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2021-12-24王建美任晨晨韩孔宣缪远杰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融入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王建美 任晨晨 韩孔宣 缪远杰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始终坚持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刻探索。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结晶,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内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趋势的进行论述,从而得出结论。高校要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作用、发挥校园文化陶冶作用和实践养成作用、重视新媒体传导作用、配合家庭教育关键作用、发挥教师示范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贯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广大学生成长。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建立在其决心和卓越成就的基础上;在5000年的历史进程中,他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轮班。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复古精神”,经过几千年的积累、筛选和发展,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刻的启迪作用。丰富的思想资源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严谨的教育内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以身作则、以身作则的德育原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德育方法;实行言行统一、道德知识与道德实践统一的教育体系,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可以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高校传统文化和教育植根于丰富的传统文化土壤,有责任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融入到与学生的对话中,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塑造大学生的心境,塑造大学生的个性。”在大学生人格之外,培养具有自己民族文化精神的人才。

(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注重培养个人道德修养。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所倡导的“仁、礼、俭、智、信”的人格文化;“天健君子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想站起来就面对别人,想站起来就接触别人"的原则,;与人相处以和为贵的处事方式;自律精神来自“不做坏事也不做好事”;“以身作则、突出群体、包容自我”的集体合作精神;宽容精神,;真诚待人,;它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价值。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道德营养,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涌现出无数志士仁人,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和通俗的诗篇。爱国主义像一条红线,跨越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离心力。屈原为苏武“汉杖节牧人”,九死而自上而下忧国忧民的思想;从范仲淹“忧天下,乐天下”,到文天祥“古往今来不死,心在历史”;从顾先诚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到顧炎武的“天下兴衰,人人有责”。一切都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把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国家的责任感有机地结合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坚定大学生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民族意识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缺失的现状

(一)中华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认知不高

90后大学是看好莱坞大片、吃外国快餐、听欧美流行音乐和玩在线动画游戏长大的一代。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对传统经典、传统伦理、传统礼俗、传统文化艺术等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尽人意。中国在线教育发布的《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统计数据显示,50%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失去兴趣,20%的人说没关系,20%的人走中间路线,只有10%的大学生关心传统文化。当中国科学院学者杨树子教授访问美国时,几位中国教师公开评论说,一些在中国的外国学生知道ABC、XYZ和美元和英镑,但他们不知道长城和黄河,不了解文学的本质,历史和法律,不知道大学和黄金分割线。虽然这只是针对一些学生,但它反映了大学生普遍缺乏传统文化知识的现状。虽然大多数大学生认同传统文化,但很少有人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当代大学生往往缺乏传统文化知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现状令人担忧,尤其是在一些工科院校。

(二)中华传统美德在大学生群体中体现不够

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仁孝、勤俭节约、敬老、谦恭礼貌、诚实勇敢、团结互助、尊重道德正义等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大学作为祖国的未来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然而,当前高校中随处可见一些违背传统美德的现象。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和多重价值观的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是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生活勤劳观念淡薄,处处攀比,铺张浪费现象严重,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等价交换轻爱情;在大学校园里,剽窃论文、各种考试作弊、雇人考试、伪造毕业简历、任意违反求职合同等各种不诚实行为屡见不鲜。此外,许多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缺乏文明礼仪修养,在公共场所无人问津,满口唾沫、乱扔垃圾,行为亲密、未受过教育,责任心淡薄,缺乏集体意识,各种言行与大学生身份不符,中华传统美德在大学生中的体现也远远不够。

(三)中华传统节日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淡漠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取向。是传播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今,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愚人节和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在大学校园非常流行,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和追捧。然而,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九九节中的第九节、元宵节中的中秋节和元宵节,正在消失在高校中,并被大学生忽视。许多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知之甚少,不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习惯、文化内涵和意义。大学生对节日内涵的理解越来越片面和单一,他们对传统节日的起源、民俗、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知之甚少。大学生的节日文化也反映了他们对民族文化信仰的缺失和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认同。

