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埔县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1-12-25钟伟明
钟伟明
(广东省大埔县林业局,广东 大埔 514299)
森林火灾是世界八大自然灾害之一,是森林最大的敌人。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就是通过有些树种较强抗火性与耐火性来阻隔林火的蔓延,改变火环境、火行为,使易燃林地转为难燃林地增强林术的抗火性,以达到森林防火的目的。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既能起到预防和阻隔林火的作用,又能增加森林蓄积量;既有防火功能,又有社会和生态效益。大埔县是广东省重点林区县,山多林多、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因此,加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对于提高林区防火控制能力,达到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大埔县林业资源与森林防火概况
1.1 林业资源概况
大埔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居韩江中上游,介于北纬24°01'~24°41'、东经116°18'~116°56'之间,是广东省重点林区县之一,植物种类繁多、山多林密、森林生态优美。全县国土总面积24.38万h㎡,林地面积19.83万h㎡,占国土总面积的81.34%,有林地面积19.11万h㎡,全县森林覆盖率78.87%,林木蓄积量达1062.33万m3。
1.2 森林防火概况
大埔县森林以易燃的马尾松、杉木林为主,地表植被主要以芒萁、乌毛蕨、蔓山莠竹等为优势种。近年来,虽然进一步完善了森林火险监测预报、林火瞭望台、林火信息指挥、林火扑救等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但林火阻隔系统还较薄弱。随着林区交通的不断发展和农事活动的日益频繁及燃料结构的改变,林内可燃物载量逐年累积,森林火险隐患不断增加,已成为森林的头号敌人,严重威胁着森林资源的安全。
2. 大埔县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够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程。因此防火林带建设工作与县、镇各级政府重视程度密切相关,重扑救,轻管护的观念普遍存在。如一些林农在耕种、放牧时损坏生物防火林带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经营主体多元化,林权结构分散化以及经营形式多样化等新情况,导致一些领导、部门对建设生物防火林带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只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缺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导致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滞后。
2.2 布局不合理
长期以来,大埔县生物防火林带是在市、县、镇交界处和沿山脊走向进行规划营造。坟场、寺庙周围、田林交界、道路两侧、村庄周围却没有规划生物防火林带,而这些地方人们活动最为频繁,违规野外用火的现象时有发生,稍为不慎,就会酿成山火。由于没有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形成林带闭合圈,不能有效地起到阻火、隔火、断火的作用,一旦发生山火,就难以控制和扑灭,森林大火的发生就不可避免。
2.3 树种选择单一
长期以来,大埔县以木荷作为生物防火林带造林树种。木荷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防火树种,树冠浓密,抗火性、萌芽力强。虽然木荷根系强大,扎根深,能抗一定的干旱瘠薄,对土壤适应性也较强。但不同立地条件的人工木荷生长差异较大,如果在阳坡中上部,立地条件偏差的地方营造木荷林带,往往生长缓慢,直接影响了生物防火林带功能发挥。
2.4 科技支撑不够
目前生物防火林带研究大多在树种选择、抗火性、适生性、成活率等基础性方面,而对生物防火林带专用肥料、树种配置模式、除草剂等项目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特别是如何让种植在山脊、高山地带、立体条件差的林木能够速生快长,早见成效,这一难题尚未解决,是林业科研人员面临的一大课题。因此,只有加大科技攻关力度,通过科技创新,才能提高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水平。
2.5 造林质量不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价不断提高,市场劳动力费用也不断上升,原定造价与现在市场价格相比,明显偏低。如果造价偏离市场价格,就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目前,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资金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解决,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导致建设资金不足,重造轻管的现象就会发生。有些防火林带只能造林的当年进行一次抚育,此后任其自然生长,林内杂草丛生,导致林木生长不良,未能郁闭成林,有的甚至报废,前功尽弃。
3.加快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的质量,不仅影响到林带林木生长、防火功能的发挥,而且影响到当地投资环境、经济建设和森林生态环境。因此,各地要把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摆上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把它作为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成立专门领导小组,保证该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切实解决防火林带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意义、作用,使营造和保护生物防火林带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3.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目前,大埔县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布局仍不尽合理。从大埔县多年山火发生的情况分析,全县森林火灾60%是林农从事生产活动违规野外用火引起的,35%是人们上山祭祀引起的,5%是智障者和小孩玩火引起的。因此,应加大对果场、坟场、寺庙周围、道路两旁、村庄周围、山脚田边等林火高危区域进行重点配置,科学布局,把零星分散的点、片、块连接起来,进行单独施工连接成带,形成林带闭合网络圈,一旦发生山火,生物防火林带就能起到阻火、隔火、断火功能,从而有效地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
3.3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在树种选择问题上要因地制宜,既要注意林的群落结构, 又要结合山头、田间、地段选择树种,同时要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常绿、枝叶茂密、含水量大、耐火抗火力强,生长迅速、郁闭快、适应性强、萌芽力高,抗病虫害的树种。并尽可能营造混交林, 营造形成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多植物、多色彩的生物防火林带景观。
3.4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造林质量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工程是一项投入多、消耗大,又难以直接获取经济利益进行自我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为保障工程顺利实施,省、市、县要积极落实配套资金,把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保证资金足额到位。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加大对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提高造林质量,确保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3.5 加强科技支撑,提升管护水平
由于生物防火林带多种植在石砾多的山脊,高山地带、立地条件较差,种植成活率低。因此,要建设好生物防火林带,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县林业主管部门应积极加强同林业科研机构沟通与合作,组织林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开展生物防火林带专用肥料、树种配置模式、种苗培育、除草剂等项目的科技攻关,使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有科技支撑。充分利用先进计算机技术建立生物防火林带网络监测体系,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定期对生物防火林带林木生长势、生长环境等进行动态监测,跟踪管理,为生物防火林带管护提供科学依据。
4.结语
总之,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工程,是一项牵涉面广、投资大、时间长的公益性事业,是森林防火治本措施,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离不开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重视,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营造生物防火林带,不仅可以使大埔县森林资源得到保护和森林覆盖率提高,而且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优化生态环境,满足人们生活和提高质量的需要。因此,加快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战略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