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及建议
2021-12-25张丽芬
张丽芬
(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寻甸 655200)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寻甸县)是云南省昆明市下辖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横跨金沙江、南盘江两流域之间,是滇东北之要冲,境内昆曲高速公路、沪昆高铁斜跨东南,东川铁路支线、嵩待高速公路穿境而过,7204公路贯通西部,交通方便,区位优越,是昆明市北出四川、东北出贵州的重要通衢。县人民政府驻仁德街道,海拔1873米,总面积3966km2。全县辖仁德、塘子、金所、河口、七星、羊街、先锋、柯渡、鸡街、六哨、甸沙、功山、倘甸、凤合、联合、金源16个乡镇(街道)、175个村(其中 29个社区),1577个自然村,1826个村(居)民小组(其中居民小组113个)。2019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57.5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47.73万人,占总人口的82.96%;城镇人口9.80万人,占总人口的17.04%;少数民族人口13.78万人,占总人口的23.96%,其中,回族7.25万人,占总人口的12.61%;彝族5.45万人,占总人口的9.47%;苗族7340人,占总人口的1.28%。常住人口47.76万人,城镇化率31.76%。全县人口出生率9.05‰,死亡率4.73‰,自然增长率4.35‰。
近年来,寻甸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坚持生态发展战略,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把退耕还林(草)工程作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经 来抓,经过前一轮退耕还林和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努力,寻甸县退耕还林(草)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1.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
2000年寻甸县被云南省列为全省退耕还林的试点示范县,于同年启动实施国家退耕还林工程。截止 2020年,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草)工程总量为 29.87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草)15.47 万亩,荒山荒地还林(草)14.4万亩。
1.1 国家退耕还林完成情况。2000-2003年完成国家首轮退耕还林(草)工程21.2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草)7.3万亩(退耕还林7.1万亩,退耕还草0.2万亩);荒山荒地造林(草)14.4万亩(其中:造林11.4713万亩,封山育林1.0700 万亩,种草1.8587 万亩)。2014-2020年完成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8.1700万亩 。其中,2014年完成1.0万亩,2015年完成0.5万亩,2017年完成2.2万亩,2018年完成2.64万亩,2019年完成1.53万亩,2020年完成0.3万亩。2014-2015年的1.5万亩已经通过了国家、省、市的检查验收。
1.2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完成情况。2008 -2015年在国家、省市的关心和支持下,寻甸县启动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完成农业项目基本口粮田建设14866亩,完成畜牧项目棚厩建设29218平方米,青储窖17600立方米,饲料地建设14318亩;完成林业项目农村能源建设沼气池1369 口,节柴灶 8325眼,太阳能17525套,薪炭林建设2506亩,后续产业发展种植业94400亩,补植补造41105亩,开展技能技术培训21094人次,完成退耕农户生态移民57户231人。
1.3 退耕还林科技支撑项目完成情况。完成苗圃基地改扩建项目112.4亩,云南松采种基地建设项目 3070亩,华山松采种基地建设项目4190亩,早冬瓜采种基地建设项目215亩,板栗采穗圃建设项目105亩。
2.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1 退耕还林用地要求高,政策补助低。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实施,在充分尊重农户主体意愿的基础上,其要求严格限定为25°以上的非基本农田坡耕地,或重要水源地15-25°非基本农田。目前,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国家政策补助标准为2014-2016年1500元/亩,2017-2020年1600元/亩。而根据目前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当前农村收入水平来说,其补助标准相对较低。因此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退耕还林相关农户的参与积极性。如果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不能吸引农户的话,基于目前退耕还林工程的自愿原则,农户积极性不够高。那么对于整个工程实施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2.2 工程实施中前期费用严重不足。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建设规模比较大,所需资金较多,对此,工程前期必须有充足资金作为保障。如果在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缺乏充足资金作为保障,则会对项目的顺利实施造成不良影响。在退耕还林工程作业设计、方案制定、合同签订、确权发证等方面均面临很多问题,进而影响基层政府开展退耕还林工程的积极性。
2.3 林木抚育管护难度较大。寻甸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是一个偏远的少数民族山区贫困县,一方面由于寻甸县自然地理条件差,每年省、市下达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任务较大,而且规划设计小班多且分散,涉及范围很广;另一方面,在退耕还林工程管护中,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由造林农户负责管理,管理成本比较高。除此以外,林牧矛盾尖锐,多个乡镇虽已开始实施强制性措施,但是林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所以对于整个林木管护的难度相对较大。
2.4 后续产业发展滞后。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后,需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发展后续产业,而部分地区财政紧张,资金扶持力度不足,并且技术水平比较低,农户参与后续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比较低。另外,在后续产业规划发展中,缺乏完善的储备力量,农户主要参与养殖业以及种植业。因此,在后续产业发展中生产技能水平比较低。除此以外,产品类型单一、发展规模比较小,无法有效带动退耕户的参与积极性。
2.5 新一轮退耕还林不动产登记证发放难。新一轮退耕还林的不动产登记证目前是由不动产管理局管辖,但是林草相关单位及部门作为整个退耕还林项目的设计实施单位,其证书发放过程需要一定的流程与时间。而且目前的退耕还林项目涉及面广,涉及千家万户。当林草相关部门在进行新一轮退耕还林(草)的时候,有一些农户决心不够,即使已经在规划好的土地上种植树木,但后期,部分农户会出现后悔等情况,有可能发生复垦现象,不再愿意办理不动产权证书。
3.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的建议
3.1 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政策宣传工作。退耕还林工程遵循的原则,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综合治理。根据不同地理、气候和立地条件,结合各镇农业产业布局,不限定生态林,经济林比例,宜经济林则经济林,宜生态林则生态林,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首先要加强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政策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及相关的法规,提高群众对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积极性。此外,相关单位和部门还需要对林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退耕还林政策的相关内容,保证参与的林草技术人员拥有专业的工作技能,促进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开展。
3.2 加强退耕还林的管护工作。“三分造,七分管”,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管护工作至关重要。在进行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过程中,通常会出现林木管理问题.例如管理工作效率过低等,直接导致所栽植的林木成活率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就需要林草部门不断地提升并加强林木管护效率,首先是要采用料学合理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并因地制宜,安排专业的管护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指导,同时还要做好后续服务工作,保障林木的成活率。其次在进行新一轮退耕还林的过程中,还需要保证所有林木的生长质量,不能仅仅关注其成活率,要尽最大的努力推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
3.3 拓宽投资渠道,保证项目实施资金充足。在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具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国家需投入大量资金,而地方政府也应提供适当资金作为补助,同时还需积极拓展资金筹集渠道。在前期费用使用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将其应用于退耕还林工程设计、地块规划、土地丈量等方面,确保专款专用。
3.4 加大对农户发展后续产业的扶持。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不论是对农村还是城市,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还有利于优化当前的农村产业结构。在进行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时候,要加大对农户发展后续产业的扶持,并推出相关利民政策,保证农户收入。此外还要保证退耕户的国家补助资金及时到位和落实,确保所有退耕户都能得到。同时还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促进当地其它产业的发展,保证人民群众能够成为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真正受益者,以此来提高所有农户的参与积极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不仅可以推动经济发展进程,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户收入,其在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小觑的地位。此外退耕还林工程还能够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等问题。因此相关部门需要重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的不足和问题,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对整个项目工程的重视程度。提高退耕户的政策补助标准,保证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能够取得预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