的认知,进而对农户的耕地低碳利用意愿产生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H3:技术认知在资本禀赋与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之间具有中介效应。
1.4 环境素养的调节效应
环境素养是农户环境知识、环境责任感、环境感知的体现。在农户拥有一定的技术认知的情况下,还需要借助环境素养来促使农户行为意愿的转变。也就是说,在农户技术认知相同的情况下,拥有较高环境素养的农户,行为意愿更强烈。探讨环境素养在农户技术认知对行为意愿影响中的调节作用,有助于发挥农户技术认知对行为选择的积极作用。刘丽等[8]在对黄土高原农户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环境风险感知在农户技术认知对农户行为意愿的影响中有显著调节作用;李紫娟等[29]对湖北省农户的调查表明,农户的环境责任意识在其行为态度认知与知觉行为控制认知影响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冯潇等[30]的研究发现,生态责任意识在林农生态常识与生态行为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H4:环境素养在农户技术认知与行为意愿间起调节作用。
综上,将本文的理论框架整理为图1。
图1 理论框架
2 数据来源、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2.1 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课题组于2019年5—7月对湖北省农户的随机抽样调查。结合湖北省地形状况、耕地利用情况、人口分布状况,调查区域选定为湖北省咸宁市、武汉市,两地都把推广农业低碳技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根据随机抽样原则获取调研数据,剔除异常样本后,最终获得有效样本347份。调研问卷内容主要包含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耕地利用行为、耕地低碳利用认知和耕地低碳利用意愿等。
调研对象以普通农户为主。从样本的基本情况看:男性远多于女性,占样本总数的70.03%;平均年龄为56岁,其中,在51~60岁的农户占比最多;受教育水平(学历)普遍不高,以小学和初中为主;家庭耕地规模在3 335~13 340 m2的居多,合计占样本总量的69.16%(表1)。
表1 样本农户基本情况
2.2 变量定义
2.2.1 因变量
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指的是农户在以耕地为基本承载物从事农业活动时通过一系列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来减少农业生产碳排放的过程。低碳生产方式聚焦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保证农产品产量的情况下,农户通过采用低碳农业生产技术,如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农膜回收、秸秆还田等,实现农业生产的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6,31]。结合低碳生产的一般概念,并借鉴田云[32]、沈雪等[5]、张露等[33]的研究进行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变量设计,以“您是否愿意进行耕地低碳利用(如使用生物农药、测土配方、农膜回收、少耕免耕、秸秆综合利用等)”作为识别标准对农户进行询问。
2.2.2 自变量
自变量包含资本禀赋、技术认知、环境素养和控制变量。
(1)资本禀赋。主要从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这3个维度进行指标选取。根据前文理论分析,并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资本禀赋主要通过耕地面积、农户收入、与亲朋邻里的交流、对亲朋邻里的信任、对村干部的信任、文化程度、参加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的频率、政策关注度等问题来体现。
(2)技术认知。技术认知是无法直接观测的潜变量,为此,特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引入相关变量对农户的技术认知进行分析,并利用探索因子分析法对技术认知进行测度。具体地,主要从农户对低碳生产带来的好处认知,以及农户对低碳生产便利性认知的视角选取具体指标进行分析。在SPSS 18.0软件中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农户耕地低碳利用认知进行分析,得到认知潜变量下6个指标的KMO值为0.748,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运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得出农户技术认知下的变量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6.394%,提取出2个公因子,与变量设定一致。将公因子1命名为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效益认知,包含“低碳生产可以很好地保护环境”“低碳生产可以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低碳生产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3项观测变量;将公因子2命名为农户耕地低碳利用自我效能认知,包含“有能力承担采纳低碳生产方式的成本”“很容易获得低碳生产技术等相关信息”“可以较好地掌握低碳生产相关技能”3项观测变量。在此基础上,根据公因子得分和累积方差贡献率,计算得出农户技术认知综合得分。
(3)环境素养。借鉴郭清卉等[34]的研究对环境素养变量进行选取,作为本文的调节变量,主要通过“不合理的农业生产会污染环境”“农业生产应注重环境保护”“依靠大量化肥农药增收的方式需要改变”这3个问题对农户的环境素养进行测度。
(4)控制变量。选取的可能影响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的控制变量包含农户性别、年龄、政治面貌,政策推广、技术支持(村庄中有提供低碳生产服务技能支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男性相较于女性可能更愿意进行低碳生产;年轻农户相较于年老农户进行低碳生产的可能性更大;是党员的农户更倾向于采纳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对村庄低碳生产政策推广认知越高(政策推广力度大,且低碳生产服务技能支持容易获取)的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越高。
将上述变量的定义、赋值与描述性统计整理于表2。
表2 变量含义、赋值与描述性分析
2.3 模型构建
2.3.1 基准回归
本文的因变量(Y)为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是有序离散型随机变量,不易直接观测。为此,本文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来进行回归分析,并引入潜变量(Y′),回归模型如下:
