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2021-12-25堵大涛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雏鸡肉鸡鸡舍

堵大涛

(河北省任丘市农业农村局,河北 任丘 062500)

肉鸡环境适应能力较弱,无法有效抗击病原微生物,若饲养管理方案不科学,容易出现大范围传染病,威胁肉鸡的健康生长。养殖户需准确把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科学调整肉鸡的生长环境,全面满足肉鸡生长发育需求,持续提高养殖效益。

一、进雏准备

雏鸡引进前,养殖场需全面清理鸡舍内的粪便,避免出现死角。全面清理后,应用高压水枪仔细清刷鸡舍。入舍前2 周内打开鸡舍中的通风设备,引入自然风,使养殖舍的干燥度、整洁度等满足相关标准。

入舍前5 天内,要开展消毒处理,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消毒剂,避免病原菌产生耐药性[1]。消毒后,用高锰酸钾、甲醛溶液密闭熏蒸2 天左右。之后打开所有门窗,进行3 天左右的通风。内部空气置换后密闭鸡舍,以保持鸡舍温度。

二、科学选择雏鸡

肉鸡品种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生产性能,要合理选择肉鸡品种,保证其发育速度较快、抗病能力较强,降低各种疾病的出现几率。同时,要将当地的环境条件纳入考虑范围,保证与肉鸡的生长习性相符。确定好品种后,需合理选择雏鸡,要求叫声明亮、活泼、发育良好,及时筛除、淘汰病残弱雏鸡。

三、科学选择饲料与雏鸡喂养

1、饲料选择

肉鸡饲养中,饲料占70%左右的养殖成本,是占比最大的一项支出,直接影响肉鸡品质。养殖户需科学选择饲料类型,满足肉鸡的生长发育。目前市场上肉鸡饲料种类繁多,养殖户要充分考虑养殖规模、经济能力、肉鸡品种等因素来确定饲料类型。确定饲料类型后选择正规厂家,严格控制饲料品质。尽量分多次购买饲料,避免长时间储存饲料,导致其出现发霉变质等问题。若自主制作饲料,需选择多样化的饲料原料,保证饲料品质、水分含量等符合相关标准。

2、雏鸡喂养

养殖户需保证饲料营养全面且适口性良好,容易消化吸收,否则雏鸡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疾病。养殖户要合理选择投喂方式,7 日龄前一般使用饲料盘,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提高雏鸡的采食量,避免饲料浪费。可在雏鸡的饮水中添加适当浓度的葡萄糖电解多维,提高鸡群的抗应激能力[2]。控制饮用水品质,7 日龄前尽量选择温水,之后逐步更换为常温水,避免水温过低。

四、严格控制饲养环境

1、温度

过低温度下,肉鸡正常生理活动温度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出现卵黄吸收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导致肉鸡出现消化道疾病。同时,容易出现肉鸡抱团挤压现象,显著增加肉鸡窒息死亡的几率。温度过高会影响肉鸡的生理代谢,如增加饮水量、减少采食量等,降低肉鸡生长速度。养殖户需合理调整育雏室温,避免温度过低或过高。通常情况下,育雏第一周内可按照32℃的标准控制温度,之后每周按照3℃标准逐渐降低,达到21℃后保持稳定[3]。

2、湿度

湿度过大,肉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湿度较小,肉鸡饮水量会显著增加。通常情况下,雏鸡按照65%左右的标准控制育雏室湿度。30~41 天的肉鸡,可按照40%~80%的标准控制湿度[4]。若湿度过低,养殖户可使用空中喷雾、地面洒水等措施,提高育雏室湿度。

3、通风

合理通风能满足肉鸡的氧气需求,及时排出鸡舍内的多余热量、水汽、尘埃等,提高饲料转化率。需合理设计鸡舍通风,避免出现穿堂风、贼风等,保证能及时排出鸡舍内的氨气等有害气体。若温度较高,养殖户可全部打开门窗、进风口等,满足自然通风要求,也可借助通风设备进行纵向通风。

4、光照

目前主要有23 h 光照和24 h 光照,养殖户要结合肉鸡日龄,合理选择光照方案。白天应用自然光,夜间则需适当补光。

五、完善饲养管理体系

1、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同一批雏鸡引入到相同鸡舍内,要统一免疫程序、管理措施等,且出场也要在同一天内。全部出场后,养殖户要彻底打扫、清洗鸡舍环境。全进全出制度可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切断传染病流行环节,实现下一批鸡群的安全生产。

2、合理控制养殖密度

养殖密度过大会显著增加单位面积内的有害气体与粪便产生量,加快致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速度,进而诱发鸡群出现呼吸道疾病、腹泻疾病等。养殖户需考虑肉鸡大小、养殖季节、饲养方式等因素,综合确定最佳养殖密度。

3、体重控制

肉鸡育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肉鸡体重,使生产出来的肉鸡符合商品要求。肉鸡体重达到相关标准后,养殖户需严格限制饲料投喂。一般25 日龄肉鸡达到2.5 kg 以上体重后,需要严格控制采食量。

六、常见病预防

1、肉鸡常见病

3 周龄雏鸡容易出现鸡白痢,主要症状为昏睡,食欲降低,病鸡嗉囊内出现气体、液体,糊肛和肝脏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死率较高,往往在60 日龄以内的雏鸡中出现[5],感染后病鸡有腹泻、不食、精神沉郁等症状。若环境湿度较高,缺乏良好的通风条件,会提高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率,病鸡往往出现腹泻症状。

2、预防措施

(1)完善饲养模式

应用分批饲养模式,可有效预防常见病的纵向传播。肉鸡出栏前后,养殖户需全面开展消毒工作。在雏鸡、种鸡选择时,选择的鸡场需具备较大的规模和较高的母源抗体。按照防疫标准处理运输工具,合理规划运输路径,尽量避开疫病封锁区。雏鸡、种鸡引进过程中,要委派相关技术人员,依据国家法律规定落实检疫工作。

(2)控制环境

结合肉鸡生长习性特点,重点管控、有效调节鸡舍的温度、湿度、养殖密度等。每月要定期消毒鸡场、器具等,每周要开展带鸡清扫消毒工作。定期更换药物,避免病原菌产生抗病性。控制每天的通风换气时间,一般情况下禁止低于2 h。

禁止鸡舍内进入非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要依据防疫要求,做好卫生防护工作。避免养殖场内进入散养家禽或其他野生动物,否则很容易带进致病菌。

(3)管控饲料

结合肉鸡生长阶段,合理选择饲料类型,保证拥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提高肉鸡的免疫力。科学保存、管理饲料,及时销毁或无害化处理各种变质、发霉饲料。同时要控制每次饲喂量,仔细清理剩料。夏季,为充分满足肉鸡生长的营养需求,可适当调整饲喂时间,夜间进行补充饲喂。中午时段温度较高,可饲喂瓜菜类多汁食物。

七、结语

肉鸡饲养管理技术会对肉鸡的生长状况产生直接影响,若饲养管理技术不够科学,不仅无法保证肉鸡的生长质量,还会增加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对养殖户的切实利益造成损害。需科学制定饲养管理方案,规范饲养管理过程。

猜你喜欢

雏鸡肉鸡鸡舍
夏季鸡舍通风管理
夏天养鸡如何防暑
春季肉鸡健康养殖要过六关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肉鸡腹水咋防治
别请狐狸建鸡舍
鸡舍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3)
蛋鸡和肉鸡
蛋鸡和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