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变电站值班人员事故处理应急能力探讨
2021-12-24王泽如
王泽如
摘要:变电站持久稳定运行,需要强大的值班人员队伍以及成熟的事故处理体系作为坚强后盾。本文以变电站事故处理为背景,首先分析事故处理存在的问题;随后以提升应急能力为目的,探讨优化事故处理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值班人员;事故处理;应急能力
一、事故处理问题分析
1.日常培训不到位。巩固事故处理能力关键在于日常培训,很多变电站对于日常培训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存在培训流程形式化或者培训内容不到位的现象,变电站人员对于现场设备的故障并不能从容应对。当前变电站主要采用桌面演练方式开展培训,这种培训方式具有明显的静态性特征,事故场景、演练规定、处理流程已经事先拟定,培训内容相对程式化,只能起到巩固现有技能的作用。变电站现场故障场景灵活多变,桌面值班人员不能从容应对处理,导致严重的事故后果。
2.事故信息汇总不利。影响变电站事故处理效率的重要原因在于信息汇总处理不当,现场上报故障后,值班人员在现场对设备进行全面的状态检查,需要大量设备信息作为支撑。如果保护装置信息获取速度较慢,意味着信息汇总的效率偏低,对现场值班人员造成一定心理压力,降低事故处理效果。
3.规章制度落实不力。变电站事故处理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过程,也不能过于倚仗现有的经验积累,对值班人员的现场操作规范性要求较高。如果现场处理操作没有遵守既定的标准,由于误操作可能会导致额外的事故现象,获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即便掌握了现场操作规章制度,但是对于规章制度要求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掌握不熟练,同样导致事故处理现场的混乱现象。
二、提升应急能力路径
1.加强培训力度。针对值班人员开展培训工作时需要注意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在培训机制中发挥激励效应,激发值班人员事故处理的内在潜力,有助于提升事故处理能力。例如在培训过程中采用开展竞赛方式,根据变电站值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事故类型创设情境,参与培训的人员在现场模拟事故处理过程,掌握事故处理的路径和方法,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事故处理任务。培训过程中要加强班组演练力度,对于事故处理演练,既要注重过程也要注重结果。建议将绩效考核制度与事故处理结果挂钩,对于在事故处理中表现优异的班组或人员给予一定的嘉奖,在变电站管理范围内树立重视事故处理演练的氛围。
事故处理演练不要“一刀切”,变电站事故种类较多,每种事故的发生概率、事故特征以及造成后果的严重性都有明显不同。因此要建立针对性事故处理演练体系,总结变电站运转过程中的事故类型,通过建立变电站事故档案记录事故的原因、特征等信息,形成变电站事故档案库。另外关注到变电站的接线方式,不断调整优化变电站事故档案库,保证档案库信息的精准性,为事故处理演练提供重要支撑,确保变电站事故在较短时间内妥善处理。
以变电站母联故障为例,断路器在漏气状态下处于被压制的状态;在通信体系工作状态不稳定的情况下,监控部门不能在最短時间内获取断路器故障信号,需要变电站值班人员在日常巡检任务中高度重视监控体系和通讯体系。值班人员详细检查后台报警以及变电站设备的运转情况,针对发现的异常现象要格外重视。事故处理演练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执行演练的情况下提升变电站值班人员对于这种异常和故障的应对能力,跟踪异常故障的变化情况并上报跟踪结果,秉承未雨绸缪的原则抢先处理变电站设备故障,避免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2.建立程序卡。变电站设备故障类型较多,通过建立程序卡方式提升事故处理的条理性,事故处理效率显著提升。变电站值班人员应对相对复杂的故障时可能存在怯场、紧张等心理,导致事故处理出现遗漏现象,最终干扰事故处理的基本思路。例如变电站发生开关三相位置不一致故障时,由于事故处理流程相对复杂,对人员技术和思维条理性要求较高,需要梳理这种变电站事故的处理流程。
首先定位三相位置不一致的原因,通常集中在开关分闸、合闸失灵方面。合闸操作时发现三相不一致,则需要进行第二次合闸操作,如果仍未成功则要拉开开关。分闸操作中出现某相开关拉不开的现象,采取合闸操作处理同类故障的路径;如果分闸仍然不成功则需要立即合闸。开关保护发生跳闸时,应当立即执行分闸操作;如果跳闸现象存在越级特征,需要断开该相开关并直接送达越级开关。现场执行操作的同时做好相关记录,形成汇总报告并向上级提报;变电站内部总结导致故障的原因并确定现场抢修方案;总结现场处理拒合、拒分问题的措施。上述操作过程可以被梳理为固定的程序,将处理故障的过程建立为程序卡,为变电站运行提供坚实保证。
3.提升操作规范性。现场事故处理过程必须要遵守技术规范,避免人员不规范操作导致二次故障。变电站紧急事故处理对于现场操作的规范性要求很高,变电站值班人员应当树立标准化操作意识,确保应急事故处理恰当合理。倒闸操作是事故处理的常见环节,也是容易出现不规范操作现象的环节;现场倒闸操作中注意防误闭锁装置,确保现场操作正确解锁。解锁过程相对复杂,在事故处理中必须要按照顺序解锁;在不能确定下一步骤的情况下,上报事故处理现场疑问需要经过较长周期,贸然执行操作可能导致解锁操作出现错误,进而导致事故处理误操作现象,导致的后果可能是不堪设想的。
4.建立仿真体系。提升事故处理应急能力,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为值班人员提供仿真模拟训练环境,模拟仿真事故现场,提升日常训练演习的针对性和实际意义。变电站可以引入现场仿真系统,为事故处理演习提供相对真实的环境。例如在处理间隔停电故障的过程中需要修改继电保护装置的参数,处理完毕恢复送电之前需要投回压板;该环节中需要确定出口压板与功能压板之间的电压差,验证是否满足投回压板的状态。由于该操作中需要应用万用表测量保护装置,如果万用表操作不当,有可能导致跳闸现象。通过仿真系统为变电站值班人员处理该类故障提供仿真环境,帮助值班人员巩固现场操作万用表的步骤,提升人员应急能力。
结束语:事故处理能力已经成为评价变电站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变电站应当高度重视事故处理能力的培养,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值班人员事故处理培养力度,注重提升人员的应急能力,为值班人员从容应对变电站故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志勇,钱明. 论提高变电站值班员应急事故处理能力的对策[J]. 决策探索(中),2020,{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