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农垦集团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引领作用
2021-12-25吴兴江
吴兴江
(黑龙江农垦机械化学校,黑龙江 北安 164021)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传统农业已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水平需要,在这个大前提下,先进的工业、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方式,促使农业生产有了飞跃的发展和质的变化,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1954年9月,周恩来在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即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粮食安全更突显出重要性。农业现代化无疑成为粮食安全的基础和保证。
北大荒农垦集团独特的垦荒背景。新中国建立之初,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新中国刚刚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也刚刚结束不久,垦荒战士都是经历过战争的洗礼,经历过生死的考验,他们不仅为新中国的诞生出生入死,继而又为北大荒的开垦建设流血流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北大荒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成长壮大,光荣的革命传统也得以继承和发扬,这种垦荒背景,在历史上是任何朝代都无法比拟的,也是独一无二的。在这种历史背景的触动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彻底地发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为今天的北大荒农垦集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阔的耕地面积,奠定了现代化农业的基础。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横跨黑龙江省12个市,总人口160余万人,耕地4448万亩,为大型机械化作业提供了良好的耕地资源优势,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特有的地理条件。目前集团内耕地都是集中播种管理,小面积的耕地多是几十垧一块地,大面积的耕地百垧到几百垧一块地,适宜于先进的农业技术、科研成果的实施转化。集团各子公司的管理部门职能也逐渐由管理向侧重于服务转化,做好种植户的服务工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集团在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始终把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无论是新品种的培育与引进推广,还农耕农机新技术的应用,都走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特别是近几年玉米的大面积推广种植,集团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使集团的员工收入达到小康水平。只有科学技术发展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放眼当今世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已是强国的重要手段。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北大荒农垦集团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集团拥有系统的农科研所、科研机构。通过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近些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成果,为集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正是有了优秀的科研团队,集团才得以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度的机械化程度在全国乃至世界体现出领军作用。农业全面机械化、全程机械化程度稳步提升,5G时代精播精种的高度自动化。时下乃至今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农业机械的需求结构将进一步深刻变化,趋向于智能化,实现更大进步与飞跃。高度的机械化大大提高了春耕播种与秋收的速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粮食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集团的所有子公司,都建有充足的烘干塔,确保了秋收的粮食产品的存储与质量,都建有充足农机具库房,确保了农机具的维护与保养,这些基础性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近些年来,大量的国产与进口的大中型农机具的引进与使用,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了集团机械化作业的能力,为集团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相比较来看,北大荒农垦集团在机械化率方面已处领先地位,不亚于欧美国家,居世界领先水平。日前,农业农村部在京召开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谋划“十四五”农业机械化重点任务,部署今年重点工作。会议指出,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各级农机化部门要紧紧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工作定位,紧盯“保供、衔接、禁渔、建设、要害、改革”目标任务,科学谋划“十四五”重点任务,有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会议强调,要支撑保供,强化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研发,推动各产业各区域各环节努力实现机械化全覆盖,在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上提供支撑;要聚力衔接,加快丘陵山区、革命老区、边疆边远等地区机械化发展,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用力;要助力建设,加快推进机械化、智能化,在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上主动入位;要盯紧要害,推进机械化与品种选育、耕地质量提升、绿色低碳发展紧密融合;要关注禁渔,在满足长江流域退捕转产渔民对机械化技术及装备需求上精准对接;要融入改革,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以机械化促进农业生产关系、经营模式创新,在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上担当作为。会议还就农机短板需求目录制定、机械化保障粮食稳产增产及机收减损、农机购置补贴和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实施、农机安全生产等2021年重点工作做出部署。
高度的环保原则和碳中和意识深植于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地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在我们人类的自身发展进程中,对环境的改变及大自然的索取过程中,人类物质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对环境的破坏及污染程度也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的开发利用,引发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的发生,海啸、泥石流、沙尘暴天气,已引起人类足够的重视。近年来,世界性的环保组织团体多次召开会议来研讨、寻求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都已经日益排上日程。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在减排减污、环境保护等方面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北大荒农垦集团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到了第一位,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严格控制或减少农药与化肥的施用,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北大荒的农业和生态环境,各种野生动物有了很好的生存环境,在种类和数量上在不断地增加,稀有的东北虎近些年来也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禁止对湿地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秸秆粉碎还田,生物发电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碳中和进程。
现代化农业人才的培养和积累。人才作为现代化农业的主要元素,北大荒农垦集团历年来十分注重农业人才的培养和积累。没有人才,无论有多么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多么先进的农业机械,都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北大荒农垦集团内的黑龙江农垦机械化学校为例,该校建于1955年,通过阳光工程、转业官兵培训等形式,每年短期培训各类近1万名落地型人才,服务于北大荒农垦集团。自建校以来,共培养4万余名涉农专业毕业生,成为现代农业的精英骨干。近年来,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全国各地各大城市纷纷上演争夺人才大战,纷纷出台优惠政策以吸引人才。北大荒农垦集团也不例外,在注重培养本地人才的同时,也大量引进国内外现代农业人才,人才引进方面在政策上予以奖励,不但要把人才引进来,还要把人才留住,优惠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吸引了高校毕业生来北大荒农垦集团施展才华。同时,集团也注意到了企业员工的新老交替问题,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年轻人从事农业工作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很多年轻人大学毕业后都走向了全国各地大城市,脱离了农业。培养稳定的高素质的农业现代化接班人,已成为当今急需解决的问题。搞好小城镇建设,给年轻人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工作待遇,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建设美丽家园,大量高素质的现代化农业人才的积累,奠定了北大荒农垦集团做大做强的基础。
在国家改革开放大环境中,不断改进生产和经营模式。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垦区一直走在改革的路上,不遗余力地坚持改革开放。在招商引资的同时,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今天的北大荒集团的发展壮大,夯实了基础。集团已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关系,主要农畜产品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通过改革开放,采取了走出去、引进来的开放政策,在世界强级别企业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北大荒农垦集团已经成为国家对外农业贸易的窗口,尤其在近几年的深化改革过程中,在国家的推动下,进一步做到政企分开,进一步去政府职能化,将一些具有政府职能的部门移交给地方政府,集团内的教育、卫生、公检法等机关部门都移交给了地方政府,大大提高了北大荒农垦集团的企业竞争力,农业现代化程度将走上一个新的高度。
精准地用好国家惠农政策,做好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维修与维护,进一步提高集团内产业人员素质,做好技术培训、人才积累,继续加大科技含量的投入,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多出适合于垦区经济发展的科研成果,在全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起到带头带动作用,树立现代化大农业榜样,北大荒农垦集团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引领作用将一如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