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返乡创业困难及对策研究

2021-12-25张超越贾思振

南方农机 2021年5期
关键词:创业者农民资源

曹 辉,张超越,傅 澳,姜 山,贾思振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镇江 212400)

农民创业是指农民个人、家庭以及由血缘关系形成的非正式组织以及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组织为载体,通过投入一定的生产资本,依托农村资源,通过扩大原有的生产规模或从事新的生产活动,开展一项新的事业,以实现财富增加并谋求自身发展的过程。

早在2015年,国办就已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指出要为农民工创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农民工返乡良好局面业已形成。据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研究院调查,外出农民工中有22.6%打算留乡就业。几年过去,据国家发改委有关信息统计,目前我国农民返乡创业的失败率竟高达90%。如此庞大的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是农民这个群体的局限性,对于价值的追求成为了更多返乡创业者的创业初衷[1]。

1 农民返乡创业面临的困难

1.1 创业资金缺乏

资金是返乡农民创业的基础,为其创业初期的重中之重,即使返乡农民由于其在城市务工的酬劳较高,可以在创业的初期勉强支撑起来。但其充其量也只能进行小规模的创业,况且大多数返乡创业者冒着巨大的风险与非议,不得不去考虑失败的可能性,这样之后,其可拿出利用的创业资金便十分微薄。又由于农民群体的知识局限性,对于政府出台的相关帮扶贷款政策难以深化理解运用、无法吃透,导致创业的资金问题无法得到妥善的解决,进而不进,退而不退,在创业之初便因资金问题而导致夭折。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业投入产出环境就发生了转折性变化,最突出的就是各类农产品投入量的增长普遍高于产出的增长,农业收益率出现了趋势性下降,创业进入高成本时代。调查发现,租地和人工分别为返乡创业者面临的两个最大成本,农资产品、农机以及技术服务购买等等都需要提前掏钱购买。从种子开始到走向市场,每一个环节都存在高额成本。与此同时,种养过程中隐形花费更是不计其数,逐渐增长的创业成本也成为许多返乡创业者很头疼的问题。

1.2 社会关系网络缺乏

在我国返乡创业的队伍中,广泛存在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连接起来的社会关系网络。从创业的初期来看,充分利用关系网络中的亲朋好友资源,创业者能较快的获得资金、市场、信息的外部支持。但是,这种初期存在的原始资源是非常有限的,特别对于农民返乡创业者来说,初始关系网络中的资源很快便会消失殆尽,不足以支撑其事业的长远发展。在此之后,创业者由于对于前期初始资源的过度依赖,在创业初期时一时满足于经济利益的上升,从而未及时在原始资源未消耗尽时建立起新型的外部社会关系,从而在创业中遭遇瓶颈,企业无法从事较大规模的生产,与较大的市场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2]。

1.3 创业动机的盲目性

创业动机是创业行为发生的起点,为创业的最终能否成功提供了基础。创业动机的端正性决定于后期创业中遇到困难时能否花费时间精力去克服。由于客观环境与个体因子之间的差异,每一个创业者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驱动力,对创业的理解也各有差异。而农民层面的创业很少去考虑到我为什么要创业、我将如何去创业的基本问题,目前来看,农民选择返乡除小部分人是为了个人志向,积累财富,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拓展就业岗位外,大部分人都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层面上的收入来改善家庭生活,看到某个创业项目别人获得成功而跟风,在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与创业策划后盲目加入其中,归根究底,其创业动机皆出于生活所迫或者说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不是个人的主观选择,其中存在的盲目性是不言而喻的。

1.4 返乡农民创业的机会性

一般来说,农民长期生活在农村,世代以从事农业活动为生,他们对农业生活有着丰富的经验,对农业比较熟悉,再加上返乡农民有着一定的城市生活经验,结合外部环境与自身的优势来看,农民创业如果从农业入手显得更加得心应手。但是,事情都是相对的,优势当达到一定的程度也成为劣势。正是由于前期农民返乡创业在农业方面取得的成功,在充分带动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后,引起了广大创业者的注意,有关农业方面的创业机会趋于饱和,无法承纳日益增长的创业者人数,但是除了农业之外,即使是城市返乡农民,所知也甚少,而且受文化水平和个人接触面小的影响,农民对市场的反映能力低,难以根据市场需求做出有效决策。因此,农民创业项目单一,机会相对较低。

