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微课的个性化设计探究
2021-12-24朱炜霞
朱炜霞
学生数学学习的“贫富差距”,是许多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现实难题。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如果教师能利用微课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个性化设计,便可以化解这一难题。本文对现阶段的数学教学难题进行分析,以学习需求、学习资源为出发点来设计微课,绘制蓝图。以学习活动、学习评价为实施点,多方位地思考,并辅以微课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一、微课缘起:个性化学习化解难题
1.需求难题:“吃不饱”和“吃不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学生不用教也会,数学课成为他们的展示课,但同时他们的知识总得不到拓展。还有部分学生怎么教都不会,因为他们的数学基础薄弱,教师想给他们补课也无从入手。在个性化的学习模式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准备,既能帮助“吃不饱”的学生理解知识,又能帮助“吃不下”的学生查漏补缺。
2.资源难题:“不愿学”和“学不懂”
由于课堂中的时间有限,很多学习资源往往一带而过,学生该经历的过程被删得所剩无几。而许多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也常常会忽视一些资源,比如书本上的阅读资料,基础薄弱的学生甚至读上几遍也不太理解。但如果在个性化的学习模式下,教师、学生甚至是家长便可以随时补充这类学习资源,既省时又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过程难题:“不停讲”和“讲不会”
每当期末总复习时,有些题目教师即使多次讲解,学生仍不得要领。设想在个性化教學模式下,教师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制作成微视频,既可以讲解为主,也可以操作为主,学习形式多样化,这样不仅能做到教师讲了千遍也不厌倦,还能做到资源的反复利用。
二、精准设计:绘制蓝图,多维思考
基于以上对新课改理念下个性化学习模式的研究,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条件等,围绕学习需求、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四个方向进行思考,力图多维交织。
1.洞察学习需求
进入系统之初,学生需自我检测,以便其能按照自己的认知基础,自主决定从哪里开始学,学到哪种程度。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学习以及弃学等现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其最近发展区内获得充分发展。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笔者设计了针对性案例,力求让个性化学习模式“准”起来。
(1)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低年级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具体思维仍占优势,新知识的学习应以有趣的画面、丰富的活动为依托。在教学“认识平面图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创设情境,通过播放一个有趣的“图形王国”视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平面图形是比较抽象的,尽管课堂前期有剪、拼、画等练习活动。而这样的个性化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2)满足学生的内容需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两个盒子作为本节课的切入口,通过猜球游戏,引入“确定与不确定”的概念,然后由1个盒子过渡到2个盒子,从而引出“字母式与数量关系”。兼顾了游戏设计与抽象设计后,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种个性化设计的微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学生带来知识的感悟。
(3)满足学生的策略提炼需求。微课学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的概括与归纳能力有待提高,如果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上能兼顾学生的策略提炼需求,效果会大有提升。在教学“解方程x+a=b”这一课时,教师讲解每一步骤都会有小小的提炼,最后还会有一个总的策略提炼,让学生印象深刻。
2.丰富学习资源
除了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外,还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的选择、编排和呈现。根据个性化学习在于精的原则,笔者对呈现材料、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细化与分析,设计了如下学习模式,力求让个性化学习模式“满”起来。
(1)四大领域,分块设计。在构建小学数学个性化学习模式中,按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四大领域来分类,以保证知识的延续性。其中,综合实践类更适合做专题研究,因为此类课程操作环节多,而课堂上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无法充分体验与感悟,所以在搜集与制作微课时,将数学内容做成一个专题,能使原本步骤繁多的综合实践课变得简明、清晰。
(2)梳理类型,合理分配。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微课教学,设计微课的学习内容时,必须仔细研究与取舍。笔者在准备“简易方程”这一单元的微课时,首先对该单元每一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类,然后根据知识点选择合适的微课类型,同时也会设计几套进阶练习、微练习、微测试等,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条不紊地进行。
(3)呈现方式,动静结合。数学课本中有许多阅读材料,在课堂中通常是齐读或者默读,效果并不理想,如果采用微课介绍的方式,化静为动,能改善效果。例如笔者在准备“比的认识”这一节微课时,将黄金比的知识配着柔美的音乐介绍,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三、课堂实施:助力思维,有的放矢
1.感悟学习活动
课前教师可以将识记类知识、概念制作成微课,让学生自学。这不仅能统一学生的学习起点,节约教学时间,学生也能在预习后更快地进入课堂,主动学习。如教学“编码”一课时,教师通过微课预先揭晓身份证上的编码原理,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同时也让学生举一反三,联想生活中的其他编码,为新课做好充分铺垫。课中教师也能穿插微课,数学课中有些阅读材料,如果将其制作成微课,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还能有效地进行各种资源整合。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讲解习题,达到简单轻松地突破难点的效果。
2.巧用学习评价
(1)确定起点,把握学情。笔者为了能在课堂上更多了解学生的起点,根据微课内容,自行设计了测试题。测试题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学习目标的呈现,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其次是根据微课内容布置的四个任务;最后是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主提出疑难问题。
(2)课堂观察,及时评价。《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为了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真实表现,笔者对学生课堂听讲、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对新课改学习活动的态度与参与度,师生交流沟通的情况等方面进行观察。
(3)成果展示,积微成著。通过课堂上对探究协作任务的成果汇报,教师能够了解各小组的学习状况和协作效果,并提出完善措施,促使各小组继续深入研究学习。此外,教师根据小组填写的课中评价表,对小组完成任务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4)作业提交,巩固分析。课程结束后,教师会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网上答题,学生完成后可以根据答案和评析及时订正,巩固学习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网上作业评判,教师就可以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新课改学习活动模式和方案的优缺点做出客观的评价。
在新课改理念下,微课的运用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又能够更好地化解教学中的难题,还促进了数学课堂的助力思维,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本文系2019年度湖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小学六年级数学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Hnetr19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