(1)
(2)
式(2)中:ε1<ε2<ε3<ε4<ε5为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变化的临界值。
假设λi的分布函数为F(x),可得到因变量Yi取各个选择值的概率函数P(Yi):
(3)
本文用有序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故假设F(x)服从Logit分布,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4)
对式(4)取自然对数,得到如下最终模型:
(5)
通过构建每个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的似然函数,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估计相关系数。
2.3.2 中介效应检验
通过中介效应检验,考查资本禀赋通过认知影响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的作用机制。通过因果逐步回归法检验中介效应。
Y=cX+e1;
(6)
M=aX+e2;
(7)
Y=c′X+bM+e3。
(8)
式(6)~(8)中:Y代表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M代表中介变量——技术认知;X代表资本禀赋变量;a、b、c、c′分别对应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e1、e2、e3代表随机扰动项。
首先,利用式(6)检验资本禀赋对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的直接效应;然后,利用式(7)、式(8)检验认知的中介效应;最后,检验c′,如果不显著,说明技术认知为完全中介,如果显著,且c′ 2.3.3 调节效应检验 借鉴温忠麟等[35]的研究,当自变量、调节变量为连续变量时,对自变量、调节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后相乘,运用层次回归检验调节效应。当交互变量影响系数显著时,表明存在调节作用。 层次回归检验模型如下: Y=β0+β1M+β2E+β3M·E+μi。 (9) 式(9)中:E表示环境素养变量;M·E为农户技术认知与环境素养的交互项;β0代表常数项;β1、β2、β3分别为待估系数;μi为随机扰动项。 在进行回归之前,运用Stata 15.0软件对变量进行共线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方差膨胀系数(VIF)在1.06~1.53,说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运用Ordered 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其中:模型1仅就资本禀赋对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的影响进行回归,模型2就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对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的影响进行回归,模型3就技术认知对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的影响进行回归,模型4就效益认知、自我效能认知对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的影响进行回归,模型5将资本禀赋与技术认知同时放入模型进行回归,模型6将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及效益认知、自我效能认知同时放入模型进行回归(表3)。此外,模型7和模型8分别在模型5和模型6的基础上运用Ordered Probit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 表3 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 模型1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资本禀赋与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模型7稳健性检验的结果同样在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资本禀赋对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总资本禀赋越丰富,农户的行为意愿越强烈。由此,假设H1得到证实。资本禀赋作为农户能力的一种体现,能够满足农户进行低碳生产对资金、资源等的要求,对农户行为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在其决定要不要进行低碳生产时,农户会理性地对其自身能力进行衡量,进而影响行为意愿。 模型2中,资本禀赋的各个维度(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对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均在1%的水平上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经济资本越丰富,资金获得性越强,参与政府推广的新技术的信心越足,越可能愿意进行耕地低碳利用。社会资本能够显著提高农户的信任感、凝聚力、认同感,降低交易成本,对于生活在熟人社会、关系型社会中的农户而言,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户拥有的社会资本有助于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互惠机制,从而有助于提升农户的耕地低碳利用意愿。农户的文化资本越丰富,其环境保护意识越强,越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接受新事物,同时,其自身的文化水平也更符合掌握相关技术的要求,因此,主动采纳新技术的意愿也会更强烈。 由模型3、模型4可知,技术认知及其2个方面——效益认知和自我效能认知对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均在1%水平上有显著正向影响。这说明,农户对耕地低碳利用的技术认知,包括效益认知和自我效能认知越全面时,其行为意愿越强。一方面,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如果预期耕地低碳利用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则其行为意愿会愈加强烈。这与田云[32]和沈雪等[5]的研究结论一致。近年来,随着测土配方、禁止秸秆焚烧等低碳生产技术的大力推广,农户对其带来效益的感知逐渐加强,对耕地低碳利用的认同感也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当农户感知到可以获得低碳生产的资源,并且自身具备从事低碳生产的相关成本、能力时,会迸发出积极的行为意愿。如果农户认为自身能够承担新的生产方式所带来的风险,且自身的经济承受力能够适应新的生产需求,则其适应行为的效能感知会被激发,最终的行为意愿也会更积极。 