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站长的“嫁衣”

2021-12-25周小霞

民族大家庭 2021年6期
关键词:嫁衣文化站土家

文/周小霞

2019年暑假接受三峡大学音乐系博士生导师李晓艳专访

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乐园土家山寨,有一位退休的老文化站长覃万馥,甘愿用毕生的青春年华去“为他人作嫁衣裳”,他四十年如一日缝制的“嫁衣”,只为献给他深爱的“她”。在乐园,老站长的大名如雷贯耳,许多往事时时被乡亲们提起,是位德高望重的长辈,他用毕生的心血为土家山寨缝制的“嫁衣”让乡亲们格外感动!

乐园是个了不起的地方,不但是中国合作医疗发源地,还是闻名全国的著名山歌之乡。1975年,27岁的覃万馥进入乡文化站任站长。他能写会画、爱摄影、懂雕刻、会油漆,在山寨颇有名气。说是站长,其实只有他一个人,文化站既缺资金又无设施。不少好心人劝他不如去教书,马上可以转正。县城有几家单位也向他抛来了橄榄枝。覃万馥说:“人穷志不能穷,就和结婚一样,会选的选儿郎,不会选的选家当,我既然爱上群众文化,进了文化站的门,就不能嫌家穷。”他发誓要用文化来改变山寨落后的面貌,给家乡穿上一件美丽的“嫁衣”。

没有资金,凡自己能动手做的事情就自己去做;没有文化设施,就到各单位去借去凑,比如在中学借来了乒乓球台和黑板,在供电站求得免费照明;没有宣传用品,就同有关单位联合办刊;没有家底,就开展“以文补文”想方设法“滚雪球”。几年后,文化站很快发展成二十多人的团队,活动内容不再是单一的赛山歌,而是有了25项文化活动;文化中心初具规模,有电影录像放映队、照相馆、书店、舞厅、放映厅、图书室、游艺厅等。

当地山民特别爱唱祖传的山歌,老站长仔细考证:据长阳县志记载,乐园土家族山歌已有3000年的历史。他决定好好利用这一资源,改编老山歌,以此来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老站长带领文化站班子着手收集整理、改编创作山歌,并一字一句地教群众唱山歌。这些脍炙人口的乐园山歌,深受群众喜爱。针对扫除山民们的愚味、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反对封建迷信活动,编写了不同的山歌,这些山歌通俗易懂便于传唱,寓教于乐,启迪着山民的心灵。老站长带领文化站还对当地民歌、故事、谜语、俗谚、花鼓子、跳丧、民间吹打乐等进行挖掘整理推陈出新,丰富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落后的土家山寨焕发出新的活力,仿佛穿上了一件时尚新潮的“嫁衣”。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土家山寨时,老站长紧抓时机,创作山歌内容与时俱进。以前山寨里唱着“种田为的肚儿圆、养猪为的过胖年,卖几个鸡蛋为的挣几个油盐钱”;开始商品流通了,便唱着“羊子上山一片白,壮猪出栏嫌路窄”“核桃板栗掉满田,走路踩的都是钱”。1986年,宜昌蔬菜农艺师苏志爱听到了乐园这样一首山歌:“情哥哥来得稀,没有什么吃,煮点包心菜,烧几个大洋芋”。联想到洋芋和球白同熟,于是到乐园乡进行考察,建立了第三线蔬菜生产基地。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乐园乡逐渐发展成全国有名的高山蔬菜基地,乐园西红柿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2008年直供北京奥运会餐桌。地膜推广时,没出过远门的乡亲们持怀疑态度,老站长组织文化站电影队翻山越岭到各村组送电影上门,放映《地膜覆盖》科教片。很快乡亲们开始采用地膜种包谷和烟叶,此举致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大增。“手中有钱家好当”,吃饱了肚子的乡亲们开始争相修路、盖房子、发展农业生产。老站长与时俱进,为乐园山寨穿上了一件科技致富的“嫁衣”!

为了继承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老站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聘请当地优秀山歌手,利用中小学“地方课”的时间教唱山歌,该乡1000多名中小学生学会了唱山歌,学唱山歌成为乐园乡的传统。每年7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赛山歌群众文化节,在老站长的指导下已成功举办了26届。乐园山歌赛深受当地群众喜爱,赛歌阵容逐年庞大,一度轰动了全国,引来中央、省、市等各级媒体的关注,乐园乡也因此被评为“山歌之乡”。文化站先后被评为全省山区特级文化站、全省先进文化站。乐园乡成为培养农村文艺骨干的摇篮,先后有7名文化专职干部被外镇聘用,50多名文艺骨干被县文化馆和外地旅游景点聘用。八角庙村的付祖光早已是全国家喻户晓的男高音歌唱家,乐园村的覃建国更是将山歌唱到了中央电视台,还荣获“青歌赛”第二名。老站长一件山歌之乡的“嫁衣”华丽丽地穿在了乐园山寨的身上,土家乡亲们的心里是多么的美呀!

2004年10月,老站长和参加县庆20周年的乐园歌手合影

2005年4月,长阳土家文化周在武汉举办,老站长和乐园歌手演出后合影

2001年,乐园撤乡并入榔坪镇,几年后壮志未酬的老站长从榔坪镇文化站退休。互联网兴起后,老站长以“乐文”为网名在论坛上发表诗词、楹联、美文。2021年,网络中突然爆出《天赐榔坪,乐园九景等你来》《忆原乐园文化站的同事们》等系列美文,让乡亲们争相传阅,这便是老站长的作品。榔坪土家歌手熊玉兰建了“山歌联唱群”,老站长主动做起了义务指导员,每天进群悉心指导歌手们创作。2021年9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走基层,爱的传递》栏目组走进原乐园乡秀峰桥,在文化广场现场拍摄丰收场景,山歌手们现场表演长阳巴山舞、乐园吹打乐、广场舞、乐园山歌等。现代文明之风吹进土家山寨,老骥伏枥的老站长借助互联网又给乐园赶制了一件幸福吉祥的“嫁衣”!

鞠躬尽瘁的老站长,用土家人最质朴的心最纯真的情默默守护并传承着千年文脉,一步一个脚印,推动着家乡的发展。今年喜逢党的百年华诞,咱们伟大的祖国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政通人和,这件新时代的“盛世霓裳”,正是千千万万个像老站长这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儿女用心血缝制的啊!

猜你喜欢

嫁衣文化站土家
传播与传承:全媒体视域下的土家“啰儿调”
春的嫁衣谁裁剪
欠发达地区乡镇(街)文化站现状与亟待解决问题
唱响“工人先锋号”米市文化站获殊荣
小学课间操跳“土家花灯戏”
明清两朝地方文献辑录的土家语词汇分析
时尚嫁衣,新娘们过来看
风情风光都醉人
你嫁衣如火,开出倾世桃花
浅谈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管理——关于迁西县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