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兰:青壮闽港干事业 晚年桑梓献余热
2021-12-24闫广积夏明亮
闫广积 夏明亮
张耀兰(1930—2012),山西沁水人。1945年毕业于太岳行政干校,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太岳区绛县(今运城绛县)参加土改运动和解放临汾的支前工作。1949年,他跟随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南下,进入福建开辟新区。历任闽侯专署秘书、闽侯行政干校教導员、长乐县民政科科长、永泰县委副书记、莆田行署办公室主任等职。1981年,他被福建省委列为重点培养干部,担任莆田地区副专员。莆田地区并入福州市后,他又被任命为福州市副市长。1984年,福州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决定在香港组建华榕集团公司,他出任首任董事长,迅速打开了局面,为带动发展福州经济作出了贡献。
千里南下赴八闽
1949年元旦,毛泽东主席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号召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山西绛县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踊跃报名,短短几天就组成了一支20多人的南下队伍,其中就包括19岁的张耀兰。
3月7日,绛县县委为张耀兰等南下干部专门召开了欢送会。之后,他们便奉命赶到太岳二地委驻地附近的翼城县殷庄集中。3月9日,中共太岳二地委副书记吴云夫会见南下干部,勉励大家一定要克服困难,做好南下新区的各项工作。11日,全体整装出发,17日到达长治。太岳各区县的干部集中在长治,区党委召开欢送大会,行署主任牛佩琮向大家阐述了解放战争的形势和南下干部到新区的任务,要求大家发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优良传统,做好工作,不辱使命。
3月19日,太岳南下干部离开长治,经潞城、黎城,在涉县乘坐拉煤的小火车到河北省武安县与太行区南下干部会合,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绛县和翼城的干部合编为第四大队三中队,张耀兰被分配到第三中队六小队。他在武安与大家一起经过认真学习后更坚定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心。
4月24日,他们离开武安,继续南下,预定接管苏南地区。在连绵的阴雨天里,衣服和背包都被淋湿了,道路泥泞难走,但大家情绪高涨,互相鼓励着,不让一个人掉队。途中,他们不断得到“南京解放”“太原解放”的捷报喜讯,还受到沿途工人、农民和学生的热烈欢迎,备受鼓舞。
5月12日,队伍到达浦口,渡过滚滚长江后到达古都南京,宿营在下关车站仓库。大家来到曾经的“总统府”前,看到高高飘扬的红旗后都很兴奋。
5月23日,张耀兰和长江支队全体战士从南京乘火车前往苏州。到达苏州后,由于革命形势飞速发展,苏南地区已被其他干部接管。于是,他们在此学习待命。这时,毛泽东给野战军总部发电报,命第三野战军十兵团迅速准备,提早入闽。华东局向党中央请示,长江支队4000多名干部到福建支持创建新政权的工作,得到中央批准。
长江支队随十兵团冒着酷暑,向福建进军。俗话说,福建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山多、雨多、蛇多、蚊子多,到福建工作,对南下的北方干部来说,是个严峻考验。翻越林木茂密的仙霞岭大山时,还不时遭到国民党特务的袭击和敌机的轰炸,但这些都没有吓到张耀兰等队员,他们坚决服从革命工作的安排。8月5日,张耀兰等人到达闽北建瓯县。在建瓯,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张鼎丞部署了发动群众筹粮、筹款支援前线,剿匪反霸,稳定社会秩序,建立新政权等工作,同时宣布各大队接管旧政权。其中,张耀兰所属的第三中队接管了林森县(1950年复名闽侯县)。
从此,他扎根福建,融入八闽大地。
基层磨炼践初心
从1949年到1956年,张耀兰先后担任闽侯专署秘书、闽侯专署行政干部教导员、长乐县民政科科长、罗源县一区区委书记等职。
1953年,他调任罗源县一区区委书记后,为增加水浇地面积,他带头承担修建罗星渠工程的任务。罗星渠工程引步溪上游水灌溉农田,跨洪阳、起步两个乡镇,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很大。那时生产条件十分落后,没有大型机械,他就带领群众扛石头、背水泥。白天在工地带领大家修渠,晚上还要步行到县城去找县领导调拨修渠物资。就这样,经过8个月日夜苦战,终于将罗星渠南北全线全部修通。南渠全长8公里,可灌溉农田1900亩;北渠全长7.36公里,可灌溉农田1700亩。哗哗的清流灌溉了数千亩良田,旱地变水田,单季稻变成了双季稻,粮食产量得到大幅提高。
