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1-12-25徐燕燕卢香平

南方农机 2021年21期
关键词:教材教师教学

徐燕燕 , 卢香平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1 教学现状及“三教”改革的必要性

“电气控制技术”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也是专业群建设平台中的方向性课程,同时也为后续课程“PLC应用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的学习打下基础。

高职学生厌学情绪比较严重,根据调查统计,有两方面重要原因:1)认为学习无用,学与不学拿的毕业证都一样,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也类似,工资也没有差别,学的知识过几年就会更新,学了也是白学;2)课程太难,学生想学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越学到后面越难,干脆放弃。针对第一个问题,可采用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纠正学生在思想上对学习的认识偏差,端正学习的态度,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第二个问题,要从教材、教师和教法等方面进行彻底的“三教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适应企业岗位需求、提高职业院系学生的企业认可度等的重要途径。机电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获得的职业技能证书有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自动化工程师、生产自动化工程师、电力安全工程师等。但因为现有教学模式的滞后,学生考证有一定的难度。文献[1]指出学历证书由教育部负责,职业技能证书、职业标准等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缺乏统一的管理平台和对照体系。文献[2]指出X个职业技能证书体现的是真实生产实践过程,院校的实践环节设计与企业生产过程存在较大差异。这些都成为X证书获取的障碍。

在教学方面,目前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培养方案等与X证书制度的需求融合程度较低。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按照章节教学,即按照低压电器、电气控制系统图、电气控制基本环节(包括点动与自锁、电动机的正反转、两地控制、降压启动、调速等基本环节)、常用机床的控制进行授课。这样的授课方式,知识点零散地分布在各个章节,解决后面章节的问题要用到前面章节的学习内容,时间和章节跨度太大,学生很难将前后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学习进行得比较困难。尤其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讲,这样的授课方式偏重理论性,动手机会较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就感较低,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弱,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考证通过率较低。

目前,整个的学习资源是为学生获得一个学历证书而开发的,适应X个职业技能证书的资源较少,学生考证要重新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难度很大,通过率较低。为将课程内容和证书内容有效地融会贯通,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也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程度,必须进行“三教”改革。

2 “三教”改革的方法与过程

2.1 教材改革

因传统教材知识点的分散性,以及与实际工作岗位过程的契合程度较低,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到后续模块的学习时,学生已经无法把学过的知识融汇在一起,重难点无法深刻理解,更谈不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了。为此,首先将教材进行了改革。

文献[3]提出:职业教育教材的整体推进,需要解决内容的选择、更新、组织结构和呈现等基本问题,并提出了3种新型教材形式,即活页式教材、立体化教材和手册式教材,对3种教材的本质进行了阐述。根据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建设情况和学生的认知程度,改革后采用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增加校本活页式教材的方法进行授课。活页式教材按照项目进行内容的优化,每一个项目都以工程实际为例,将低压电器和电气设计、安装与故障检测的内容整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每个项目的学习与训练,掌握重难点的学习,并增强排除故障的实践能力。

优化后的课程内容分为两个模块,分别为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基础部分共有4个大项目,依次为:自动伸缩门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安装,物料运输带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安装,水泵系统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安装,家用洗衣机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安装。提高部分为自动运料上料系统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安装。

自动伸缩门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安装项目的主要内容为三相电动机的正反转设计,正反转用到的知识点全部包含在这个项目里面。学完后可以拓展,比如运料小车的自动往返如何设计等。物料运输带控制电路的设计项目主要内容为三相电动机的顺序控制,包含常见4种顺序控制电路的设计,拓展部分为每种顺序控制电路的定时控制。水泵系统控制电路设计项目主要内容为三相电动机的降压启动,家用洗衣机控制电路主要内容为单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和调速控制。提高部分设计项目是让学生通过从电路的设计到电动机和低压电器的选型,再到安装和故障排除等一系列流程,学会设计的一般步骤,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提高设计能力。

改革后的教材采用活页式教材,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工作单的内容更注重学生做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中主要是引导学生、指导学生,讲授时间较少,因此需要大量配套的电子资源。为做好教学改革,课题小组制作了丰富的在线资源库,包含38个知识点微视频、6个项目视频、12个实训视频,以及300道在线题库,并且每年都会及时更新,以满足教学需要。

2.2 教师改革

教材改革后,要保证上课质量,必须对师资队伍进行优化建设。文献[4]对比了发达国家与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发展现状,教师的发展经历了从学历到学历与实践能力并重的阶段,“双师型”教师缺口较大。为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双师型”教师。通过加强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指定教师进企业跟岗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开阔教师的视野,从教师方面加强课岗对接程度。经过建设,电气控制课题组经省教育厅认定的“双师型”教师已经实现了75%的覆盖率。

