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雪域高原的“湖北答卷”
——湖北省用心用情用力开创高质量援藏工作新篇章
2021-12-25何庆良
文/何庆良
华新水泥落户山南,开启了“输血”变“造血”的产业援藏模式
西藏,雪域高原、世界屋脊。
这里海拔高、气压低、氧气稀薄,被称为“生命的禁区”。
这里是千山之巅、万水之源,是一片神秘的土地。
山南,是西藏自治区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鲁藏布江干流中下游地区,北接西藏首府拉萨,西与日喀则毗邻,东与林芝相连,南与印度、不丹两国接壤,是西藏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山南拥有600多公里长的边界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是中国的西南边陲。
治国必治边。自1994年7月至今,湖北从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多方面,对口支援西藏山南,累计选派九批共1022名援藏干部人才赴藏工作,大力发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与山南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守护神圣国土、建设幸福家园,用忠诚和担当书写高质量援藏的湖北答卷。
27年来,湖北累计援助资金、物资44.68亿元,实施援藏项目596个,助推乃东、琼结、曲松、加查四县区全部脱贫摘帽。以高质量援藏为主线,突出产业援藏,聚焦科技援藏,巩固民生援藏,推动就业援藏,为山南高质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雪域高原沧桑巨变,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如今的湖北大道平整宽阔,贯通南北,是山南市区最繁华、最美丽的风景线。夕阳下,位于道路南段的山南市体育场,藏族群众和外地游客跳起欢快的锅庄舞。放眼雅砻大地,山南宾馆、雅砻剧院、华新水泥、安琪集团、巴山农牧、宏农藏鸡、扎西曲登、东辉中学等湖北援藏项目星罗棋布,凝聚着一批批援藏干部人才的辛勤汗水,饱含着6000多万荆楚儿女的深情牵挂,见证着鄂藏人民山高水长的深厚情谊,谱写了“鄂藏一家亲”新佳话。
寻找“突破口”
2019年7月,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进藏,寻找高质量援藏“突破口”成为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产业,高质量援藏的基础也在产业。”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山南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李修武说,推动山南成为全国大循环中的西藏重要节点,必须围绕本地优势产业,招引一批龙头企业进驻山南。省援藏工作队围绕藏鸡、青稞、核桃、文旅等高原特色产业,引进武汉宏农、北大荒集团、安琪集团、湖北中旅等行业龙头,助力山南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藏鸡产业。积极引进湖北蛋鸡龙头企业武汉宏农落户山南,着力打造山南藏鸡产业集群。该集群由西藏宏农全智能化藏鸡产业园(100万羽,西藏宏农一期)、带动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中规模养殖项目(100万羽,西藏宏农二期)、山南藏鸡产业研究院(带动20个藏鸡养殖专业村分散养殖100万羽)及屠宰加工等配套项目组成,预计集群总投资将达12亿元以上。项目一期总投资5亿元,主要设备成套进口,代表行业一流水平,目前已开始分步投产,已收获第一枚鸡蛋。2021年5月,山南藏鸡产业集群成功申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争取国家专项资金1亿元。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肯定西藏宏农藏鸡项目是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核桃产业。西藏最大的核桃种植区在加查县,核桃干果口感好,出油率高,但种植水平低,技术支撑乏力。湖北援藏投入资金1000万元,依托加查县核桃资源,湖北安琪集团研发生产的安琪纽特核桃油,深受内地中高端客户欢迎。
藏药产业。湖北投入80多万元,整合扶贫资金720万元,流转土地280亩建立藏药材种植基地,引导农牧民种植贝母、天麻等10多种药材。索珠村220户人均增收1000多元。“产业扶贫让我们看到了乡村发展的希望。”索珠村农民索朗达瓦去年种植药材80亩,家庭年收入超过50万元。
文旅产业。重点打造扎西曲登村、强吉村等乡村民宿旅游,启动“英雄武汉人、畅游藏源地”活动。湖北省援藏工作队进藏以来,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开工12个、总投资17.2亿元;签约或在谈项目27个、预计投资78亿元。
湖北省省长王忠林(右三)在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扎西曲登社区看望慰问藏族群众
打好“组合拳”
积极顺应西藏工作的阶段性特征,聚集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充分发挥湖北科技、市场、产业和人才优势,实施好《关于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的实施意见》,打好政策组合拳,推动援藏工作更加系统化、制度化,不断巩固提升对口支援交流合作水平。
