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市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问题及 发展对策
2021-12-25广西崇左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周仕城
○广西崇左市农业机械化学校 周仕城
近年来,“糖都”崇左市糖业和农机部门不忘初心勇担当,牢记使命为三农,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想实招、干实事、求实效,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推动甘蔗生产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了解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一、推广现状
崇左市位于广西西南部,辖7个县(市、区),人口约240万,耕地面积780.3万亩,甘蔗种植面积 405万亩,蔗农28.72 万户/132.4 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67.7%,2020/2021年榨季原料蔗总产量为1683.9万吨,产糖量214.53万吨,甘蔗和蔗糖产量占全区1/3、全国1/5,是名符其实的“中国糖都”。
近五年来,崇左市甘蔗机械化装备得到快速发展,甘蔗生产综合机械化率明显提升。2015年,全市拥有农机 145838 台,农机总动力257万千瓦,其中50马力以上的大中型拖拉机 8946 台,甘蔗联合收割机18台。到2020年底,全市拥有农机 196830 台,农机总动力283 万千瓦,其中50马力以上的大中型拖拉机 13530 台,中耕培土机 7789 台,甘蔗种植机 871台,甘蔗联合收割 685 台。甘蔗收割机拥有量5年时间增长667台,增长37倍多;甘蔗机收量由原来的4500多吨,增加至2021年74.47万吨,增长165倍。2021春季,崇左市甘蔗种植面积395.38万亩,其中新植蔗138.64万亩,综合机械化率为71.25%,机耕率98.87%,机种率74.32%。2020/2021年榨季,崇左市原料蔗入厂量为1683.9万吨,完成机收量76.47万吨,比上个榨季50.97万吨增加了25.5万吨,增幅50.03%,甘蔗联合收获机械化水平为4.54%。崇左市共有841台甘蔗收割机进驻,比上个榨季的436台增加了405台,增幅92.89%。甘蔗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0.50%。2020年12月,崇左市所辖的扶绥县成功创建全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成为广西第一个获得全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荣誉称号的县份。
二、存在问题
1.“双高”糖料蔗基地机械化率不高。崇左市建成的甘蔗“双高”基地中,小块并大块后,大部分土地又分回到农民手中,由农民自主经营,自主种植。蔗地里的石头、木桩没有清理,没有合理设置地头的排水渠道,影响了甘蔗机收的开展。有的农民对甘蔗种植1.2米行距或1.85米的宽窄行缺乏足够的认识,造成农机与农艺不匹配,影响了机械作业。
2.甘蔗生产机械化特别是高效机收基地建设推进比较困难。一是部分示范项目选址遇到当地政府主推的旱改水项目,不得不重新选址。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印发的《广西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工作实施方案》(桂政办电〔2020〕60号)和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印发的《2020—2022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补贴实施细则(桂农厅办发〔2020〕63号)文件,部分县(市、区)对文件未能及时落实,导致高效机收基地建设难以开展。
3.制糖企业服务机收的理念认知不到位。一是部分糖厂没有主动履行“第一车间”主体责任,主动服务意识差。二是部分糖厂没有进行卸料槽技改和建设新的卸车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只有6家糖厂进行液压翻板式卸料槽改造,机收糖料蔗运输和卸车难的问题仍然存在。三是机收糖料蔗的扣杂率高。目前全区没有统一的糖料蔗机收扣杂标准,部分糖厂机收糖料蔗扣杂率偏高。平均扣杂率在10%左右,个别糖厂的扣杂率有时达18%以上,造成了蔗农不愿意机收,机收服务组织不想机收的尴尬局面。四是变相限制机收甘蔗入厂。个别糖企限制每天机收甘蔗入厂量为1000吨,一些糖企甚至不接受机收甘蔗入厂;部分糖企对与本企业合作的农机合作社不限制机收甘蔗入厂,对于小型的合作社或散户,每天只发放3至5张蔗票;有的糖企通过提高扣杂率或不及时派车等手段,变相的制约机收甘蔗入厂。而切断式收获的甘蔗要求必须在24小时内入厂,这就直接打击了推广甘蔗机械化收获的积极性,成为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的直接阻力。
三、对策及建议
1.以政府为主导,加强甘蔗机械化生产。认真贯彻落实好《广西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工作实施方案》(桂政办电〔2020〕60号)、崇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崇左市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工作实施方案》和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印发的《2020—2022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补贴实施细则》(桂农厅办发〔2020〕63号)文件精神,政府主导,建立由农业、糖业等主管部门牵头的跨部门甘蔗机械化领导机构,成立由甘蔗种植者、机收服务组织、制糖企业、甘蔗机械生产企业等相关单位、人员广泛参与的合作组织,搭建合作平台,建立长效机制,定期组织研究处理机械化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落实责任主体,共同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农业、糖业等政府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推广甘蔗生产机械化工作的第一责任,研究出台具体扶持政策、资金补助办法,对原甘蔗“双高”基地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建设宜机化示范基地,引导农户规模化经营。
2.发挥政府资金引导的杠杆作用,解决甘蔗机械化生产的难题。在制糖企业技改立项上,加强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补助,促使糖企进行工艺改造,适应甘蔗生产的机种、机收;加大农机服务中心资金扶持,按每个中心辐射5万亩计算,在每个甘蔗主产县建立3~5个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区域服务中心,推进甘蔗高效机收示范基地建设。
3.加强引导,扩大规模化经营,推动甘蔗机械化生产。各级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要进一步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助等措施,发动群众降低地租、引进甘蔗种植公司、经营大户、合作社承包土地规模种植甘蔗;或将土地托管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农户按入股土地面积分红,解决地块零散,机械化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4.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农机农艺高度融合。要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举办现场培训观摩会等各种宣传形式,向群众宣传演示甘蔗种植、管理、收获等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带来的高效益。与制糖企业、农机销售公司联合,扶持部分蔗农开展宜机化甘蔗种植、管理示范户建设,让农户按照甘蔗机收的农艺要求进行土地整理、种植、管理,让蔗农偿到机械化生产带来的便利和好处,从而达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作用。
5.因地制宜,开展中小型甘蔗收割机械的研发。建议以政府为主导,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区内外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力量,研发适合本地推广应用的甘蔗机械化种植、施肥、培土地、收获等一系列全套设备。
6.督促糖厂履行第一车间主体责任是关键。推进糖料蔗机收难题的关键是制糖企业,建议通过市场和政府这两种杠杆的作用,形成政府引导、糖厂主导、蔗农配合的良好格局,为破解糖料蔗机收难题打下好的基础。一是糖厂开通绿色通道,对机收蔗做到应收尽收,并保证24小时内进厂;二是制定合理的扣杂标准。要求制糖企业对糖料蔗机收的扣杂率控制在8%以内。三是在一个县域辖区内,允许愿意机收糖料蔗的农户或服务组织,把糖料蔗拉到扣杂率低的糖厂。四是从自治区层面给每个糖厂下达甘蔗机收目标任务,并制定奖惩机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给予相关的奖惩措施。
7.培育壮大社会服务组织。要加强对农机合作社、农业服务公司的扶持力度,在购置补贴、作业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依托合作社这一平台,通过现场观摩、理论培训、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业务强的新农村实用人才。鼓励甘蔗机械生产企业与农机服务组织共同建设高标准的集农机销售、机具维保、农机作业、试验示范、培训服务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