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植农机农艺融合生产技术应用分析
2021-12-25王凯
王 凯
(邹城市农业农村局,山东邹城 273500)
0 引言
机械化生产技术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农机农艺技术融合期间,种植人员应当充分探讨马铃薯种植期间所需求的环境、生态、生产技术方面的需求,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由此可见,种植人员需要融入规模化的生产技术形式,探讨马铃薯种植期间的注意事项,明确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核心产能的方法,从而提升马铃薯机械化种植的合理性。
1 马铃薯种植期间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的特点
马铃薯种植期间,机械化种植技术可降低传统人力消耗与支出,可提高马铃薯种植的核心效益。因此,高效推广农机农艺技术,分析各项管理环节、操作环节、生产环节的实际情况,可有效将马铃薯种植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便凸显出种植市场的竞争力。另外,农机农艺技术融合期间,种植人员需利用统一化管理分析马铃薯的生产情况,评价出马铃薯的品质和食用功能,有利于提升马铃薯种植的效益。在规范化的种植管理期间,种植人员可第一时间发现传统种植的缺陷,评估发育不良、漏种的植株品种。此外,在批量种植、批量收获管理的支持下,种植人员可在线评估出马铃薯的种植情况,可以全面提升种植人员的积极性,了解山东邹城地区的地理环境、降水、生态等指标,以便在农机结合管理的支持下进行自动化作业。总之,为了提高马铃薯的种植效益,全面提高邹城马铃薯的产量,需要在优化的管理控制、农机融合的支持下展开规模化的种植,可方便种植人员宏观的展开在线作业和种植管理过程。
2 马铃薯种植农机农艺融合生产技术应用要点
2.1 播种前准备
农机农艺技术融合期间,需要从多个方面展开思考,分析马铃薯的种植要点和使用需求,具体如下:
第一,应探讨邹城的温度、降水、光照情况等指标,若地表温度维系在8℃且大气的气温相对较稳定时,可选用地膜覆盖栽培的模式进行种植,可提早传统的播种时间[1]。
第二,翻耕机选择期间,种植人员应当分析出种植区域土质特点、土壤酸碱度、降水频率等指标,其原因是马铃薯喜好在pH在5.8~6.5之间的环境中生存,故需要选择肥沃、地势稳定的种植区域,可提升种植的合理性。在机械化生产管理期间,选用直刀旋耕起垄机进行耕土作业,可在手动模式下对规定的种植区域展开全幅宽操作。同时,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当地地势对前置、后置的悬挂系统进行调整,将土器作为控制截面(梯形),方便高效调整土器和地面夹角之间的角度,也能为马铃薯生存提供可靠的环境。在机械旋耕管理运行期间,将处理后的小块作物及较硬的土壤进行粉碎干预,可为马铃薯种植提供科学的种植环境。
第三,马铃薯选品期间,应对测试出马铃薯种子、植株的质量情况,尽量选用抵抗能力强、芽眼体积小、表面光滑、形状规范的种子,可减少残损、发育不良植株的出现。在此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当注意地膜覆盖栽培的方式,而在地膜覆盖下的种子的发育时间较短,所以可选用荷兰十五、中薯六号、尤金、早大白等马铃薯品种,播种量按照2 627.5 kg/hm2即可。
第四,制定好前期种植方案后,种植人员可适时对植株进行催芽管理,其目的是提高马铃薯根系的完整度,方便根茎可孕育出更为强壮的果实。常规催芽方式可选用室内催芽模式进行,期间应注意催芽过程中种植区域的生态,将催芽的温度固定在15℃左右,同时确定催芽频率固定在15天/次即可。催芽完毕后,应当将果实进行平铺,固定翻动时间在每5天/次,可方便底层的果实吸收足量的养分。若此时植株表面有壮芽出现时,可及时对马铃薯果实进行切管。值得注意的是,要保证大、小薯的形状均在42 g左右,同时使用草木灰进行搅拌、晾晒、风干处理。
2.2 种植期间农机农艺技术的应用
马铃薯种植期间,应选用高性能的机械化生产、操作装置,通过设立科学、完整的控制计划,以确保农机农艺技术符合基本应用需求。