从1956年起,张耀兰转入林业战线工作了整整10年。之后,他调任永泰县委副书记。1976年,他从永泰县调回莆田行署任农办主任,后又兼任行署办公室主任。1981年被提为莆田行署副专员,分管农业工作。不论在哪个岗位,他都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群众中留下了良好口碑。
1983年,莆田行署与福州市合并,张耀兰被任命为福州市副市长。1984年,福州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后,更推动了张耀兰的工作积极性。他适时主持召开乡镇企业工作会议,大力发展社队企业和民营项目,使这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1984年7月,应日本长崎市市长邀请,他率福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出访日本。经协商,双方达成了几条合作协议:一是引进长崎养殖太平洋牡蛎等技术;二是派水产技术人员到长崎学习;三是将福州的榕树移种到长崎,两个市还结成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通过在日本的参观访问,张耀兰深感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种鲜明对比,更坚定了他们改革开放的决心。
香港拓荒创大业
福州作为对外开放城市,为了搭建一座便于内外经济联系的桥梁,决定在香港成立一个公司。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福州市在香港设立华榕有限公司。福州市派张耀兰带人去组建该公司,并任命他为公司党组书记,被选为董事长。1985年春节刚过,张耀兰便赴港上任了。
与内地相比,香港经济发达,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信息、旅游中心。在这里组建公司,为的是进一步迈开对外开放的步伐。第一步怎么站住脚、迈开步,大家没有任何经验和先例可以参考。市里只是给了他们100多万美元的启动资金,让他们自己蹚出一条路子来。起初,大家的工资还是由福州发放,在高物价的香港,每花一分钱都要掂量掂量。
华榕公司在香港成立后,他们确立并坚持“立足香港,面向世界,服务福州”的办企宗旨,率先开展金融投资业务,因为当时国内在香港开办公司的并不多,尤其是在金融领域。有很多银行愿意贷款给他们,认为他们是国有企业,靠得住,风险小。张耀兰大胆启用在香港银行界工作多年、积累了许多客户资源的财务经理夏云翼,让他在开拓金融业务上出谋划策,推进一些积极的措施。
接着,张耀兰大胆进军房地产领域。他认准港澳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房地产业,决定参与其中一试身手。1987年8月,經过精心准备,华榕公司一举中标澳门萄京娱乐城对面的一片黄金地段,建起了澳门华榕大厦。仅这座楼就为公司盈利2亿多港币,产生了轰动效应。1988年,福州市也开始实行土地招标拍卖,张耀兰坐镇香港,董事会决定在每亩100万元标准下大胆投标。最后以每亩97万元中标。这是福州市第一次土地出让投标。1990年,张耀兰领导的公司在福州建起了第一座高楼——26层的国际大厦。
随着业务一步步拓展,华榕公司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呈现了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的发展态势。公司业务涉及经贸合作,也开展金融、地产、投资、旅游等业务。华榕公司在世界多个国家多个城市开拓业务,扩大了福州在国际上的影响,助力福州一步步走向了世界。
张耀兰在香港工作的8年,将香港华榕有限公司打造成一个在业内颇有影响的公司,同时自己也经历了改革开放和国际市场的洗礼与磨炼。1992年,62岁的张耀兰离休后回到福州生活。
心系桑梓献余热
在香港工作期间,张耀兰结识了一些山西省的相关领导,他们希望张耀兰能利用自己的工作环境,为山西建设作些贡献。
张耀兰也时时牵挂着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三晋大地。离休之后,他多次回到山西,并联系港商、浙商在山西侯马市投资建设了新港服装城一期二期工程。新港服装城共有3层,1700多个摊位,主要批发裤子、衬衣、童装、皮衣等各种高中低档服饰。陕西、河南和晋中、晋南等地客商到此批发服装,日均客流量达到4万多人次。服装城成为侯马的一张新名片,带动了侯马经济的发展。
1994年清明节,张耀兰联系的台湾和香港客商,在沁水县建成了一个核桃饮料厂,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他还主动出资为家乡小青旺村铺设水泥路,接通了自来水。
2012年2月15日,82岁的张耀兰病逝。他为八闽山水和三晋大地奉献光和热的事迹,成为践行长江支队精神的有力见证。
(责编 杨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