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少年 筑本强基
2021-12-24李英菁宋艳红侯京华
李英菁 宋艳红 侯京华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中小学生充分发挥智识的重要基础,是青少年茁壮成长、不断进取的必然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教育部也指出,未来体育中考将逐年增加分值,达到语数外同等水平。
近年来,各地中小学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体育课改革与创新,但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和文化课相比,体育课更容易被忽略,常常面临课时不足、课程被占用的情况。本期《教育家》线上圆桌论坛,邀请一线中小学校长,结合教学实践,围绕全面提升体育教学地位,增强体育教学师资力量,与针对不同学生体质、兴趣设置体育课程三个议题展开讨论。
01议题
如何全面提升体育教学地位?
巨晓山:学校体育是一颗“种子”,是学生美好人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提高体育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势在必行。深圳市宝安区天骄小学建校19载,秉承“办未来学校,育杰出公民”的办学理念,坚持学生“道德水平、健康指标、学业成绩、特长发展”四个维度的质量观,对学生的健康指标格外关注。近年来,学校围绕“全面提升体育教学地位”,做了如下探索与实践:
首先,以“体育强国”为指导,重视学生身心健康。面向未来的社会公民首先要具备健壮的体魄和饱满的精神,体育因其对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双重教育价值,是学校给予特别重视的学科。天骄小学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运动能力,每学期都开展详尽的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关注学生肥胖率、近视率等身体素质指标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学校体育教师外出学习TGMD基本运动能力测评,并考取基本运动能力测评资格证书,为科学评估学生运动素质打下扎实基础。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提高家长、学生对体育的重视,打造高效有趣的体育课堂势在必行。学校狠抓体育课堂质量,积极开展KDL课程(以“Know it知之”“Do it行之”和“Love it乐之”为基本理念的KDL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KDL课程倡导适当的运动负荷和教学手段多样化,让体育课堂变得有趣又高效;强调运动技能的学习要以活动和比赛为主,目标是解决真实运动情景中的问题。课程质量的提升推动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学习、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并主动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运动与自我锻炼,最终形成运动爱好和特长,推动学校体育教学地位的提升。
李斌:“少年强则国强”,而少年强离不开体魄强。毛泽东曾说:“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学校体育是铸就青少年强健体魄的重要一环,如何通过学校体育让教师、家庭、社会彻底转变思想,认识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是学校教学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就当下而言,首先得改变学校体育现状,为青少年强身健体提供更好的环境。
第一,建章立制,提供保障,以行动履行新使命。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泰州三中”)在努力改善体育环境和条件的基础上,将师资力量向体育教学方向倾斜,保障体育活动经费,积极改革评价机制,真正提高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在职称评审上制定倾斜政策,稳定体育师资队伍,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第二,统一思想,强势推进,以成效回应新期待。我们通过调研、走访、座谈等方式,了解师生和家长真实的想法。对于教师而言,分数优先原则根深蒂固,青少年体质连续多年下降与他们并没有直接关联,学生考多少分、进什么学校才是他们需要面对的现实,因而导致体育课总是“让位靠边”;对于学生而言,自身运动欲望不强烈,沉重的课业负担消灭了他们体内的运动细胞;对于家长而言,比起体育锻炼,他们更关心孩子的人身安全和未来发展。
事实上,充分的体育运动有助于愉悦学生心情,培养学生勇敢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自信心、进取心,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长远意义。在7月11日举行的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我校王爽同学获得100米、200米两项全国冠军,打破了尘封41年的全国中学生运动会100米短跑纪录,受到多所優质高校的关注,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通过体育改变了自己的前途命运。体育教育出成效,可以让教师和家长看到学生未来的多种可能性,从而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
第三,活动先行,项目推进,以科研站出新方阵。全面提升体育教学地位,科研是重要环节。作为全国篮球特色学校、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和江苏省体育传统学校,泰州三中将体育作为高中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困惑。为探究如何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式,泰州三中建立《教体融合,催生高水平运动人才》等专项课题,努力寻找当下和未来的体育教学发展之路。