第一,应在重要的机械元件中加装GPS系统,结合机北斗导航装置精准地分析出作业方向、种植面积、栽种区域及作业效果。通过运用无人化的作业模式进行直线作业,同时在既定的控制逻辑中科学的使用机械化技术,可降低种植所需求的人力成本支出。在此过程中,种植人员应注意无人作业及机械技术自动驾驶的特点,分析出各类操作的应用特点和作业情况,可改善马铃薯种植作业的不科学、人力稀缺的状况。值得注意的是,种植人员需注意导航系统的使用要求和通用性处理要求,积极分析出不同品牌、型号、装置特点的农机技术,可帮助种植人员监控出马铃薯的种植需求[2]。此外,在北斗导航系统的支持下,马铃薯栽培管理的所需求的成本也得到了控制,有利于减少种植期间种植所需求的资金支出。因此,大力推广北导航GPS系统,分析马铃薯种植期间机械化生产的要点和农机技术应用、管理需求,再依据机械化生产体系监控出各组生产、栽培、施肥等过程的要点。
第二,为了提高马铃薯的灌溉效率,种植人员需在农机装置中配置洒水系统,分析不同种植区域马铃薯所需求的水量,再设立一定运行速度给予马铃薯足量的水分,可为植株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在此期间,应注意给予马铃薯适量的有机肥量,及时补充植株生存所需求的氮、磷、钾、钙等成分,能够提高马铃薯果实的抵抗水平。在生产合作期间,种植人员需分析出马铃薯种植机相关工作要求和行驶要求,设定不同速度状态下供给水量,可为马铃薯营造一个适宜的、积极的生长环境。当完成马铃薯的种植管理后,种植人员需要调整农机装置的洒水量,能够为植株提供定量的水分,且植株的生长环境达到最优状态。
第三,在马铃薯收获期间,种植人员需使用自动化的收获机组进行马铃薯薯块的收获处理,期间应注意不可猛烈碰撞马铃薯薯块,需注意收获过程中马铃薯块的完整度和商品性,从而提高薯块的商品率和卖价。因此,选择适宜马力段的收获装置,分析邹城地区薯块的特点,并设立必要的保护措施,避免薯块收获期间遭到人为的损害。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降低马铃薯挖掘期间的残次品的出现概率,可选用马力中等的农机机械,控制栽培期间的速度。
3 马铃薯种植农机农艺融合生产技术的关键点
3.1 种植查苗和补苗管理
农业机械化技术可精准测试出不同区域马铃薯的种植量,同时可在自动化技术的支持下分析出种植密度、土壤情况、含水量等参数。为了减少马铃薯叶片残损或发育不良的情况,需要种植人员落实针对性的查苗管理技术,及时监控出各植株发育情况和发育问题,以便后续种植人员进行科学的补苗处理。若局部地区的植株过多,种植人员应定位出杂苗的位置,仅留下发育较好的壮苗,避免壮苗营养不良情况的发生。
3.2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时间为马铃薯出苗后,当马铃薯的幼苗即将冲破地膜时,就应建立破口区域,方便植株顺着破口生长。当幼苗破膜出土后,应当对破口区域进行封平处理,避免幼苗直接接触高分子的聚合纤维而造成植株损伤的现象,也能控制种植区域的温度在额定范围内。值得注意的是,可使用除草剂在种植区域,注意寒潮的发生时间,同时设定必要的保护措施,可防止植株被冻害的情况[3]。
3.3 落实中耕培土管理措施
中耕培土管理期间,应注意探讨马铃薯幼苗的发育情况,并设定规范性的耕培方式,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植株未发育成型时,可对种植区域进行中耕培土处理,并确保培土厚度在12 cm左右。
第二,待10天后应进行第二次培土控制,其中培土的深度应掌握在8~10 cm之间。
第三,当马铃薯成花时,再进行第三次中耕培土,培土厚度应控制在6~7 cm左右,同时注意保护马铃薯植株,避免培土深度过大而导致匍匐茎的损伤现象。在此过程中,应持续使用直刀旋耕起垄机进行自动化作业,作业期间应注意将刀头的下半部分进行拆除,可方便集聚碎土块。通过完成多次培土、翻耕处理后,并在可控的时间内进行追肥管理,有利于为马铃薯植株提供适宜、安全的生长环境。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农业机械和农艺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马铃薯的品质,也能全面监控马铃薯种植的实际需求和生长情况。因此,为了提高马铃薯的综合产量,种植人员需要及时引入先进的农业机械技术和农业栽培管理技术,分析马铃薯的种植、生产要求,采用科学的干预模式进行控制,进而提高马铃薯种植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