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1-12-25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制度评价建设

张 鹤 曹 靖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随之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而高校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与高校发展的新形势不相匹配,使现有的内部控制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直接影响了高校良性运转。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不断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相关制度,确保高校健康持续发展。

一、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管理意识薄弱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提高单位的管理服务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在业务流程中引入制衡机制,并实施独立的监督。这种内控意识是内控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由于领导重视程度不高,管理层内控相关培训较少,高校管理层对于内控的建立与实施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很多高校虽然也制定了符合自身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很多校领导和教职工对内部控制理解的不够深入,对内部控制往往是有章不循,流于形式。在内控制度建立方面,有些高校存在内控制度不够全面,重大决策审批流程不够完善,未建立健全“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内部控制实施不到位等情况,内部的监督检查也流于形式,使内部控制失去效用。

(二)内控评价制度落实不理想

虽然大多数高校已经建立基本的内控制度,但由于制度不健全,缺乏合理性,而使内控管理制度成为事后审计,主要精力投入到事后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上,没有发挥其应有的预防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整体系统性,内容不全面,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难以适应日渐复杂的高校建设。内控制度建设不能结合工作实际,照搬照抄,甚至脱离本单位实际。有些高校虽然意识到了内控的重要性,但由于内部控制工作和个人利益不挂钩,在制度执行中没有相关制度和规定可以追责,形成违章不究、有责不追的现象,无法保证内控监管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评价体系及指标设计不科学。目前大部分高校内控工作主要采用自评和抽查的方式,采用通用和拼凑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不客观,评价结果无法反映真实情况,偏离实际,失去作用,直接影响内控体系的风险控制的效果,失去了内控制度的权威性,削弱了内控制度执行力。

(三)内控评价结果运用不充分

评价工作需要高校管理层高度重视,各个部门通力协作配合,才能提高内控评价质量,真正发现内控活动中存在的不足。由于对潜在风险缺乏认识,使内部控制建设难以得到有效开展,内控评价结果运用不充分,不能很好地控制风险,从而高校存在的内部控制建设问题,也得不到系统正规的有效解决。

(四)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近年来,高校愈来愈重视信息化建设,各系统平台信息化逐步完善,但大多数高校内部控制没有建立独立的信息系统,仍依靠各个部门的业务系统,信息交流不通畅,导致整体管理水平相对薄弱。此外,内控信息沟通方面也存在问题,影响办公效率。横向上,各部门内部信息系统自成体系,没有开发系统间的数据接口,不能实现信息的共享,形成信息孤岛,直接影响到高校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纵向上,内部控制信息沟通方面,管理者的意图难以高效地进行贯彻,基层单位的内控信息难以快速、全面地进行反馈,容易形成管理上的控制盲点和风险漏洞。

(五)国有资产管理不完善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长期以来一直是薄弱环节,资产管理制度未能严格执行。资产管理缺乏科学性,利用率不高。资产采购、资产转移、资产出租、资产报废等环节随意性较大,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造成资产闲置、流失、浪费等现象。固定资产管理计划性不强,对仪器设备的采购缺乏科学论证,往往过于追求仪器设备的先进性而进行重复购置,造成资产和设备实际使用效率的低下,造成一定程度的资金浪费。

二、高校建设内部控制的建议和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

首先从领导层出发,高校领导层在做好表率的同时,要做好内控建设宣传工作,加强内控知识培训,使领导层从根本上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真组织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工作,并能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高校的其他各级管理层,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应经常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让大家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另外,高校广大教职工在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还要积极学习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让全校教职工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使之不再流于形式,从而形成全员共同参与,并严格落实的良好局面。

(二)管理上水平,制度要先行

制度建设是高校实现内部控制的保证,高校应树立风险意识,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相关制度,并根据适应性原则,结合工作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通过建章立制,可以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进一步提高高校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自觉性起到良好的作用,为逐步实现学校工作管理科学化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要明确各部门内部岗位职责,增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综合运用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组织机构职责权限相互制衡等内部控制手段。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流程,在梳理内部控制流程的基础上,确定风险点,进行风险评估,及时进行工作整改,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保障高校持续健康的发展。各部门根据自身的业务特色,按照相应的职责权限,制定本部门详细的业务流程,并与学校层面相关的控制制度相配合,形成一套有效、严谨、科学、并具有操作性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的发展。

(三)强化高校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内部控制不仅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的过程,而且是执行并落实制度的过程。虽然建立一套好的制度,但在实际落实中不到位,管理中不去严格执行,制度也会失去存在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执行落实的过程也是管理的过程,同样,管理过程也是制度建设完善的过程。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政策法规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并能用科学发展的观点和方法指导工作,坚决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防止制度多、执行少、计划多、落实少的现象发生。实际工作中,应以自查为主,集中检查与分散检查相结合,常规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做到每次检查有记录、有总结、有整改,真正使检查成为促进制度落实的催化剂。同时内控加强内部监督的独立性,坚持制度创新,提高内控评价质量,使内控制度发挥其职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为完善内部控制建设保驾护航。

(四)健全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

高校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成熟的信息化平台,在高校内部形成一个网状的信息沟通渠道,通过该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信息化建设一方面有利于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引进专门的信息系统,既可以实现各种业务的自动控制,又可以提高部门之间相关业务的透明度、衔接度,便于各部门之间实行更好的内部制衡。信息与沟通是高校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由一个部门独立完成的,需要高校各个部门的通力协作。加强信息化建设,开发各个业务系统间的数据接口,真正打破高校信息平台孤岛,将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信息化、图示化;将内控制度流程嵌入信息系统中,及时更新内部控制措施,防止信息沟通不畅造成的风险损失,确保高校及时、准确地收集信息,使信息在高校内部、高校与高校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将高校科研、人事、教学、合同管理、财务、资产管理等系统互联互通,运用好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建立健全良好的交流平台和渠道,才能发挥信息与沟通的关键作用。

(五)完善国有资产管理

资产安全是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是降低高校风险的有力抓手,高校可以制定限制未经授权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固定资产账、卡、物的核查工作,及时准确地对固定资产的存量分布、增减异动情况进行登记和统计,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物相符。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固定资产的验收和入账工作,各个业务部门要审理固定资产改建、改装、拆除、调拨和报废工作,提出固定资产处置意见。资产管理部门要检查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效益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和统计,并向学校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各单位、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岗位人员要选聘政治思想好,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负责,要建立岗位定期轮换制,工作交接时,要严格办理交接手续。要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损失赔偿制度,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坏、丢失的直接责任人,应追究其相关责任,处置固定资产的收入,应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不得截留挪用。

结束语:

高校必须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通过各种有力措施,使内控工作覆盖到业务的各个环节。高校需提高风险管理意识,进行风险评估,健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风险降低、风险控制、风险分担和风险规避等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高校要加强内部监督机制,确保内部监督工作人员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这些措施的最终目标是为内部控制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保障高校各方面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制度评价建设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某些单位的制度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