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产业振兴互促联动研究
2021-12-24王晓刚
摘 要:本文以乡村全面振兴为研究背景,选取中部地区的河南省为例,研究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的联动机制。首先,分析乡村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其次,指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驱动之源和所面临的主要瓶颈,系统阐述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产业振兴的互促联动。最后,提出二者耦合发展的协同路径。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乡村产业振兴;互促联动机制
一、引 言
地处我国内陆中部的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多数农民外出务工以增加家庭收入,常年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进行“钟摆式”两栖流动。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后,河南农民从外出务工逐渐转变为返乡创业。2020年,全国返乡创业人员已达1010万人。“十三五”期间,河南省累计新增返乡创业人员达105.5万人,带动就业806.9万人。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動能,也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地就近的就业岗位。
本文选取中部地区的农业大省河南省为例,分析乡村产业振兴与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互动机理,分析乡村产业振兴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机制,以及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模式,进而提出二者互促共进的协同发展路径。
二、乡村产业发展的现实考量
(一)产业发展基础弱,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薄弱,项目同质化严重,产业链延伸不足,产业化水平低,促进产业发展的保障机制不完善。目前乡村存在产业门类较窄、产业链条较短、资源要素活力不足和产品质量效益低等问题。产业项目存在短视性和功利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品牌建设尚不够成熟。
(二)产业结构单一,融合度低
乡村产业类型较为单一,绝大部分以种植业为主。农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不足,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科技转化率低。第一产业向后延伸不充分,第二产业产业链条短,转化率和附加值低,第三产业发育动力不足,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不健全,乡村资源价值开发不够充分。农业与二、三产业难以形成深度融合。
(三)乡村人才缺乏,素质参差不齐
乡村产业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可行能力贫困,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短板,村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年龄结构整体偏大,新兴人才产出少;农村产业要长足发展普遍缺少与本地乡村产业发展相契合的本土实用人才。作为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民,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掌握程度有限,加之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农业生产长期沿用传统的粗放式生产方式。
(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利于产业做大做强的资金投入机制没有建立,金融服务短板明显。农村资源变资产的通道还没有完全打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需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配套设施用地等体制机制不健全也制约了乡村的产业振兴。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驱动之源
(一)内生动力的自发性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内生驱动之源主要来自维持家庭生计的压力、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和个人发展的多重考虑,具有较强的内生动力。
农民工返乡创业一是缘于对家乡的眷恋。二是维系家庭情感的需要。“半工半耕”的代际分工模式虽然实现了家庭劳动力的效用最大化,但是也牺牲了家庭生活的完整性。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以兼顾事业与家庭,弥补情感的缺失,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获得感。
(二)外生动力的驱动性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外生动力主要是城市产业梯度转移的推力与乡村要全面振兴的拉力之间的双重效应。城市的推力主要表现为: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企业由劳动密集型逐步转型为资本密集型,对劳动力的需求类型发生结构性变化,城市对低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力的就业吸纳能力降低,农民工的工作被机器设备或人工智能所取代,推动一部分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村的拉力体现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中西部地区创业营商环境的改善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政策契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各种政策支持和帮扶政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如漯河市政府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实践困境
(一)物质资本积累有限,创业遭遇资金屏障
农民工返乡创业遭遇资金屏障。返乡创业初期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来开辟市场、兴建厂房、购置设备与材料、雇佣员工等,单纯依靠返乡农民工自身积累资本无法全部得到解决,需要外部融资。但目前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不健全,金融机构对农民工创业贷款审批非常谨慎,贷款申请程序繁杂且耗时长,创业担保贷款的诸多条件难以满足,返乡农民工难以通过正规融资渠道获取创业担保贷款,客观上降低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愿,增加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难度。
(二)先天人力资本不足,导致创业后劲乏力
受教育程度是人力资本构成的灵魂要素,受教育水平高低直接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决策能力和创业信息分析能力。
常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虽在技术层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因受教育程度较低,有些难以适应从打工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在经营理念、企业管理、市场开拓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素质亟待提高。在创业市场开拓、创业经营理念、创业管理运营、产品技术创新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创业过程内生动力不足凸显,束缚了他们的创业灵感,影响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情。
五、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的互促联动
农民工返乡创业能有效激发乡村的各项资源要素,是返乡创业人员的主体,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抓手。而乡村产业振兴是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目标和推力,乡村产业的振兴会吸引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两者互促联动构成一个耦合整体。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支撑。农民工返乡创业能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赋能。返乡农民工在东部地区和沿海城市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技能,农民工返乡会提高当地劳动力人力资本的素质,促进外来资本的流入,所创的企业有助于推动“打工一人,脱贫一家”的加法效应向“创业一人,致富一方”的乘数效应转变,最终实现家乡的乡村振兴。
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促使传统农业向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能够更快地学习现代农业的相关技术,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能充分利用捕捉市场机会的能力与充分利用家乡的各种异质性资源禀赋,更为精准地定位创业的行业类型和产品类别。
