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震救灾精神:党领导人民在废墟上挺起不屈的脊梁

2021-12-24胡海利胡子祥

党史文汇 2021年12期
关键词:汶川灾区救援

胡海利 胡子祥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灾群众生命,降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培育和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从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到2010年“4·14”玉树地震、2013年“4·20”芦山地震、2014年“8·3”鲁甸地震、2017年“8·8”九寨沟地震……每一次面对特大灾难,党领导人民发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一次次让灾区在废墟上重建新生,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2013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四川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大力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充分肯定了抗震救灾精神的重要意义。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强大力量的生动体现。每一次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党中央在第一时间迅速组织带领全国人民展开气壮山河的生命大救援,鲜红的党旗在地震灾区高高飘扬,全军和武警部队迅速驰援灾区,志愿者、专业救援队、医务人员活跃在抗震救灾最前线,各种救灾物资源源不断送来……亿万国人的心紧紧聚在一起,汇成抗击地震灾害的磅礴力量。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强领导、科学指挥,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2014年鲁甸地震、2017年九寨沟地震……每一次面对特大灾难,党中央都总揽全局,建立上下贯通、军地协调、全民动员、区域协作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贯彻落实中央指示要求,迅速行动,协同并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开展救援。例如,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作出反应,多次召开会议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并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具体指导和落实一系列重大举措;中央组织部也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在抗震救灾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打赢抗震救灾这场硬仗。2013年芦山地震发生后,几小时内民政、交通、通信、农业等部门的救灾机制全部启动运行;四川省委、省政府也在震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2017年九寨沟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抓紧了解核实地震灾情,迅速组织力量救灾,全力以赴抢救伤员,疏散安置好游客和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国务院派出由国家减灾委、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的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四川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人也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干警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用实际行动展现着舍我其谁的钢铁意志和无私大爱。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不久,成都军区迅速派出3架直升机紧急赶赴现场救援,并向灾区不同方向派出救援部队指战员达6100人。北川县擂鼓镇派出所侦查员李林国是震后第一个赶到北川中学的公安民警,为从浅层废墟中救出更多学生,他赶不及营救被困在废墟深处、最后不幸丧生的儿子。满身伤痕的他几度昏倒在废墟上。直到5月15日,第四次被送到医院的他已成功救出100多名被埋学生。2013年芦山地震发生时,洪雅县花溪镇唐坝村民兵连连长吴佳林正在卫生院输液。当得知地震消息,他强行拔下针头赶回村里召集民兵,加入镇武装部组织的救援队奔赴芦山开展救援。2017年九寨沟地震发生时,江油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辅警岳霖正在医院陪产,执勤任务下达的那一刻,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返回工作岗位。辛苦工作一夜的他,第二天中午才从家人发来的视频里看到平安出生的宝宝。

灾区广大干部群众紧急动员、挺身而出,在满目疮痍的土地上书写了生命救援的感人篇章。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重灾区青川县木鱼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記赵忠兴在震后立即从办事的县城赶回镇里,安抚受灾群众并组织众人撤到安全地带。当他得知木鱼初中还有数百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下时,立即带人用手扒、用工具撬,营救被困学生。随着救援的不断深入以及遇难者遗体的增多,他又主动承担起掩埋死者、安慰生者、处理善后事宜的重任。先后两次累到昏厥的他,总是一醒来就直奔救灾现场。2013年芦山地震发生后,宝兴县穆坪镇苟山村五组组长刘永春带人用自家钢管和木头搭起一座简易小桥,使河对岸的30余名村民全部安全过河。此外,他还为受灾村民免费提供食物,仅2天时间就将家里存储的200多斤白面全部吃光,但他和妻子心甘情愿,毫无怨言。2017年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当地居民免费为游客提供饮用水和食物;成都市民也纷纷自发到献血点献血,不到20个小时,已有840位市民成功献血。

全国人民、其他国家人民纷纷伸出援手,共助灾区人民战胜自然灾害,重建家园。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据民政部统计,截至5月14日16时,共接收社会各界捐款捐物8.77亿元;截至5月16日16时,共接收社会各界捐赠款物31.75亿元,其中接收国外19个国家政府和4个国际机构捐助款物折合人民币5.8亿元;截至5月20日13时,共接收社会各界捐赠款物139.25亿元。这呈爆炸式增长的数字背后是全国人民和其他国家人民对受灾群众的深情关怀。2013年芦山地震发生后,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踊跃捐款捐物,截至9月30日,中国红十字会已接收捐赠款物11.97亿元。2017年九寨沟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截至2018年8月31日,四川省财政厅、归国华侨联合会、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省级部门(社会团体)接收捐赠资金共1.298亿元。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不仅体现在抗震救灾的战场上,也体现在恢复重建的工地上。国家和地方财政巨额投入,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援建者与受援方勠力同心,在废墟上高标准建起了一座座新城。汶川地震发生后,从震中汶川映秀镇到茂县、绵竹、什邡、北川、青川等县市,绵延300多公里,涉及重灾区面积达10多万平方公里。进入震后重建阶段后,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全国19个省市承担了对灾区的对口支援任务。“一省帮一重灾县,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在全国大力支持下,四川全省万众一心、奋发图强,汶川实现城乡面貌的历史性改变。白墙灰瓦的川北民居、民族特色的藏羌新居、古色古香的巴蜀老街……走进当年的地震灾区,人们清晰地感受到,灾区人民早已从废墟上站立起来;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灾后重建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真实而生动的体现。

