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资产中配置保险的逻辑
2021-12-24吴辉
吴辉
家庭资产如何配置更合理?对不少保险界的业内人士而言,用标准普尔图讲家庭资产配置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逻辑框架。不过,这看似简单的技能,不同的人讲起来效果却是不一样的。中国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的刘静,因前期大量学习,能够将经济、金融、法商、信托等知识融汇贯通,能从更高的认知维度来看待家庭资产配置,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专业服务。为此,《理财》杂志采访了刘静,听听她是如何看保险在家庭资产配置中的运用。
在刘静看来,家庭资产配置并不是一上来就根据标准普尔图给客户讲各个象限的配置原理,而是应该先从宏观经济着手,把大背景讲清楚,然后充分了解客户的情况和风险偏好,之后再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各个象限的规划和搭配。
分析宏观经济环境
分析宏观经济环境,首先要了解国际政治局势。现在的世界毕竟由美元主导,政治上的变动,一定会在经济上有所体现,未来的资产配置也需做出调整。
其次,要紧跟国内经济形势,比如“十四五”规划、央行利率调整、国家债务、企业实体状况等,这些都要详细分析。
前几年,有一些影子银行,或者说非标准债务、私募非常流行,其实深挖一下就是企业借款。其实,很多企业的融资成本已经超过35%。试想一下,对于这样的实体企业,如果其经营状况真的很好,还用花那么高的成本去融资吗?如果经营不够好,那它未来预期偿还债务的能力是要被质疑的。从这个逻辑去分析,这一大类金融资产风险挺高,迟早有一天会暴露出来,只是不知道这个链条什么时候会断。
意识到这个风险后,刘静会专门向客户传达这个风险思考,并让客户谨慎配置。可在当时刚兑背景下,有9%甚至15%的年化收益率,还是有很多人选择这样的产品。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很多私募机构陆续被清查,或者以破产清算的方式结局。因此,对于资产配置,刘静一直抱有谨慎和钻研的态度,尽量去帮客户守住资产,在此基础之上再谈收益。
当宏观经济分析完了之后,再分析客户的情况,包括年龄、收入、存款,经济来源是偶然所得还是持续性收入,风险偏好如何,未来3-5年内有没有买房、买车的计划,孩子会不会出国留学等。把所有信息都拿到后,再用标准普尔图做科学的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的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要花的钱,宜配置期限短、流动性强,安全保本的理财产品。作为综合金融集团,中国平安旗下有平安银行,活期理财产品非常丰富,如天天成长A款、B款、C款,180天成长理财,一年期的结构性存款,净值型理财产品等都可以供客户选择。刘静会详细分析不同产品的差别和收益,根据客户情况做推荐。
第二象限,保命的钱,宜把资产的地基打牢。刘静发现很多客户会关注股票和基金,会买理财产品,但却忽略了保险。面对这样的客户,刘静就会站在投资理财的角度去帮他梳理,为什么要配置商业保险。比如说,客户一共有70多万元存款,如果全部配置为基金定投,设想在收益非常好的情况下,7年后的70万元或许能变成103万元,但是,如果客户在第7年生了一场重病,可能这些钱就全都花没了。所以,从客户感兴趣的投资聊起,让他看到投资理财的根基其实是保险。从社保、医疗到重疾,这些都要搭建好。如果一个家庭的存款在70万元左右,年龄也不太大的话,买医疗和重疾不会太贵,花三五万元就能把第二象限配置好。
有人说买保险不赚钱,不划算。但在刘静看来,买保险不要问划不划算,因为它转嫁的是不确定性风险。如果我们能知道10年后自己会得病,那在第9年半买就行了,可我们不知道风险什么时候来,所以没有永远的划算。如果我们想人生划算,则财务不划算,若财务划算,则人生肯定不划算。
对于普通家庭,保险可以解决没钱看病的问题;对于中产阶级,保险可以让我们用一种有尊严的、有选择余地的状态去看病。
第三象限,生钱的钱,是进取型资产配置账户,主要是为家庭资产保值、增值。刘静会从平安银行、平安信托两个平台上,帮客户配置债券、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比如打新、VC、IPO、PE等一系列产品。很多像淡水泉、红杉、IDG 、高瓴、高榕、经纬等大型金融机构跟平安银行都有合作,加上平安资本,所以可选项非常多。刘静在私募这块沉淀了近10年,积攒了一定经验,可以帮助客户在第三象限做资产的增值配置。当客户的风险偏好是保守型或平衡型,那在第三象限配置时,可能私募、二级市场配置就相对较少,而债券型基金、债加股会适当多一些。但如果客户是进取型,就会推荐他大量配置公募、私募基金。
今年3月大盘一直往下跌,很多人都撤出了,基金市场变得冰火两重天,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做一些反向策略,不撤出反而买进。当然,前提是要选取非常专业的私募机构,以及非常专业的基金经理。
在对基金机构、基金经理、产品配置相当了解的基础上,再结合客户的心理状态,客户对于风险的预期,对这笔资金两到三年内流动性的要求进行分析,如果完全符合我们的配置策略,通常会在大盘震荡或者下跌时,采取一些反向措施。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预测到高点和低点,但通过大趋势判断,还是可以踩准相对的高点和低点。结合最开始的趋势分析,国家的政策导向,未来二级市场是一定会涨的。
未来10年,刘静觉得二级市场比房地产要好,但未来5年,北京核心地段的房产还可以买。
第四象限,保本升值的钱,主要是把年金搭配进去。刘静会告诉客户为什么要配年金以及年金这种金融工具的存在意义和法律属性。有的客户说年金收益低,但买年金本身就不是为了收益,而是解决内心关于安全感的焦虑,这是高收益解决不了的。
至于为什么要搭配年金,有两个原因。第一,从银行定存的角度来说,其实一些比较好的年金,能锁定3.5%的年化收益率,而且是写在合同里面的。长期来看,中国的低利率水平会到来,而且会很快。这个时候通过年金去锁定一个不错的收益,是一个必然行为。不是说你有100万元,就全用来买年金,而是从中拿出10万元到20万元,去锁定一个确定的收益,这是一种理财方式。
第二,从养老的角度来说,由于老龄化的到来,很多人开始关注退休后的养老问题。前几天一个朋友给刘静打电话说:“我开车时,看到马路边有一个人在拾荒,我在想老了之后怎么办?指望着那点可怜的退休金,估计是要去拾荒的。”
刘静说:“现在有了这个危机感,就说明你不会拾荒。如果我们每个月拿出1000-2000元钱去匹配一个专门的养老账户,比如像平安的御享财富类型的年金产品,可以非常好地做养老储备。强制自己把这笔钱攒下来,等老了以后,至少有基本的经济保障。而且重疾、医疗险我们都配了,可以解决年老后看病的问题,所以不用害怕。”
养老的话题,绝不是針对现在面临养老的这群人,他们手里有钱,很多是需要传承的。真正要关心养老的,是20-40多岁的人,他们应该早做准备。可这群人对养老的反应通常是觉得时间太长。其实,他们应该感谢时间长,因为现在年轻,没那么多钱,只能通过时间发酵。一般而言,保险公司的年金产品,15年之内不会有太大收益,20年后复利才刚刚显现出来。
时间是一个特别好的东西,不要怕时间长。现在一些中老年人手里可能有200万元,但他们已经没有太多时间了。所以说,年轻人的财富恰好在于时间。
作为理财专业人士,刘静建议大家放弃眼下的高收益率,每年能把20%的收入投到养老年金里,通过一件确定的事情,保证自己将来可以尊严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