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县农村安全供水治理研究
2021-12-25武文艳
武文艳
(中共西充县委党校,四川 南充 637000)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有条件的地区城市管网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安全供水治理研究不仅为农村供水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保障群众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将大大改善水体环境,从而提高人们生活和健康水平,改善地区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旅游事业发展、防治水系污染发挥重要作用。如何保质、保量、方便、经济、长效的发展农村供水工程,政府、居民、企业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建立一套相对完整、有效的城乡饮水安全保障机制,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1.西充县农村安全供水的现状
西充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偏北部,南充市西南部,全县总面积1106.59平方千米,总人口60.59万人,下辖16个镇、5个乡、2个街道。目前依托现有的可用水源(宝马河、青龙湖、龙滩河、李桥河、聋子水库、九龙潭水库)在晋城镇鹤鸣庵、太平镇、双洛乡、李桥乡、义兴镇、双凤镇、槐树镇等新(改)建7个自来水厂,建设285公里的管网,覆盖全县21个乡镇、2个街道办。完成大全、双凤、槐树、多扶、莲池等乡镇及义兴工业园区的管网铺设和供水工作。但目前情况下,西充城乡供水安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保障,不仅存在自来水覆盖率低、水源保护力度不够的问题,已有的自来水厂管理方面也存在漏洞、供水保障率低等问题,居民用水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1.1 自来水覆盖率低
西充农村在2010 年之前农村自来水工程覆盖人数比例低,供水普及率也低,近几年,采取了新建、扩建、配套、改造、联网等措施,解决西充县辖区内乡镇及行政村的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但是很多地方仍存在没有自来水,还在饮用河水、山泉水、压水井的现象。
1.2 水源水质监测基础工作薄弱
国家颁布有饮用水源监测规范,但西充农村水源水质监测基础工作还刚刚起步,受丘陵地区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特点条件限制,水质监测的硬件设施为“零”,如何开展好西充饮用水源地监测工作,建立实用性强、经济、高效的水质监测技术手段,开发出适用于西充农村饮用水源地监测的技术与设备是西充当前和今后农村饮水安全治理中亟待解决首要问题。
1.3 供水保障率低
西充县在供水保证率、生活用水量方面仍存在较多的饮用水不安全人口,全县有部分乡镇由于地理位置原因,饮用水根本得不到保障,面临着缺水问题。
1.3.1 各乡镇农村供水设施简陋,设施标准低。在农村供水工程中供水设施简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十分脆弱。工程供水管网大部分还是PVC管,老化程度严重,设施报废率高。
1.3.2 供水保障率低,水质水量没有保障。自然条件的限制和现有工程的简陋,各处散小工程缺乏水质净化、消毒设施和检查设备,是造成饮水不安全的主要原因。
1.3.3 水厂管理存在漏洞。在水厂运行管理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是工程产权不明晰。由于乡镇机构改革供水厂有私营、集体、公私兼营等多种管理形式,造成责任主体不明,权责不清。二是管理制度不健全。供水工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水价收费管理不规范,运行管理经费无法落实,供水保障率低等情况。
2.西充县农村安全供水现状所产生的原因
2.1 供水保障程度低,农村供水工程设施落后
自来水工程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在建设运行中政府需要发挥巨大的作用。而自来水管网建设、供水管理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财政收入有限,无法投入足够的资金建设安全、高质的农村供水工程设施,全县普遍存在点多、分散、建设标准低、规模小、水处理工艺简陋水质不达标、供水保证率低等问题。现存的农村供水工程,由于建设标准不高,投入资金不足,导致设备使用寿命短,出问题几率高、报废率高。由于水厂规划及投资额的限制,大多数小型供水工程缺乏完备的水处理和消毒设施,水质合格率低。
2.2 供水工程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现有农村供水工程绝大多数为农村安全饮水建设工程,前期建设中各地积极性很高,主动争取项目,工程建成后,普遍“重建轻管”,工程效益、运行好坏无人过问。部分工程由于规模较小,大多没有成立专门的管理单位,无法落实专职管理人员,管理和服务水平低。资金不足,工程维护费用匮乏,致使正常维护无法进行,出现设备损坏的情况,往往无法自行解决,容易出现供水瘫痪,工程难以长效运行,使用寿命短,投资浪费严重。
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投资整体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一些地方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及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不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造成供水基础设施不完整、不配套,不能共建共享,有限的建设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工程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
2.3 农村居民对饮用水卫生认识不足
由于在城镇化逐步发展的背景下,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农村多为老年人及小孩,普遍存在对饮用水卫生认识不足的情况,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2.3.1 当地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在政府工作过程中,注意力常集中在工程建设方面,往往忽略了对居民的宣传教育,造成部分居民未认识到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山泉水、水井(压水井)水的不安全性。
2.3.2 受教育程度不高。因为农村多为老人和儿童,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情况,限制了其对饮用水安全知识的认识。
2.3.3 农村居民的自来水商品意识薄弱。自来水商品意识的薄弱是造成农村饮用水供水运行管理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居民对自来水商品意识接受程度较高,管理比较容易;而在城镇化较低的农村地区,居民则更愿意选择井水等方式来用水,或是偷水、漏水现象严重。
3.西充县农村安全供水的政策建议
3.1 加强政府主导,明确监督管理职能
自来水作为一项公共产品,在水厂建设及运营管理的过程中,建设资金如何筹集、水价如何制定、水费如何征收、水厂如何管理、水质如何监管等都需要多方的协同合作才能达到一个高效持续的运转。 要加强政府的主导,明确各方责任,加强监督管理职能,在此基上实行市场化运作,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引入全社会多方共同参与的多元水利建设市场化机制,加大投入乡村振兴方面的水利资金投入。政府要承担起主体责任,统筹规划,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的实施,为农村居民提供自来水这项普遍服务,有力提高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及安全感。在水厂的运营过程中,政府还要承担起监管责任,主要从水源保护、水质监管、水费计收等方面进行有效监管。
3.2 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安全供水机制
