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2021-12-25梅良胜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4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问题养殖业环境污染

梅良胜

(宿州市埇桥区桃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安徽 宿州 234000)

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向规模化与集约化方向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由于传统养殖理念与养殖模式的落后性,导致养殖人员并未重视养殖过程中环境污染的防控,相关政府部门必须重视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防控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畜牧养殖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推动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现状

1.1 养殖模式落后

近年来,我国基层畜牧养殖业向规模化与集约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然而由于传统养殖模式的长期影响,导致目前大部分地区的畜牧养殖模式依然以家庭化以及粗放式为主,养殖效率较低,且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粗放型的养殖模式中,养殖场欠缺完善的养殖设备以及污染治理设备,动物排泄物、尸体以及养殖废弃物等并未得到科学合理的处置,大多选择随意排放在环境中,直接造成空气、水源等严重污染问题。

1.2 欠缺环保意识

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的根本原因在于养殖人员欠缺环保意识,相关政府部门和养殖企业等并未重视以及没有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养殖人员以及养殖企业更为关注养殖的经济效益,对各种废弃物等并未采取无害化处理,规模化养殖场内部欠缺完善的环保设施,使畜牧养殖业发展陷入死循环。因为政府部门不够重视畜牧养殖业中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导致环保工作的宣传教育、监督执法等各个环节没有全面地落实,区域内养殖场建设欠缺合理的规划设计,因此加剧了畜牧养殖业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2.畜牧养殖环境污染主要原因

2.1 粪便污染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最直接的污染便是动物粪便污染。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畜牧养殖粪便的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远超工业及生活产生固体垃圾总量。一般情况下,针对畜牧养殖粪便处理是直接进行还田处理,但当下由于畜牧养殖过程产生的粪便量逐年增加,农田已经难以对其进行全面的“消化处理”,因此大量的粪便堆积对环境造成了极大地污染。一方面粪便本身散发的气味引起的空气污染,对周围人们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粪便会因下雨或其他原因随着雨水进入湖泊或其他水域,使得水体污染也日益加重,导致水中藻类疯长,形成水体污染。

2.2 大气污染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会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其污染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动物排便,其粪便会产生一定硫化氢及氨气等有害气体,这同时也是动物粪便产生浓重臭气的罪魁祸首,若动物粪便散发的臭气长期得不到有效处理,就会进一步生成甲硫醚、二甲二硫醚甲基硫醇等低脂肪酸,并进一步加重臭味的恶化,人们要是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轻则会使得人精神不振,重则还会导致免疫力或记忆力下降。另一种对大气造成污染的污染源是因为动物的打嗝放屁,根据现有的调查报告以及数据能够看出,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来自畜牧业,实际上一头牛每天因消化原因产生的打嗝、放屁会排除大量的甲烷气体,由此可见,畜牧养殖对大气造成的污染值得人们深思。

2.3 水体污染

畜牧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污染废水,其污染废水一方面是来自动物自身尿液,另一方面则是在对动物场所进行喷水清扫时产生的污水,若这些在畜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得不到有效的净化处理,就会流入到周围水体环境中去,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在对水体污染检测中,其中对溶入水中粪便量检测是水体污染检测重要的指标之一。牲畜粪便水污染主要特点之一便是对水体造成的污染浓度高,并很难采取相应措施对这一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只能依靠水体自行进行“消化”,会使得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破坏水中的生态平衡,导致大量水藻滋生,影响水中鱼类正常生长,甚至会导致鱼类的死亡。

3.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应对措施

3.1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为彻底解决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相关政府部门要正确认识到畜牧养殖中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加大环境污染治理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落实深度与广度。结合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深入分析区域内畜牧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与优化法规制度体系与内容,加强区域内养殖人员以及规模化养殖场的管理与监督力度,增强执法力度,保证区域内畜牧养殖行为的规范性,从根本上解决畜牧养殖业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此外,相关政府部门必须结合区域内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战略以及现状,做好畜牧养殖区域的科学划分,采取分层治理的手段,以此来增强畜牧养殖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效果,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工作机制,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养殖场内外环境卫生、环保措施的情况等,严格规定养殖场废物排放的总量,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并予以惩罚,情节严重的必须关停整顿。增强区域内各个养殖场的监管力度,采取事前干预的方式,最大程度上控制畜牧养殖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进而提高畜牧养殖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必须规范养殖区审批流程。养殖区域划分对环境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应严格规范养殖区域,并加强对审批流程的控制。在审批过程中,重视圈舍标准规定,特别是在废弃物处理方面,更是养殖区建设的关键所在。同时,区域布局应坚持科学性、合理性原则,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和避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3.2 加速产业结构转型

传统畜牧养殖模式与技术早已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必须加速畜牧养殖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畜牧养殖场的建设中,必须坚持填平补齐的基本原则,要求各个养殖区域必须建立健全粪污收集、存储以及运输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增强现有粪污处理基础设施的升级力度。大力推广以及发展沼气工程,实现畜牧排泄物的资源化高效利用,避免因为无序排放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结合实际养殖环境与条件等,采取针对性的畜禽排泄物处理对策。增强畜牧养殖场项目建设的验收检查工作力度,保证养殖场规划建设满足于相关的规章制度。另外,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增强绿色环保养殖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力度,必须根据区域内的实际情况,明确养殖规模以及养殖密度,推动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业的深度融合,提高畜禽排泄物的有效利用率,降低畜牧养殖业造成的土地等方面的压力,大力推广粪便堆沤还田、有机肥等技术,满足于农业发展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推动农业与畜牧业的长远发展。

3.3 采取有效方法,对动物粪便加以有效利用

通过上述叙述可知,畜牧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除了动物自身因素外,其主要污染源便是动物的粪便,其对水体、大气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基于此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对动物粪便加以治理,使之污染源得到有效消除。主要方法有动物粪便肥料化方法,即可以采取腐熟堆肥法或生物处理法对动物粪便加以处理,这两种方法都是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从而杀死动物粪便中的寄生虫卵与病原菌,并通过好氧微生物对粪便中各种有机物实现快速分解,从而可以在较短时间对动物粪便加以处理,这种方法比直接将动物粪便埋在土壤中效率更高。还可以采用动物粪便能源化处理,即将动物粪便集中放置在沼气池中进行发酵处理,从而有效实现了动物粪便转化为沼气能源。这种对动物粪便能源化处理不仅有效避免了动物粪便随意堆积现象,还使得动物粪便中的能源得到合理的转化与利用。另外,由于动物粪便中仍含有大量未经消化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其他营养物质,因此可以对动物粪便重新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使之变成一些畜禽饲料的原料从而实现资源的再利用,通过上述对动物粪便加以处理从而有效实现了动物粪便资源的合理回收与利用,从而从根源上有效降低了因畜牧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是畜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制约因素,必须深入分析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加大环保工作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增强监督执法力度,规范养殖行为,大力推广应用绿色环保的养殖模式以及养殖技术,采取事前干预的措施,全方位的控制畜牧养殖发展中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推动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问题养殖业环境污染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浅析农村农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工程施工中环境污染主要因素及相应措施讨论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紧迫的环境污染问题(上)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煤矿区环境污染及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