推动科技援藏。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按照“一个主导产业、一个龙头企业、一批配套企业、一个科研院所、一个全产业链”的“五个一”工作思路,联合华中农业大学组建藏鸡产业研究院,项目总投资2.6亿元,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联合长江大学在加查县挂牌成立核桃产业研究所,为西藏核桃产业开展全产业链服务;引进湖北安琪集团生物技术中心(国家级)在山南设立分中心,已建设2个高水平实验室,为山南生物科技产业发展做好技术储备;支持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中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参与青稞深加工产业。
巩固民生援藏。建立“大院校+小组团”模式,推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大学等在鄂高校组团支援山南市东辉中学,打造“西藏一流”的中学。东辉中学连续两年中考成绩获山南市第一,湖北文理学院格桑花支教团先后两次获国家级表彰,援藏教师马丹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以武汉协和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为依托,启动“巩固二甲、争创三甲”创建活动,先后建立西藏自治区首家“两癌”筛查中心、婴儿出生缺陷筛查中心、5G远程医疗服务平台等,启动总投资1.2亿元的山南妇幼保健院业务综合大楼项目建设。
创新就业援藏。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湖北累计为山南籍高校毕业生提供岗位2200多个,率先在黄石市建立西藏高校毕业生组团式市场化就业示范基地,并推动山南和黄石两地分别出台相关政策。2020年底启动首批28名西藏山南籍高校毕业生赴湖北省黄石市进行组团式市场化就业,实现了西藏大学生区外市场化就业的历史性突破。举办的新一轮组团式市场化就业专场招聘会,共提供区外企业岗位635个,招聘大学生92人。同时,推动武汉、襄阳、宜昌学习黄石经验,打造“鄂藏情”湖北组团式市场化就业援藏品牌。
突出旅游援藏。山南人文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湖北把旅游援藏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文明进步的突破口。乃东区扎西曲登社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面具藏戏扎西雪巴发源地。2019年,湖北援藏投入2000万元,撬动当地投资3000万元,以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鼓励村民发展民宿旅游。投入运营近一年来,全村129户有64户兴办家庭旅馆,接待游客2万多人,村民通过藏戏表演、特色餐饮服务等集体创收90多万元,全村人均增收1800多元。
深化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泛开展“鄂藏一家亲”等系列活动,推动交往交流交融向基层延伸、向群众拓展,让各族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促进了鄂藏两地广泛交往、深入交流、深度交融。100多名山南籍高校毕业生到内地自主就业,89个种养大户结成对子,各民族之间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藏族姑娘白嘎珍与汉族小伙子陈凡因援藏结缘,建立了新时代民族团结的模范家庭,成为新时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湖北西藏大厦项目位于洪山区和平街北洋桥路以南,项目总投资近20亿元,是武汉市2021年度重点工程之一,该中心负责人斯朗丹增曲培在项目开工仪式上表示,将借助武汉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打造鄂藏交往交流交融新窗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阵地。
实施武汉、乃东乡村振兴领头雁培养计划,组织两批107名乃东基层党员骨干到武汉跟班实训。深入开展宜昌、加查“宜加一家亲、创业手拉手”系列活动,组织加查30名创业青年、35名青少年、20名技能人才到宜昌交流学习。
深化襄阳、琼结支部结对、群众结亲活动,实现琼结县20个村(社区)结对全覆盖,60多名农牧民党员群众与襄阳党员群众结对认亲。
2021年10月15日,75名西藏山南籍高校毕业生乘飞机抵达天河机场,分赴武汉、黄石两地开启新的职业生涯。自湖北创新打造“鄂藏情”就业援藏品牌以来,已有三批共150名山南籍大学生走出雪域高原,来到湖北实现“组团式”市场化就业。
家住山南市浪卡子县张达乡扎余村的扎西曲珍,从咸阳师范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找到理想的工作。在湖北援藏工作队的帮助下,扎西曲珍在黄石市锁定了目标岗位。她说:“我们那边现在公职岗位竞争压力很大,我会珍惜这次机会,在这边学习更多东西,做民族交融的排头兵,加强民族之间的交流。”
山南市人社局党组书记雷丰说:“组团服务、组团管理、组团跟踪,会产生非常好的就业效应、创业效应和社会效应,感谢湖北对西藏学生就业的关心和支持。在这边锻炼、成长、提高,他们回去以后会成为西藏各行各业的骨干人才和带动性人才。”
湖北省援藏办主任马萍表示,将精诚如一、用心用情用力,进一步创新援藏工作思路,聚焦重点领域,深化产业援藏、教育援藏、医疗援藏、就业援藏和智力援藏,加强交往交流交融,在高起点上开创对口援藏工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