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育人路径研究*

2021-12-25张伟峰王荣彬罗竹梅黄晓艳

大众文艺 2021年23期
关键词:红船思政精神

张伟峰 王荣彬 罗竹梅 黄晓艳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 650051)

我党向来非常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我党工作的重心,也是独特的优势。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也应该积极抓牢思政教育,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等革命精神渗透到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之中,如此将达成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限于篇幅,本文则将主要针对“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育人的路径展开探讨。

一、红船精神概述

1.“红船精神”的内涵

到底何谓“红船精神”?“红船精神”的价值何在?对“红船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过精准的描述:“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段描述堪称是对“红船精神”最为精准的说明。在党领导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之中,“红船精神”所发挥的精神效用是无可比拟的,其堪称是党精神系谱的源泉,亦党红色基因的源头所在。“红船精神”在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当中,创造了诸如奇迹。同时,“红船精神”的价值亦在于其能够帮助高校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

高校思政课程乃是达成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塑造的主要课程,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红船精神”的价值与意义,并将之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与素材,将其运用到日常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2.“红船精神”的特点

作为“红船精神”而言,其表现出显著的历史性、先进性与时代性等特质。

(1)“红船精神”的历史性特质

“红船精神”乃是早期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谋解放事业的过程之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一精神引领中国革命开启了全新的格局。

(2)“红船精神”的先进性特质

“红船精神”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所涵盖的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等精神让中国革命事业迎来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并能够继续带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向成功。

(3)“红船精神”的时代性特质

“红船精神”乃是党在充分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之上所得出的理论精华,亦是党在领导革命斗争的过程当中所逐渐生成的伟大精神,此种精神表现出显著的与时俱进特质,也就是说,此种精神无论在哪一个历史阶段都可以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3.“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的意义

现今一个时期,以往的高校思政教育与教学模式难以发挥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所产生的一个直接后果便是高校大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参与性较低、并导致教育与教学效果难以尽如人意。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了思政教育对于高校大学生信念形成的意义所在。理想信念不但是思想层面的问题,同时亦是实践层面的问题。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已是历史赋予党先进性建设的新使命。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必须在坚持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思考如何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将“红船精神”引入到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并且借助多元的教学模式实现对“红船精神”的有效传递,如此方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思政教育的效度。

在日常备课阶段,高校思政教师应当思考如何对“红船精神”的深入发掘,让“红船精神”成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素材和资源,并尽可能增强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致,高校思政教师亦应当善于借助对“红船精神”的传递,使学生对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产生坚定认同和跟随,进而让学生更为热爱与拥护党的事业、遵从党的领导,热爱国家,心系民族,从而能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之中更为关注时代的变化、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确保高校大学生实现个人理想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机结合,进而在学习与日常生活当中树立更为崇高的理想。

二、“红船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路径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红船精神”,并不是简单地进行理论灌输,也不是空洞地说教。要想有效地融入“红船精神”,并切实发挥“红船精神”的作用,需要强化“红船精神”的宣传工作,将“红船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依托“红船精神”整合教育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思政实践活动,将“红船精神”融入实践活动中,依托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红船精神”的渗透面,推进“红船精神”的养成教育,贯穿整个育人过程。

1.强化“红船精神”的宣传工作,将“红船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去

现今一个时期,“红船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当中的引入极其关键,其价值在于不但能够让广大高校大学生实现对“红船精神”的深刻认知与领会,从而让大学生能够树立起科学的三观,并能够在实践当中自觉杜绝负面文化与行为的侵蚀,自觉铸就思想的堤坝。不过为了确保“红船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当中发挥最大的效用,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与思政教师必须注重宣传路径的扩展,以便能够将“红船精神”作为重要的素材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如,高校可以组织以“红船精神”为主题的专题讲座,邀请专攻于此的学者为学生进行系统的“红船精神”讲解,同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与思政教师亦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或者互联网资源自行搜集和整理同“红船精神”相关的历史文献,并以专题读书会或者研讨会的形式加以讨论和交流,这样将确保学生对于“红船精神”的认识更为深刻,从而有助于使学生的精神境界与思想境界得到同步提升。

