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堂县农业信息化发展新探索

2021-12-25丁开敏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4期
关键词:金堂县金堂现代农业

丁开敏

(金堂县农业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四川 成都 610400)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业方面的具体呈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1.金堂县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金堂县积极探索推进全县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明确以农业现代化为发展方向,互联网+物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益农信息社”184家,物联网基地4家,智慧农业示范区项目1个,利用“成都农业”、融媒体、新媒体、益农网、“金堂公众信息网”“三农热线”12316、微信+新浪微博“金堂农业”公众号,为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构筑现代农业信息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1.1 农业信息化建设政策引领

《成都市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5)》提出:以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构筑都市现代农业新高地。金堂县立足县情农业实际,经过深入调研和论证,提出以农业现代化为发展方向,推进农业信息发布及时化、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产品营销网络化、农业管理信息化,以“新四化”为抓手和着力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在政策的强力引领下,涌现出了一批懂技术、懂经营、懂管理、懂销售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强力支撑。如全国十佳农民孙泽富,四川省高级农业职业经理人白秀娜、马志勇等。

1.2 构建农业信息化协同推进机制

1.2.1 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依托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的信息、技术和资源优势,整合金堂县农业发展基础数据,形成具有金堂本地特色的信息交流平台,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系统、金堂公众信息网农业篇、融媒体中心农业版、云尚智农(手机版)、金堂农业微信公众号等,在传播农业科技、农业信息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信息价值,提升信息综合利用效能,精准对接用户需求,实现农业精准帮扶,对本地涉农龙头企业,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方式,强化指导和服务,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如我县赵家镇的羊肚菌种植,从菌丝的培育、到种植、到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信息平台均深度参与,提供全方位服务。

1.2.2 建立学习交流长效机制

改变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观念,紧跟农业最新发展动态,及时更新农业知识结构体系,我县多次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代表、农业职业经理人、青年农场主等赴陕西、宁夏、山东、浙江、河南等先进地区实地学习和考察现代农业发展经验,不断开阔眼界,探索我县农业发展新模式。2020年,金堂县新增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200人,新型职业农民精英培训50人,在全县16个镇(街道)开展2020年学员遴选工作,遴选参培新增农业职业经理人学员200人、精英培训学员50人。

1.3 打通农业信息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严格按照市、县相关文件要求,努力打通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了市、县、镇(乡)、村“四级联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完善软硬件设施及人员配置,为农户实时提供生产技术、病虫害预报、市场动态等信息,并在线下,整合农技综合服务点、电子政务服务点、便民服务超市等服务资源,形成“益农信息社”,让信息资源,覆盖村野乡社,流淌于田间地头,让农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农业信息的全方位服务。比如:2015年,韩键铭来到金堂,创办了晗晟农场,主营柑橘种植。刚开始,他因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柑橘一度滞销。我县农林局了解情况后,帮助该农场搭建起了物联网和智能管理系统,并积极对接京东平台,促进农场和京东平台合作,不仅帮农场解决了滞销难题,还从整体上促进了农场经营管理的提质增效,极大地提升了农场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

2.金堂县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不足

金堂县是农业大县,经多年努力,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受限于区位优势不明显、丘陵占比大、交通欠发达等客观因素,发展现代农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政策导向效果不明显。目前我县农业生产还是以家庭散种为主,农业机械化程度偏低,农业规模化水平不足,农业政策的落地还不够到位,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还较为突出。二是行业发展动力不够。主要靠政府的政策推动,缺少强有力的行业组织挑大梁,行业抱团发展作用不明显,在减低生产成本、强化经营管理、应对市场变化方面能力不足,发展后劲潜力不足。三是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的示范作用较弱。我县丘陵地形复杂多样,龙头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的推广复制性较弱,加之耕种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年轻的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导致农业信息化程度较低,创新力度不够,人才制约因素明显。

3.金堂县农业信息化发展建议

3.1 细化政策措施,强化政策引领

农业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强大引擎,必须持续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将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一是在政策制定时,要强化调查研究,准确掌握县情农业实际,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准确掌握农民需求,并体现在政策上。二是进一步发挥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引导作用,参照《成都市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5)》,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细化具体措施,使政策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政策层面提高落地效果。三是继续加大全县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创新资金投入和管理机制,真正发挥资金的撬动作用,同时,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扩宽资金融入渠道,提升资本利用效率。此外,加大政策的优惠扶持力度,对粮油种植项目、特色种植项目、特色养殖项目等特色项目,进行合理的贷款贴息,对符合要求的农业职业经理人,进行政策性的保险补贴,通过政策的多种方式,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进入农业领域的积极性。

3.2 培育行业协会,凝聚发展动力

深入挖掘本地资源,联合本地农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农业经营主体等,成立多类别的行业协会。目前我县成立了“金堂县食用菌产业联合会”“金堂县葡萄产业协会”“金堂县水产养殖协会”等各类协会,依托协会,以农业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制定并完善行业标准,凝聚行业资源,强化行业自律,努力提升行业竞争力。比如:利用农业信息化手段,特别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农产品溯源监测、规范农产品电商销售等。同时,初步探索行业协会间的联合,形成优势互补和规模效应,强化数据共享,推动农业信息体系化建设,提升信息利用效率,此外,尝试组建全县农业信息化建设专家团队,壮大专家队伍,优化专家结构体系,为农业的现代化升级发展,提供专业人才储备。

3.3 强化示范引领,增强辐射效能

将信息化和现代农业融合,规划建设农业示范区,加大信息化在农业示范区中的场景应用,充分发挥农业示范区的带动引领作用,提高示范区的可复制性和推广性,结合我县实际,确立“强菌、优橘、扩橄、稳粮、兴乡”十字方针,着力构建4个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一是食用菌产业“一区两片”,以食用菌产业园功能区为核心,带动官仓、赵家两镇的街周边连片发展生产基地。二是柑橘产业“一园两线”,以三溪镇万亩脐橙园为核心,沿金堂大道和资水河流域两线,形成以金堂脐橙、春见、爱媛38为主,明日见、橘柚等品种为辅的早中晚熟品种体系。三是油橄榄产业“一山多丘”。充分利用龙泉山“深丘峡谷”气候、土质特征,以及金堂东部丘陵地区坡地的日照优势,把生态绿化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集中连片发展油橄榄产业。四是粮经养殖产业“一粮多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蔬菜、中药材等精品种植业,适度发展生猪、牛羊、禽兔等畜禽养殖业,鱼、虾、蟹、甲鱼等种养复合产业。通过四种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提高农业发展的可复制性和辐射性,最大程度带动周边农业的发展,在农业示范区中,注重提高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为农业以后的升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和留下充足空间。

4.结束语

当下,信息技术正加速与农业渗透融合,信息化和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将是农业发展的新动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分享信息化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让农业更强,让农民更富,让农村更美,让乡村振兴早日实现。

猜你喜欢

金堂县金堂现代农业
“五老”精神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金堂县人力资源形势分析与研判
现代农业
四川省金堂县职业高级中学:多元融合发展 增强技能支撑 加速培养人才
金堂县:“春风行动”激活创业就业“一池春水”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ementing displacement interface stability of extended reach wel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