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百年回望与经验启示
2021-12-25虞志坚黄红平
虞志坚,黄红平
(南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强的党性修养、高度的思想觉悟、优良的工作作风等,是纯正的党风、清明的政风、高尚的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革命年代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通过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与统一战线夺取革命胜利,不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始终是其成长壮大的核心秘诀。全面执政后,中国共产党永葆革命精神和昂扬斗志,以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来推动、引领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有效防范和化解了长期执政的各种风险挑战,创造了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即将强起来的奇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法宝。”[1]深入分析百年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理论逻辑,全面梳理其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系统探讨其“为什么能”以及“怎样推进”,对于新时代改善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一、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百年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力度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丰富实践的持续推进而不断加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党中央关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一系列文件,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
(一)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是百年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追求
2012年12月,中共中央审议通过“八项规定”以解决党的作风问题,揭开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序幕,成为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开台锣鼓。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优良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生成土壤,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1]。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宏阔视野,首次从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高度强调了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性。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2]3。这表明,构建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开创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新局面,成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指向。
(二)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一个提升党员、干部总体面貌的过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党内政治生态健康洁净,就能激发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提升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反之,则会风险重重、矛盾丛生,危害党的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全面从严治党,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态的净化,并认为解决党内政治生态问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2]40。“良好政治生态的营造,要靠全党上下不懈努力”[3]。为了锲而不舍地把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抓实抓好,必须使全体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知党内政治生态破坏之忧患,担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之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创造条件。
(三)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关乎党的生死存亡
“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4]33。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关乎党的团结统一,关乎党的生死存亡”[1]。但一些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严重损害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5]。这说明,党内政治生态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国内政治生态的好坏,而国内政治生态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党的执政基础的稳固程度。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是充分彰显中国道路正确性、中国理论创新性、中国制度优越性、中国文化包容性的根本保证。因此,党内政治生态一旦遭到破坏,就会殃及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全局。
概而括之,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理想状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6]。回望百年大党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弱小变得强大进而成为一个全面执政、高效执政、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关键在于党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走出了一条切合自身实际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之路。
二、百年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历史演进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持续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一个主要原因是根据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任务,实施与之相适应的策略。这些不同的任务和策略使得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实践内容、实践形式日益丰富多样。百年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现实要求、具体实践及其形式。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初步探索
这一阶段,党在总结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开展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优良的党内政治生态。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为了有效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重任,党建立起严格的纪律和严密的组织,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奠定了制度基础和组织保障。“我们的党从最初组织起……,就确定了民主集中制,就有严格的组织与纪律”[7]235。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构建起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规定了严明的组织纪律,明确了党员的违纪责任,清晰地划出了组织纪律底线。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严明规矩,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组织权威;就严守纪律,反对经济主义、工会独立主义、自由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潮。由此,中国共产党开启了初步探索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伟大历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政治生态一度遭到严重破坏,但遵义会议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党的五大成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这是党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机构。1928年,毛泽东主持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明确了人民军队的群众纪律、军事纪律。1933年中央苏区颁布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命令,突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惩治贪污腐败的决心与力度。遵义会议之前,党内出现的“左”倾错误特别是后来王明的教条主义,严重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态。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促使毛泽东思想成熟化,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出现历史性转折。此后,党自觉地进行以坚定革命意志、增强组织观念、强化纪律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为完成战略转移、夺取革命胜利创造了条件。
