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苗圃育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1-12-25闫俊林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4期
关键词:林农苗圃工序

闫俊林

(山西省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西冶川林场,山西 吕梁 030500)

1.现代林业育苗理念

1.1 集约化发展

林业育苗具有十分繁琐的环节和步骤,涵盖获取繁殖材料、幼苗保育等。为提高林业育苗生产效率,需坚持集约化发展理念,组装、集成林业育苗各环节的技术措施,通过一系列现代化技术和设备设施的配置,促使林业育苗生产目标得到高效实现。

1.2 科技化应用

现代科技在林业育苗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大棚、温室等在林业育苗生产中已经广泛构建,以此来改善林业育苗环境,提高林业育苗质量。为进一步改善林业育苗实施成效,要深度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如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以智能滴灌水肥一体化为例,其有效融合了灌溉与施肥环节,能够向苗木根部土壤精确输送肥水混合物,满足苗木根系水肥需求的同时,降低工作人员的育苗难度。

2.林业苗圃育苗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有效的推广体系

育苗技术的推广体系不完善,存在于很多地方的林业管理工作当中,推广体系不完善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其一,是育苗新技术的推广工作责任不明确,权责不清晰,导致推广工作的成效落实不到位,所以就会带来林业的建设跟不上社会的需求。其二,是推广体系中对推广资金的分配不合理,林业管理部门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对育苗新技术研发工作中,推广工作资金紧缺、经费不充足,并且推广工作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实现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育苗新技术的推广工作需要充足而的固定工作经费作保障,才能加快育苗新技术的推广工作进度。

2.2 林农对新技术接受能力不强

许多林农的学历较低,已经习惯了自己一套传统的栽培技术,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不感兴趣,或学不好、理解能力差。这就很大程度造成育苗新技术的推广传播受阻,不利于我国林业的建设。林农习惯使用以往的技术进行育苗,会引发各种病虫害侵袭等问题。所以,提高林农对于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水平是促进育苗技术推广的一项大任务。

2.3 推广人员能力有待提升

从事林业技术相关工作者的推广力稍显不足,由于长期工作环境受限,不能第一时间受到新技术的影响和参与交流学习,加上从事育苗技术工作人员自身的口头表达与沟通能力欠缺,与林农在进行新技术的交流沟通时难以让林农更好地接受理解。即使林农接纳新技术,沟通时表达不清晰,同样会造成林农对新技术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排斥,林农无法深刻理解新技术要点和生产应用优势,这也会有碍于林业育苗技术推广工作顺利。

3.林业苗圃播种育苗管理技术

3.1 播前准备

首先,选择苗圃。苗圃需具备平坦地势和便捷灌溉条件,尽量为壤土或轻壤土等土质类型。同时,综合考虑树种的生长习性特点,合理选择建设区域。如针对针叶树种,一般于半阴半阳坡实施育苗活动。针对阔叶类苗木,则需于避风向阳处实施育苗工作。确定苗圃后,需进行土壤深耕处理。若苗圃地为新开辟地,深耕工序要提前一年实施。而经过连续育苗的苗圃,每年都需要进行深耕处理,将苗圃内的各种草根、树根等及时清除掉。若土壤条件较差,则需利用有机肥料、松林土等进行改良处理。其次,种子处理。要筛选苗木种子,将饱满度较低或存在病虫害的种子及时清除掉。同时,实施药剂拌种与催芽处理。杨树等树种种子较小,可将冷水浸种技术运用过来。部分树木的种子拥有较厚种皮,则需实施温水浸种处理。还有一些树种具有坚硬种皮,不具备良好透水性,则需实施高温浸种处理。

3.2 适期播种

综合考虑树种类型与气候条件,合理确定播种时间,尽量与病虫害高发期避开,这样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现阶段撒播、点播以及条播技术运用较为广泛。杨树等小粒种子一般选用撒播技术,均匀混合湿沙与种子后,实施播种工序。完成撒播活动后,需及时覆盖土层。也可将一些细沙掺于覆土中,这样可避免土壤板结问题的出现。在条播技术运用过程中,则需向提前开挖的沟内均匀撒施种子,依据地块肥力条件和树种类型,对行距、播幅等合理控制。大粒种子一般选用点播技术,向苗床、垄上均匀点播种子。