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改变优质要素资源从农村流向城镇的单向流动格局。返乡创业农民工这部分优质的人力资本携带数量可观的物质资本,成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资源。如河南省光山县新天地生态林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返乡后致力于生态旅游、绿色农业产业的开发建设,促进了当地生态产业的发展。
鄉村振兴的主体力量是农民。农民工城市务工期间积累了一定的创业资本和经验技术,返乡创业有助于发挥其自身拥有的多重比较优势。乡村的产业振兴与产业融合需要依托散布于广大农村地域的数量庞大的中小微型创业企业的支撑,而其中多数为农民工返乡所创建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帮助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稳步就业、农民家庭的稳定增收、集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乡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的日臻完备,最终得以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二)乡村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工返乡创业
农民工返乡创业能为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赋能,同时乡村的产业兴旺会吸引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乡村产业振兴能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增强农业的基础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动力和创业基础支撑。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与资源禀赋,深入研究农产品市场的供需结构,因地制宜瞄准适宜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产业类型,为其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如河南省栾川县政府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引入生态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延长产业链,采取“产业园+小庭院”的模式,夯实农业的基础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创造更多的选择空间和赢利机会。
产业兴旺与返乡创业互促联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乡村产业兴旺,乡村产业兴旺能够吸引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两者相辅相成,互促共生。农民工携带资本回归乡村,创新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现代体系,可以有效扭转劳动力单向流入城市的不平衡性,而优秀人员的回流会产生多重溢出效应。农村与农业的多元价值发挥和功能的发挥能吸引有能力、爱故乡、敢经营的乡村本土人才和乡村精英回流。
六、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产业振兴的协同路径
(一)精准培训提升返乡农民工人力资本的现代性和高质量性
采用“以下定培,以上供培”的双向通道培训模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充分结合返乡农民工的具体创业形式及创业阶段,制定返乡创业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战略。创业思维与创业素质双向培训。通过培训型塑创业者的战略前瞻性视角,运用互联网思维去长期规划和布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期间可以采用线上培训的模式,根据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领域、创业意向并结合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开展分类别、多元化的创业指导,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
(二)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激励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建立返乡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与返乡人才贡献相适应的绿色服务机制,充分激活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内在动力,实现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在产业链上的优化配置;根据创业企业对农村就业的贡献大小和行业需求,实行优惠政策上的倾斜;通过给优秀创业农民工授予荣誉、表彰和示范带动效应,影响潜在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
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和定期举办外出务工优秀人员的座谈会,沟通情感,反馈本地即将启动的新项目、新产业等信息,让他们及时了解和掌握家乡发展的现状,把握创业机遇。同时,主动为返乡人员创业提供帮助,实施产业对接。
(三)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升政府的营商环境
各地政府要因地制宜,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建设专门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对入园企业进行定期的创业政策、知识技能的宣传和培训,提供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在权力范围内及时处理农民工返乡创业出现的问题,提升创业服务管理水平,进而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高质量发展。政府要做好农民工创业的风险防控工作,如河南省封丘县政府推出“政府+保险公司”的创业保险模式,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预控了农民工的创业风险。
政府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精准了解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意愿和需求,建立信息化平台,拓宽融资渠道,有效防范创业风险,帮助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采用融资、用地、税收等政策礼包,让返乡创业人员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持续赋能。生产要素不断向农村聚集,就能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总之,返乡创业农民工是推动中部地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返乡农民工所创办的企业能有效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也是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升级对稳就业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赵利梅,张凤,易晓芹.乡村振兴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双螺旋耦合机制研究——以四川省平武县GB村为例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20(12):49-57.
[2]梁栋,吴存玉.论乡村振兴的精准推进——基于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与机制构建[J].青海社会科学,2019(02):122-128.
[3]曹宗平.经济新常态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多重动因与特殊作用[J].广东社会科学,2019(03):23-30+254.
[4]李彦娅,谢庆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力机制研究——基于三次返乡创业高潮的调查[J].重庆社会科学,2019(07):99-110.
[5]王晓刚.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返乡入乡人员创业的长效机制及制度保障[J].农村·农业·农民,2021(10B):12-1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粮食安全目标的国家粮食资源利用机制与制度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BGJ016);2018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农业转移家庭城市融入的成本分担与协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8BSH011);2019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PPP投融资模式的应用评价与风险管理研究”(项目编号:194400410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系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校聘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乡村振兴、农民工返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