抗日战争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深入展开。国共第二次合作之初,极少数共产党人对于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的关系认识不清,毛泽东对此严肃指出:“共产党人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8]259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展,营造了一个坚持民主集中制、深入群众、廉洁自律的良好党内政治生态。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贯彻落实正确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而自我批评与党内民主的不断推进以及党内斗争的正确开展,“造成了在正确政治原则下的和衷共济的空气”[9]652,增进了党内团结,使党进入六大以来最为团结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优良的党内政治生态奠定了抗战胜利的领导前提和组织基础。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呈现前所未有的优良状态。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中,一些干部包庇富农、腐化蜕变,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态。结合土改的“三查三整”整风运动,纯洁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使党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1948年1月,为了加强全党在思想上行动上的高度集中与统一,中共中央开始建立比较完备的请示报告制度。同年9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健全党委制》,厘清了党的集体领导制与党委制的关系,使党的集体领导基本趋于正常。在1949年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改进党委会工作方法等重要论断,这是执政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萌芽式探索。这一时期,优良的党内政治生态造就了党的独特优势,成为党获得全国人民拥护、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资源。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曲折前行
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探索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历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是一段曲折前行的历史。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围绕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而展开。建国之初,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坚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有极少数党员干部开始滋长骄傲自满情绪、官僚主义作风,甚至有极少数党员干部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攻击面前经受不起考验,开始蜕化变质,严重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态。1950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掀起全党整风运动、基层整党运动,有效地纯洁了党的组织队伍,显著地改善了党风,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1951年12月,针对部分党政机关出现的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问题,中共中央发出一系列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三反”运动。接着,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界开展“五反”运动。“三反”“五反”运动赢得了人民的政治拥护,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党的七届四中全会批判和揭露了高岗、饶漱石反党活动,彰显了党中央维护自身权威、增强党内团结的决心。这一时期,全面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采取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管党治党措施,党内政治生态获得良性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围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而展开。1956年党的八大着重提出了执政党建设问题,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与集体领导制度,反对突出个人,反对个人崇拜,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内生态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八大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强调集体领导,细化了党的纪律,并提出从思想和制度两方面入手的反腐思路。1957—1958年,开展了整风运动。1960年下发了《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指示》,作风建设不断深化。在此期间还开展了学习雷锋、学习焦裕禄等榜样教育活动。上述实践调动了党内外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助于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大跃进”运动、庐山会议上“左”的错误的出现,使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党内政治生态风险开始显现[10]。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灾难,“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残酷迫害”[11]629,极大地削弱了党组织的战斗力,系统性地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态。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恢复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又一个历史转折点。此后,党的建设持续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出现新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后,中共中央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冤假错案,准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拨乱反正中开始重塑党内政治生态。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一股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思潮,邓小平提出,决不允许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上“有丝毫动摇”[12]173。他还要求党的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搞好党风建设。改革开放之初,《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关于加强党员教育健全党的组织生活的意见》等中央文件相继出台,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建设成效显著;中共中央根据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重要讲话精神,出台了一系列完善党的领导制度的措施;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改革党的干部制度,有力地推动了党内政治生态重塑。针对当时党在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从1983年冬到1987年上半年,党中央开展了一场历时三年半的整党运动,进一步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
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新境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竞争意识、自主意识、民主意识、效率意识和权利意识日益增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按照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次系统的邓小平理论学习活动。从1998年11月开始,中共中央发起一场历时两年的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提高了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自觉性。2000年11月,为了进一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全面开展,这在指导思想上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2001年9月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①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搬照抄、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从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持续向前推进。这一时期,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工作作风不扎实,一些地方与部门的贪污腐败问题较严重,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等。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任务非常艰巨。2002年党的十六大后,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和完善党内领导干部选人用人机制的措施,如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干部教育培训条例》《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等文件,规范了领导干部选人用人的各个环节;出台了一系列反腐倡廉制度,主要涉及领导干部廉洁从政、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干部工作监督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推动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2007年党的十七大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对党员干部提出了要求,强调要弘扬党的优良作风。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任务,要求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为这一时期思想领域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指明了方向。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全面深化
这一阶段,百年大党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摆在极为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政治文化建设,精心维护党内政治生态系统和外部社会环境良性互动的“生态链”,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得以全面深化。
一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立足于“两个维护”的落实,着眼于“四个意识”的增强。不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为了永葆百年大党的先进性,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保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党的团结至关重要。“两个维护”是新时代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时代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要求。坚定“四个意识”,就是要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旗帜为旗帜,切实保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2019年1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对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举措作出了具体规划,成为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行动指南。