2 提高返乡农民创业成功率的措施

2.1 政府个人双发力,切实加强优惠政策的实施

当前,国家针对返乡农民的创业活动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地方政府也应该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返乡农民实际状况制定并落实好相应的配套措施。从政府的角度来说,简化原来的办事流程,尽量将惠民的政策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刻不容缓。与此同时,应该定期在当地开展相关的创业培训,加强创业者自身对于创业政策的理解。自始至终,创业者并不缺乏创业的热情,但在创业中一些专业性的东西,如公司的注册,创业前期的策划、规划等知识十分缺乏,因此政府应该根据返乡农民的实际开展各类的创业培训,进一步提高返乡创业者的个人素质。而创业者个人,也必须丢弃单纯价值追求的想法,将目光更多的移到创业规划当中,而不是前期疯狂的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与此同时,主动去了解关注国家关于农民返乡创业的政策补贴,之后,将这些优惠政策尽早运用到自己的创业中去,以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2.2 拓展关系网络,摆脱资源依赖性

费孝通基于“农村差序”格局的研究指出,农村人际网络关系的广度和密度直接影响个人的信用和资源获取能力,而这些通过长期积累形成的人际网络关系有助于农民在资源相对稀缺的环境下,发挥社会资本的资源配置、替代功能以及创业资源吸纳能力。前面已经提过,返乡农民的创业初期由于其资源、见识的局限性,产生对于家庭关系网络过于依赖的普遍现象。结合中国情景来看,与农民创业意愿相关的社会网络主要包括:以政治身份为背景的政治网络,以创业直接资源为依托的创业网络,资金支持为后盾的金融网络,以商会为连接的商会网络,以个体交往为基础的人际网络。

以吉林省创业典型李宝军、王燕为例[4],他们在前期努力下,有了人和产品之后,想要做大做强,销售渠道就成了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他们不再局限于本地市场,亲自到长春、大连、哈尔滨、沈阳、上海、北京等各大城市的旅游景点、商场、批发零售的商业网点去推销他们的草编产品。起初各商业网点并不看好他们的产品,他们就耐心地对产品原材料、加工程序等进行详细介绍,向客户形象地展现市场前景。人们在了解产品的过程中开始逐步认可,市场也逐步建立起来。通过各大城市的展销会对手工编织产品起到了极大宣传和推广作用,他们也因此建立了全新的销售网络,逐渐摆脱对于一村一地的依赖性。

2.3 定期开展创业培训,帮助创业群众明确创业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一项重要工作,是我国重大战略部署之一。而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的建设,去培养有一批掌握相关的创业知识,得到专业指导的先行者至关重要。通过一批先行者的引导,探索出一条正确的返乡创业之路,供后续的创业者借鉴创新,一方面从根源上去解决返乡农民创业难,创业盲目的问题,同时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建设做出贡献[5]。

出于以上理由,为彻底解决农民创业成功率低的问题。政府在各乡村间隔固定的时间来对返乡创业农民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这绝不只是技术、市场方面的指导,更应该在培训之中养成创业的大局观与创业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创业动机,而后,再以此为基础,帮助其寻找创业发展所存在的机会性与理解各类优惠政策。

3 小结

总的来说,基于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在不断加大对农村投资开发的基础上,鼓励本土农民返乡创业相对来说来更有意义,在农村的经济增长方面也可以产生持续有效的现实意义,通过持续不断的积累返乡创业农民个例的发展成果,逐渐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农村创业潮,真正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将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抓到农民自己手里。

猜你喜欢

创业者农民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桑梓情深的创业者
饸饹面“贷”富农民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互联网创业者
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对创业者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