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地,写满绿色的诗行

2021-12-25乐祥涛

绿叶 2021年3期
关键词:清塘金刚

◎乐祥涛

生我养我的大别山,不仅有着许多红色的印记,而且近些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之后,这里的山更青了,水更蓝了。每逢我们置身当中,都有行走在绿色诗行中的感觉。自然而然,在我们的印记里,就留下了这些铭心的记忆。

清塘坳的水色

之前,我总是以为,清塘坳的水,是用来想的。

我想,或许它处在山的一隅、水的一角、村的一方,该是梦常常光顾的那个地方。有时候,我也会这样去想,它像是乡间育出的小家碧玉,容易让人生出许多的遐思和想象来。

在初夏的一个早上,当我站在清塘坳水边的一刹那,就知道,是自己错了。

说实话,起初,我听到这个地名的时候,并没有急着把它放进我的期待里,而是把它存封在自己的心田中。因为我清楚,有很多事情都是见面不如闻名的,可能,留个念想会更好一些。但是,当我真正地走近这儿时,却发现,清塘坳的水,是用来看的。

首先便是它的辽阔。清塘坳的水属鲇鱼山大型湖的水系,它处在鲇鱼山湖中上游的一个岔口地段,只不过是,湖的一角在这里有了个回形的转弯,结果就自然形成了这一处良好的港湾,所以它就有了鲇鱼山湖的品行、气质与味道。所不同的是,它没有去争湖上那迷人的风光和众人邀宠的快感,而是躲在湾的怀里,静静地享受着自己的清闲。

清塘坳不是如一方塘、一个坳、一处豁口的单一存在,而是有像岛样的浅山围着。那些山高低不一、错落有致,山上的植被都很茂密,只是深浅的颜色不同,远远望去,有油画般的感受。这个时候,由于山的轮廓、树的倒影立在水里,山和水之间相互映衬,已分不清是山抱着水,还是水环着山,所以也就没有了明显的岛屿之间的那种视觉。

从水的四周来看,那些从入口处涌进的风,发现没有适应的环境,也没有顺势的方向,只好掉转头走了。所留下的,是清塘坳水面相对静止的状态。看上去,水上既没有波光粼粼,也没有水光潋滟,有的,是处子一样的心境和安宁。

为了不打扰清塘坳的安静,我走近水边时,选择了一处较隐蔽的地方呆下来,想做清塘坳临时的邻居。不一会儿,我看见一只绿翠鸟飞到我身边不远处一根伸向水面的树枝上。它先是看看腿上带的水滴落在湖面上溅起的水珠,顺便瞧一眼自己在水中的模样,继而把头扭向我,看我没有什么敌意后,就去忙着捕鱼的事情。

等了好长时间,我看见绿翠鸟完成一个优美的俯冲,本以为它会有一个大收获,没想到是空手而归。再瞅瞅水,我一下明白了,因为水太透明,鸟看见鱼时,鱼也见到鸟,其结果是,一次狩猎,就变成了一场游戏。

不知道是绿翠鸟明白过来水清则无鱼,还是三番五次地落空,想换个地方,竟一收腿,在水面上划过一道水痕后,飞到对面水边一棵树上继续瞭望。

很快,绿翠鸟掠过水面时,所掀起的波纹消失了。

没了虫声、没了鸟鸣,一切都重归于寂静。我很享受这种时刻,就静静地在那呆着,不去思考、不去浮想,把尘世间的那些事都抛在脑后,让自己的身心都放松下来。要不是几只白鹭从远处飞到对面的巢里哺育所引起雏鸟的声音把我叫醒,我敢肯定,没准自己也会站成清塘坳的一道风景。

是一丝淡淡的雾,把我的视线又引向水面。那丝雾是从鸟巢边升起的,它贴着水面缓缓滑动,样子像是守卫湖面的巡视员,它们来到水上巡视一番,看看有没有波纹以及涟漪。然后,牵着水的衣襟,左游游、右荡荡,消失在浅山的怀抱、水的湾处。

欣赏完雾丝以后,我就漫无目的地沿着水际线向前走,半是养神,半是慰心。走了一段时间,忽然,我惊奇地发现,湖水也是存在着风浪的,在唯一一处露出沙石的水滩边,我看到了水浪冲击所留下的痕迹,那道道水印不光在展示着湖的年轮,也在书写着水的生命的记忆。

