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研究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65团为例

2021-12-25

南方农机 2021年21期
关键词:团场旅游发展

程 辉

(兵团广播电视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1499)

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促进农村产业振兴不只是为了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笔者通过对兵团165团进行实地调查,从产业振兴角度,研究该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状及二者有效衔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

1 165团概况

1.1 165团简介

165团是1962年4月“伊塔事件”后建立的边境团场,位于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境内,总面积140.82万亩,其中草场46.3万亩,耕地5.9万亩。北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一山之隔,具有山区气候特点,无霜期60~115天。区域内土壤肥沃,降水充沛,无霜期短,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牧草种类多,是优良的天然牧场,畜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植被覆盖状况良好,森林覆盖率达46.2%,野生药用植物28科(属)183味。团场现有职工人数6 926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比为28%。

1.2 经济发展状况

165团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团场,截至2020年完成生产总值33 267万元,第一产业19 013万元,第二产业1 487万元,第三产业12 767万元,三次产业比值为57.2∶4.4∶38.4,其中畜牧业是支柱性产业。

2 165团产业发展SWOT分析

2.1 优势

1)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是165团最大的优势,为其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丰富的风能资源为风电开发奠定了基础;辖区内优良的牧场,使畜牧业成为团场的主要经济来源;多样的野生药用植物,为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路径;植被覆盖率高、自然环境好,适合旅游业和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

2)独特的地缘优势。该团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一山之隔,具有与他国接壤的地理优势,邻近国家一类口岸——巴克图口岸,为团场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贸、招商引资提供了便利。

3)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辖区内独特的自然景观、地形地貌,构造了雪山、草原、湖泊等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云上草原”“十里花海”“无底湖”等是辖区内独具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作为多民族聚居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独特。

2.2 劣势

1)观念陈旧、人才短缺是156团发展的最大障碍。团场地处西北边境,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创新意识不强。长期以来,团场相对封闭、艰苦的环境和条件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

2)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制约。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规模化发展势必带来粪便污染和环境治理的矛盾。人口增加、城镇化、工业化带来的水资源和土地供求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3)交通的制约。该团地理位置相对封闭、偏远,交通运输面临基础设施不完善、运输成本高等问题,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3 机遇

1)国家宏观战略的实施带来的机遇。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对口援疆、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兵地融合发展等战略,为团场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契机,为产业升级、产业承接、对外开放提供了动力[1]。

2)旅游兴疆战略实施带来的机遇。2020年,自治区提出全面实施旅游兴疆战略,着力推动旅游业发展,阿尔泰山“千里画廊”生态旅游线路的培育、区域内九师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都为165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及“生态+旅游+康养”的现代旅游消费模式的建设提供了机遇[2]。

3)国家支持对外开放的发展机遇。2020年,为进一步深化与周边国家全面合作,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国家批准建立塔城重点开发试验区和白杨市,为促进稳边安边固边,提高边境地区、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推进兵地融合发展提供了机遇。

4)219国道开通的机遇。219国道开通将九师各团场连队连成一线,加快推进边境经济带一体化发展,依托219国道开通的机遇,可促进农文康旅一体化的产业发展。

2.4 挑战

主要是来自国内外环境不确定性的挑战,新冠疫情、复杂的国际环境、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等,给团场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3 165团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产业兴旺则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通过调研发现165团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3.1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165团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团场,2020年三次产业比值为57.2∶4.4∶38.4。第一产业占比过高,畜牧养殖在第一产业中占73.43%,农业种植结构单一;第二产业发展滞后,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偏低;第三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低层次的传统服务业。产业结构决定了团场职工就业结构和增收途径,具体表现为团场大部分职工收入中畜牧养殖收入占总收入的70%以上,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是职工主要就业途径和增收渠道。

3.2 产业融合程度不深

一是三大产业融合程度低,农产品产业链短,附加值偏低,市场竞争力弱,165团2020年农产品加工与农业总产值比为0.6∶1,反映出农产品加工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加工层面;二是团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康养产业、农产品电商等第三产业发展与职工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带动职工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收益的办法不多,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新型经营主体发育迟缓,数量少,规模小,已经建成的畜牧养殖合作社服务范畴比较狭窄,主要集中在畜牧养殖、育种等方面,产业融合带动能力较弱,发展后劲不足;四是受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政策调整的影响,连队双带头人培养相对滞后,参与投资、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不高。

3.3 人员素质难以适应产业升级和调整的需要,人才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团场连队人员素质偏低,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认识不够,抑制了三产融合发展进程。缺乏能够承接“互联网+”的新型农业、旅游文化产业、电商新业态及其相关配套产业的复合型人才,缺乏相应的职业培训,导致全团旅游业、农畜产业一体化建设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受环境和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近年来连队引进的大学生流失严重,缺乏稳定的长期扎根团场的人才队伍。

