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对水稻种植效益的影响研究
2021-12-25唐爱丽
唐爱丽
(依安县太东乡乡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区域均以获得更多的水稻种植经济效益作为目标,所以,在不同的地区当中均开始栽种水稻,种植的面积非常大。并且,在此过程当中,通常会运用很多农药与化肥。不过,因为农药和化肥的过度应用,带给水稻种植区域生态环境严重地破坏影响,妨碍到有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对于此种状况,需要合理应用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以便创造出更多的种植收益。
1.针对水稻种植技术的说明
1.1 水稻种植机插技术准备工作概述
科学运用机插技术,能够完成种植水稻的任务,进行落实以前,应该加强准备工作。具体来说:其一,应该重视水稻种子的准备工作。针对水稻种子而言,应该事先进行晾晒,以便使种子包含的杂质被及时清除掉,然后借助药剂做好水稻种子的消毒处理,使其被放置到药品内完成催芽处理的任务。在此过程当中,如果种子超过91%产生了破胸露白的情况,需要借助科学的播种方式。一般情况下,对于种子浸泡的时间,其主要和恶苗病、线虫病的防治工作紧密关联,所以,实施播种工作以前,需要借助11%的吡虫啉农药进行喷洒处理,并且兑水25ml,完成播种与催芽的任务。其二,开展秧苗准备的过程当中,则需要将水稻的育苗基质作为首选,与此同时,可以运用机插硬秧盘,运用秧板准备工作之时,则需要并列摆放三盘,使得渠道的宽度是0.6m,相应的沟深度是0.25m,随后向秧沟大棚喷水,有效规避出现直接冲淋的情况。
1.2 水稻机插秧种植管理技术说明
在运用相关水稻机实施机插秧苗育种的时候,可以达到增加水稻种植产量的目的,使水稻的成秧率得以提升,加快了水稻秧苗生长的速度。与此同时,通过科学运用机插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出保湿增温的良好作用,有助于增强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避免出现烂秧的现象,提升了秧苗的成活几率,确保了水稻种植的产量达到相关目标。运用先进的机械技术实施水稻播种的过程当中,需要使机械秧育土层的厚度大概为2.0cm,搭配使用65%的敌克松和1400倍药液实施床土喷洒、消毒处理,进行消毒处理的时候,需要避免出现外露芽谷的情况,针对盘间距加以科学管控,确保所摆放水稻幼苗的整齐性,有效规避发生水稻秧苗悬空的情况。进行水稻秧苗管理工作的时候,对于播种阶段的秧苗而言,应该遵循一叶一心的原则,达到保湿保温的效果,并且实现促根利苗的效果,特别对于过渡阶段来说,则需要实施适温保苗处理,使早稻的膜内温度处于22℃~24℃的范围内。所以,科学利用水稻机插秧种植管理技术可谓十分关键,具有很大的实施价值。
1.3 水稻大田移栽管理技术介绍
在开展水稻大田移栽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下述几点:其一,应该采用精细管理模式,确保早翻耕种;在开展大田灌水处理工作的过程当中,应该明确具体的高低落差数值,通常是2.5cm。实施田地灌溉处理的时候,需要当田地进行移栽处理以前,提前实施两日平整处理,然后进行田地的基肥施加,在大田泥土沉淀以后,便能够实施移栽工作。满足水稻机插秧苗相关规定,需要让秧苗机插育苗保持处于26d~33d之中,让各株秧苗的高度均为大约17cm,让水稻植株的种植高度满足相关规定,并且避免生长的时候出现病虫的现象。如若水稻秧苗盘根较好,拥有诸多的白根,提起秧毯的时候没有发生散落的情况,由此证明水稻秧苗盘根满足相关要求,移栽效果很好。进行大田移栽管理的时候,应该满足下述几个方面的要求:其一,强化针对水稻秧苗的水分控制工作,针对扎根之后的秧苗,需要实施返青处理;处于分蘖期时,则应该进行间歇灌溉处理,达到了促根促蘖的效果;处于分蘖接近叶龄阶段的时候,需要加大排水烤田的力度,让水稻田间包含大约4cm厚度的薄水层。处于此种环境当中,需要实施水稻灌浆结实,能够避免出现水稻秧苗田断水太早的现象。其二,进行施肥控制的过程当中,则应该借助准确定位的方法,完成种植的任务。并且参考水稻具体的生长状况,编制出科学的种植与施肥策略。比如,在进行早稻施肥处理的过程中,应该参考病虫的情况,需要明确氮磷钾施肥的比重。其三,在开展水稻栽种的过程当中,应该及时发现并分析水稻稻田存在的各类病虫害情况,编制出科学的防治策略,有助于使水稻养殖的药量、用水量均可以满足水稻种植产量的要求。