我继续向前散步,没多久,绕过一个岛湾,视野一下变得开阔起来。我看见,清清的水面,不仅有了碎银般的波光闪着,而且,水路也多了些通道。不过,最能牵引我眼球的,是伸向水中的小岛,那岛小得只能容纳三棵树的存在,其情景有如画家无意间散落的笔墨,或是有意的补白,从而使岛与水之间相得益彰,相应成趣。

在一处回廊边,我意外地见到了一只小木船。船上没人,但桨和橹都在,这说明主人离此处并不太远。我看看停船的地方,和相对应的方向,这儿不是渡口,这船一定是自家使用的交通工具。

我沿着蜿蜒小路的走向望过去,想看见炊烟或是听到狗吠什么的,但是,没有结果。此时,感觉到,所能拥有的,除了这里的水色,还有就是这片山水带给我内心的富足。

心想,这就够了。

里罗城的秋意

从走进你的那一刻起,我的心里一直没能平静,目光所及之处,除了惊奇,就是诗意。

这是熟秋的时节,所有的农作物都已收割完毕,留下的是一两头老牛悠闲地行走在田埂之上,期间也有三四只山羊寻觅于山道旁,偶尔还会有麻雀之类的鸟,散落在田间。

使我眼前一亮的,是那些乌桕树。它们或长在路边、或立于田埂、或生在山脚,相同的是它们都已成熟,不同的是,树叶有淡黄、橘黄、浅红、深红等多个重叠的色彩,绚丽的结果,硬是把一个山村燃得十分灿烂。惊喜之余,我看见,越是树龄长的树,树叶越是火红,不知是经风雨、见世面多了,还是经过了岁月的历练、酝酿,才会像窖藏的老酒一样,更加让人沉醉。

我们是沿一条河流走近你的。这个季节,河水变得温婉,河床之上,没有春的料峭、没有夏的洪峰、没有冬的寒冷,有的是愉悦、舒缓与雅致,这样更适合我们去欣赏和亲近。

那蜿蜒的河道,通过简单的整修后,使河水有了节奏之感。无论是转动的水车,还是梯状的瀑水,都让人既赏心,又悦目。有时水是在沙与石之间无音地静流;有时是在潭里来一个有声的回旋;还有时,是在石板上如细瀑一样轻轻地掠过。整个过程,如同母亲的爱一般,始终陪伴着我们。

河道上的桥,成了生活中的纽带,不管是石拱桥、水泥桥,还是石步桥,都在恰到好处地连接着村庄、山道与学校,让放学的、收工的,以及骑车的人都行走方便,使一切变得那样的简单和自然。

是弯弯的水泥小路,把我们送到村子的中心地的,村庄便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远远地看,村子像一个个花朵,一两户的,是开出的单只,七八户的,则是盛开的花簇,升起的炊烟,就是吐出的花蕊了。走近时,这才看清,居户的房子大都是白墙灰瓦式的仿古建筑,无论是房檐,还是门楼,修建得古色古香,只是大门和窗户等拥有现代的元素。

水,是村子的灵魂。对于你来说,水是丰沛的、充盈的,除去山泉、河流之外,池塘便在村子中锦上添花了。许多的池塘,都是依村子而建,从蓄水的程度看,年代大都比较久远,不知与传说中的“千工堰”有没有联系,这个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池塘让村子有了生机,而游弋在池塘上面的几只鸭子,又赋予了水更多的灵性。

抬眼望去,最惹人瞩目的,该是山中的枫树和灌木林了。它们把这个季节演绎得淋漓尽致。虽然,山上也有松、竹、茶,还有巨石在争宠,但都不能使红叶或是黄叶失色。相反,却增添了它们无穷的魅力。如果连着去看,它们与乌桕树相辉映,达到了竞相展姿的效果;单着看,山峦中间的一垄枫树群,在那儿倾力地展现着一种释放、一种激情、一种情结。没想到,那一抹红晕竟燃到了山外,燃向了天边。

看着眼前的景象,再瞅一瞅飘落在身边溪水里的枫叶,这个时候,最容易让人产生出一种错觉,是行进在现实之中,还是存在于一个红色的梦里?

