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平台辅助林木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探索研究

2021-12-24秦丽陈名君王玉龙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微信

秦丽 陈名君 王玉龙

摘要:《林木病理学》是高等农林院校林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主要课程,实验教学作为《林木病理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性作用。但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基于此,本文从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微信平台辅助实验教学的优势、及微信辅助下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期消除学生厌学情绪、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并能自主开展实验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师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信;林木病理学实验;教师引导教学法;以学生为主导教学法;教学改革

《林木病理学》是现代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高等农林院校本科专业的基础课。《林木病理学实验》作为林木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在高等院校实践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以植物病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知识为基础,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林木病害的症状、病害发生规律、主要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的形态特征等相关知识,从而追溯引起林木病害发生的原因及过程,要求学生掌据林木病害诊断、显微绘图、制片技术、病源分离、纯化、接种、鉴定等林木病理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锻炼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林木中具体病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和从事科研活动提供实践支持[1]。

目前《林木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固定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教学下学生的选择性和主动性相对被动,学习效果差,课上、课下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更缺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性。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这种教学模式已不利于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锻炼与培养。结合《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七大主要任务之一[2]。因此有效结合信息化技术辅助式教学既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也是实验教学与时俱进的体现。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多种传播媒介被广大人民群众熟知,微信作为受众较广的传播交流媒介之一,已成为大众主要的学习和交流工具,具有操作方便、学习内容选择范围广泛、学习形式多样化等特点,且微信公众平台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应用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笔者在《林木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开展了基于微信平台的传统式“教师引导”教学与开放式“以学生为主导”教学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的探索。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明确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为森林防护事业发展及高层次就学提供一批专业过硬、实践能力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1 《林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林木病理学实验》课程内容需要完成内容较多,让每位学生在课上时间完全掌握全部操作技术对于师生均存在一定压力[3]。不同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重视学生的自主动手和创新能力,在课堂之外无法提供教学显微镜、实验培养基、植物病害标本、无菌操作環境等相关实验材料及场所,因此所有学习内容必须在实验课堂完成,对于课前未预习或预习效果不好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另外,针对课上存在的普遍问题可共同讲解,但个性化问题则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地讲解[3] 。若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互动和交流的积极性,实验教学则会失去其教学意义。因此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开展《林木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是当前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笔者结合授课过程中的问题,分析总结如下:

1.1实验教学方法未能与时俱进

近年来,由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获取知识途径越来越广,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也在发生转变,创新型、能力型和操作型人才更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培养模式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教师的作用也应由主导学生学习向“引导学生”或“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转变。目前,获得知识的途径变得多样化,微信、微博等各种网络平台获得信息方便快捷,极大影响和改变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获取知识的速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及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需要。

1.2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对专业课程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扎实,且实验课前未做相关预习工作,课程中学生对实验课程讲解内容及原理不理解,丧失了学习兴趣。《林木病理学实验》课程开展过程中,由于内容多、时间紧、课余时间难以重复等原因,部分学生产生“实验课不重要”、“不会影响最终成绩”等心理,主动放弃实验操作机会,例如:显微镜观察实验、培养基制作、菌种得转接等。最终,学生产生消极懈怠心理,扼杀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违背了实验教学及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初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引导学生重视专业知识的全面学习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保持主动学习的热情。

2 基于微信平台的辅助实验教学具有一定优势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学习的方式日益普及。微信(WeChat)作为即时通讯的典型代表,使用便捷、学习内容推送方式多元化,可通过学习链接、动态图片、文件、视频等方式实现实验学习内容可视化,同时支持双人、多人语音聊天,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为互联网时代的师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交流平台。教师借助微信平台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调整课上及课下的学习任务和时间,将主动权转移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时间进行个性化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时间和空间局限的问题。基于微信平台的辅助教学,能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展课程相关或课外有意义的讨论,无形中将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内容有效串联,达到有效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3 《林木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

林木病理学实验课程涉及相关知识点较多且实验过程内容多、时间紧,观摩实验情况大于操作实验,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以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本课题基于深受学生的欢迎和热捧微信交流平台,通过传统式“教师引导”教学法 + 开放式“以学生为主导”教学法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解决本门课程开设过程中学生厌学的问题。同时,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反馈情况,凝练和丰富教学内容,并对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进行反思和不断完善。

3.1基于微信平台的“教师引导”教学

针对学生实验课程认知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基于微信平台的“教师引导”教学,可以很好地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将要学习的内容、图片、视频(实验操作)提前1-2天推送、分享在微信平台,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同时,学生针对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通过微信平台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结合学生提出的实验问题进行总结,在进行实验课程教学时着重强调讲解。这种学习方式可突破时间和空间问题,将实验课堂变成二次知识加深巩固的场所,课后变成三次至多次知识凝练的平台。既解决了课堂上学生因基础知识不扎实、时间有限完不成实验操作的问题,又提高了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热情及积极性。

3.2 基于微信平台的“以学生为主导”教学

基于微信平台“教师引导”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林木病理学实验》课程与自身职业规划相关或感兴趣的知识点,推送和分享在微信平台上,与同学和教师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感兴趣知识点,设置开放式实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查文献、看资料,学生自主分团队小组讨论完成自主设计创新性实验,教师确定实验方案可实施后,学生自主开展实验。通过自主建团队、找实验素材、查相关资料、与教师多次沟通交流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并在开展实验的各个环节中挖掘其自身潜力,进而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及学生自信心。在微信辅助“教师引导”教学方法改善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结合“以学生为主导”实验教学方法,能有效促进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自主能动性、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对培养自主能力强、敢于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3.3考核方式的改革

基于微信平台的教学探索,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监管和考核办法。通过统计在微信平台上的考勤率、推送学习内容的数量,解答和分析问题的深浅度,分享学习内容的多元化种类,与同学师生之间交流的程度,作业反馈以及解答问题的频率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课堂积极性、平台互动性、积极主动参加创新性实验、作业完成的质量等多种指标作为成绩评估考核的基础。针对自主设计创新性实验,可以结合上传阶段性实验报告、实验图片进行考核,或者申报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基金等跟踪考核。通过这种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互助学习,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既锻炼了学生的用心、用手和用脑的能力,并从而达到了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5 结语

本文基于微信平台辅助《林木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了更符合学生现状、更贴近林学专业学生需求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教学的改革实施,丰富了学生课上课下《林木病理学实验》课程的内容,打破了学生对实验教学时间、空间的局限,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学习方式,活跃了课堂氛围,提升了学生实验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实践教学锻炼的主动性,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本次实验教学与微信平台辅助教学的改革探索还处在初级阶段,后续会结合实验课程改革效果进行深入探索,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侯瑞,趙龙山,徐芳玲,于存,谢莉华.林木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贵州大学林学专业为例[J].高师理科学刊,2020,40(2):104-106+110.

[2]郑云翔,杨浩,冯诗晓.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适应性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2):21-28.

[3]孔广辉,习平根,李敏慧.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的教学探索与提高[J].教育现代化,2019,6(61):73-74.

作者简介:

秦丽,19870703,民族:汉,籍贯:安徽蒙城,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实验师,现工作或学习单位: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安徽省微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害虫微生物防治

陈名君,198012,民族:汉,籍贯:安徽无为,学历:博士研究生,职称:副教授

王玉龙,19891209,民族:汉,籍贯:山东临沂,学历:博士研究生,职称:讲师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微信
微信
微信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