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下愚公移山志 啃下搬迁硬骨头
2021-12-24易民
易民
山西省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省份,有吕梁山、燕山-太行山两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省贫困村多、小、散,特别是深度贫困村生产落后、生活贫困、生态脆弱、公共基础设施薄弱,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地方。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山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移民处(以下简称“移民处”)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善做善成,推动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效,3350个深度贫困自然村全部完成搬迁。
“六环联动”蹚出易地扶贫搬迁山西路径
移民处先后参与起草《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指导意见》《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度贫困自然村整体搬迁的实施意见》等37份政策文件,蹚出了精准识别对象、新区安置配套、产业就业保障、社区治理跟进、旧村拆除复垦、生态治理修复“六环联动”的易地扶贫搬迁山西路径。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发的《“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指引》多次刊发山西易地扶贫搬迁做法。2018—2020年,交城县、天镇县、垣曲县先后在国家扶贫日易地扶贫搬迁论坛上作主旨发言。随着搬迁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移民处及时将后续扶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主动协调相关单位,相继出台《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实施意见》《2020年山西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若干政策措施》等21份后续扶持政策文件,从产业扶持、就业帮扶、社区治理、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和税收优惠等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一步细化落实后续扶持政策,搭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四梁八柱”政策制度体系。
在推动整村搬迁工作中,为破解“人、钱、地、房、树、村、稳”七大难题,移民处先后6次深入吕梁、忻州、大同3个整村搬迁任务最重的市开展工作,足迹踏遍临县、保德、天镇等20个县的260多个偏远山村,行程超过2万公里。他们倾心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建议,拿出解决办法。一是突出精准方略,按照农户申请、民主评议、逐级公示、层层审核的原则,逐村逐户逐人核准搬迁对象,破解“人”的难题。二是突出统筹整合,把各部门涉农财政资金整合在一起,降低建设成本,缓解贫困群众搬迁压力,破解“钱”的难题。三是突出权益保障,迁出村全面落实退耕还林、荒山绿化、光伏项目和土地复垦增减挂钩交易政策,破解“地”的难题。四是突出住新拆旧,尊重群众意愿确定搬迁方式,逐户签订搬迁安置和旧房拆除协议,破解“房”的难题。五是突出人退林进,将将拆除旧房后腾出的土地复垦,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将迁出村原有林地确权到户,破解“树”的难题。六是突出依法撤并,对搬迁村就近并、重新组、自然销,在安置区探索实行社区化管理,破解“村”的难题。七是突出脱贫保障,确保搬迁后贫困户政策补贴不变、合法权益不变、社会保障不变、转移支付政策和渠道不变、享有的脱贫攻坚各项支持政策不变,破解“稳”的难题。
在安置区建设过程中,山西省委省政府要求高度重視集中安置点的外观风貌设计,突出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乡土风情,决不能建成排排坐的“兵营”。当时,省内各地正处在抢抓工期赶进度的关键阶段,重新审核设计方案极有可能影响工程进度。为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移民处一方面抢抓时间出台文件,督促项目县强化责任落实,结合实际选树特色鲜明的亮点工程样板;另一方面主动与省规划院、省建科院、省建筑设计院、太原理工大学等单位的20余位行业专家对接, 组成1个协调指导组和6个风貌核查组,奔赴现场进行指导。经过4轮复查整改,仅用1个月就完成了286个新建、在建集中安置点设计方案的审核整改工作,将这批集中安置点建设成为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工程。
“四个推动”书写易地扶贫搬迁山西篇章
“十三五”时期,山西省易地扶贫搬迁36.2万名贫困人口,11万人同步搬迁,规模居全国第9位。移民处综合施策,通过采用现场推动、督导推动、通报推动和案例推动的方式破解工作难题。