2)优化教师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教学团队中既要有教龄长、职称高的老教师,也要有近年毕业的新进教师,中年教师也要有一定占比,这样的教学团队可以有效实现传帮带,有利于教学团队持久稳固发展。

3)定期培训和开展教研活动。在寒暑假期间,选派教师参加国培和进企业实践,学习企业的新技术。在上班期间,通过学习线上课程和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等方式,一起学习最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共同探讨教学过程的优化与改革,促进教师不断进步。

4)鼓励教师带学生比赛或自己参加比赛,以赛促教。在比赛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的前沿技术和岗位需求,教师可以将比赛任务作为新的教学案例融入到教学过程,更新教学项目,以赛促教,提高教学质量。

2.3 教学方法改革

改革后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法。以网页端超星泛雅和移动端的超星学习通为学习平台,发布讨论内容和作业,以及要观看的课程教学小视频和动画,学生完成后即可获得相应的学习积分。对未完成的同学会生成预警信息,在手机端会发学习提醒,督促学生尽快完成学习任务,以免影响课堂工作任务。另外,获得的学习积分也会给学生正向反馈,做得越好积分越高,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课堂中更注重学生“学”的过程,每次教学任务需要4个课时,因此,改革后的上课方式是一周4节课在一体化教室连上,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因采用传统教材和活页式教材相结合的授课方法,课题小组为每个项目制作了工作单,工作单把大项目详细分了每一个小任务,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分数,这样可以兼顾学习能力悬殊的同学。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或许无法完成全部的项目,但可以尽自己能力完成最多,拿到自己能拿到的最好的成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全部小任务,但后期可以精益求精,也可以进行项目拓展,或者指导同组同学,进一步提高自己。

3 教学过程的实施

3.1 思政元素的融入

在工科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大多数文献聚焦在工匠精神、爱国主义等方面。文献[5]提出在建设课程思政时,不仅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也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文章在开篇指出学生不努力学习,其中的重要原因是认为学与不学没有差别,因此不愿意在学习方面花时间下功夫。为解决学生思想上对学习本质认识不足的问题,课题小组融入了“端正学习态度”的思政元素。

具体的思政案例结合了社会名人与本校毕业生。社会名人方面,主要选取了火箭专家埃隆·马斯克,首位华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屠呦呦等,结合社会发展中某些职业的衰落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论证知识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即使岗位更新,也不是突然从无到有,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的,可以通过学习迁移,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

埃隆·马斯克的案例:每当有人问马斯克是从哪里学会建造火箭的,马斯克都回答“看书学”。书上没有讲火箭是怎么造的,但马斯克回答看书能学会任何事。也就是说马斯克学的是过去的知识,但是他利用已经存在的知识制造了未知领域的火箭。学习主要锻炼的是人的思维,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是抽象符号和逻辑思维,这与工作中用到的一样。社会发展太快,工作岗位也在不断更新,一个人如果只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没有学习的能力,是很难适应岗位变化的。

社会名人虽然具备很好的榜样效果,但毕竟离学生的认知太远,所以还需要本校毕业生为案例进行论证。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时,会跟踪这些学生在企业的发展。联系一部分学生,让他们录制视频讲述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中的真实感受与经验教训,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3.2 教学内容改革

教师在课前发布教学任务和主题讨论,提醒学生要完成哪些线上资源的学习,并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讨论内容,找出共性问题,确定教学难点。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前反馈,讲授重难点并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为保证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督促惰性较大的同学迎头赶上,为每位学生发放过程控制单。学生每完成一项小任务,教师签字并注明完成时间,最后汇总得到每位同学的表现。因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为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进行,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都有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领其他同学,通过小组讨论,同侪互助,让小组中的每位同学都能完成相对应的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了成就感,就会正反馈给学生,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形成良性循环。

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同学汇报设计方案、组别间成员对方案的点评、小组内部的点评以及教师的点评这种过程性评价和考核性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给每位同学一个科学客观真实的成绩。学生通过自己每次课的成绩,会有危机感,成绩好的想保持,成绩差的不甘落后想迎头赶上,在下次课程中就会更好地表现自己,这样的学习状态会一直保持到期末。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克服了惰性,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另外,每个项目都有安装及调试电路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在通电试车前进行故障排除。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故障类型和故障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遇到类似的故障能够进行知识迁移,用更短的时间排除故障,提高自身竞争力。

4 教学效果

经过“三教”改革,学生从思想上端正了学习态度,形成了更为成熟健康的价值观。动手能力显著加强,尤其是在故障排除方面,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快速解决问题。学习主动性逐渐得到提高,因为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愉悦的成就感,不再认为学习是困难的事,增强了学习信心。此外,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小组讲述方案设计和小组评价的环节,学生的表达能力普遍增强,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也得到进一步提高。经过调查统计,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获得X个证书的学生数量提高了25%。这些表明“三教”改革是有效的。

猜你喜欢

教材教师教学
教材精读
最美教师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