不畏艰险 百折不挠

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是中国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勇气概!汶川地震后的灾区,交通中断、电力中断、通信中断,余震不断,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频发,从外界进入灾区更是异常艰险。在党中央和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正确领导下,各方专业救援力量快速反应,勇敢“逆行”,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争分夺秒投入到抢险救援的战斗中,在灾区点燃了生命之火。

“早一秒进入震区,就能早抢救一个生命!”武警某部闻令而动,参谋长王毅带领部队向汶川急速开进。然而,道路被完全阻断,部队只能徒步前行,爬过上百吨重的落石,钻过倒下的大树,穿过山体滑塌形成的淤泥潭,2008年5月13日23时15分,200人冒着余震和滑坡的危险,急行军90公里,使震后与世隔绝了33个小时的汶川,终于与外界有了联系。他们成为第一支抵达汶川县城的救援部队,也成为党中央了解汶川灾情、正确施策的信使。

“解放军到了,人心就定了!”“解放军来了,我们就有救了!”这是灾区群众对人民子弟兵的深切呼唤和深深信任。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处于震中地带的茂县与外界通信中断、道路阻绝。救援部队曾6次派遣直升机前往,都因天气恶劣无法降落,空降兵成为进入“孤岛”了解灾情的最后希望。2008年5月14日11时24分,一架大型运输机从成都某军用机场飞向地震重灾区茂县。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带领14名突击队员,身背小型卫星通信站、超短波电台,在无地面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无气象资料的情況下,先后从4999米的高空纵身一跃。虽然在降落过程中一定会遭遇很多难以想象的危险,但这些击败不了他们营救灾区群众的决心。据当地村民讲述:“有的空降兵挂在树上,脸被刮得鲜血直流,老百姓看到心疼得流泪。”艰难着陆后,他们立即与茂县县委、县政府取得联系,于下午3时首次传出茂县灾情,为后续部队、物资、设备进入茂县救援提供了重要指引。15名勇士的“惊天一跃”,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要把唐家山堰塞湖的抢险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流血牺牲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武警水电部队官兵面对汶川震后形成的最大堰塞湖——唐家山堰塞湖发出的铮铮誓言。唐家山堰塞湖就好似一颗“炸弹”,关系到下游100多万群众的安危,在水利部、武警水电部队、成都空军部队等的不懈努力和顽强奋战下,被阻断29天的这座堰塞湖开始下泄的洪水,以排山倒海之势于2008年6月10日顺利通过导流明渠,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安然无恙。在那场“战役”中,武警水电部队涌现出许多不畏艰险、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英雄人物,如小腿严重拉伤却忍痛坚持在一线指挥的水电指挥部主任李光强少将、不顾危险乘坐第一架直升机进入抢险现场却最后撤离的现场总指挥岳曦、组织部队抢运炸药并亲自背着炸药翻山越岭的后勤部部长李贵、不顾腰部伤痛仍坚持每天工作20个小时以上的一总队总队长刘松林、因高烧头痛而不停敲打头部以保持清醒的三峡指挥部主任马青春、为参加抢险而推迟婚礼返队的九支队装载机操作手陈本颖……

“有手有脚有条命,再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是广元市青川县枣树村村民张贴在震后重建住房墙壁上的两幅标语。其由来要从身患残疾的枣树村村民石光武说起。2008年5月12日地震发生时,石光武正和儿子在山上打菜籽,待父子俩冒着余震冲回家时,发现自家楼房塌了,经营的小卖部被埋了,摩托车、电视机也被砸坏了。石光武作为家中的顶梁柱,镇定地说:“怕啥子嘛,我们都还有手有脚的,还有条命在,大不了从头再来嘛!”震后1个月,村里号召村民重建永久性住房。大多数村民还处在伤痛和惊恐中,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度日。石光武率先开始重建永久性住房。震后不到5个月,一家人便搬进了抗震性能较高、修建成本较低的木架房。在他的带动下,村民纷纷开始重建房屋。很快,一座座漂亮的木架房在枣树村拔地而起,该村成为灾后重建中远近闻名的示范村。

