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宁县散养户猪瘟抗体水平不高的原因分析和措施

2021-12-25陈海峰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4期
关键词:猪体猪瘟日龄

陈海峰

(中宁县恩和畜牧兽医工作站,宁夏 中卫 755100)

随着规模化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动物免疫抗体检测水平的高低直接成了免疫效果最直接、最有效、最真实的依据,它可以科学地指导养殖户适时免疫,有效预防疫病的发生,将养殖户的养殖风险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收入。由于长期从事乡镇动物防疫工作,现就动物免疫有时猪瘟抗体水平不高的现象做一些分析,以便改进以后的工作,保证我镇动物免疫质量。

1.基本情况

中宁县恩和镇2021年生猪、牛、羊、家禽饲养量分别为6500头,13780头,16620只,74660只。中宁县恩和镇畜牧兽医工作站隶属中宁县农业农村局下派站所,承担着恩和镇辖区内动物免疫、检疫、疫情监测疫病防控等工作。为了检验我站平时工作落实疫苗免疫后的实际抗体效果,在每年春秋集中免疫结束后,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会采集部分动物血清进行抗体检测,但从检测公布结果来看,部分散养户猪瘟疫苗抗体有时偏低,没有达到应有的保护率,动物免疫存在疫病发生的安全隐患。

1.1 动物免疫不及时。科学数据表明,猪瘟的最佳首免疫日龄应该是30日龄,二免是65日龄左右,但农村散养户受养殖条件、环境、技术等限制,明显达不到这一要求。市场上销售的仔猪大多都是45日龄或更长时间断奶的仔猪,等采购进入圈舍经过观察期后,仔猪已超过了30日龄左右的最佳首免时期,同样二免时间也不在65日龄左右的时期,从而造成了免疫效果不太理想。

1.2 动物免疫监管力量薄弱。虽然我县现在已经实施了生猪运输车辆备案制度,禁止私拉滥运,但部分养殖户采购仔猪还是会通过联系种猪场和贩运户采用送货上门的方式采购。虽然贩运户贩运的仔猪都佩带有现行的动物免疫标识,但市场对仔猪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不够,造成免疫项目有可能空白,免疫程序有可能违规。导致有的养殖户认为仔猪佩带了免疫标识的都是经过免疫接种的,就有可能错过了仔猪的首免或二免日期。

1.3 抗菌素药物和饲料添加剂干扰。通过化验室抗体结果比对试验,仔猪在免疫猪瘟疫苗后的一周内,未使用过抗菌素等药物的仔猪和使用过抗菌素等药物的仔猪,前者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后者。部分养殖户从集市上采购仔猪时,因为受到气温、运输、惊吓等因素影响,进入圈舍后仔猪产生水土不服、感冒、消化不良等病症,就会使用抗菌素、磺胺类、抗应激等药物进行治疗。而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散养户都是在仔猪出售的前一天或是当天接种的猪瘟疫苗,在猪瘟疫苗产生抗体之前,养殖户使用的抗菌素、磺胺类抑制类药物影响和降低了疫苗的抗体水平。同样,部分养殖户存在轻预防、重保健的认识误区。在采购仔猪后,就会在饲料中添加一部分能预防传染病或增加仔猪免疫力的饲料添加剂,且不分阶段长期饲喂,一方面增加了饲养成本,也对后期免疫接种的仔猪会产生一些影响,干扰和降低仔猪的抗体水平。

1.4 猪体本身问题。在众多抗体水平影响因素中,来自猪体本身的问题是最难解决的。提高猪抗体水平的关键点是保证对抗原的刺激发生免疫应答,但若出现猪体免疫麻痹或免疫受耐情况,免疫应答就很难发生。造成猪体免疫麻痹或免疫受耐的主要原因是猪体感染病毒,比如隐性感染猪瘟病毒,免疫抑制性病毒。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病毒、细小病毒等是最常见的几种病毒。

1.5 疫苗的联用与干扰。随着疫病的增多,国家的强制免疫项目也相应增加,由最初的猪瘟,逐渐又增加了O型口蹄疫、A型口蹄疫,按照我县制定的现行的免疫程序,30日龄左右进行猪瘟和口蹄疫(O型)的首免,65日龄左右进行猪瘟和口蹄疫(A型)的二免,前后三种疫苗要免疫注射5次之多,还不包括部分养殖户要求自防的链球菌、伪狂犬等疫苗,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免疫日期稍有不当,疫苗的频繁联用必然导致各种疫苗抗原间相互干扰,影响疫苗效价,造成抗体水平上不来。

1.6 防疫员责任心缺失。随着工作强度的不断增加,防疫人员工作责任心也出现下降。比如未按照规定严格消毒,使用隔夜苗、打飞针。比较严重的还有,在未经检测和试验的前提下,随意增加免疫剂量,随意增加免疫次数。这些行为均对猪的机体造成了严重硬性,降低了猪的免疫应答力。