从我们的调查中可看出,农村居民对现有的饮用水方式满意度低,其中一部分居民因为对水质的怀疑,选择了购买桶装水饮用的方式,这也大大的增加的农村居民的生活成本,他们渴望拥有和城里同样的放心自来水,享受同等的服务。加强供水工程改造升级,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积极推进农饮工程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规范农村供水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维护供水单位和乡村居民合法权益,保障农村供水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这些目标应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安全供水机制,使农村居民用上放心水、实惠水,需要多方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效果。
3.3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安全供水的管理体系
3.3.1 政府方面。政府相关部门需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和水质监测及应急处置等工作,确保从源头上保障饮用水的安全,从监管上督促供水企业提供优质的自来水,水质出现问题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出现事故。第一,加强水质监管。要坚决防止水污染事故的出现,要完善水质监管制度,规范各有关部门职责,强化行业指导、监督和检查,加强饮用水安全监测,监管部门的监测结果,要定期面向社会大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要推进有关部门积极作为,把这项工作加入到部门绩效管理中,确保此项工作能得到重视。要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加强水质检测,确保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处理。第二,加强水源保护。其中对饮用水地标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其中最为严格的一级保护区的要求相对于国外先进国家的水源保护区的要求要低很多,这也说明我国对水源的保护力度远远不够。而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不严格按照相关要求的情况,这对饮用水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随着新时代新要求,必须要逐步完善相关立法,规范落实和管理,从源头上确保自来水的安全。
3.3.2 企业方面。企业作为城乡一体化供水运营管理的主体,在实际过程中承担着具体操作的重要任务。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第一,加强供水管理,确保水量及水压。农村由于其地广人稀的属性,管网巨大,要维持稳定的供水量,保证每户居民的用水。一方面要保证出厂水水量及水压。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要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合理调度,出现特殊情况时,及时响应,积极处理,在水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保证出厂水水量及水压。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网巡查力度。农村管网巨大,在管网巡查方面,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及相关技术保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既可以减少漏损又可以提高群众满意度。第二,强化水质监管,确保水质达标。要制定相关制度,规范相关人员的操作,职责落实到人,做好水质检测;利用水质在线检测仪表,实行水质的实时监测,做到出现问题立刻发现,及时解决。通过人工化验及在线仪表的实时监测,双管齐下,确保出厂水水质达标。第三,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保证企业高效运转。对于一个需要长期运行的企业来说,有一套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这对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运转效率至关重要。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制定不同的考评指标进行年度考评,将考评结果运用到人员的提拔以及工资绩效的发放等当中。
3.3.3 居民方面。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运营管理中,鼓励用水户的积极参与,能有效的提高城乡一体化供水的效率及居民满意度。积极发挥主人翁意识。用户在了解水价制定及收取办法,家庭自来水的常见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后,在遇到管网破损或水质出现异常时,积极与水厂联系,不仅可以确保安全用水,也可以减少水厂的损失。
3.4 加强宣传教育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安全体制的建设,必须要提升农村饮用水安全意识,引导居民加入自来水供水工程的建设中,加入到自来水的使用,加入到水质水价的监督中,才能让自来水供水工程实现长效机制。所以要加强饮用水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让大家从认识上先提高,而这当中政府、企业、教育方面都要积极作为。
3.4.1 政府要结合自身的职能,发挥水利局等部门的专业性,针对农村人口结构,丰富宣传教育形式,切实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引导农村居民培养饮水安全意识,转变传统用水观念,形成正确用水消费观。
第一。加强节约用水意识宣传。节约用水意识具有广泛的社会性,需要农村居民的理解与支持。对此,相关部门应当利用宜传栏等张贴节约用水宣传资料和标语,通过在水资源保护周开展活动,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厂大农村居民认清当地饮用水安全问题,形成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用水观念,提高节约用水的自觉性。第二,加强饮用水安全工程和水价宣传。农村供水工程具有公益性质,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台、网络等媒介,开展广泛的宣传,突出供水工程对改善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为兴建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政府部门可通过水价成本公示制度方式引导农村居民形成正确的水消费观,提高自来水商品意识,逐步使水费征收变得程序化、正常化。
3.4.2 企业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过程中,在安装自来水时,除了向居民供水、收取水费和提供用水设备的安装维护等服务外,还可以居民发放简单明了的服务手册,宣传水源保护和饮用水卫生知识,介绍包括水源、输水、净水、配水等在内的整个供水系统的情况,让用户了解水价制定及收取办法,家庭自来水的常见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常识,有效的普及了自来水相关知识。这样可以提升用户的认识,也可以让用水户积极参与到饮用水安全治理当中。
3.4.3 学校教育方面适当加入饮用水安全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从小就有水资源保护、用水卫生等方面的意识。老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加入当地的水源情况、自来水普及情况、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包含的内容等多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了解的同时,给家长进行二次教育,有效加强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