观摩交流现场推动。联合山西省人社厅,每年筹办全省易地扶贫搬迁高级研修班,组织培训学员分组讨论发言,相互取长补短,汇编成《他山之石》等经验材料。2016 年10月,围绕“加快推进建设进度,确保按时圆满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在吕梁市方山县召开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现场推进会。2017年8月,聚焦3350个深度贫困自然村整体搬迁,在忻州市岢岚县召开全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暨深度贫困村整体搬迁现场推进会。2018年5月,围绕强化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就业保障,在运城市夏县召开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现场推进会。2019年6月,及时贯彻落实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贵州现场会精神,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转移到后续扶持上来,在忻州市河曲县、保德县召开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场推进会。2020年6月,围绕“毫不松懈地把旧房拆除和土地复垦工作抓紧抓实抓落地”要求,在吕梁市临县召开全省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土地复垦现场推进会。
实地检查督导推动。连续5年抽调省扶贫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及驻村干部、第三方评估机构专家组成督导检查组,做到现场督导全覆盖。走遍全省1122个集中安置项目点,走访1.2万余户不同类型搬迁户,与干部群众共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针对临县拆除旧房、复垦土地进度缓慢问题,进行重点督导,促使该县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积极作为,采取边拆除边复垦以及“以奖促拆、以奖促垦”等举措,仅用1个月时间就啃下这块“硬骨头”。2020年,紧盯易地搬迁扶贫后续扶持,组织相关部门精干力量,针对拆除复垦、就业保障、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社区治理等重点难点问题,先后开展5轮明察暗访督导检查,通过问题当场反馈、建议现场提出、持续跟踪问效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有效推进工作。
问题整改通报推动。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树立问题导向,明确压实责任抓整改、追根溯源抓整改、严守政策抓整改、部门联动抓整改、统筹配套抓整改、考核督导抓整改“六个整改”要求,推动问题整改销号清零。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进入攻坚拔寨关键时刻,个别县的搬迁数据出现数据监测预警。移民处第一时间与涉及县的扶贫办负责同志联系,携带资料、设备赶赴当地,与地方干部一道逐户研判分析、核实比对。核对问题数据1万余条,当即予以解决,确保了线上线下数据一致。
典型经验案例推动。移民处将平时调研掌握的案例和各市县推荐的案例进行梳理归纳,精挑细选最能体现当地特色、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为全面展现典型案例特点,兵分多路下沉基层连续蹲点10多天,与基层干部反复修改直至最终成稿。反复筛选上万张實景照片,挑选最能体现特点的照片作为配图。为确保稿件内容准确无误,逐字逐句研究推敲、校正。精选100余篇典型案例汇编成《百村搬迁案例》,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呈现全省易地搬迁脱贫样板,真实记录攻坚历程,全面反映工作成效,推广先进经验做法。
“善做善成”奏响易地扶贫搬迁山西乐章
移民处人员少、责任大,始终在超负荷状态下工作,处室全体同志坚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自觉主动地在易地扶贫搬迁战场上建功立业。
党旗飘扬,誓言铿锵。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战打响之际,全处党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闻令而动、听令而行,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决战完胜、奋勇向前,不获全胜、决不收兵。”2020年,全省9县11个安置点23个大型安置区“补短板”项目到了滚石上山的关键时刻,李叶锋和杨雷2位同志主动请缨,对这23个项目逐个实地踏勘、现场督办,坚守一线、破解难题,所有项目全部提前完工并投入使用,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表扬。
牢记使命,善做善成。为攻克天镇县这个“坚中之坚”,移民处处长姜晓武与县乡村干部一道,40多天走遍全县所有搬迁村。通过努力,获得大量真实数据,最终确定将28个资源条件差的村集中安置到环境承载能力强、区位优势明显的县城万家乐安置区,安置搬迁人口1万余人。在安置区同步配套建设扶贫产业园、技能培训基地,探索出“新农民+新市民+新产业+新模式”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
倾情奉献,不负韶华。岢岚县宋家沟乡口子村的沈姚付家祖祖辈辈住在“墙上有洞、地上有坑、刮风烟熏、下雨漏水”的老房子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搬进舒适的新房,但新房费用成了摆在老沈面前的难题。移民处白冰同志6次入户和他掰着手指头一笔一笔算搬迁安置账、拆除复垦账和后续收益账,解决了老沈的后顾之忧。2017年6月,沈姚付和村里其他群众一起搬迁到宋家沟新村。驻村工作队还帮助他和老伴在村里支起了凉粉摊。沈姚付逢人就说:“感谢党的好政策!”
5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移民处以非常之力、非常措施实现了贫困群众“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夙愿。以善做善成的工作态度和精神,在最难处攻坚、向最痛处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转自《脱贫攻坚先锋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先进单位事迹》(201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