在醉秋里走进你,心,不想成熟都难。

坐在回去的车上,我还在不断地寻思,是该返程了,要不然,自己或许也会成为你的风景。

汤泉池的泉雾

大自然的神奇往往让人叹为观止,一景、一情、一物让人留念,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我喜欢云雾,它快似飞絮,慢若轻纱,单如银丝,厚像锦缎。

我看过黄山的云雾,鸡公山的山雾,重庆的城雾,我虽被它们的雾色所折服,但我偏偏钟爱汤泉池的泉雾。

在汤泉池住久了,就对它有了情,我不被它的山清水丽所染,不被它的亭台楼榭所诱,却慢慢地细品起汤泉池那温泉所带来的泉雾。

汤泉池的泉雾是由山色和湖光伴随着58℃的温泉组成的,由于有独特的地理和地貌原因,就形成它独特的热冷相间的特色。它不媚、不俗、清新、淡泊,它像纤柔的少女,它的恣意,它的飘忽,任意一个动作都能让你产生怜意。

那是一个朦朦胧胧的早晨,四周白茫茫一片。我被鸟语叫醒,站在二楼的阳台上看汤泉池的泉雾。那是汤泉池最浓烈、最灿烂的泉雾。山水间都比较静寂,除偶尔的鸟语,就是那较小的哗哗的泉声。那泉是从塔的一个流水孔流出的,泉的四周被最浓的雾气包围着。那些雾比较缓,像刚织成的缎子,平滑而又柔软。那些雾在泉的周围起伏波动了几次之后,就飘散开来,它们牵着手,连着袖,缓慢地向四方扩展。它们来到山上,来到楼边,走向水面,走向小岛和亭台,就像舞台上的仙女漫步一样,轻轻地、缓缓地、柔柔地。当有一股晨风冲淡了它的衣袖时,不一会儿又一波泉雾会从泉的四周飘荡而出。

可能是那两位洗衣少女的搅动,使得那温泉的泉雾强烈起来,那浓浓的热气,裹着淡淡的晨雾,随少女的槌声上下翻腾,然后左右回旋,末了随姑娘的笑声一同慢慢地散开。

我用手抓一把飘来的泉雾,张开手指,手心里什么也没有,可能是从指缝处溜走了。我想这泉雾是不会被人左右的,它所追寻的是一种自由飘逸的情致。

泉雾最美的时刻就是雾花了。每当春暖花开的时节,泉雾总是围着那些青草和花枝张扬,那些热气和晨雾结成的水珠都结在花的瓣上、草的尖上、叶的茎上。泉雾特别钟情初绽的花蕾,来到它们中间时总是抖一抖柔软的身姿,然后在花枝之间缓缓地睡去,要是有哪枝花瓣轻轻张开笑脸,它就会趁机在新开的花瓣间卸下水珠,滋润着花心。

多情的泉雾总是这样缠着花身,久久地、久久地不忍离去,它让雾中的花朦胧着美、隐藏着美、淡雅着美,直到太阳强劲照射以后,泉雾才渐渐地淡去。不过在泉雾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总会留下相思,留下几滴不愿离去的泪水。

泉雾流逝最快的季节要数夏季和秋季了。那秋季的泉雾是蜻蜓点水似的,转瞬消逝,即使在泉的周围婉转来回一两次,一会儿也就雾消云散了。

冬日的泉雾很单一,也很憔悴。特别是冰封大地的时候,万物静寂,天空灰蒙,湖水清静,唯有生机的是那些袅绕的泉雾。那些泉雾像飘摇的纸鸢,左飘飘、右摇摇,不停地向上散去。偶尔也有低飞的,就沿着雪地轻盈地扭动身姿,那时的泉雾像絮,更像纱,像大地俏丽的纱巾,把个冷酷的冬日硬是系出几许生机来。

汤泉池的泉雾是山水的造化,是大自然的馈赠,它除给人以醒目之外,更多的是带给人们那种意犹未尽的美感。

丹青金刚台

雨,是着意的神笔,就那么轻轻几下,把四月的金刚台写意得诗意盎然。

你看,那遍野的绿,嫩嫩的、淡黄的,清秀之中透着一种勃勃的生机。像水一样的绿随着凸凹的山体起复着,错落有致。那种绿还像腾起的苗,一起向山上燃着。偶尔有巨石突起,那些绿又在石的四周竞相拥簇,但不管怎样展姿也遮掩不住石体,然后只有让石露脸在外。那些绿仿佛不怎么甘心,竟把绿拥成波,最后向山的每一个角落荡去。

除了绿色,这中间还存在着其他色彩。最显眼的自然是那点点的红,那些红就是山上的映山红了。映山红成窝、成片地开着,它们是山上的骄傲,也是山上的精灵。它们的绽放,正赶上万物复苏的时候,无疑为万绿丛中平添了无限的魅力。

除了红色之外,白色也分外抢眼。黄蕊白花的桐子花大都开在一蓬一蓬的树枝上,那些树不怎么成片,偶尔有一两棵较大的树盛开着桐子花,不像是与绿色争宠,倒像是为绿色做陪衬、为绿色做点缀。