基于对“红船精神”宣传形式丰富的目的,高校应当组织学生开展“红船精神”主题诗歌朗诵、红色歌曲演唱比赛以及“红船精神”征文等活动,以便借助这些活动作为开展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全新途径,使学生在参与这些同“红船精神”相关的实践活动的过程之中,达成对“红船精神”的深刻领悟,依托将这些实践活动的比赛成绩纳入学生的思政课程成绩当中,使学生得以焕发出更大的参与热情,确保学生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些活动之中,这样亦将达成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效度增强与提升。

考虑到当下已经步入信息技术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与广大思政教师,应当积极依托网络平台,在互联网中搜集和整合“红船精神”素材,并以此为基础打造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综合平台,将有关“红船精神”的素材添加到思政教育教学平台的数据库之中,这样将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思政知识学习诉求,自行利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平台当中有关“红船精神”的视频、音频、图像以及文字等资料进行学习和研究,从而在这一过程之中深化思想、提高认识,实现对自身意识形态的有效构建。

2.依托“红船精神”整合教育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

作为高校思政课程而言,其教学任务在于能够达成立德树人的目的,通过将“红船精神”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与教学素材,将让学生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有助于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品德,精神面貌更为乐观向上,从而确保大学生能够从思想层面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同和信奉。有鉴于此,高校思政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依托“红船精神”,对教学内容加以深度整合,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加以调适。尤其是要改变“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模式,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的激发。

第二,通过将“红船精神”作为思政教学活动的重要素材,将让学生领会到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当中的筚路蓝缕、艰辛开拓。

第三,思政教师在依托“红船精神”带领学生梳理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以组织学生拍摄微电影、参观红色基地等方式,让学生达成对“红船精神”更为精深的领会。

第四,在新媒体背景下,教师应该利用互联网整合教育内容,同时从教室小课堂向社会大课堂转变,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3.精心设计思政实践活动,将“红船精神”融入实践活动中

正确的认识将实现对主体实践活动的科学指导,错误认识则将导致主体的实践活动走入误区。为了确保学生深入领悟“红船精神”,确保学生对“红船精神”的认知由抽象层面得以升华,而这一切,建立在学生充分参与思政实践教育活动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唯有思政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思政实践活动,方才可以使学生深刻领悟与洞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在具体的思政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之中,思政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进行思政知识学习、红色基地参观、“双创”教育活动、参与社会服务、“三下乡”活动抑或者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的过程之中,对学生加以科学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对党的事业深刻认同与坚定跟随,在学习与生活之中认真贯彻和执行党中央出台的政策。

同时,思政教师在指导思政实践活动过程之中,必须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其能够在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之中完善自身的品行与提升道德水准。此外,高校思政教师亦应当意识到自身言行举止对于学生所发挥的无声的教育效用,如教师应当时刻注重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以便能够做到知行合一,为学生身现垂范,由此将会让学生在思政教师的默示教育过程当中思想得到升华,精神世界得到铸造。

4.依托混合式教学模式扩大“红船精神”的渗透面

仅凭线下思政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思政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无处不在的工作,因此线上的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高校应该依托混合式教学模式,来进一步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扩大“红船精神”的渗透面。

具体而言,在思政教学过程之中,高校教师应当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依托线上思政教育与线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根据时代的变迁,实现对自身教学模式的推陈出新,同时,教师亦应当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确保“红船精神”教学内容更接地气,更易于学生所接受和认同,从而实现对学生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无死角覆盖,提升高校“红船精神”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效性、精准性与指向性。

5.推进“红船精神”的养成教育,贯穿整个育人过程

高校思政教师应当认识到,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群体,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青年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塑造,将决定未来社会价值观的走向,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因而,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效度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三观塑造。

“红船精神”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其实,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应该敢于创新、敢为人先,要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培养和树立奉献精神,但这又不仅仅是针对大学生的要求,即便是走出校门,步入工作岗位,也依然要以“红船精神”勉励自身,这就需要将“红船精神”贯穿到整个育人过程之中。为此,高校应该积极推进“红船精神”的养成教育,不仅仅在大一、大二年级渗透“红船精神”,还应该将“红船精神”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育人过程,使“红船精神”真正成为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三、结语

以上,笔者对红船精神内涵、特点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红船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路径展开了探究。高校是青年学生生活、学习的阵地,弘扬“红船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意义重大。为此,高校应该积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提炼精神价值,弘扬革命精神,更好地培养青年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德才兼备的人才。

猜你喜欢

红船思政精神
“红船”争霸赛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红船颂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船向未来
什么是红船精神?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