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栽培的新技术分析

2021-12-25王雪青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4期
关键词:稻种药液植保

王雪青

(乐业县农业农村局,广西 百色 5332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劳力涌入城市寻求更好发展,农作物种植不再似以往般是广大农村群众赖以生存、维持日常生活的唯一经济来源,这就使得水稻种植新技术既未能进行深入研究又未得到合理应用,不利于水稻产量及质量的提升。因此,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病毒传播变异不断加剧的当今,我们应认识到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对水稻有着强大的需求量,水稻种植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水稻栽培新技术进行分析并合理应用,实现水稻的高产高收,不仅能满足我国人民对水稻的食用需求,减少粮食进口,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还有利于我国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以下就水稻栽培新技术进行分析。

1.水稻选种及种子处理

1.1 选用优质具抗病能力稻种

水稻在选种时不仅要首选质量优良且具良好抗病虫害效果的品种,还应考虑种植地的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选用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分蘖能力及抗逆性佳的水稻品种,为水稻的优质高质创造前提条件。

1.2 水稻种子的处理

水稻选种后需要对种子进行晒、选、消毒、浸种等处理,经过处理的种子在生长过程中能更好的对抗病虫害。首先将选好的稻种摊开并置于既通风又不致遭受太阳强烈暴晒的平坦地面,进行两天左右的晒种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晒种时应尽量将稻种摊开摊薄,同时避免太阳直接暴晒稻种而产生病变,借助太阳的短波光不仅可杀灭附着于种子表面的病菌,且经过晒种处理后的种子还能增强其内部酶的活性,促进发芽。其次对稻种进行清洗,常用方法有风选、水选、人工筛选等。风选是晒种完成后以自然风或风车扬净空壳、杂物等,再以筛子筛除杂粒、芽谷。经过筛选后的种子再以黄泥水或盐水进行水选,这种方法较为复杂,黄泥与清水的比例为20kg:50kg,食盐与清水比例为7.5kg:50kg,配液后加入鸡蛋一个以测定溶液浓度,以鸡蛋露出五分硬币的大小为度,浓度调好后将种子放入并充分搅拌,捞出漂浮于液面的稻种及杂质,将沉积于液底的种子清水洗净。最后对稻种进行消毒及浸种催芽处理。以多菌灵药液浸泡消毒种子,严格按说明书要求对药液进行稀释并控制好浓度,以使水稻能对抗稻瘟、褐斑病等病害。浸种完成后捞出摊开晾晒,以配套播种器进行催芽处理,并控制好水分。

2.播种

播种可采取人工播种和机器播种两种方式。人工插苗和机器播苗使用的苗量不同,机器播种方式较人工播种方式需要的苗量更多一些,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播种方法。播种前苗床应浇足水,视苗床面积大小来确定播种的数量,做到既均匀又不重复播种,播种宜选择天气晴朗时进行,完成播种后回土覆盖并轻微踩实。

3.整地与移栽

播种前应做好整地与施肥工作,种植地应进行翻耕,并控制深度在15cm至20cm间,确保深浅一致。翻耕完成后,再施足农家肥,施肥后整平稻田,保证耕层深厚、上软下松,以便为水稻健康生成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当水稻苗高约13至17cm、秧龄达35至45天时即可移栽。移栽前需用罗盘定位方向,并画出线路,插秧时借助插秧架来保证秧苗行的笔直端正,从而更好的利用光能效应。

4.灌溉与施肥管理措施

4.1 灌溉管理

灌溉与施肥是水稻种植栽培田前管理不可或缺的环节。水稻的灌溉应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采取不同的灌溉方式。在水稻秧苗移栽期间,控制水层高度约2cm左右,完成移栽后,需做好返青期的渗水护苗工作,控制水深约6cm左右。而在返青后至分蘖前这段时期,需采取浅水灌溉方式来控制水深,水深约4cm左右。当进入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这段时期,则需交叉应用间断湿润与渗水灌溉两种方式来进行水稻的灌溉与工作。进入幼穗分化至水稻早熟的阶段,再次采用浅水灌溉的方式,此时控制水深在2cm左右。当水稻处于孕穗期时,则需以深灌方式来处理,以保证孕穗护胎需要。当水稻处于早熟至收割前一周时,仍需对其实施湿润处理,然后再开展断水及昼夜灌溉工作。