2.水稻种植技术对水稻种植效益影响情况的探究
2.1 针对生态效益方面的说明
应用水稻机插技术的时候,经过长期实践之后,从中可知,从前采用的人工水稻栽培方式带给自然环境严重的污染,通过缩减对化肥原料的用量,能够完善土壤的结构,借助机插技术,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并且有效落实相关管理制度。运用此项技术,可以降低农药的实际用量与数量,确保了农业生产工作的安全达到相关规定,有效规避带给自然环境的危害。在明确水稻栽种过程当中的节水、节肥等要求之后,可以减少带给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达到有效防控的目的,真正做到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农业行业的长远发展。缩减了需要进行防治的病虫害面积,在增强了防治效果的同时,使水稻种植的质量满足相关规定。
2.2 结合经济效益情况进行分析
在运用水稻机早稻插秧种植技术的过程当中,需要了解其与人工插秧早稻插秧间各自的经济收益情况,具体而言:第一,应用水稻机实施早稻插秧栽培之后,借助早稻生产的方式,对于移栽、种子和劳动力等部分的成本,对比人工栽培均得以降低,如此,可以使早稻生产的成本开始下降。通常情况下,人工插秧水稻移栽投入的成本为2300元/公顷,假如运用水稻机,其移栽投入的成本只有270元/公顷,二者相差2030元。所以,运用不一样的插秧种植技术之后,一方面,可以使水稻移栽的成本产生改变,所投入的成本尚无产生很大的差别。究其原因,在于水稻进行插秧育苗之后,其田间管理和从前的管理方式之间差异性较小,而机插秧仅仅可以实现移栽上的成本控制。第二,应用机插秧技术之后,早稻生产受到稻谷产量而出现增加的情况,可以达到增加水稻总产量经济收入的目的。笔者查阅相关资料之后,从中可知,采用人工插秧的早稻稻谷收入大约为15000元/公顷,假如选择机插秧之后,早稻的产量提高,产值随之增加,大约为16204元/公顷,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深究原因,在于水稻机插秧和移栽环节可以保证秧苗扦插具体的落田苗数,同时合理进行运输水分、肥料管理等工作,有助于增加产量。第三,运用先进的机插秧技术,可以使早稻的经济效益得以提高。一般来说,假如运用人工插秧的方式,早稻稻谷的经济收益大约为1420元/公顷,假如运用机插秧种植技术,早稻稻谷的经济收益则为3400元/公顷。究其原因,在于采用机插秧技术可以使早稻生产的经济成本得以下降,让稻谷的产量得以提高,增加了水稻种植的经济收益。
2.3 在社会效益方面的分析
利用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的过程当中,不但使农业生产工作的劳动力得以节约,而且让水稻栽种的速度变得更快。对比从前的人工种植方式,假如一日工作10h,水稻机每台机械依靠4人进行操控,在10h当中能够扦插栽培秧苗大约65~85亩;假如运用人工扦插栽培的方式,平均每人10h可以扦插栽培秧苗1亩,而4人即4亩,经过计算得出,人均提速大约20倍。与此同时,因为运用了工厂化集中育秧苗方法,借助水稻机栽培能够节约秧田的面积大约10倍,秧田和大田的比重为1:80,人工育秧苗当中的秧田、大田比重仅为1:8,几乎相差10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常情况下,水稻种植技术的高效利用与否,直接和水稻种植的效益紧密关联。为了不断增加水稻种植的经济收益,要求加大对新型水稻种植技术的运用力度,以便充分发挥出水稻种植技术的良好作用。具体进行水稻种植工作的时候,应该引入全新的水稻种植思想,并且不断改进与优化相关水稻种植技术,尤其针对那些较为特殊的区域来说,应该及时规避带给水稻种植效益不良影响的相关因素,以便达到既定的水稻种植工作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