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1-12-25旷丽萍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4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服务金融

旷丽萍

(四川阿瑞斯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引言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日趋成熟,为了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政府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这对我国农业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传统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由于经营过于分散,已然无法适应生产力发展需求。为了化解家庭承包责任制存在的缺陷,各地政府逐步允许农民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这是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的重要路径。然而,仅仅依靠农民与农村小额贷款,还无法实现农村土地的高效流转。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加强农村金融对土地流转的支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村经济发展背景

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以来,有关我国乡村建设的理论不断提出,乡村建设的实践也同样丰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展了乡村建设运动,他们认为解决中国积贫积弱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他们的乡村建设实践对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全面而又深刻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我国农村经济又先后经历了三次重要的建设。1950年,我国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地区的生产力。1953年,我国在农村地区开展了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在农村地区成立各种规模的合作社,在农村地区推进了合作化进程,通过这一举措确立了农村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在农村地区实行集体经济体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地区开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改革,这是农村经济体制的巨大突破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农村建设也在此基础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持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

2.1 金融服务业务过于单一

金融服务业务属于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但就目前状况来看,国内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提供的服务业务种类为数不多,这就难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农村地区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凭借农业生产去促进经济增长,但农业生产经营期间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干扰,譬如旱灾和水灾等。当出现重大自然灾害时,农业生产水平就会下降,有的时候还会出现颗粒无收的情况,所以此时就亟需贷款帮助,但就现有情况来看,很多农村金融服务业务发展不到位,主要从事的是贷款和结算业务,对农村金融服务领域中的其他业务少有涉及,所以很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

2.2 农村信用环境较差

农村信用环境较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金融业的发展。首先,信用是金融行业得以发展的前提,但是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信用意识淡薄,增加了金融行业的运营风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村金融服务较少等问题。其次,农村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农民对金融行业的新兴产品缺乏了解渠道,而金融行业在为涉农企业提供服务时也无法掌握全部信息,造成二者之间信息脱节。再次,小型企业的经营风险较大,融资能力较低,且内部资信等级较低,没有足够的实力应对金融市场的波动,导致还款困难,而且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监督,很多涉农企业故意拖欠金融机构债务,破坏了农村信用环境,不利于金融行业在农村的进一步发展。

2.3 农村金融资本外流严重

农信社是农民获得贷款的主要渠道,不过在多方原因的影响下,农信社通常需要将一部分资金以银行款转存的方式存入央行,另外还有部分资金以金融债与国债购买方式被强行转移。农信社的服务功能、业务品种及硬件设备等也不足以支撑农村经济建设。2016年,农信社共吸收存款达84526.47亿人民币,贷款余额52247.13亿元,农业贷余额31446.32亿,占总贷余额60%,农信社存贷差为32279.34亿。这部分资金被农信社以投资等方式流出农村进入城市。

3.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对策研究

3.1 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环境

农村金融机构要借助乡村振兴政策去拓展农村金融的发展模式,要注重间接性融资和直接性融资的双边发展,在农村大中型企业中发挥出金融机构的介入效果,大力开发极具农村特色的金融服务产品。其次,要帮助农村人口形成正确的融资概念和融资思维模式,让广大人民群众的金融投资意识提升上去。作为新时期的金融机构,更应该在农村范围内大力宣传金融知识、投资意识,让更多的人正确理解融资的重要性,让民众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以及金融业务。最后,要全力帮助农民去处理资金流失和贷款吃力等一系列问题,要针对广大农村人口建议起一套正规化、常态化、标准化的担保机制,让需要帮助的农户可以及时得到贷款,以解燃眉之急,从而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3.2 健全农业担保体系,开展多元担保业务

积极健全农业担保体系,开展多元担保业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金融支持。首先,政府应当以自身的信用作为担保,积极调用各省的财政担保资源,以此健全农业担保体系,为涉农企业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其次,保险业在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时,应当丰富自己的担保业务。农业产业化过程涉及作物种植、采摘、交通运输等方面,但是目前保险业的担保服务多停留在作物种植方面,很少涉及采摘以及交通运输等,不利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保险业应当在深入了解农业发展的前提下开拓多元化业务,从种植、采摘、运输以及后期销售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担保,以此充分发挥保险业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3.3 明确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定位和分工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突出的问题是要解决好收益—风险不匹配的矛盾:一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所独有的风险,例如自然灾害等,造成了商业金融在服务农业过程中出现了商业可持续性的问题,但是发展农业对于国家来说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这就决定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开发性金融需求占了主要部分,这就要求服务农村的政策性与合作性金融机构不应过度关注盈利性。二是收益—风险不匹配的另一原因在于农村地区信息不对称,缺乏完善的征信体系,农村地区信息较为分散,信息质量相对较低,这些原因造成了农村地区征信信息缺失的问题。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和征信市场的发展以及移动支付的渗透,或将为我国农村地区征信体系的完善提供契机。

3.4 建立科学的农村金融体系

农村金融机构必须加强内部结构优化,完善组织管理制度,转变经营体制。优化体制设计,减少不良贷问题发生。首先,建立农村金融组织,活跃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竞争性、多样化组织体系,消除与解决农村金融压抑情况。其次,完善并创新服务产品,推出农民适用金融产品,改进服务质量。加强龙头企业支持力度,增设贷款品种。推动电子化金融服务落实,实现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满足不同贷款方需求。最后,控制金融市场,完善与整合金融组织。条件允许下,多成立民营银行、农商银行、社区银行等组织,补充农村金融结构。通过立法方式约束与完善农村金融管理政策。将法律条令中关于民间金融的法律条令完善、修改、整理归类制定《民间金融管理办法》。严厉打击黑社会性质、地下钱庄、高利贷对民间金融的控制和影响,推动农村金融建设。

结束语:

总的来说,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若想全面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进程,一定要采用行之有效的金融支持手段助力经济发展。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农村金融支持中仍旧存在着诸多弊端与不足,金融不完善和金融环境不佳等问题最为突出,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抓紧进行金融业务创新,之后在此基础上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环境,最后则要创建优异的农村金融发展氛围,如此方可促进农村金融支持工作的有条不紊推进,也才能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金融服务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福建省农村金融减贫的路径研究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农村金融政策异化:问题、根源与法制化破解方案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