模型1~8的结果均显示:(1)农户性别对其耕地低碳利用意愿至少在5%的水平上有显著正向影响。这表明,相较于女性,男性在参与耕地低碳利用方面具有更高的积极性。这可能是因为,在农村,男性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相较于女性而言视野更加开阔,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更高。(2)农户的政治面貌对其耕地低碳利用意愿至少在5%的水平上有显著正向影响。这可能是因为,作为中共党员的农户,不仅有较高的人际信任,同时有较强烈的制度信任,这一特性会促使这些人对国家政策的关注度、认可度更高,从而对耕地低碳利用产生更强的价值认同感,因而更愿意进行耕地低碳利用。(3)政策推广对农户的耕地低碳利用意愿在1%的水平上有显著正向影响。政策推广作为重要的外部情境要素,可以通过规制引导,激励农户响应国家政策。 依据中介效应检验步骤,首先,以农户耕地低碳利用认知及其2个方面分别作为因变量,以资本禀赋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模型9~11);然后,以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为因变量,将资本禀赋、技术认知作为自变量共同放入模型(模型12)进行回归。由模型9可知,资本禀赋对农户的技术认知在1%水平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由模型10、模型11可知,资本禀赋对农户的效益认知和自我效能认知均在1%水平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表4)。将资本禀赋、技术认知共同放入模型进行回归时(模型5),两者的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但与仅将资本禀赋放入模型1进行回归的结果相比,模型5中资本禀赋的回归系数值有所下降。根据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可知,技术认知在资本禀赋影响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的过程中扮演了部分中介的作用。模型12分别检验效益认知和自我效能认知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两者均在资本禀赋与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的关系中在1%水平上具有中介作用。综上,资本禀赋不仅会直接对农户耕地低碳利用意愿产生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还会通过技术认知这一中介变量间接产生影响。资本禀赋越丰富的农户,获取、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越强,当农户对耕地低碳利用在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收益方面的认知增加,对低碳生产便利性的认知增强时,其耕地低碳利用意愿也会变得更加强烈。 表4 技术认知的中介效应检验 将环境素养的3个问题进行加权,得到环境素养变量得分,将环境素养、效益认知、自我效能认知进行中心化处理,代入模型(模型13~14)进行回归。由模型14可知,环境素养与效益认知的交互项在10%的水平上不显著,但环境素养与自我效能认知的交互项在10%水平上显著(表5)。这一结果表明,效益认知对耕地低碳利用意愿的影响未受到环境素养的调节作用,但环境素养可以正向调节农户自我效能认知与耕地低碳利用意愿的关系。在自我效能认知相同的情况下,环境素养越高的农户,其耕地低碳利用意愿越有可能被激发。 表5 环境素养的调节作用回归结果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绿色发展的进程中,低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利用湖北省347份农户的调研数据,从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3个方面选取指标对农户的资本禀赋进行测度,同时从农户对耕地低碳利用的效益认知和自我效能认知2个角度对农户的技术认知进行衡量,采用Log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对资本禀赋、技术认知与耕地低碳利用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表明,资本禀赋作为农户的一种可使用的资源和能力,对农户的耕地低碳利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资本禀赋可以通过作用于技术认知这一中介变量而间接影响农户的耕地低碳利用意愿,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具体而言,资本禀赋通过提高农户对耕地低碳利用的效益认知和自我效能认知而对农户的行为意愿间接产生影响。环境素养在农户自我效能认知和耕地低碳利用意愿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在农户自我效能认知相同的情况下,环境素养越高的农户,耕地低碳利用的行为意愿越强。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1)多维度提高农户的资本禀赋,加强农户资本禀赋积累。一是要引导农户适度规模化发展,通过耕地流转、整合,以解决耕地细碎的问题,并通过拓宽农户就业渠道、搭建低碳生产碳交易平台等,提高农户的经济资本;二是要建设、培育各种合作组织,扩大农户的社会关系网络,完善互惠共享机制,多开展农户集体活动,加强农户与农户、农户与村干部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农户的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提高农户的社会资本;三是要拓展农村地区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农户低碳生产技术培训,优化培训方式,引导各类人群参与,提高农户文化资本。(2)提高农户对耕地低碳利用的认知水平。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耕地低碳利用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借助电视、宣传标语、微信群等多种途径拓宽国家政策的发布渠道,普及气温、降水量与粮食产量、价格的关系,宣传高污染、高能耗的耕地利用方式对农产品质量、产量和农村环境等方面的负面影响,让农户充分认识并理解耕地低碳利用的正外部性与适用性。同时,为农户开展耕地低碳利用提供便利,拓宽技术获取渠道,增强技术获取的便利性,以提高农户对耕地低碳利用认知的准确性,使农户对耕地低碳利用技术的认知“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3)加强农户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责任感塑造,提高农户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3 结果与分析
3.1 各变量对耕地低碳利用意愿的直接作用分析
3.2 技术认知的中介效应检验
3.3 环境素养的调节效应
4 结论与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