青少年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关键,要将体育教学摆在“C位”,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强健的体魄,支撑起学生个人的未来和国家、民族的发展。唯有此,才能真正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李西鹏:全面提升学校体育教学地位,首先要以正确的体育理念引领学校体育工作实践。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大力推行以“人人都有一项健体专长”为目标的健体工程,通过“一项健体专长”作为抓手,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学校以“三个坚持”为切入点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发展,以理念促实践,以反思促成长。
一是坚持体教融合,五育并举,将“人人都有一项健体专长”与其他学科教育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相互渗透,彼此融合,成为有机整体,从而真正发挥学校体育教学在学生培养中的价值与作用。二是坚持面向人人,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努力缩短学生之间的体育差距,追求学生体育水平的均衡发展。三是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兴趣,立足学生体质与学校现实,形成了“融入学生,融入课程”的体育课教学风格,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学校还加强体育教学的多维评价,全面提升多元主体对体育教学的关注度。在评价主体上,增加了学生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在评价内容上,除了学生体育必备技能评价外,增加了赛事评价、学生身体素养评价、体育风尚评价、教师专业技能展示评价等;在评价方法上,除了传统考核定性评价外,还开展教师成长档案、教学大数据分析、科研成果赋分等动态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全主体、全方位、全过程关注体育教学质量和成果,从而实现学校体育教学地位的提升。
02议题
如何增强体育教学师资力量?
李西鹏:优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保障与支撑,没有一支敬业、精业的体育教师队伍,学校就不可能开展成功的体育教学。为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体育教师队伍,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提出以下策略:
一是推进体育科组和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体育兴趣选择和体育特长培养,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是提升课程质量的关键。学校聘请社会体育组织对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开设击剑、橄榄球、旱地冰球等特色项目;为做好四年级咏春拳的教学工作,学校体育教师到佛山的咏春拳馆拜师学艺……几年时间下来,体育教师的个人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基本做到覆盖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所有运动项目。
二是拓展体育教师的成长路径。很多人认为体育在中小学是“冷门学科”,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但在我校,体育学科不但受到“偏爱”,体育教师也拥有更多机会成长为骨干教师和名师,被培养为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和裁判员,工作表现优秀的体育教师也可以得到行政提拔。多元成长路径使得体育教师群体更加乐业、享业,也让体育教学工作更高效开展。
此外,开展教师成长档案、教学大数据分析、科研成果赋分等动态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引领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可以提升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
03议题
如何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体质、兴趣进行体育教学?
景松峰:新时代体育核心素养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因材施教。针对这个问题,郑州市二七区幸福路小学做出以下五点探索。
第一,尊重个性差异,合理调整标准。体重超标和其他特殊体质的学生之所以抗拒体育活动,不仅是因为自身身体素质造成的参与困难,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担心被嘲笑,难以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不仅要备课,更要“备学生”,依据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分类学习目标,设计适合他们的项目。比如在一些项目上适当调整标准,降低难度,只有在完成项目中体会到成就感,学生的动力才会增强。但是,因材施教不可以脱离国家规定的体育教学任务,不能完全舍弃学生不喜欢、不擅长的项目。对于学生来说,正视自己的问题并努力改变现状,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第二,关注个体需求,定制运动项目。尽管在义务教育阶段以统一化教学为主,但学校有责任担负起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职责,切不可忽视学生的个性需求。体育课作为户外活动课程,学生的情况几乎时时处在动态变化之中,有其他学科不具备的特殊性。在四五十人的大班授课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兼顾大多数学生的常规学习和课堂管理,同时还要保障运动安全,难以对每个孩子的需求都做到充分满足,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和精力。例如,教师可以在做学期教学计划时设置一定频次的课时作为自主个性化体育课程,在这节课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选择活动或练习,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特殊需求进行教学和辅导。