最能体现金刚台特色的就是那瀑了。看到瀑,你不必想到那气壮山河的巨瀑,也不必去想那一落千丈的豪瀑。你看,金刚台的瀑是从山上流下的,那瀑很长、很高,是那种阶梯状的,这样也就有了金刚台自己的特色。那些瀑有飞着的,有缓慢爬行的,有一线流下的……

飞着的瀑就是在巨石之上飞速而下的,那样的瀑下面会有很深很深的潭。那种瀑在完成一个优美的翻腾跳之后会在潭里游动几圈,然后再进行下一个回合的动作。

缓慢瀑是贴着石体而下的,它们虽然没有潇洒的动作,但它们的落差往往比飞瀑还要大。

一线瀑的过程很有趣,那些水在石的上面聚集起以后,就想着法儿地往下窜,突然发现了一道石缝,它们就从石缝处溜了出去。

水,对于金刚台来说是充盈的。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这里的水的话,那就是“清”。这些水没有任何污染,为金刚台这座天然的氧吧提供着丰富的生命源泉。

最好你来到潭边,掬一捧水在手,良久你会感觉到只有手的存在,那些水会贴着你的手缓慢滑动。

如果你想与水亲近的话,那么你就赤着脚来到潭中,那些宁静的水会舔着你的脚。要是你不想打搅它们的宁静,你就站在那儿看着清清的水和你洁净的脚,体味那种美妙的感觉。不一会儿就有小鱼儿游向你,这时你肯定会和它们嬉戏起来。

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的东南方,有一广场,这广场就建在金刚台的山脚下。据说也是近几年建的。在广场的东侧建有陈列馆。据介绍,馆中存有许多烈士遗像和烈士们的生平简介,记载着“商城起义”及红军在金刚台上开展游击战争的基本情况,还记录了金刚台上众多的红军洞群等。

远远地看去,陈列馆很别致,它的建筑是那种青砖瓦式的,很容易让人想到江南那种院舍和雨巷。仿佛有清清的雨落在那些瓦上,让人产生许多的沉思、许多的回味。

不知是什么时候,山上真的下起雨来。那些雨从山上慢慢地飘到山下,飘到存列馆的瓦上,飘到那些爬山的、拜谒的、游览的人们身上。起初他们并没有理会,但随着雨丝的变大,不一会儿功夫那众多的伞花开了。红的、蓝的、花的……众多的雨伞开在山上,开在山下,开在了细雨蒙蒙中。

走在金刚台的雨里,不知心会不会长成种子。

水湄上的家

站在韩冲茶场观湖亭上的一刹那,我有种透彻心扉的感觉,总以为,自己是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稍稍,作一些思想上的调整后,就在那儿静静地瞭望。

时值仲夏,还是小雨刚住的时候。偏偏这个时间段相约,组织者却说,是早就设计好的。看来,想了却一桩心事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不过,虽天公不太作美,但也成就了许多的契合。比如,这雨后的茶场,倒是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格外地爽朗和敞亮。

此刻,我发现,眼前不知是山引领着水,还是水妖娆了山,或许是共同的成就,就有了相互间的默契、缠绵与渗透。山是那种丘陵相连的浅山,水是一湖带有深绿色的碧水,山和水互绕的结果,就有了许多的岛屿与水湾。那些岛屿是伸向水中的,那些水湾是环回到山凹深处的。要不是有三两户人家燃起淡淡的炊烟点缀其间,准会让人误以为是走进了静态的画里。然而,就在近处,耳边不光能听到隐隐的鸟鸣,远处,还会不时地传出一两声狗吠,以及偶有两三只闲适的鹤,缓慢地从岛屿和水面上飞过。

这边的山非常特别,不是荒山,不是秃山,也不是植被茂密的深山,却是一座座茶山。难能可贵的是,所有的山上都种有茶树,所有的茶树都不是两三年的茶苗,而是有着几十年茶龄的茶树,且茶树都是从山脚种到山顶,这样以来,如果远远地瞅,那山上的一排排茶树、梯田,像人工涂上去的道道彩条,整齐划一且十分好看。

这里的水很有个性。水与山之间没有界限,仿佛生来就是联系在一起的,或许,这就是此处的鲇鱼山湖和浙江千岛湖最大的区别。千岛湖的水位,是以“金腰带”著称的,自然就拉长了山与水的距离。而这里的水,水中的草可以连到岛上,岛上的树可以垂到水里,这种不分你我的连体行为,也就密切了山和水的关系。总体来看,水以山成色,山与水互补。