二是以党的系列专题教育为路径,大力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根本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相继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提升了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了他们的理想信念,夯实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思想根基。
三是以党的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坚持不懈正风肃纪。党的作风是党内政治生态的一个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成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党中央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出台“八项规定”,结合巡视的利剑,从中央到基层持续纠正长期以来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的“四风”问题,使作风领域的党内政治生态焕然一新。
四是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选人用人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坚持党要管党,最主要的是管好党的干部,坚持选拔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好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先后出台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内问题条例》等文件,大力探索领导干部容错纠错机制,重点解决选人用人中的“买官卖官”“跑官要官”“带病提拔”等问题,大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共产党人走上各级党政机关的领导岗位,以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推动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五是坚持“打虎”“拍蝇”“猎狐”,确保惩治腐败力度不减。腐败问题是党内政治生态的“污染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反腐力度前所未有,突出表现在坚持“打虎”“拍蝇”“猎狐”一体推进,一大批党员领导干部由于贪污腐败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仅被查处的中管干部就超过600人。在惩治腐败问题上,党中央用好巡视利剑,实现巡视全覆盖;紧扣“六项纪律”、落实“两个责任”、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大国际追逃追赃力度。通过一系列措施,既坚决地减少了腐败存量,又有效地遏制了腐败增量,从而净化了党的肌体和党内政治生态。
六是坚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制度治党是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最鲜明特征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开展从制度层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实践探索,相继制定或修订了一系列党的规章制度,涉及党的巡视工作、党内问责、党员廉洁自律、党内监督、党内政治生活等,为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推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党应对事、时、势的深刻变化而主动做出的自我调适,彰显出坚定的信仰自觉、高度的政党自信。中共党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持续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历史,其中贯穿着一条主线,即中国共产党为了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断地优化党内政治生态。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成长历程中,推动实现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实践经验。
三、百年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自由进而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孜孜奋斗的辉煌历史,也是持续提升自我净化能力、始终保持先进性与旺盛生机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史。全面总结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实践的历史经验,探讨百年大党的优势所在、信心所在和成功所在,可以为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新征程提供有益的历史镜鉴。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保证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正确方向
百年实践表明,只有不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才能保证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正确方向。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着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方向和效果。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服从中央。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革命之所以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权威的政权,而只是一片无政府状态”[13]519。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强大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的根本保证。而形成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化了党的历代领导人关于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论述,提出“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的科学论断。这实际上点明了党的政治建设对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方向引领作用。
(二)开展理论创新,推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百年实践表明,只有高度重视、积极开展理论创新,实现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地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百年大党着眼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解决革命、建设、改革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开展理论创新,相继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地指导了不同时期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党在不同时期的创新理论都从不同的时代实践出发,以高度的政治站位,贯穿着崇高的政治品格、精神境界、作风操守、价值取向的要求,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党的这些创新性理论既坚守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传承,又坚持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始终做到与时俱进,分析与解答不同历史阶段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不同方面丰富与发展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指导思想。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最重要的是跟上历史节拍、把准社会脉搏、回应时代呼唤,开展理论创新,实现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三)坚持党性教育,实现党内政治生态的精神塑造
百年实践表明,坚持党性教育,能够切实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理想信念缺失等问题,进而实现党内政治生态的精神塑造。通过党性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规范党员干部的思想行动,始终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成效直接取决于党性教育的效果。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锤炼党性的最主要途径,党性教育的过程也是对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进行政治引导与精神塑造的过程。党性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与纯洁性,而党内政治生态的净化使他们能够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在党的百年历史上,党性教育涉及思想教育、建章立制、反腐倡廉诸多党内政治生态要素,经历了从要求提出到理论成型再到实践成功的过程,成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这个历程也表明,一方面,党内政治生态影响了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与政治实践,影响了他们的党性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党性教育的不断开展提升了党员干部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增强了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内生动力。
(四)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合格主体
百年实践表明,抓好干部队伍建设,选人用人重才干更重品德,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大大有助于提升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主体的政治素质,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战斗性、原则性,构建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8]526。“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14],是党内政治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因子”,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中起很强的示范引领作用。例如,延安整风运动之所以被誉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成功范例,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坚持干部要比普通党员思想觉悟高一等、纪律严一级、学习快一步,形成了“领导带头、大家加油”的良好局面。纵观整个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史,凡是党的组织建设加强、党的干部路线正确、党内政治生活健康,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就成效显著;反之,就遭受挫折。因此,党在历史上特别注重发挥“核心因子”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中的示范效应,成效很好。