第三,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体育学习不仅限于体育课,现在,在校统一午餐、课后延时服务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展,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两个时间段,为不同天赋和不同兴趣学生提供体育教学辅导、项目练习及体育锻炼。学校的体育社团活动不能成为体育特长生和校运动队的专属,也应该为每个有意愿参与的学生打开大门。面对更多样化的需求,在学校原有师资以外,体育社团也可引入家长志愿者或向社会购买服务。在互联网时代,丰富的网络资源几乎全覆盖了所有的运动项目的教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满足个性化需求。
第四,抓住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天赋。教师要能够敏锐洞察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的不同天赋和兴趣偏好,并善于把握时机,进行课程安排,让孩子们的体育课在充满参与感、存在感、获得感、成就感的过程中充实、快乐地度过。对待有天赋的学生,要重点挖掘他们的潜质,高标准、严要求,推动他们运动技能提升,将天赋培养成特长。对待天赋不足,但对体育有兴趣的学生,重点是保护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养成运动的好习惯,不能一味追求他们的体育成绩和运动完成度。
第五,家校联手,校内与校外同行。教育部规定的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是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的最基本的要求,对于体重超标或其他特殊体质的学生,仅仅依靠校内的体育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与家长必须携手共进,成为学生体质管理的“重要他人”。首先,学校必须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体育学习,将体育锻炼的方法教给学生;同时,家长也需要积极配合学校,督促孩子加强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此外,针对特殊体质学生的因材施教需要有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做支撑,需要解决体育教师专业化的问题,由专业人来办专业事。学校应当把好体育教师的入门关,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坚持体育教学的常规教研,确保体育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应有地位,保障体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使体育教师专业、乐业、守业、敬业、精业。
巨晓山:学校应关注学生体质重点问题,推进家校联动,改善学生体质健康。2017年发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和我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数据,都显示学生肥胖情况突出。深圳市宝安区天骄小学从社会生态系统的视角重新审视儿童肥胖问题的症结和解决路径,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敦促家庭肥胖“易感环境”的改善;采用综合性干预手段,以准实验干预的方式,对孩子的体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出降低学生肥胖率的策略。
在对学生体质重点问题干预的过程中,学校发现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环节在于家庭支持环境。于是,学校以促进中小学健康的体育行为为出发点,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在家校联动的框架下设计多维度的儿童体育健康行为实验干预计划,主要包含“家庭—学校”健康教育讲座、体育家庭作业、亲子活动等,以积分挑战赛的形式来激励家长和学生共同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天骄小学关注学生个性化体育学习兴趣,基于游戏化学习视角,激发学习兴趣对学生发展的内发驱动作用。例如,对网球训练全过程进行游戏化设计:在准备活动过程中,利用“打雪仗”“稻草人”等游戏,让身体得到充分预热;在网球教学过程中,进行“田字格比赛”,利用游戏训练网球技术;在课程结尾,利用“抛接叫号”“抱团游戏”等,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游戏化学习,让孩子们不仅可以习得相应技术动作的精髓,也能在训练过程中获得愉快的体验。
倪军健:青少年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是多样而复杂的,需要学校合理统筹体育课程,针对不同学生的体质和兴趣进行差异教学,因材施教。
浙江師范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浙师大附小”)建立健全校家协同机制,校领导、体育专任教师、班主任、学生家长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学期初制定学校的《体质健康测试方案》,成立领导小组,落实具体分工;教师布置增强体质的辅助练习手段,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我锻炼,利用体育课进行素质练习;对学生进行测试,测试结束后对学生的体质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上报测试数据。
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喜好在不同学段开展多样化的大课间活动:低段跳课间操;高段跳进行排舞、跳房子、跳绳、跑操等一系列锻炼内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差异化分层教学,尊重孩子的天性。执教教师根据每个项目学生的年龄、学习程度,分层制订计划,进行差异化教学和多元化评价,在督促和表扬中培养学生的毅力和意志品质。
有的学生一上体育课就谎称自己身体不舒服,坐在场地边或待在教室内不参加活动。这些学生或是对传统教学方式感到乏味,参与积极性不高;或是意志品质薄弱,没有毅力;抑或是受社会风气影响,认为体育课是副课,上不上不重要。对于消极应对体育锻炼的学生,需要教师分析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让他们适当参与体育活动,不能跑就走,下肢活动不了就锻炼上肢,一个也不能落下。
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我校还开设了多样的体育拓展性课程,组建田径、足球、篮球、花样跳绳等各类体育社团,供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体育少年,筑本强基,因材施教,激趣培优,我们一直在路上。