实事求是地讲,第一次真正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一组关于韩冲茶场的照片。照片是从空中向下拍摄的,水湄、茶山、岛屿、家园、绿树、蓝烟……最抢眼的是那条水泥小路,从一面连山中走出,又向三面临水中走去,它们像一条条经脉,沿山顶蜿蜒着通向村子、小岛、凉亭和水边的步行道。整个山型,似章鱼张开的腕,其茶垄是它的指纹,岛屿就是它伸向湖里不规则的足了。

那组照片,征服的不单单是我的眼球,还有想去韩冲茶场一探究竟的心。后来,韩冲之行,就成了很期待的事。

说实话,韩冲离我的家乡很近,近到我可以用脚步来丈量,丈量的时间是在上小学时就进行的。起初,我们的学校就在韩冲,当时每天背着书包跑两个来回,感觉像是从自家大门串到邻家大门一样。从那一刻起,我并没有把两地分为彼此,这其中,不仅仅是因为我的学校,还有的,就是我在这里走过一段没有血缘的亲戚。

提起走亲戚,不得不说一个动情的故事。我的母亲是从远处嫁到我们这儿的,邻居可能是考虑到母亲在本地的孤单,就把韩冲娘家和母亲一个姓的亲戚介绍给母亲。身处异地他乡的母亲,乐于接受了。很自然,我们每年正月的头几天,会到茶场走亲戚。可是,后来由于鲇鱼山湖的修建,住在水区的亲戚们都迁往他处。最终,宴席虽是散了,但那份情感依然还在。

组织者“我们沿水边走走”的建议,中断了我的想象。

这时,大家把目光聚集在一起。首先,我们来到了水边的农户人家,其中有一户正在做茶。问及情况时,茶农笑着说,这是做夏茶,虽然夏茶没有春茶那么贵、那么好喝,但它有自己的特点,也可以让我们多增收一些!说完,好客的茶农给我们每人泡了一杯。拿起茶杯,我们发现,夏茶的汤,绿中透着淡黄,饮之,略带微涩,却有香气飘出,品后感觉,生津止渴,回味持久。

茶农还说,你们这个时间来,茶山上是看不到什么人的,清明、谷雨前后,茶山上到处是人,采茶的、做茶的、买茶的,非常热闹。那个时候,你就是到路边走一走,空气中都能闻到茶的香味。

和茶农聊得很愉快,话题也就多了。

我们问,你们的收入主要是种茶吗?茶农说,是的,但也还种植一些其他作物。多年前,我们还利用过邻湖的优势,进行网箱养鱼、拦湖叉养鱼和钓鱼等,后来因要对湖水实施保护,我们就再没养鱼和钓鱼了,就连渔船都收了起来。接着我们又问,那么,是不是对你们的收入有影响呢?茶农说,也不,这些年,我们这里开展新农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加大,山青了、水蓝了,茶叶的品质也就更好了。加上,我们又开发了绿茶、红茶的系列产品,收入不但没有降低,反而还有所提升。

从茶农家出来,随后,我们就沿着环湖步道,来到水边的桃花岛上。上了岛,我便乐了。心想,这哪里是什么想象中的桃花岛啊?看上去,这岛上仅有的,就是石礅、石条围着一个圆形的石桌,并没有发现桃和桃花的踪影,甚至都见不到什么桃树。于是,我就在那暗自思量,怎么会取名桃花岛呢?百思不得其解后,我又想,是人们对陶渊明笔下那理想世外桃源的一种向往,还是已经实现了桃花源的一种诠释?!不得而知。

沿桃花岛去怡香亭,需要经过一个很大的水湾。路上,有许多难走的地方,这使我这个不善攀爬的人,心生胆怯。临了,还是组织者的一句不走回头路的话,让我惰性消失,勇气大增。

依怡香亭下来,我们发现,路两边开有众多的格桑花,貌似列队欢迎的使者。我知道,格桑花是拉萨的市花,“格桑”是“美好时光”或“幸福”的意思,茶乡人把它栽在这里,不难看出这其中的寓意。

车返回,路过老家时,我从车窗处向外看。那一刻,我在想,水湄上的家,离故乡真的很近,如果测算的话,仅一步之遥。

猜你喜欢

清塘金刚
追影记
鱼塘的清塘技巧
媲美“金刚狼”!新型敷料可加速慢性伤口愈合,价格仅20美元
油茶粕制备复合茶皂素清塘剂产品对鱼和虾毒杀效能的研究
湖南地区黄颡鱼水花培育
春山闲话
提高水花鱼苗成活率的四措施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金刚鹦鹉
水墨清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