“我是雅安消防的,我也是旅客,请大家不要慌张!”2017年九寨沟地震发生后,雅安消防鄂州路中队副中队长罗川滨在现场安慰群众。地震当天,正值休假的罗川滨带着妻子在九寨沟风景区旅游。8月8日21时19分,罗川滨突感地动山摇,第一次地震停止后,他便带着妻子及同层旅客冲出酒店。因担心发生二次灾害,罗川滨喊话并帮助酒店人员安全转移到停车场躲避。次日凌晨1时许,待第一支救援力量四川阿坝消防官兵赶到时,罗川滨将统计的失踪人员情况简述给救援队负责人并加入到救援队中。在搜寻途中,稍稍放松下来的他才发现腰部受伤流血,但为了完成搜救任务,他一直忙到早上6点才撤离到松潘县救治。

以人为本 尊重科学

以人为本、尊重科学是对人民高度关爱、对科学高度尊重的集中呈现。在抗震救灾的危急关头,党领导广大军民始终把人的生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最大限度地抢救人民生命;坚持依靠科学、运用科学,把科技的力量和顽强的斗争紧密结合起来。

从气壮山河的生死营救,到举国动员的灾后重建,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主线,始终体现着党和政府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2008年5月12日,当汶川地震灾难袭来时,党中央在第一时间作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指示。随着灾情形势的严峻,党中央在5天之内调集解放军和武警、公安、消防共14万大军奔赴灾区抢救生命。5月16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踩着瓦砾来到北川中学的救灾现场,当得知还有300多名师生被埋时,他坚定地说:“当务之急仍然是救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千方百计地抢救。”2013年芦山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全力抢救受困群众,全力救治伤员。”李克强总理在抗震救灾现场提出:“要抓住黄金救援期,一刻不能停。要把每一片废墟的边边角角都搜索到,确保一个不漏。”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军民用无私大爱为灾区群众架起了一座座生命之桥。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原成都军区某陆航团飞行员、机长邱光华并不在救灾人员名单上。他还有11个月即将到龄停飞且他的家乡也在重灾区。邱光华却主动请缨:“这一带地形复杂,我经验比较丰富,应该到最前线去。”5月31日,他驾驶直升机运送防疫专家去理县执行救灾任务。返航途中,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直升机不幸失事。51岁的邱光华及机组成员——27岁的副驾驶李月、47岁的空勤机械师王怀远、28岁的空勤机械师陈林、23岁的物资装卸和地面警戒员张鹏壮烈牺牲。从地震发生到飞机失事,邱光华冒着生命危险共飞行63架次、50小时31分钟,运送物资25.8吨、各类人员131人,转移受灾群众180人。生命很脆弱,但在大爱的浇灌下就会顽强生长,生命之花也终将绽放。

科学抗震、科学救灾是抗震救灾斗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汶川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组织开展科学救援。国家遥感中心利用由中国自主运、管、控的“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为抗震救灾提供了遥感信息支撑。科技部利用“宽带无线交互多媒体系统”为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前线指挥部与各救灾现场之间的应急通信与现场指挥提供了服务。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根据抗震救灾工作需要,科学设立抢险救灾组、群众生活组、地震监测组、卫生防疫组、宣传组、生产恢复组等9个工作组。在灾后重建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更是科学开展评估、规划工作,及时制定有关条例、指导意见和规划。《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就是灾后重建法制化、科学化的重要表现。

尊重科学,还体现在地震灾害的防灾减灾上。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国家着力加强防災减灾体系建设,有效提升了地震灾害的防御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这是防震减灾工作首次写入全国党代会报告,表明了党中央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2016年7月,在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唐山市考察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完善法律法规、推进重大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提高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抗灾能力、提高农村住房设防水平和抗灾能力、加大灾害管理培训力度、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等方面进行努力。据统计,截至2020年5月,我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已覆盖全国30个省份、1660个县,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模式。

过去的是灾难,留下的是英雄,传承的是精神。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和重大危机事件中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凝练、高度升华,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之路上,务必要认真学习、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使之转化为抗击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精神口述史挖掘、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ZDA014)阶段性成果;作者分别系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南交通大学抗震救灾精神研究中心教授]

(责编 王燕萍)

猜你喜欢

汶川灾区救援
紧急救援
云上远眺新汶川
50万升汽柴油保供河南灾区
安庆石化:驰援灾区显担当
3D打印大救援
健康中国的汶川实践
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
我在汶川挂职的日子
赴灾区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