3.4 团连集体经济发展主体不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缺乏抓手

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后,“政企分离”,团(镇)充分履行“政”的职能,团场不再直接经营管理、直接出资兴办竞争类国有企业,团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又没有建立,团场参与经济的投资主体地位不明确。团(镇)充分履行“政”的职能后,团场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165团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税源少制约了财政收入的增长,导致团场财力不足。连队作为自治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主体地位也不明确,缺乏资金来源,制约了团连集体经济的发展,加之激励机制不完善,连队基层组织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弱。

3.5 农业服务机构服务技术力量不足,覆盖面窄

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后,事业单位精简纳编,事权和责权不匹配,165团畜牧养殖配套服务的育种与防疫等环节出现技术人才短缺和技术服务力量不足、覆盖面窄、服务单一等问题,容易导致育种和防疫管控方面出现漏洞。同时,农牧、畜牧养殖社会服务一体化组织建设和发展滞后,制约了165团精品畜牧业战略落地。

3.6 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旅游产品开发缺乏特色,同构性明显

165团旅游业刚刚起步,发展基础设施不健全,旅游接待能力有限,随着219国道的开通,游客激增与景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更加凸显。旅游产品单一,地处边境,环境相对封闭,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设计缺乏自身特色,与新疆其他地区旅游产品存在同构性问题,宣传营销意识薄弱,旅游业吸引力不强。

4 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建议

4.1 推进农业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战略实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利用165团偏僻的封闭圈,充分发挥绿色有机生态资源优势,全力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订单种植为导向,坚持推动种植业向绿色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如重点培育贝母、金银花、芍药等中草药,加快优质品种小麦、有机山野菜、绿色蔬菜等优势种植业的结构调整。探索发展田园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订制农业等特色农业。依托当地风能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加快引入社会资本,创办风电企业和高品质矿泉水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团场产业绿色发展,增加内生动力[3-4]。

4.2 依托绿色农牧业资源,加快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积极实施“畜牧强团”战略,推进现代化畜牧业、农牧一体化发展,以标准化、集约化养殖模式推动传统养殖向现代化养殖转型,扩大养殖规模,切实解决草场承载能力与养殖规模之间的矛盾。

4.3 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通过招商引资,依托龙头企业,加快在农业种植特色化和畜牧业规模化、优质化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形成畜牧业从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畜产品研发到向下链接有机肥加工、畜产品加工的产业链。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区域特色产业精准对接,完善利益链,提升价值链,走好产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4.4 发展全域旅游,形成自身特色

借助219国道开通的契机,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推动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相结合,以“兵团特色景观名镇”“巴依木扎5A景区”“水磨坊4A级景区”“无底湖”建设为中心,加大对景区基础设施支持力度,提升旅游综合承载力。建设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少数民族特色休闲观光区、康养基地、牧区民宿等,开发具有兵团戍边、民族特色的旅游项目、主题酒店和特色餐饮。依托民族文化资源,支持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开发高品质特色旅游产品,提升文化旅游水平。

4.5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兵团农业提质增效创品牌

培育多元化畜牧业服务主体,探索建立农技指导、畜牧防疫、育种、农产品加工、产品营销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公共服务组织。大力扶持畜牧养殖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生产,促进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培育和发展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鼓励建立产业协会和产业联盟;推进农工合作社创新规范发展,完善利益分享机制,促进职工就业增收。充分发挥连队两委带头作用,发挥带动职工进入市场、增加收入、建设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具有民族特色的农产品、中草药、手工艺品等搭建创新品牌培育平台,发展绿色、生态、循环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

4.6 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顶层设计

加快推进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团场组织结构,明确团场投资主体地位,通过招商引资,促进区域内二三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展税源增收渠道,增加团场财政收入。团场连队经济发展资金不足,可以借鉴我国农村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资金的统筹使用的政策,将团场连队土地以股权形式进行投资,或留存部分由团作为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增强团场连队经济建设的动力和实力。

4.7 提高团场职工综合素质,打造过硬职工队伍

坚持以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以产教融合培育人才、以真情事业留住人才的思路,建设高素质实用人才队伍。实施新型职业农工培育工程,加快发展职业、就业培训,重点培养文旅及其配套的服务业、畜牧养殖业、特种种植业、康养产业、电子商务等产业的人才。开展对脱贫家庭的帮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4.8 因地制宜推进165团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围绕将165团建设成“兵团旅游特色小镇”的定位,以城促产,以产促城,走产城融合发展道路,促进“产、城、人”协调发展,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绿色生态的美丽乡镇。构建以团(镇)为重要节点,以连队为支撑,以旅游景区、特色旅游产品集市为引领的沿边境线辐射延伸的城镇带。健全团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通过人居环境和生态绿化保护工程,亮化美化团场,利用自然环境优势把165团打造成兵团文化、民族风情、边疆特色、休闲度假、生态康养和优美环境融合的团场特色小镇。

猜你喜欢

团场旅游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浅谈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团场林业经营制度改革
——关于团场林业发展的思考
加强团场财政资金监管的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新时期职工教育在团场职工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及措施
新型团场建设中的金融支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