3.3 播后管理

通常于播前实施浇灌活动,播后基本上不需要浇水。但工作人员需对土壤湿度密切关注,若土壤缺乏足够的水分,则需适时浇水处理。幼苗出土之后,要将周围的杂草及时清除掉,避免影响到幼苗的正常生长。若出苗期间外界温度较高,需将遮阳措施运用过来,避免日灼伤害的出现。同时,结合苗木生长阶段的实际养分需求,科学开展追肥活动,促使苗木生长的养分需求得到满足。通常情况下,苗木前期生长阶段内主要施用氮肥,中后期阶段则需对磷肥、钾肥等配合施用。此外,病虫害问题也容易出现于幼苗生长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提前采取针对性的防治策略。若病虫害已经出现,则需结合病虫害类型,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技术。

4.林业苗木扦插育苗管理技术

4.1 采集种条

尽量于秋天采集种条,完成采集工序后,将枝条埋藏于干燥背阴区域的坑内。分层填埋枝条,各层之间填充湿砂。一般按照1.5m与1m的标准分别控制坑的深度与宽度,结合枝条数量确定坑的长度。实施插条工序之前,对接穗进行修剪,分别按照1cm与15cm的标准控制接穗的粗度与长度。插穗切口需足够光滑,且将其浸泡于水中,持续5d左右方可以实施扦插工序,这样生根率将会得到提高。

4.2 扦插

土壤解冻后扦插工序即可开展,通过适当早插处理,可促使成活率得到提高。结合的气候条件,尽量于4月中旬开展。首先浸水处理插穗,之后向松软垄地内垂直插入,避免有倾斜、颠倒等问题出现。完成扦插工序后,要及时开展灌水处理,且将土层覆盖于插穗的上端,确保插穗能够对土壤中的水分高效吸收。苗木生长受扦插密度的直接影响,过大的密度下,苗木的营养空间和面积将会缩小,进而影响到苗木生长质量,导致苗木根系发育速度减缓。而过小的密度下,土壤等资源得不到高效利用,且难以统一控制苗木体态,严重降低育苗产量。因此,工作人员需对育苗密度合理控制。通常情况下,每667㎡保持在5000株左右。此外,部分树种生根难度较大,可在实施扦插工序之前,借助萘乙酸等激素药物实施催根处理。或于沙床中扦插,成活后向圃地内移植。

4.3 插后管理

首先,成活期。完成扦插活动后,需20~30d的时间插穗方可以生根展叶。在这一过程中,插穗主要利用自身养分和土壤养分满足生长需求。若根部难以顺利发育,将容易出现干枯死亡等问题。因此,要将促进插穗生根作为本阶段的管理要点,合理调节土壤温度、含水量以及通气条件,促使插穗生根环境得到改善。通常情况下,按照20℃的标准控制土壤温度,进行2次左右的浇水处理,促使插穗成活率得到保证。其次,生长期。本阶段内,工作人员需将追肥工作开展起来,加快插穗的生长速度。且科学开展灌溉与除草工作,避免杂草争抢插穗的养分与水分。由于会有较多的萌条从插穗上生长出来,萌条达到20cm左右的长度后,可将粗壮的一根萌条留下,清除掉其余萌条。插穗进入速升期之前,需向插穗周边沟内追施氮肥,满足插穗生长的养分需求。最后,封顶期。本阶段内苗木生长基本处于停止状态,但根系、直径的生长依然在持续。工作人员需采取措施,改善苗木生长的光照条件,促使苗木光合作用能够得到良好进行,进而贮藏足够的营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工作人员需充分认识到育苗管理在林业发展中的意义,结合树种类型,选择针对性的育苗技术,规范实施管理工作,促使苗木成活率得到提高。同时,要注重引入先进的现代化育苗手段,结合地区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吸收和应用,不断改善育苗管理成效。

猜你喜欢

林农苗圃工序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林业苗圃设计与苗圃管理分析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浅谈SDS脱硫技术在炼焦工序中的运用
种植苗圃抢先机 解决好这些问题
土建工程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
车顶苗圃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电缆行业成本核算中原材料损耗算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