2.措施和对策

2.1 选择有资质和信誉良好的种猪场。养殖户在购进仔猪前,应做好市场调查,最好选择有资质的、大型的规模户和信誉良好的仔猪繁育场采购仔猪。这些养殖场从免疫程序、饲养水平等都比较科学和规范,能很大程度上保证仔猪的免疫力,避免了免疫空白,减少养殖户免疫不当造成的免疫失败或抗体不高现象。

2.2 淘汰亚临床感染猪。造成猪瘟持续性感染的根本原因是母猪带毒,带毒母猪体内的病毒在母猪妊娠期是很难被发现的,潜伏性较强,此时病毒毒力较低(或中等)。母猪妊娠后,病毒会通过胎盘传播给猪胎儿;另外,如果公猪体内带有猪瘟病毒,也可在交配过程中通过精液传播给母猪,这样便造成了持续性感染。感染猪瘟病毒的幼猪,因为会产生后天免疫耐受性,所以即便注射猪瘟疫苗,也很难产生抗体。对于先天带有猪瘟病毒的猪,防疫人员需要谨慎对待,如果出现误操作,很容易形成新的带毒种猪群,这样便会发生恶性循环。

2.3 加强宣传,加大监管力度。利用春秋两季集中防疫和冬季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训的时候,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和老师授课对养殖户进行免疫程序的培训和指导,让养殖户做到规范免疫,科学养殖。县动物监督执法部门应抽调人员和力量加大对仔猪贩运户的监管力度,保证仔猪流通环节的免疫率,根除贩运户只带耳标不免疫的违规现象,畜牧兽医站要配合监督执法部门,严把仔猪流通环节,加强仔猪上市前的产地检疫工作,从源头上杜绝仔猪免疫接种空白。

2.4 合理使用兽药及添加剂。选择在仔猪健康、正常时间段进行免疫接种,避免在仔猪免疫接种1周内连续、过量使用免疫抑制类药物(比如地塞米松、安乃近等),并根据仔猪生长阶段,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使用饲料添加剂,走出盲目、滥用饲料添加剂的误区。

2.5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度和免疫项目。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免疫程序,应该按照本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根据各种疫病和疫苗的特点来合理地设计免疫接种的种类、次数、时间和顺序,国家应尽快发展和研制新型高效的多价疫苗,尽可能减少免疫次数,消除和避免一切影响疫苗发挥效力的不利因素,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制定符合本地区具体情况的免疫程序,并根据免疫效果及时调整。

2.6 严格控制疫苗质量。严控疫苗质量主要分为三项内容,包括疫苗本身的质量,疫苗的运输与储存,以及正确使用疫苗。

在严控疫苗本身质量方面,主要任务是提高疫苗抗原含量,以当前150个兔体反应单位作为猪瘟免疫量是远远不够的,相比国外的400个兔体反应单位作为猪瘟免疫量有着不小差距。

在疫苗运输与储存方面,存储温度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当然还需要结合猪瘟疫苗自身的特点。当前所使用的猪瘟疫苗只适合在低温环境下进行储存,并且在不同低温下,存储有效期也有不同,比如在2~8℃条件下,疫苗存储有效时间为24个月,在-15℃条件下的存储时间可达24个月以上。同时还需要保证环境冷暗干燥。另外,切忌对疫苗进行反复冻融处理,这会极大降低疫苗效,此情况一般会发生在运输途中。

在正确使用疫苗方面,考虑到疫苗被稀释后的效价会在很短时间内消失,因此在注射过程中,需严格依照操作规范进行注射。

2.7 提防霉菌毒素危害。在严格防疫操作流程和严抓防疫管理的情况下,霉菌毒素危害很难会发生。一般发霉的猪饲料是不被允许用来喂猪的,原因在于,发霉猪饲料会带有各种各样的霉菌毒素,公猪和母猪食用后会出现肝细胞坏死,淋巴结出血、身体和器官水肿等现象,会对猪体器官造成严重破坏,进而造成机体免疫抑制。在众多霉变饲料中,玉米霉变是最容易使猪瘟免疫出现失败的一种饲料,炎热的夏季与连续阴雨天,都会容易使玉米饲料发生霉变。当遇到阴雨天和炎热夏季时,需要注意向猪饲料中添加足量的霉菌毒素处理剂,虽然这样做并不能完全消除影响,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免疫失败率。因此,严格控制猪饲料质量和安全性,是整个猪瘟防疫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

3.结束语

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定期、有针对性地对养殖户补栏仔猪进行采血和抗体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采取补救措施,而不是一味地只把责任归咎于村级动物防疫员加以惩罚。这样为采购仔猪进入圈舍后的免疫抗体不达标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便于养殖户和防疫合理安排免疫措施,有效提高仔猪猪瘟抗体水平。

猜你喜欢

猪体猪瘟日龄
夏季养猪要做好防暑降温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基于单视角点云镜像的猪只体尺测量方法
学会8招夏季养猪增膘等4则
浅谈猪瘟防治
蛋鸡合理投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