4.2 施肥管理

施肥能够满足水稻对养分的需求,因此水稻种植栽培过程中,也应视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科学合理施肥。通常情况下在完成插秧工作的20天后来进行追肥,按50kg/公顷的施肥量施放氮肥,以便为水稻顺利分蘖做好准备。水稻出穗前一个月时需再次施肥,按20kg/公顷及50kg/公顷的施肥量分别施以氮肥和氧化钾。进入8月中旬前后,即出穗以后还需施放两至三次叶面肥。

5.水稻病虫害及草害防治工作

病虫害防治对于保证水稻健康生长,提高其产量、质量及经济回报具有重要帮助。通常在完成水稻栽约6天时,需要选取既高效又低毒具安全性的除草剂清除杂草,喷施除草药剂后,水层深度控制在4.5cm左右并维持5天。水稻病害如稻曲病的防治,应选择水稻进入孕穗期中后期时喷施井岗霉素,兑水700g按190g/hm2的剂量喷施。稻瘟病的防治,可在7月下旬喷施三环唑可湿粉剂,兑水1000g按2kg/hm2的剂量喷施。水稻虫害如二化螟的防治,可采用杀虫双与锐劲特(浓度控制在5%)混合后进行喷雾或喷浇,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6.水稻收获

水稻何时收获需要对水稻籽粒变黄现象进行观察,并以此作为判断依据,当水稻籽粒变黄>90%或穗轴变黄达1/3仅基底部存在零星绿色籽粒时即可进行收获。可借助机械化方式来提高收获效果,既有助于降低种植户劳动强度及工作量,又能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7.水稻种植栽培高新技术推广

7.1 植保无人机喷施农药技术

无人机是近两年出现的植保新方式,得到众多水稻种植户的认可,不仅效率高效果好,还具有喷雾均匀、叶面吸收好、作业范围大、对人体安全性高等优势。以一个架次的无人机为例,一分钟可完成1至1.5亩稻田的农药喷施,通过作业前对稻田区域的边线定位,飞控设备可自动标出飞行路线及飞行幅度,再通过对飞控设备的控制,即可在设定好的路线上让植保无人机按预设飞幅来作业,从而避了人工或机械喷施农药中存在的漏喷或重喷等问题。植保无人机既能喷施杀虫剂又能喷施叶面肥,其高压喷头而均匀喷出细密呈雾滴状的药液,借助自身的螺旋桨转动及飞行时产生的风力和压力,让水稻叶片上下翻飞,保证叶片正反双面均可吸收药液,由于叶片对药液的吸收主要位于反面,这与植保无人机作业特点极为吻合,有利于药液吸收效果的提高。此外植保无人机作业范围大,对病虫害防治效果更佳,人工喷药杀虫,农药与作业者接触距离近,由于杀虫剂具有一定毒性,加之人工喷药耗时较长,对人体构成危害,利用植保无人机很好的避免了这一安全隐患,降低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机率。但不建议采用植保无人机来喷施除草剂,这是因为除草剂对药剂用量、浓度均有着严格要求,而植保无人机属于低水量、高浓度的药剂作业,因此一定要选择安全性高的农药。

7.2 水稻智能除草技术

水稻是南方人的主食,但由于我国南方雨水多、湿度大、温度高,在这种湿热环境下杂草更易滋生并迅速生长,从而争夺水稻养分、阳光。传统除草剂虽具有除草效果,但残留在土壤里的除草剂长时间难以挥发消散,从而污染土壤影响水稻健康生长。水稻智能除草技术,采用智能型除草机,集北斗定位、机械控制、信息学等多种知识攻克技术难关,保证除草机精准定位,高效除草。该技术是在水稻插秧机上安装北斗农机自动导航仪,汇总插秧机的轨迹数据并记录秧苗位置,再北斗农机导航仪中数据导入到除草机导航仪的中央控制数字处理器中,根据轨迹数据来让除草机进行除草作业,快速而精准地除草,不仅不对水稻幼苗造成伤害,还能松土,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水稻种植栽培不仅要对传统种植技术进行研究和挖掘,还应借助先进的机械设备,积极应用现代化的农业新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水平及效率,实现水稻的增产增收。

猜你喜欢

稻种药液植保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植保机
无怨无悔四十载 植保战线展芳华——访山西省太原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何淑青
治斑秃
治慢性支气管炎
药液熏蒸坐浴 治老年阴道炎
秋收:胭脂米重回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