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亿网民!数字社会迎来新机遇

2021-12-25《经济日报》、光明网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网民规模数字化

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超10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

我国超10亿的网民上网都在做什么?对经济社会发展意味着什么?全球最庞大数字社会又将迎来哪些机遇?

加速开启数字化浪潮

今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基础资源领域持续强化基础建设,加快核心技术研发,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应对国内外互联网基础资源领域风险挑战,取得了新进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晓表示,当前,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已然开启,并将成为“十四五”发展的重要命题,具体有几个变化。一是产业端数字化的“加速与融合”。数字产业化蓬勃发展,呈现强劲加速势头。上半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业务及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企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均超20%。产业数字化如火如荼,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零售领域,网络零售成为消费新引擎,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3.7%;在服务领域,移动支付打通餐饮、外卖、旅游等多个线上线下服务场景;在工业制造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基本形成,智慧工厂、无人机巡检等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推陈出新。

二是社会端数字化的“扩大与缩小”。首先体现在用户总体规模的扩大。我国网民规模已突破10亿,超过七成的人口上网。其次体现在细分群体使用率差距缩小。得益于基础设施与配套数字化服务“软硬件nXWp+FbHtvtlocWRurSzMzLx+9smvU2VLvlezXayoZ4=”的不断完善,农村群体与城镇居民互联网普及率差异较2020年12月缩小4.8个百分点。5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快速增长。

三是政府端数字治理的“提速与有力”。首先是反垄断监管强调市场公平。《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印发实施,标志着全新的互联网监管时代的到来。其次是数据立法凸显数据安全。《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先后出台。数字治理立法及监管的方向日益清晰,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市场和产业发展,也将对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轨迹产生深远影响。

数字社会新形态持续升级

与2020年12月相比,网上外卖、在线医疗、在线办公的用户规模增长最为显著,增长率均在10%以上;在基础应用类应用中,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的用户规模分别增长3.3%、2.3%;在商务交易类应用中,在线旅行预订、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分别增长7.0%、3.8%;网络娱乐类应用中,网络直播、网络音乐的用户规模均增长了3%以上。

“互联网应用和服务的广泛渗透构建起数字社会的新形态——短视频、直播正在成为全民新的生活方式;从网购、外卖用户规模看,人们的购物方式、餐饮方式发生明显变化;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在线公共服务进一步便利民众。”中国互联网协会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说。

其中,不同年龄段在应用使用上呈现不同特点。比如,20至29岁网民对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应用的使用率在各年龄段中最高,30至39岁网民对网络新闻类应用的使用率最高,10至19岁网民对在线教育类应用的使用率最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生鲜、药品为代表的即时配送业务飞速发展,与餐饮外卖共同助力惠民生、稳经济。各类非餐饮外卖业务占比正在不断扩大,外卖行业覆盖内容不断丰富。

随着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网络正成为更普惠的发展方式。一方面,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9%,农村和城市“同网同速”,让城乡互联网接入鸿沟逐步缩小。另一方面,农村数字经济新业态不断形成。“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初见成效,以直播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新模式发挥带货能力,成为引领农产品网络销售的新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中老年网民成为规模增速最快的群体。2020年以来,相关部门大力推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水平及特殊群体的无障碍普及。在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下,中老年网民群体在总体网民中的占比有显著增长。截至2021年6月,5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为28.0%,较2020年6月增长5.2个百分点。

发挥核心引擎作用

“中国高质量数字经济发展为破解人类共同挑战提供了可行方案。”中國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2021年上半年,互联网进一步发挥支撑引领作用,促进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日益提升、结构优化升级、创新更加活跃,成为未来产业的核心引擎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

这体现在数字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推动数字消费、数字贸易等领域稳步发展。

在数字消费方面,截至2021年6月,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汽车联网设备的使用率分别达19.8%、13.3%、12.3%。随着数字化产品及服务释放出巨大的隐性价值和社会福利,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产生重要影响。

在数字贸易方面,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国目前已发展到105个。国际数据港建设项目、多边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等均稳步推进。各地数字贸易港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国际合作深入开展,为稳定世界经济贡献中国力量打下了新的基础。

与此同时,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的主导地位也进一步凸显,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在农业方面,无人拖拉机、无人抛秧机、“5G+智能大棚”等智能设备推动农业生产养殖过程的精准感知和智能决策,助力农业发展从信息化走向标准化和智能化。

在工业方面,截至2021年6月,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3.7%和73.7%,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准备度持续提升;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柔性生产制造、无人机巡检等“5G+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应用场景加速拓展。

在服务业方面,从餐饮、旅游到办公、教育、医疗等各类传统服务市场因数字化赋能实现了线上线下共融,进一步带动服务业繁荣发展。同时,大数据平台指导企业完善运营规则和策略,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机遇。

业内专家表示,当前,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庞大的网民规模、完善的基础设施、成熟的应用场景,将为市场带来更多新机遇。(据《经济日报》、光明网)

猜你喜欢

网民规模数字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台独联署”被岛内网民嘲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外储4月站稳3万亿
2016年年末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分级基金
有感“网民节”
2.9亿
首届网民节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