(五)践行群众路线,拓延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生命线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贯穿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百年历程的一条红线。中国共产党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始终努力瞄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好干部。人民群众是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政治文化的永恒主题。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也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生命线。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百年实践探索,彰显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践行群众路线既是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制胜法宝,也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必然要求。历史告诉我们,实现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历史任务必须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只有不断激活群众路线这条的生命线,始终坚持把群众的根本需求转变为党的正确主张,始终坚持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才能不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团结带领人民百折不挠、愈挫愈奋,克服奋斗征程中的各式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转变。
(六)严明党的纪律,划清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政治底线
严明党的纪律是百年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根本组织保证和伟大事业不断成功的显著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15]131。党的纪律代表党的政治主张、政治立场、政治意志,事关党的政治方向、团结统一乃至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成效。我们党之所以能从创建之初仅有50余名党员的弱小革命党发展为当今已有9000多万党员的强大执政党,之所以能长期做到高效执政、全面执政,一个重要法宝就是不断坚持以高度的理性自觉严明党的纪律,彻底划清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政治底线,始终保持整体健康积极的党内政治生态,进而产生非凡的凝聚力、极强的战斗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党只有坚持用铁的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统一全党的意志和行动,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更伟大的成就。
(七)厉行反腐倡廉,确保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初心使命
由个案反腐倡廉到整风反腐倡廉、由运动反腐倡廉到制度反腐倡廉、由人治反腐倡廉到法治反腐倡廉,百年大党走出了一条全新的执政党反腐倡廉之路,书写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宏伟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如果抓得不好,会对党带来致命伤害,亡党亡国也不无可能。这一重要论断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反腐倡廉极端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把反腐倡廉作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关键工作来抓的深层逻辑。厉行反腐倡廉是有效贯彻落实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各项举措的关键。只有保持反腐倡廉的高压态势,才能有效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确保牢记初心、不辱使命。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证明,中国共产党作为勇于自我革命、勇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完全拥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实现初心使命,完全具备充分的领导能力抵御腐败风险,不断实现自己的政治纲领和历史使命。
(八)推行制度治党,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建章立制
党内制度是对党章的延伸与具体化。百年实践表明,优势突出的党内制度建设是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重要成果,更是不断催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新绩效的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补齐制度短板,真正使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实起来。这实际上阐明了党内制度建设在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中的根本性作用。“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根本途径就是健全对权力的制约监督与问责机制”[16]。党内制度建设优势和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新绩效是互为表里的同构关系。一方面,巩固党内制度建设优势是提升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新绩效的逻辑前提;另一方面,催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新绩效是充分发挥党内制度建设优势的有效途径。正确认识这种关系是把党内制度建设优势转化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新绩效的重要前提。制度规范思想,思想引领行为。只有牢固树立党员干部对党内制度的尊崇与敬畏之心,切实树立党内制度在党员干部心中的权威,把党内制度建设的美好目标构建在坚定的党内制度执行理性自觉的基石之上,才能充分彰显党内制度建设在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中的全局性意义。
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党性修养内在动力与反腐倡廉外在压力相配合、自我净化力与外部监督力相协调、顶层设计与具体安排相贯通的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保证正确方向,开展理论创新以推动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坚持党性教育以实现精神塑造,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以打造合格主体,践行群众路线以拓延生命线,严明党的纪律以划清政治底线,厉行反腐倡廉以确保初心使命,推行制度治党以建立长效机制,既是百年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基本经验,也是其永葆青春活力的最主要原因。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们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时代实践,及时总结新经验,用新经验指引最新实践,深入推进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
四、在新时代把百年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推向深入
历史充分证明,百年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优良作风和旺盛生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使命,最为关键的原因之一在于其锲而不舍地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17]234。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要想始终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获得人民衷心拥护、走在时代前列、保持蓬勃朝气,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推向深入。这不仅是百年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经验启示,更是庄严的历史使命和神圣的时代任务。
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18],坚定不移地把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推向深入。从百年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发展逻辑来看,把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推向深入,必须在借鉴历史积淀下来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更具前瞻性、科学性的理论引领机制,用党的创新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与理论素养,长期保持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理性自觉;形成更具全面性、系统性的内在动力机制,如构建常态化的责任落实机制、精准化的问责追责机制,不断增强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内生力量;形成更广泛更充分的协同参与机制,如各地区各部门全要素协同参与机制、人民群众配合监督机制,不断强化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整体合力;形成更具体更完善的动态考评机制,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纠错与容错兼顾、激励与约束并重,持续推动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精准发力。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核心力量。党的现代化与国家的现代化是同步进行的。党的现代化包含党内政治文化的先进化、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党内政治生态的洁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得以不断强化基础上的党的现代化,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在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地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使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有新气象新作为,为党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输送新动能新活力,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