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岗位吸引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1-12-24张巧月潘莹许云清郭志旺
张巧月 潘莹 许云清 郭志旺
摘 要:乡村医生是广大农村地区居民健康的守护者,是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乡村医生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已然成为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提高乡村医生岗位吸引力是稳定和发展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乡村医生;岗位吸引力;卫生政策
乡村医生队伍是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三级网的“网底”,更是贫困人口的健康“守门人”[1],在加快补齐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守卫广大农村居民身体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但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和“健康中国”行动的持续推进,乡村医生的职业水平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乡村医生队伍存在数量不足、年龄结构老化、学历偏低、服务水平不高、职业认同感低下、继续教育有待加强、执业(助理)医生少、后继乏人等问题[2-3],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亟待提高,提升乡村医生岗位吸引力变得尤为重要。
一、乡村医生队伍现状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村卫生室人员144.55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3.55万人、乡村医生79.21万人,平均每村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1.58人,每千农村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0.91;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村卫生室人员144.77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0.99万人、乡村医生96.25万人,平均每村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1.78人,每千农村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1.07。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19年执业(助理)医师人员只占到村卫生室人员总数的30.1%;2019年相比2015年全国村卫生室人员数减少0.22万人,人员数量少且呈下降趋势;2019年相比2015年全国乡村医生数减少17.04万人,乡村医生流失严重。此外,截至2019年年底,乡村医生35岁以下的仅占4.9%、55岁以上占比37.7%,人员老龄化严重;学历为大专及以上的仅为7.0%,学历偏低。这与《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要求的“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卫生人员数达到3.5人以上,原则上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每所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和《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2011-2020年)》中要求的“到2020年,大多数乡村医生具有中职(中专)及以上学历,其中高职(专科)及以上学历者占相当比例;乡村医生力争总体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基本实现乡村医生队伍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的目标相差甚远。
二、相关政策文件
乡村医生的地位随着医改的深入不断提高,国家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基层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乡村医生的待遇和保障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促进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发展。目前国家出台的有关乡村医生的政策文本,多围绕加大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力度、提高乡村医生福利待遇、保障乡村医生合法权益、拓宽乡村医生发展空间等方面增强乡村医生的岗位吸引力(详见表1)。
三、提高乡村医生岗位吸引力的几点建议
(一)定向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拓宽乡村医生职业发展前景
在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中设置乡村医生培养方向,以乡村医生岗位需要为引领,重构课程体系[4],签订服务协议,对工作期满、表现优异的乡村医生优先聘用到乡镇卫生院或县、市级医院,消除乡村医生执业障碍,打通职业通道。明确乡村医生的人事管理,形成“县管、乡聘、村用”的用人制度,不断充实乡村医生队伍,健全晋升机制,职称晋升政策进一步倾斜,完善职业规划,建立乡村医生成长成材长效发展机制,提升乡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
(二)加强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持续提升岗位胜任力
依托医科院校及省、市、县级医院的师资力量,全面推进产教融合和校院合作,对乡村医生采取线上线下培训、临床进修、病例研讨、对口支援、驻村帮扶等多种方式,持续提升乡村医生的执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帮助乡村医生顺利通过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培养“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管、慢病善管”的乡村全科医学人才[4],提升乡村医生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三)加强制度保障,优化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
对乡村医生培养和聘用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依托乡村卫生一体化,强化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实现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标准统一、制度并轨的政策目标[5],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配齐基本医疗所需相关设备,加强顶层设计,形成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激励机制,完善乡村医生待遇保障制度和补偿机制,参考大学生村官或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调整乡村医生的薪酬结构,提高乡村医生的工资收入、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公积金等各种福利保障水平,建立健全乡村医生医疗风险保障机制,提升乡村医生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四)弘扬奉献精神,加强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思想教育
加大对乡村医生的表彰力度和政策支持,大力弘扬乡村医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奉献精神,完善医学生思想教育体系,将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精神融入到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職业道德培养中,加强其职业认同教育,强化其服务基层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本土化培养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6],增强医学生奉献基层的使命感,提高医学生毕业后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的稳定性,形成全社会关心、尊重乡村医生的良好风尚,增强乡村医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
参考文献:
[1]张艳春,寇玉霞,秦江梅,等.我国基层健康扶贫政策进展、典型经验与启示[J].卫生软科学,2021,35(08):3-7.
[2]李耀华,赵金香.健康中国视域下乡村医生队伍现状与建设策略[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5):11-15.
[3]班小辉,周灵犀,张小简,等.乡村医生参与疫情防控的功能、困境与制度回应[J].长江论坛,2021(03):73-80.
[4]谢瑞瑾,桂亮,程进,等.新时代乡村医生地位、作用及培养培训模式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21,41(01):22-26+32.
[5]杨晓婷,廖睿力,毕怡琳.“目标偏差”与“工具偏差”:乡村医生长效发展机制探究[J].中国农村观察,2021(04):90-106.
[6]黄铁牛,吴仪,刘三妹,等.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学生职业认同调查和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8,32(09):19-20+23.
基金项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我省乡村医生岗位胜任力的现状研究及对策建议”(项目编号:JRSHZ-2021-02096);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北省乡村医生角色定位与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HB21RK006)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