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方法

(一)利用课堂主阵地作用,推动传统文化进教材进教学

课堂教学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提高素质的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主渠道。首先,高校必须积极推动在教材和课堂上引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的主体地位,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在课堂理论教学中,自觉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主命题或经典格言来解读教材中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不仅可以增加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文化内涵,“理解或理解马克思主义综合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其次,必须及时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纳入教育计划,并开设语文背诵等必修课程。将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纳入教育模块,积极鼓励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教师,建立中国名著、汉字规范书写、京剧名家,流行文化、中国传统礼仪和其他灵活的选举课程。最后,通过邀请著名传统文化专家到学校开展传统文化论坛、名人会议室、文化人对话、非物质文化遗产入园等一系列活动,解读传统文化精髓,让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发挥实践养成作用,丰富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载体

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它对了解大学生的社会状况,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个重要支撑是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必须将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融入全球实践教育领域,捍卫大学生在实践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历史博物馆、文化遗址、展览室、纪念馆、历史文化特色街区、故居、热门村庄和各种现有教育基地,组织大学生表演“红鞋追踪“探索革命遗址、参观革命历史遗迹、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革命领袖故居等主题活动。通过参观红色足迹、修改红军道路、唱红歌、缅怀革命先辈、修改入党誓言,大学生可以接受革命传统,坚定爱国理想信念,增进民族感情。二是要以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为载体,丰富传统文化教育实践,鼓励大学生在实践中践行中华传统美德,鼓励他们积极开展照顾老人、照顾残疾儿童、照顾困难家庭和义务教育等传统文化和社会活动。

(三)重视新媒体传导作用,搭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平台

大学生是当前社会中最重要、最敏感、最前沿的新媒体用户。一是要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特别要以新媒体为突破口,引导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利用好新媒体的开放性,交互性和便捷性,建立网络阵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学习、实践和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高校应拓展适合大学生学习特点的网络教学平台,在网上开设优秀传统语文教育栏目,充分利用微博和公众聊天平台开展一系列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二是探索开发一些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网络游戏,吸引大学生普遍参与,如汉字基本功比赛、国际象棋比赛等,让学生了解,通过游戏的竞争,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践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三是以歌曲、诗歌、微电影等形式探索和推出传统文化媒体的优秀作品,将晦涩难懂的经典作品转化为大学生喜爱的艺术作品。最后,记录以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演讲厅,通过开放共享的网络党校、网络团校,结合文字、图像、文字,生动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声音和动画。

(四)发挥校园文化陶冶作用,丰富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是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首先,我们必须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基础设施和文化景观建设中,利用校园文化走廊,修建外墙、主教学校大楼大厅、学校道路、教室、宿舍和另一处悬挂和张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名人、名言名句、历史伟人和书法名言,让学生在“静水之物”中受心灵感染,受情感影响。其次要把传统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活动中,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生日,重大事件的思想内涵,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比如,结合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让学生体验粽子、月饼、爬山的乐趣,举办大众文化展覽,整合爱国主义、孝道感恩、孝道等传统美德教育,引导他们自觉追求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根本,做到内化在心,外化在行。最后,依托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爱国奉献、感恩激励、文明礼仪、经典传承等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品展、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电影展示与传播、中国经典背诵等,让学生体验和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在建设中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素养。

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共同管理,共同努力。在整合工作中,高校必须坚持课堂教育与自我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秀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J].校园英语,2020(23):23-24.

[2]赵立凝,李明希,骆贞辉.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之探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03):70-72.

[3]陈小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17(06):52-56.

作者简介:

王建美(2001-)女,安徽蚌埠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意教育;

任晨晨(1994-)男,安徽芜湖人,硕士,政工师,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韩孔宣(2002-)男,安徽阜阳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意教育。

缪远杰(1999-),男,安徽合肥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意研究

猜你喜欢

融入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